[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7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兼之袁天罡和李淳風這些年一直在搜尋各個版本的先秦諸子百家論著,用以搜羅前人關于《易經》的各種釋義。二人借助大唐收集來的書,不比尋常世家積累的少。 只是兩人對先秦百家的各種‘政治理念’不感興趣,他們只關心其中論述陰陽與星象的解析。摘抄出所需之詞后,剩下的書就都擱在專門的書庫里存放了。 姜沃曾經借過一兩本來讀,兩位師父都樂見其成,只囑咐哪些書珍貴,要好生愛惜,其余就不管了,令她只管隨意取閱,以增見識。 媚娘聽她這么說,眼睛也就恢復了明亮神采:“那以后就勞煩meimei替我借書了?!?/br> 她所迷茫的,或許能從圣賢書中找到答案。 第17章 冬日 天地間白茫茫一片。 是下雪了。 冬風拂過,玉屑似的雪片從枯茶色的樹葉上落下來,像是樹木也忍不住寒冷,大大哆嗦一陣子似的。 距離重陽佳節,又是三月過去了,眼見就要過年。 * 屋里因燒著炭餅,要留小半扇窗子通風,正好可以對著半片天光雪色,讓人更覺頭腦清醒。 姜沃和媚娘都裹著一件皮裘,正打著對桌看書,間或停下來跟彼此探討心得。 媚娘手里拿的是一本東漢大儒所標注過的《尚書》。她指著里頭一句“天聰明,自我民聰明?!迸c姜沃道:“看著這句,就想起meimei之前背的《易經》,天垂象,見兇吉?!盵1] “大約這就是天人合一的道理?!?/br> 姜沃也細想去:“是,師父們講過天意與民心。有時觀人文便是觀天文,觀政教亦可以觀吉兇?!?/br> 陶枳進院門后,從半開的窗戶處見此情景,臉上就笑瞇瞇的:哪有家長不愛看孩子們勤奮學習? 尤其是武才人經上回之事后,沒有頹喪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性子越發沉靜謙和,日日以讀書為樂,陶枳便覺得這孩子更可憐愛了。 兼之姜沃如今要去太史局上輔導班,呆在掖庭的時間不由少了許多,這三個月來,倒是媚娘白日常來宮正司走動,時不時幫著陶枳做針線,年前宮正司忙著整理歸檔的時候,媚娘也分擔了不少抄錄的活計。 且媚娘言談很實誠,直接就對陶枳道:“陶姑姑,如今我在北漪園,免不了受人言三語四——我便是自己想開了,擱不住總有人反復提及徐婕妤之事來慪我。倒是在宮正司心靜些。況且幫您做點事兒,才不辜負姑姑素日待我的好?!?/br> 陶枳在窗外笑看了一會兒,便招呼兩個孩子:“先把書擱一擱,過來吃新出爐的胡麻餅?!?/br> 姜沃和媚娘聞言都把書放下。 唐時頗有海納百川之意,絲綢之路興盛繁華,以至于長安城東西市中胡人酒肆、各色異域小吃隨處可見。 比如胡餅。 胡餅有烤的干巴巴表面灑了芝麻的,也有內里填餡兒的。 冬天最適合吃的就是填了羊rou餡兒的胡餅了!上好的羊rou切碎夾在胡餅中,間層抹上椒豉油,既去了膻氣又增rou的鮮香,上爐子烤了,外頭面脆酥香,起了一層油酥,里頭rou鮮美潤口。 雪天里熱熱吃上一個,覺得身子都暖了。 每一張胡餅都有臉盤子那么大,姜沃和媚娘分吃一個就夠了。 吃完后,姜沃擦了手起身,從窗看外頭雪已經停了,就道:“姑姑,我去廚下新烙一些胡餅給師父們送去?!?/br> 陶枳點頭:“我已經與李廚娘說過,餅子都提前預備下了,等你去要就現上爐?!?