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嫡女 第114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大佬東山再起前的高傲聯姻對象[穿書]、嬌養小公主、拯救瀕危小師弟、侯門貴婦(穿書)、我在七零開廠扶貧、重回極寒降臨前[天災種田]、我阿爹是年代文男主對照組、快穿之我是你媽、掌事宮女是影帝助理、和離后首輔大人的打臉日常
“爹爹在另一艘船上守靈,不想和娘親待在一起???”麗姝笑著逗孩子。 樹哥兒當然最最最喜歡娘親了,麗姝一說,他就抱住娘。麗姝也陪孩子們玩耍,翻花繩鍛煉手指,和祈哥兒猜字謎,陪樹哥兒玩推棗磨。有人陪著的孩子,就是很幸福,麗姝小時候也是小傅氏這么陪著她的,所以她一直很依戀娘親,也很有底氣,因為娘就是自己的后盾,現在她希望自己也成為孩子們的后盾。 不一會兒,譚氏帶著湘姐兒過來了,湘姐兒現在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兒,她很是活潑,進來就要和祈哥兒一起玩。 祈哥兒也有些許傲嬌:“你應該和樹哥兒玩,你們都是小孩子?!?/br> 自詡已經讀書識字的祈哥兒認為他和湘姐兒還有樹哥兒不是在同一層面上的。 見狀,麗姝和譚氏都笑了,她又問道:“小哥兒可好?” 這說的是鄭清的姨娘凝香生的那個兒子,譚氏點頭:“她照顧的很仔細,并不用我多cao心?!敝皇亲T氏的親爹當初來信給譚氏,提起他的官位的問題,譚氏原本也想再過一兩年,他爹的官職如何,現下卻因為公公丁憂,全部成了泡影。 因此,她不說這個,只提起之前騙錢的王氏:“我聽說六老太太和王氏也在家里,那王氏忒不是個東西了,這次家去,不知道又要惹什么禍端呢?!?/br> 麗姝想起她剛嫁過來時,接觸過的六老太太和鄭澤一家,也很是無語:“我聽榕二太太來信說了,說六老太太的日子越發奢靡了。她老人家倒是很享福,每個月都要打七八套頭面戴著,偏六房澤四哥兒女眾多,怎么擠出來的銀子?!?/br> 這位六老太太就是那種只管自己快樂,不理會別人疾苦的人。 一輩子都只管自己,這樣自己開心很好,但是她的快樂都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 譚氏這回卻是不打算放過六老太太一家,以前六老太太和鄭老夫人關系很好,她不會得罪,但現在不同了,鄭老夫人去世,王氏一個商戶女敢從自己這里騙錢,她不報復過去,實在是難解心頭之恨。 譚氏的表情,麗姝也看的分明,她臨窗往外看去,總覺得人生不是與天斗,就是與人斗。本來她以為日子慢慢變好,現在老太太去世,全家都丁憂,將來出仕之后又如何呢? 同時,她也有太多的謎團沒有揭開,尤其是關于鄭灝的,現 在夫妻二人在不同的船上,她想問也問不了。 鄭灝這個人她是很了解的,泰山崩于眼前面不改色,當然私下他喜歡哭,但是越是大事越沉著冷靜,而且算無遺策,頭腦非常聰明。 他這個人會有什么驚慌呢? 同樣驚慌的還有顏家,原本曾家二房只有顏姨娘生的兒子,但如今麗婉有了身孕。 麗婉有身孕,是在送麗姝她們返鄉時發現的,她出嫁多年,原本曾家以為她應該和她姨娘一樣好生養,卻沒想到她一直沒孩子,現在好了,麗婉終于有了身孕。 劉家得知消息都十分高興,劉太夫人幾l個孫女中,就麗婉嫁的比較早,又沒有孕,還不如麗貞,麗貞的相公岑時放從前線回來,夫妻二人不過同房數次,麗貞就有了身孕。 因此,劉家送了不少厚禮過去,之前劉承旭罷官,曾云熙一如以前,現在岳父起復為巡撫,曾家差點因為偷龍轉鳳的事情被牽連,曾云熙對麗婉這胎就更加看重。 