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李治你別慫、Mafia(BG+BL)、快穿之惡毒女配洗白后、頭號陪玩
“但這回可不是退五里地的事兒?!痹疃讼肫鹗昵芭f事,還有點提著心。 這回可是傳承。 二鳳皇帝不是第一次面臨這種‘傳承爭奪’。 作為一個卓絕的將軍,他類比就能夠明白,優秀的徒弟,就像是好的前鋒將一樣,是大將們都想要的。上次類似的情況,是吐谷渾之戰后大將軍李靖和程知節爭到他跟前,同時想要一個叫蘇定方的年輕前鋒到他們麾下,說此人極有天賦,多加教導必是一代名將。 兩位大將軍都覺得自己才是那個教導的人,一路搶到御前來。 因而二鳳皇帝處理起來類似事件來很有經驗。 “你們二人一起教就是?!?/br> “副將也好,徒弟也好,又不是一只rou圓子,這個吃了那個就沒得吃,既是難得的人才,就更要多學多歷練,方能有所成?!?/br> 經皇帝做裁判后,蘇定方如今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跟著李靖為副將深學兵法,但大唐若有戰事,哪怕李靖不動,蘇定方也會被安排去跟著尉遲恭、程知節、侯君集等大將征戰四方,二鳳皇帝向來主張,軍事天才都得是打出來的,他自己也是身經百戰。 聽皇帝這樣說,袁李二人異口同聲應了:“臣遵陛下安排?!?/br> 誰知皇帝卻笑了:“少來,你們鬧到朕跟前來,打的怕不就是這個主意——生怕彼此私下說定了一同收徒,卻沒個正經人證,要朕來做這個見證?!?/br> 姜沃聽這話忍不住略微抬頭看了一眼,只見二鳳皇帝的眼睛非常明亮,還帶著笑意。 袁天罡直接拱手承認道:“陛下明鑒?!?/br> 姜沃:合著您二位是把皇帝當成公證處了! 高公公眼色極佳,連忙上前對姜沃笑道:“姑娘還不快拜見兩位師父?!?/br> 姜沃在公證處(立政殿)行過大禮,從此就多了兩位師父。 * 二鳳皇帝懷著對玄學的熱情,不但包辦了公證工作,還準備將轉崗也一起給辦了,便問姜沃道:“你原是哪個局的宮人?朕做主將你挪到太史局去?!?/br> 聽姜沃回原是宮正司的典正,皇帝先是一怔,隨后便道:“原來是你。你母親曾是皇后身邊的尹德儀,朕記得你爹娘過世后,皇后命人將你接進宮來交給宮正司陶枳撫養,說待你長大便在宮正司做個典正,是不是?” 姜沃微訝:日理萬機的天子,居然連這件小事都記得。 要不就是個體察入微記憶力超絕的人,要不就是……妻子長孫皇后的事兒他都記在心里。 或許兩者皆有。 “回陛下,正是皇后娘娘隆恩?!?/br> 姜沃就見天子臉上閃過思念與惘然交錯的感傷,之后才道:“既如此,這宮正司的女官你依舊做著罷,不要辜負了皇后的慈心。太史局這里,朕也給你一個七品司歷的官職,領一份官服魚符,方便你出入太史局學道?!?/br> 因著長孫皇后的緣故,姜沃覺得二鳳皇帝對她說話的語氣十分溫和:“皇后善心,你得以入宮,今日更有這樣的機緣,既如此,要好生跟著兩位風水大家做學問?!?/br> 姜沃行禮:“臣謹遵陛下之言!” 二鳳皇帝聽這小姑娘的聲線緊繃,甚至微微帶了點顫音,便以為她是頭一回面圣有些緊張,不由一笑。 其實姜沃是被腦海里的大禮包砸的七葷八素,驚喜的聲音發顫。 電子音叮叮叮響個不住。 【親愛的用戶66688號】 【恭喜您獲得‘大唐太史局正七品司歷’官位,權力之籌 6】 【恭喜您獲得‘大唐天子李世民’的御口親封官職,權力之籌 10】 【恭喜您獲得‘大唐天子李世民’的期許,權力之籌 18】 【系統檢測到您單日權力之籌增加超過三十,達到優質用戶標準,即將為您解鎖人工客服,請您稍候前往系統挑選專屬人工客服,解鎖更多個性化服務】 【親愛的用戶,希望您繼續努力,攫取更多權力??!】 