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不對勁[年代] 第247節
沒兩天,盧支書就拿著自己初步擬定好的通知找到了程建功,問他覺得怎么樣。 程建功依舊沒有給直白的建議,只是說:“你自己拿主意,覺得沒問題就行了,反正也不是多大的事兒,而且國家也有規定?!?/br> 盧支書就道:“我這不是心里面沒底么,這可是涉及到錢呢?!?/br> “能漲工資是多高興的事情,只要你給出的理由都合理,誰還能對你有意見?!背探ü膭畋R支書大膽一些。 況且他之前找盧支書說這件事的時候也已經說了幾點建議,其實也沒什么好說的了。 而且他剛才也大致看了下,也沒什么問題。 程建功又道:“你別總是想太多,也別總想著我怎么樣,你要有自己的決定和決斷?!?/br> 盧支書只好拿著他的通知又回去了。 沒多久,關于村里面要漲工資的事情也出來了,頓時又引起了好一片的熱議。 尤其是看見這一回拿到小學畢業證書的比沒有的高和考試成績好的比不好的高的時候,好些人立馬又唉聲嘆氣了起來,念念叨叨說自己之前怎么就沒好好讀書。 程建功也借此給其他村子的領導開了個會,讓他們回去抓一下村子里面的掃盲教育問題。 周邊的村子都很關系上塘村這邊,也差不多前后腳知道了他們漲工資的事情,也慢慢的有人意識到了學習其實還真的是有用的。 倒也讓不少干部們的工作稍微好做了那么一點點。 整個暑假,這邊幾乎就圍著這些熱鬧轉。 很快,就到了重新開學的時候。 村里面這次的畢業生大部分都決定去縣城讀初中,但也有一些人是超齡上小學,五年下來都差不多二十左右了,本身就屬于重勞力以及適婚年齡這個階段。 就有些人就不愿意讀書了。 楊朝昕今年十八了。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她也不讀書了。 但是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她現在是大人了,又只有一個人,沒有什么家底,繼續讀書的話,就沒有生活來源了。 當然了,她也可以借,可這個畢竟不是長久的法子,因為讀完初中還有高中呢。 她總不能接下來的幾年什么都不做,就一直埋頭讀書吧。 到時候村里面的人的唾沫都能將她淹死了。 更何況徐如月這么大年紀了都能一邊工作一邊堅持學習,她自認為自己也可以。 剛好她也從程靜淞那里知道她接下來還會繼續給徐如月補習初高中的知識,所以就順便問她能不能也一起補習,程靜淞也答應了。 所以,楊朝昕也從程靜淞的上學小團體中暫時脫離了。 而因為公社這邊還沒有初中,所以他們還要去縣城讀初中。 因此,程靜淞他們兄妹就開始了平時住校,休息的時候坐著程定坤的自行車回家的日常。 礙于當下還處在革命時期,程靜淞剛剛開學沒多久就感受到了縣城的教學以及學習的風氣并不好,認真讀書的人也少。 所以課堂上的時間真的特別的自由,唯一一點讓他們覺得難受的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要和好幾十個人住在大通鋪。 當下這個年代主打的就是一個勤勞苦干和窮,但是程靜淞他們三兄妹從來了這邊后就沒吃過苦,真的有些受不了這樣是住宿生活。 他們兩個小姑娘還好一些,沒事兒還能一起說說話。 但程定坤就不一樣了。 他本來長的就扎眼,對待外人的時候又冷清清的,有時候看著就不討喜,他也沒辦法和一些不想干的人處好關系。 甚至都才開學沒多久,程靜淞就聽到了很多人私下里吐槽他的。 畢竟這年月的人讀書的年紀普遍的偏大,所以像十六七八這個年紀讀初中是很正常的。 而這個年紀也是很多人開始關注異性的時候。 程定坤就很容易成了女生眼中的焦點,男生眼中的怪胎。 為了他們能在將來幾年的初高中生涯中過的舒服一些,也為了減少學校那邊的一些麻煩,程靜淞他們干脆和學校重新申請的走讀,然后在縣城租了房子住。 因為實在要生活好幾年,所以程定坤還第一時間在這里布了個陣法。 然后,頭一回面對三個孩子集體離家的徐如月實在擔心的慌,加上他們又不住學校了,而是自己住外面,她實在是怕他們吃不好睡不好的,還專門抽時間過來看了看,還幫著把院子給開墾了一番,幫他們給種上了菜不說,每個星期回家后,還給他們帶上大量的rou和蛋等等。 就差要把家里面的冰箱讓他們給搬過來了。 說真的,要不是程斯年有空間,那么多東西是真不好放。 程靜淞以前看小說或者別的有關于這個時代的歷史的時候,了解的都是這個時候的教育制度都是五加二加二的政策。 但是等她親自讀了初中以后,才知道不是的。 他們這邊實行的依舊是五加三加三的制度。 程靜淞也不知道自己是從哪里看到的一句話,但大致的意思還記得。 就是學年制的減少本身就是運動的產物,越亂就表示越在革命,學制和教育制度破壞的越徹底,就表示你革命的月徹底。 而這邊剛亂起來沒多久就被程建功召來了省城的調查組,之后的幾年本來應該是特別亂的時候,這里還在被調查,所以相對的運動就沒那么激烈,教育方面也就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現在運動的風潮已經落到了低點,這邊的干部又幾乎大換血,也沒人在這個時候繼續搞天搞地,免得再來一次之前的大地震事件。 總之就是程靜淞他們現在要歷經正常的六年初高中生活。 