/br> 姜沃都走到院中,陶姑姑還不忘道:“早去早回??催@天色,沒準還要繼續下雪呢?!?/br> * 臨近年下,宮中女官們都發了新的皮裘,全部是細細紅緞滾邊,帽子也是一般,一圈喜慶的紅色。 姜沃提著食盒,穿著這一身走在宮道上,覺得自己像極了小紅帽。 好在路上沒有遇到大灰狼,順利見到了外婆,不,老師們。 胡餅拿出來還是燙的——食盒是特制的,冬日里尚食局為了給圣人和貴人們送吃食不涼,想了許多巧思,弄了許多保溫效果好的夾層食盒。 袁天罡和李淳風都有些不拘小節的魏晉名士風度,放浪形骸起來,也曾衣冠不整地跑去對酒當歌,披發弄舟過。此時見熱乎乎的胡餅,兩人并不講究什么切成可以入口的小塊,而是直接就洗了手拿來吃。 很是自在。 李淳風還點評道:“這次椒豉油放的好,解了膩味。上次便少了些?!庇中Σ[瞇道:“要是配上酸湯就更好了?!?/br> 姜沃積極響應:“尚食局的周司膳送了兩壇子酸筍與酸蘿卜給我,說是今年嶺南道征入宮的大廚做出來的。這種酸味與好醋又不同了,下回做個酸筍魚丸湯給師父們喝?!?/br> 大唐天下在州縣之上,還有‘道’這樣的行政區域劃分,天下共分了十道,嶺南道便是現代的兩廣云南等地,口味與京中截然不同。 李淳風聽著都覺得口舌生津,連連點頭:“大善!等師父給你弄幾條好活魚來!” 袁天罡在旁搖頭:“你們兩人只愛吃?!?/br> 然而羊rou胡餅數著袁老師吃得多。 * 硬核點心吃過后,師父們恢復了教育本能。 “你一向用心向學。只是眼見就要放元日假了,年節下事多熱鬧也多,切不可散了心思,將這半年所學拋下?!?/br> “需知學易持難?!?/br> 元日便是春節,雖說這會子還沒有‘春節’二字,但春節假期卻已經有了。朝廷的假寧令明文規定:元正假七日。實則不止七日,過了臘月二十五,就沒有常朝了,朝臣有急事可叩閽面圣。 也就相當于開始放假了。 一直到上元節(正月十五)結束前,朝中署衙都是輪值上班的。 既如此,李淳風小課堂也就要暫停,大家都各自回家去應酬人情客往并家中庶務。 元日假算是朝中每年最長的假期沒有之一,過年熱鬧喜慶又各處擺酒設宴的,宮人們(不當值者)甚至被特許行令飲酒,設局小賭小玩一下,無怪人人都盼著過年。 袁李兩位師父正是怕姜沃年輕,又是病了幾年后第一回 正經過熱鬧年節,再玩散了心思,將半年苦學都拋了去——別說是孩子了,多少成人都沒有持之以恒的耐心。 然姜沃是有耐心的人。 見兩位師父諄諄教誨,她便自覺保證:橫豎元正假中,太史局也是有人值班的,她保證每日都來自習背書。 袁天罡笑道:“你有這樣的恒心就很好。只不必拘泥每日都來,你也擔著宮正司的官位,年底自有掖庭女官殿中省之間的人情要應付。人□□理不可忘,但更要記得別疏荒了學業?!?/br> 姜沃鄭重應下。 李淳風在旁笑道:“今年你還不能獨當一面,再過兩三年,我與袁師就不必入宮當值了?!?/br> 反正徒弟三百六十五天都住在宮中嘛! * 臘月二十九這日。 姜沃屋里熱熱鬧鬧:姜沃、媚娘、另一位典正于寧,劉司正四人正在趕圍棋玩。 陶姑姑讓她勞逸結合,既然是年下,除了背書寫字也要適當放松玩一玩。 趕圍棋兒并不是下圍棋,更像是飛行棋的一種。參與者各占據棋盤一角投擲骰子,根據點數往前挪動格子,看誰先從一角走到指定的終點。 現下棋盤最中心放了個金色的小花生,是陶枳設置的終點,放下的彩頭。 