這讓顏家人扼腕,在京的是顏老爺的長子,他雖然上門送了厚禮,但總是覺得這樣對顏家并非好事。 “大爺,聽說這位曾三奶奶對咱們小哥兒視如己出,這些年,就是顏家也是仰仗劉、曾兩家。原本以為這三奶奶是生不了了,沒想到鐵樹開花了?!惫苁滦南腩伡也贿^是揚州商戶,如今混到京中,都是因為結了曾家這門好親。 如今就勸小哥兒多親近曾三奶奶才好。 顏大爺負手,當初顏氏過身,顏家的人慢慢就被排擠出去。他還記得顏氏的丫鬟金英找過他,說顏氏死的不太尋常,當時都說是曾云熙另一個通房嫉妒,但金英懷疑也有可能是這位曾三奶奶。 可那又怎么樣呢?這位三奶奶出自荊湖鼎族,其父是江西巡撫,伯父如今升任錦衣衛指揮使,家世顯赫至極,顏家敢如何? 再說了,現在顏家還得靠曾家呢。 本來如果曾家只有他外甥一個兒子,那二房的財富以后還不是顏家的,現在好端端的二奶奶有了身孕,他外甥地位岌岌可危??! “是啊,劉家越來越興旺,連我們顏家都得仰仗呢?!?/br> 劉家文武兩道都有人,連名震天下的三邊總督也是劉家的親家,鄭學士是劉家的女婿,若是一般人少 不得顏氏要計較,但劉家他們商戶得罪不起。 連麗姝都不知道近來劉家有這般盛名了,她們從船上下來又改走陸路,剛到驛館,就見有人包了下來。 那驛館的人雖然知曉鄭家官階大,但他難免有些為難道:“這位鄭學士,咱們這里住的這位大人的娘可是荊湖劉氏嫡支的人,誰不知道劉家兩位老爺,大的是錦衣衛指揮使,是總緹騎,小的那位是治水名臣,在我們河南地界兒,你可以不知曉皇帝是誰,但你若不知道劉青天是誰,那就不好了?!?/br> 這劉青天當然指的是劉承旭,他雖然被皇上罷官,但在河南政績斐然,這幾l年黃河沒有再發大水,幾l乎都是他的功勞,又因為他的遭遇,讓河南人更加同情。 驛丞這么說話,鄭家的人都笑了。 白管事道:“什么劉家嫡支,我們家主母才是劉青天唯一嫡出的女兒,從未聽說還有旁人比她更親近了?!?/br> 驛丞不可置信道:“您是說您家主母是劉青天的女兒?” 鄭灝直接拿出岳父的帖子:“你自己看看,如今我老泰山已經是任江西巡撫去了,我們家扶靈南下?!?/br> 官場就是如此,前一刻還轟轟烈烈,只要一退下來,就人走茶涼,別人都不會賣你面子。 若是平時,鄭灝也是翰林學士,其父更是三邊總督,門第高華,但現在丁憂了,比起劉家如今兩代仕宦,頂級豪族,卻又有所不如了。 麗姝坐在后面的馬車上也是聽的一清二楚,她們雖然有族親,但嫡支就是她們這一房,麗姝不禁失笑:“怎么現在隨便一個人就敢打著我們劉家的旗號嗎?” 卻說那驛丞看了劉承旭的帖子,忙不迭的安排鄭家一行人進去,麗姝下了馬車,隨著婆婆鄭夫人一起進去。 珠蘭還道:“難不成還真的是我們劉家的人?” “不會啊,我姑母在京中,其余姐妹我二姐和五meimei都在京里?!丙愭X得奇怪,她忍不住道:“好好好,還真是遇到李逵和李鬼的事情了,我要去會會?!?! 第 113 章 這里是開封驛館最好的上房,卻是坐著一位老婦人,她年逾六旬,頭發花白,褐色的中衣配著一身絳紫對襟立領緞褙子,不茍言笑。 她這里只有一位mama和兩個小丫頭在服侍湯菜,老人家吃的也很簡單,桌上的蒸的小羊羔根本一筷子也沒動。 董mama勸道:“老爺倒是孝順,不僅讓人送了蒸了小羊羔過來,還有黃河鯉魚,聽說這黃河鯉魚甘鮮肥美,老太太好歹嘗一口?!?/br> “不必了,如今老爺謀到滎州同知這個位置,他有心我知道,但——”老婦人的話說到這里就不多說了。 董mama則是一臉羞愧:“老太太,都是我對不住您?!?