姜沃:一夜暴富!二鳳皇帝,永遠的神! 出了立政殿,姜沃沉浸在暴富的喜悅中有點暈乎乎的,直到高公公熱情的聲音把她喚醒。 “姜司歷放心,一切都交給我,明兒一早不但打發人將官服和魚符給您送到宮正司去,往后您進出掖庭和太史局經過的那幾處門戶的侍衛,我也都給您打點的明明白白的!” 高公公熱情周到的讓姜沃頗為意外。 倒是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位玄學大佬很隨意,顯然已經習慣了宮里人對他們的熱切恭敬——別說宮人,連王孫公子見了他倆也會分外客氣:誰都不想得罪會相面會起卦會占星的全方位多面手玄學大佬。 * 姜沃回到宮正司的時候,今日事陶姑姑已經盡知了。 早在姜沃在立政殿門口候著的時候,高公公就打發小徒弟往宮正司送了信。畢竟在宮中當差,跟監察部門搞好關系很是必要。高公公在御前做事,更注重四處圍好人緣,長袖善舞八面玲瓏。 之后姜沃被圣人親口點中做太史局司歷這樣的大喜事,高公公自然更不忘打發人先去道賀。 一來二去的,別說宮正司得了信兒,整個掖庭都知道了此事。 畢竟這整座皇城就是圍繞二鳳皇帝轉,跟他有關系的事兒,總是會第一時間遍傳宮廷。 姜沃回來前,陶姑姑已經歡喜地坐不住,在屋里轉了好幾圈了。 見到姜沃進門,立刻上前幾步,緊緊拉著她的手笑道:“若是你娘親在,知道你有這樣的大出息,必是歡喜的?!睔g喜之余卻又不免傷感。 宮正司其余宮人也紛紛上前道賀。 姜沃從她們的態度便看出,雖然太史局司歷是七品官,還是從七品,但極為特殊。此時旁人恭賀她,都不自覺帶著極看重的一種敬畏,就像她要去從事一種極為崇高的工作一般。 直到陶姑姑將她叫到屋里去細談今日事,姜沃又進一步明白:比起太史局的官位,旁人更看重的是她有身有機緣,被袁天罡和李淳風認作弟子這件事。 古人對于冥冥中不可知的敬畏,絕非現代人能想象的。 人在天地偉力、日月輪轉、朝代更迭這些事之前,實在是太渺小。因懂得太少,所以畏懼的太多,時人對于袁天罡和李淳風這種能夠勘破天象、推演世事變更的方術之人,是當成半個神仙來看的。 或者說是神仙在人間的喉舌。 比如陶姑姑說起袁天罡來,就極敬重,口稱“袁仙師”,又道:“皇后娘娘當年都是敬稱仙師的。當年我跟在皇后身邊,還聽娘娘提起一事:袁仙師原是隋朝的官員,然而他卜得天機‘楊氏當滅李氏當興’,便提早抽身退步,更早早與圣人結識,初見便道圣人之威絕非止于秦王,真是神仙人物!” 言語間盡是推崇信服。 “至于李仙師,雖未謀面,但袁仙師親口說過,在星象之上李仙師較他還精進,不過四十歲的年紀就勝他半籌,那必也是神仙人物?!?/br> 說到這不免連連囑咐姜沃道:“既有這樣的機緣,日后你要跟著兩位師父好生學!” 姜沃一邊應下姑姑的囑咐,一邊想起遇到他們的情形:這兩位當時正在宮道之上為一事爭執不下,還涉及要不要告訴圣人。 方才在立政殿,姜沃看到李淳風原還想繼續回稟什么,但叫袁天罡恰到好處的開口打斷一并告退。 之后兩人又是一起離去,顯然繼續爭辯去了。 到底是什么事呢? 姜沃好奇的百爪撓心。 第11章 心有靈犀 “姑姑,我出門一趟!” 聽完陶姑姑私下的教誨后,姜沃又到正堂去接了幾次賀禮。 賀禮都是掖庭內耳目聰靈的各局女官命人送了來的,其中又以曾經想搶姜沃飯碗的尚寢局女官送的禮最重。