姜沃還根據后世的游戲,用不同的顏色在木頭棋盤上涂了幾個點:有的代表原地強制休息一輪,有的代表前進雙倍,還有的比較慘,直接退回原點。 與現代飛行棋比起來,只是很簡單基礎的玩法,但也比之前純擲骰子新鮮,女官們都玩的興致勃勃。 媚娘這兩天一直呆在宮正司,姜沃等人顧忌她心情也從來不問——其實年下時,后宮娘娘們都會在自家宮里擺小宴,宣歌女舞姬或者演百戲的說書女倌為樂,且彼此宴請,輪著擺席。 自打徐婕妤從新人里出頭后,后宮娘娘們忽然發覺了這批新人,似乎也有些可挖掘之處。 于是漸有各宮娘娘與北漪園中才人接觸。當然新人們看著徐婕妤這個典范,也很巴望出頭,兩方真是‘郎情妾意’,很快彼此結對起來。 然而沒有人接觸媚娘。 在她們看來,媚娘已經失去了被投資的資格——武才人家里不頂事,父族母族都令圣人不喜,本人也已經在圣人跟前露過臉,圣人也沒有提拔。 于是這年節下,有了靠山的才人們,都能收到一份請帖,跟著她們的靠山去參加流水樣的各宮宴席。 媚娘則像是被整個后宮遺忘了。 宮正司的人都怕武才人臉面上過不去,在她跟前都不提后宮娘娘們。但據姜沃看著,媚娘卻是已經走出來了,與三月前的受挫折后努力振作不同,如今媚娘是真不再為了這些事郁郁,質疑自己了。 媚娘很投入地研究起了諸子百家學說。對各家理論都有好奇之心,想遍觀諸家,找到她最信服的一家。 圣賢之言總是蘊含著安慰改造人的道理。 雖說劉司正和于典正都考慮媚娘心情,不說后宮娘娘們的宴請事,但趕圍棋本就是最適合聊閑話的,不多時,她們還是想出了能說的話題。 此時于寧就忽然想起一事,忙的連骰子都忘了擲出去,就問姜沃道:“你可知晉王府上新添了一個東閣祭酒?” 晉王李治,今年剛十一歲。 比起他嫡親的兩個哥哥,太子殿下李承乾和皇帝極看重優寵的魏王李泰,晉王李治在朝野中受到的關注度并不多。 哪怕是長孫無忌這個親舅舅,印象里都只是晉王乃溫厚乖巧的好孩子。 朝臣們對李治也基本都停留在長孫皇后去后,圣人親自養著嫡出的晉王,果然是父親疼愛嫡出的幼子這樣的印象。只是疼愛并不等于重視,在朝臣們眼里,將來的晉王只是個封地挺大的小王爺而已,與他們不相干的。 但姜沃自然對所有跟晉王有關的事情都很感興趣,聽于寧這么問,就興致勃勃搖頭道:“不知道哎,于jiejie說給我聽聽?” 不是她消息不靈通,而是晉王的屬官太多了! 李治雖然還沒開府,但他三歲封王,早就有了自己一套班底,足有幾十個官員配給。甚至幾年前,皇上還給小兒子封了個‘并州都督’,當時才五歲大的晉王當然不可能去上任,還是大將軍李績去代為上任,晉王只負責遙領并州。 媚娘也感興趣的抬起了頭。 她對晉王有印象,正是因為晉王遙領并州。 并州,是她的祖籍。 第18章 崔郎 于寧見姜沃搖頭,就忙道:“你竟不知?掖庭里都傳遍了,幾個機緣湊巧見過的女官都說:晉王府新的東閣祭酒崔郎,是個相貌極佳、極出挑、極雅致的世家少年郎!” 姜沃從這幾個‘極’字和于寧異常想要八卦的眼神里,感覺到了美貌的力量。 大約是魏晉南北朝風氣尤在,時人慕美貌的行止還是很流行。凡有出名的才子入京或是狀元榜眼探花騎馬上街,都有熱情人民群眾圍觀,擲果子的,扔荷包扇墜香囊的都是常事。 以貌取人也不是什么貶義詞,朝廷錄官的標準都是‘身言書判’,排第一的就是‘身’,要體貌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