他們也從一開始剛剛離家的不怎么習慣,到后來的習以為常。 有時候他們甚至星期天還懶得回家,就在縣城這邊看看電影,逛逛商店什么的。 不過沒當這個時候,就會被徐如月給念叨好一通就是了。 而程靜淞他們初中的三年,也是井沿鎮那邊告訴發展的三年。 在程建功這幾年的帶領和指導下,上塘村這邊將自己的銷售范圍又擴增了,而周邊的其他村子也將養豬場辦的有聲有色,整體的條件比之前好多了。 而那些村子的人也沒再想一些眼高手低的事情,老老實實地跟著程建功做事。 同時也是因為這邊整體規模的擴大,盧支書也沒辦法再繼續兼顧村支書和廠長這兩個職位,干脆就主動把辭去了支書的工作,專心起了養豬場這邊的事情。 盧支書之前還兼職學校的黨支部書記以及村里面的會計工作這兩個也跟著辭掉了。 村里面自然也要因此進行一番干部的重選。 徐建軍理所當然的成了新的村支書兼職學校的黨支部書記,大隊長是之前的小隊長升起來的。 本來,村里面是想讓葉美云也去參加選舉,但是她懶得動彈,而會計工作則花落楊朝昕的頭上。 楊朝昕這幾年和徐如月一起堅持學習,加上她又年輕肯努力,這幾年的增長速度比徐如月快多了。 平時程靜淞他們在外面讀書的時候,還都是她給徐如月補習功課呢。 別說一個村里的會計工作了,就是再給她加點碼也能做。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大大小小的變動,比如說養豬場擴大后自然要重新招人,然后這幾年下來又重新漲工資,以前的老員工集體升職等等。 總之都是往好的方面發展。 可不管怎么說,這些發展其實是能預料到的。 唯一讓程靜淞覺得有些意外的是盧支書……現在是盧廠長的盧超群竟然不知道什么時候和楊朝昕看對眼了。 程靜淞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差點當場表演一個地鐵老人看手機來表示自己的震驚。 按照程靜淞的了解,盧超群和楊朝昕之間好像有七八歲的年紀差。 楊朝昕現在二十出頭,那盧超群就是快三十了。 她倒不是說這個年齡差距就是很大,也不是說盧超群的年紀太大,而是楊朝昕應該算是盧超群看著長大的。 而且明面上,他們一個是大學生,一個只有明面上的小學畢業證書水平。 一個是目前發展的很好,甚至將來也會很好的養豬及加工廠的廠長,一個是村會計。 一個父母健全,在縣城有很好的工作,一個父母親人都不在了,歷經了不知道多少的苦難。 怎么看,怎么都覺得不應該是能走到一起的人。 可他們就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在一起了。 甚至馬上就要結婚了。 程靜淞實在沒忍住問和她八卦的徐如月,“奶奶,盧支書……不對,盧廠長他們家里面能同意嗎?畢竟他們兩個之間的差距好像有點大誒?!?/br> 徐如月就說:“那指定不能??!但他們不愿意又咋了,廠長家里面又不能做得了他的主?!?/br> “更何況他都一個快三十歲的人了,還不結婚,他爹媽私下里肯定都要急瘋了,加上這些年也不能考大學了,以前和廠長差不多條件的小姑娘現在肯定也當媽了,他們爹媽就是心氣兒再高也只能放低標準?!?/br> 徐如月侃侃而談,表現的十分的通透:“到時候,他們把婚一結,孩子再一生了,那老兩口就是再大的怨氣都不能有了?!?/br> 程靜淞點點頭,“那倒也是,而且他們都在咱們村工作,平時也不用和父母長輩住一起,楊朝昕也不用受婆家的氣?!?/br> 程斯年也接了一嘴:“更何況村里面現在不是還辦了幼兒園么,到時候他們的孩子還可以放在幼兒園,也不會耽誤工作?!?/br> 程靜淞又點頭,“對?!?/br> 徐如月就看看程靜淞,又看看程斯年,將他們兩個盯的都有些不自在了。 程靜淞沒忍住問道:“奶奶,你看什么呢?” 徐如月就說:“我發現你們兩個懂得還挺多啊,連婆家這些都說的頭頭是道??!” 程靜淞就道:“這沒吃過豬rou還能沒見過豬走路么,一個女人結婚了面對的不就是那點婆家里面的了破事兒么?!?/br> “那你說說看,都是什么破事兒???” 程靜淞這才注意到徐如月的表情似乎有些不好。 她立馬想到他們如今也算是長大了,正是家長們擔心孩子的年紀,頓時有些后悔自己剛才話趕話,說太多了。 肯定是因為這幾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度過,所以在面對老徐同志的時候,就下意識的放松了。 可是這個時候想收嘴也來不及了。 程靜淞只好繼續說:“還能是什么破事兒,不就是女人結婚后就得給男人生兒育女的同時還要照顧家里的一日三餐,管著家里面的家務不說,還要有自己的工作,能賺錢或者賺工分,不然就是沒用,就是被男人養著?!?/br> 說到這里,程靜淞就翻白眼了。 說出來的調子也更加的嫌棄,“更更更重要的是還要面對一大堆不認識不熟悉,甚至對你有無窮無盡的意見的婆家人,那男人還會跟你說那是我的爹媽,他們養大我不容易,你要幫著我照顧他們這些屁話,反正想想,我要是以后碰上這種事兒,我都能氣爆炸?!?/br> 徐如月原本還真是擔心程靜淞他們現在這個年紀會想東想西的,加上程靜淞打小主意就正,鬼點子多,她是真的擔心她可能干一些出格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