陶姑姑替她剪開外頭裹著的油布,用手指輕輕捻了下緞子后就笑道:“這幾匹料子是上好的,這都拿出來了,只怕吳六兒心疼的要滴血?!?/br> 沒錯,這會子吳六兒正在揉著心口,腹內大罵其余幾位將她拱出去得罪陶枳的女官不當人,又懊悔自己沖動:誰能想到那個小啞巴不但會說話了,還有這樣大一段造化,居然被兩位仙師一齊看中了收為弟子,還把名兒掛到圣人跟前去了!我真是哪輩子倒了霉了…… 為此,哪怕吳六兒再舍不得,也舍出去了最好的衣料。 姜沃應酬完畢,連飯都顧不上吃一口,就要出門去。 陶枳聞言,抬頭望了眼天色:“公廚那已經擺了飯了,怎么又要出門?況且這會zigong道上各處門戶快要落鎖了,你還忙忙往哪里去?” 姜沃回道:“姑姑,我去尋武jiejie,將今日事告訴她!” 陶枳莞爾勸阻:“這事兒傳得快,掖庭里各處都曉得,估計武才人也已聽說了。明兒再去吧,今日急匆匆的也說不了什么話?!?/br> 卻見眼前一向聽話的孩子搖頭道:“姑姑,若是這事兒不為人知,明兒我再去也不耽誤。正為了這事兒已經傳開了,我今日才要格外去告訴武jiejie一聲——我們可是朋友,若她只跟旁人一樣‘聽說’我的事兒,我卻不親口告訴一聲,顯得我心里沒有她似的?!?/br> 陶枳便許了:“是,你這話想的周到,更能全情分?!?/br> 心里也很欣慰,這孩子不單只有聽話,更有自己的思慮。在宮正司自己能護著她,眼見她要走的更遠,去太史局學星象風水,將來免不了要與朝中皇族權貴打交道,她自己能想的周全,這才更好。 “那快去快回?!?/br> “知道啦!” 姜沃往北漪園走去。 這個時辰掖庭宮道上人并不多,只偶然見到幾個步履匆匆要去各宮上夜的宮女。 “小沃!” 姜沃剛轉過一道紅漆門, 就見媚娘迎面走來,步履也頗急,兩人正正相遇在半路上。 “武jiejie!” 橘紅色的夕陽將石板路鋪上一層柔絨溫暖的光,兩人踩著滿地流光走近對方,然后異口同聲問道:“你怎么也出門了?” 彼此一怔。 “我想著總要親口告訴你好消息?!?/br> “我想著要親口向你道賀!” 又是異口同聲。 兩人說完就同時笑了。 媚娘眉眼一彎,夕陽的光流轉在她晶瑩的眉眼中,像是流動的笑意:“我們北漪園消息最閉塞,我是剛聽嚴掖庭丞說了此事——他要替殿中省的幾位上官給你送賀禮,特意來問我要不要捎一份過去,我才知道這件大喜事?!?/br> “我想著咱們不同旁人,怎么能叫人捎帶賀禮,總要親口來給你道賀。就趕著出來了,路上還怕來不及,宮門落鎖呢?!?/br> 姜沃拉著她的手:“可見咱們是心有靈犀!我也是想著要親口跟你說才趕著出來了?!?/br> 她說完后,卻見媚娘愣了下,問道:“心有靈犀?” 姜沃也一怔,隨即才想起,‘心有靈犀’這種她覺得最常用的成語,在初唐卻還很生僻,少有人聞。要等晚唐時李商隱那句著名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才讓這個成語風靡了起來。 姜沃在心內告誡自己以后說話要格外小心,免得哪天不小心蹦出一句還未面世的名句來,竟是搶了別人的詩文。 比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等人這會子還都沒出生呢,大唐的千古文采風流此時才剛露萌芽,那些萬世流芳的名句都還未到面世的時候,還未等來那些‘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