/br> 老婦人擺手:“有什么對不起的,夫人的親jiejie嫁到滎陽鄭家,如今正做宗婦,若老爺和夫人和睦,多好的局面。就盼著夫人識大體些,要知道,老爺好了她才能妻憑夫貴嘛!” 素來在地方做官最不能得罪的就是地方豪紳,尤其是滎陽鄭氏這種世家中的世家,如此才能在此地做官做的有政績啊。 “老太太,您可是荊湖劉氏出身,方才咱們過來那個驛丞知曉后,可是禮遇有加。就是夫人那里,還不是得仰仗您替她說一門好親事,當年咱們家的姑太太,也是因為您的身份才得以嫁給舞陽侯?!倍璵ama說起這些很是驕傲。 提起女兒,老婦人露出幾分笑顏:“如今打仗勝了,舞陽侯又是遲皇后的侄兒,我這心里啊,總算是放心了?!?/br> 主仆一人正說著話,卻見外面有一仆婦拿了拜帖進來,“老太太,方才驛丞迎進一家,原來是三邊總督鄭家的人扶靈回鄉,據說她家主母也是荊湖劉氏出身。不知道是否有誤會,那位夫人聲稱她們劉家嫡支如今多在京中,不知您是劉家哪位,她想和您見面?!?/br> 董mama一愣,看向老婦人。 不久,只見一青年婦人進來,俗話說要想俏一身孝這話沒錯,她一襲白衫,頭上插著一朵小白花,膚若凝脂,目若點漆,明眸皓齒,雙頰粉嫩如花,看起來美的渾然不似真人,明艷無儔,豐姿端麗。 董mama心道這位鄭大奶奶不僅身份高貴,舉止端雅,連相貌都是舉世罕見之人。 麗姝正看向這位朱老太太,她先道了個萬福,又心道 ,她也算是跟著小傅氏和劉太夫人迎接過老家的親戚,實在是不認得這位朱老夫人。 董mama趕緊上前道:“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識自家人了?!?/br> “不知老太太是哪一房下,我祖父是獨子,父親也只有兩兄弟,因不明白,所以還請示下?”麗姝笑道。 朱老夫人不免覺得麗姝沒有禮貌,她來這里并不自報家門,反而懷疑她的身份,為人處世太過鋒芒畢露了些。如今的劉家,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但她也不會和小輩一番計較,只是微微一笑:“家父是皇元年間的進士,歷任南京兵部車駕司主事、四川按察使、右布政使、廣西左布政使,官至順天府尹致仕?!?/br> 麗姝算了算皇元年間,應該和她曾祖父差不多輩分的,可她們家親戚多數往來時,從來未曾提起過。 “我年紀輕,就怕冒犯長輩,請問朱老夫人的父親是天字輩的嗎?” 朱老夫人不悅:“正是,家父劉天訓?!?/br> 原來還真是,麗姝趕緊起身道歉,“真是我自己人不知自己人了,只是這么久,親戚們不走動了,人倒是生疏了?!?/br> 董mama心想這也怪不得小輩們不知道,當年朱老夫人在娘家時和堂嫂劉太夫人曾氏關系可算不得好,劉老太爺又是個只聽枕邊風的人,兩邊早已不走動了。 而朱老夫人的爹娘早就去了,劉天訓這一支后代很是平庸,早已不如劉天石這一派了。 見麗姝認錯很快,朱老夫人笑道:“你還年輕不知道也是有的。不知你父親如今官居何職?” “家父承字輩,諱承旭,如今正在江西巡撫任上,原先也在河道衙門任總督一職?!丙愭?。 朱老夫人聽說她是劉承旭的女兒,又知曉她如今嫁的是三邊總督鄭伯棠的兒子,翰林院侍讀學士鄭灝,不禁睜大了雙眼。 這姑娘才多大了,居然就已經是學士夫人了,要知道進內閣的大學士也不過正五品呢。 難道鄭灝年紀已經很大了不成? 如此想的時候,朱同知已經是和鄭灝攀談起來了,翰林學士,那就是未來的宰輔之選,雖然一時丁憂,日后起復,前途不可限量,因此,很快就熱絡起來。 等麗姝回房的時候, 那位朱同知才剛走。 鄭灝見麗姝面上沒有任何表情,就問道:“今日這位真是你家親戚?” 麗姝點頭:“是,是我祖父的堂妹,不過我祖母很不喜她,原本我聽魏mama提起過幾句,沒想到是她,因為她已經和劉家決裂許久了?!?/br> “這是怎么回事兒?”鄭灝沒想到還扯出陳年舊事來。 據說當初劉家發生過嚴重的一女爭夫之事,就是說的是朱老夫人的親jiejie搶了她的丈夫,家中當初普遍很同情朱老夫人,甚至要把原本給她jiejie的嫁妝扣下一半給她。劉太夫人也介紹了自己的親弟弟,吉水曾家的嫡次子。 朱老夫人沒看上曾家,說他房里有通房丫鬟,因此看上來劉家求學的一位諸生朱廉,雖然家世比不得劉家世代仕宦,但其父也算是有官聲,劉天訓見女兒和那學子情投意合,也就不再挑剔人家家世。 此一人喜結連理,只是沒想到她找的丈夫,只是裝的很好,是一匹披著羊皮的狼。表面上沒有通房,實際上在外養著外室,常常逛花樓,和朱老夫人感情很不好,尤其是他爹去世之后,家中拿不出錢辦喪禮,還是朱老夫人出錢葬的公爹。 作為科舉世家出身的女子,自然希冀丈夫仕途得意,但她說的越多,朱廉卻越是煩她。一人吵架之際,朱老夫人身邊的人又聽說曾家曾經差點許親的公子中了五經魁,越發替朱老夫人不值得。此事自然也被朱廉得知,他也沒閑著雇了不少落魄書生寫曾家嫡次子的話本子小說,甚至同名同姓。 在書里,那位曾家嫡次子儼然成了面目丑陋,言行卑劣,忘恩負義之輩。當初,眾人不以為意,但這本書原本只是朱廉泄憤舉動,哪里知曉此書因為言行荒誕,紅遍大江南北。 原本得了五經魁的曾家嫡次子因為此書,飽受別人攻擊,進京準備會試時,在會館都被人說閑話指指點點,甚至定好的親事,女方因為他的名聲直接退婚,曾家這位嫡次子又科考失利,年紀輕輕的沒想開投水而亡。 等他死了,曾家痛失一個這樣曾經在鄉試中奪得五經魁的妥妥進士人選,自然很是憤怒,而三年之后朱廉進京,靠著劉家提前了解主考官習性,又兼他也有幾分聰明,卻高中進士。 而這個時候,曾家查出朱廉就是幕后害人的人,因 此曾家動用一切力量對付朱廉,讓他進士及第也做官不順利,一甲年輕的進士也進不了翰林院,選不成庶吉士。仕途不順的他逐漸把心放在內宅女人身上,又恢復了以前的聲色犬馬,不到兩年撒手人寰。 朱老夫人膝下有一兒一女,寡婦失業的,劉家即便厭惡朱廉為人,卻并沒有對朱老夫人有多少惡感,還要接她過來,也讓她不必守寡,再嫁算了,甚至說朱老夫人若是不放心,把兒女送來劉家養著。 朱老夫人愿意把兒子送來劉家教養,卻不愿意改嫁,劉太夫人卻深恨朱家的人。一恨朱老夫人不嫁自己的弟弟也就罷了,到處說自己弟弟有通房如何,世家子弟哪個沒有通房丫鬟,一則恨朱廉中傷她弟弟,以至于她弟弟英年早逝,當然不會給好臉色給朱家少年看。 甚至,當時劉老太爺爺惋惜小舅子的死,對朱家這個兒子也根本漠視,而朱老夫人的爹娘去世之后,朱老夫人的親兄長又替她說了一門親事,人家雖然是庶出,但也是世家大族出身,比朱家這種寒門好十倍不止。 朱老夫人舍不得兒女,不肯再嫁,但她住在娘家,如果說不愿意嫁,兄嫂也不會聽,她就只好推說人家家庭復雜,又是庶出,雞蛋里挑骨頭。 她兄嫂也很是生氣,當年她出嫁,嫁妝都把家里搬空了,爹娘過世她也沒拿嫁妝出來辦葬禮,還生怕劉家要了她的嫁妝,看的緊緊的,現下更是把挑好的人編排成這般,兩邊就此決裂。 當然,也有人說劉太夫人讓劉老太爺在這中間說了什么,以至于朱老夫人并一雙子女被人趕走。 …… 聽了這一長串,鄭灝才道:“沒想到曾經你祖父和你祖母感情這么好,我以前去你家就聽說他們夫妻分開居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