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朋友們帶飛的日子[種田] 第167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回到退婚前、加油好男人[快穿]、穿成19世紀富婆之后、脫離劇情的退婚女配、望族嫡女、穿成大佬東山再起前的高傲聯姻對象[穿書]、嬌養小公主、拯救瀕危小師弟、侯門貴婦(穿書)、我在七零開廠扶貧
文一甲也不賣關子:“之前只是覺得那小子有點兒裝,可一想,人家小伙兒靠自己手藝種地吃飯,年紀輕輕還小有成就,剛回來種地頭一年就賺了錢而且還靠自己雙手蓋了房子,那肯定有牛逼之處,所以也就沒多想?!?/br> “這么厲害?!”慧芳也想不到了:“我之前只是聽說搞農業很難,是個投資大回款周期長風險大技術要求又高的行業,一般農人投資前幾年都不賺錢的,他這么厲害,頭一年就賺一棟房子?!” “可不是么,人家有技術,厲害著呢?!蔽囊患紫胂雱偹训降谋仆跏论E,就忍不住感慨:“之前也只是覺得人家是個好父親好丈夫,在家種地時,人家老婆還白嫩.嫩的一瞅特漂亮,還帶娃。沒想到他自己靠有機菜賺到錢了,這么快就提攜鄉里鄉親,帶著村里人一起發展有機種植……” 慧芳之前也偶爾聽小區里的聊過兩句,當時講的是有個搞有機種植的村子跟他們小區門口那生鮮超市達成合作,專門回收超市生鮮垃圾做有機肥來著。 現在一聽,居然這也是在逼王的啟發和引導之下…… “果真厲害!一舉雙得呀,不光解決大量城市垃圾問題,順便還發酵成為經濟價值更高的有機肥?!被鄯际莻€初中地理老師,有時說起話來也帶著上課的意味兒。 二人聊了半小時還覺得不過癮,掛了電話后又各自開始刷手機了。 說起來也怪,現在這手機推送機制就專門撿人們喜歡看那些個東西,二人當天晚上刷到快半夜。 第二天早上起來碰頭后,又在早餐攤上互相叨叨半晌。 甚至于二人婆婆姬明巧也加入話題了,二人沒想到婆婆說得比他們更詳細呢。 見兩個媳婦瞪著眼看她,姬明巧也有些自得,道:“別看我們是小老太婆,但每天聽聽東家說,再跟西家道兩句,消息也靈通得很呢!” 于是,兩個媳婦便老實坐著聽起了婆婆講林煜文家的那些事。 意外的,文一甲二人竟然聽說幸福小區里發生的那些事兒。 姬明巧:“……反正啊,現在幸福小區里有好幾個人都想聯系上他那丈母娘,想讓林煜文幫著帶他們家孩子種地賺錢來著,但人家現在壓根兒連小區都不回了!現在那個叫什么的女人,簡直成了小區的公敵,出門就挨罵那種……” 就這么一路互相交流八卦上山,幾人也不覺路途長。 當經過豐隆鎮時,還看到朝陽傳媒在鎮上新蓋的那辦公公寓一體大樓,嶄新嶄新的,極氣派。 隔了不遠處,還有一塊地正在起地基,瞧著像是政府的項目。 一路繼續往山上去,經過鎮子出來,一車人又看到了鎮周圍漂亮的小洋樓們,風格多樣,姿色繽紛。 文一甲妯娌倆瞧見這么漂亮的大別墅,感慨:“要是退休能住到這邊來,山也清水也秀,肯定壽數還能再多活幾年?!?/br> 姬明巧挑剔道:“住在這環境是好了,可醫療交通這么不方便,還是不合適老人住?!?/br> 文一甲笑起來:“現在肯定不合適,但要是這豐隆鎮的產業再發展發展,到時配套的交通醫療教育這些基礎肯定要一起升級。指不定再過幾年,就合適養老咯!” 說著話,車子很快駛離鎮區,再次進入鄉村。 不過到豐隆鎮附近,他們可以明顯看出豐隆鎮跟來時經過其他鄉鎮的區別。 文藝家丈夫周慶山難得開口:“這豐隆鎮周遭發展,明顯比其他鄉鎮要好得多?!?/br> 可不是么,鎮子周圍,接連好幾片兒都是整齊劃一的菜田,這時候正式收獲季節,有些農田已經收獲了,露出深褐色剛翻的泥土,還有些田塊卻剛剛發芽,嫩.嫩的新綠光是看著就叫人心生歡喜。 關于這一點,文一甲要稍微了解些:“挨著市區較遠的鄉鎮,人們都干脆進城務工生活了,挨著城區較近的鄉鎮,留守的老人較多,年輕人結婚也都在城里買房。只有類似于豐隆鎮這樣不遠不近的,人口相對還算比較多?!?/br> 一個地區的產業要想發展起來,首先要看中青年人口數量,但同時,地理環境等外部因素也很重要。 文一甲:“豐隆鎮依山傍水,水土環境特別好,而且靠近鎮子處也有一定的平地可以耕種,所以咱們市本地蔬菜有將近四分之一的量,都來自于這個鎮子?!?/br> 有了天時地利,要想發展起來,最重要得看人和。關于這一點,妯娌慧芳也多多少少知道些。 慧芳搶著道:“聽說他們這個鄉鎮的書記特別好,之前在任上就經常幫那些菜農聯系省大農科院教授,來幫菜農排除技術難題?,F在可好了,人家更牛逼了,直接聯動鎮上那幾個大大小小的網紅,搞起了網紅經濟?!?/br> 就這么一路說著笑著感慨著,車子進入豐隆村。 跟鎮上相比,村子里明顯就樸素多了,整個村子也只有貫通南北的雙向兩車道的柏油路,至于村村通入戶工程,竟然還有些沒入戶的,而就算是入戶鋪到人家門口,也都是水泥底子,瞧著也有些年數了,一些家里經常進出三輪車的,水泥路面早就崩壞。 但這個村子又跟他們一路開車過來的其他村子又大不相同——豐隆村里頭,竟然時不時就能看到些年輕二十多歲的男男女女們,而且他們走路上時還面帶笑容,神情狀態都很放松。 到底是第一次來,一車人也沒個什么經驗,便把車子停在一個年輕男孩面前跟他打聽。 明軒一聽來生意了,立馬臉上就堆出燦爛笑容:“你們是想上來體驗有機農家菜啊,我奶奶就是半邊天公社的,你們要不來我們家?” 作為在外面混過幾年的年輕人,明軒自然曉得怎么跟城里人打交道,他直接把價目費用說在前頭。 “我們家里,我奶奶的菜地可以你們指什么摘什么,也可以你們自己摘,自己摘需要交100元押金,只要不亂踩亂摘,后面我們都會退錢的,至于有機菜價錢,從三五塊到七八塊錢不等?!泵鬈幷f完奶奶家生意,又聊起了自己的: “我之前在外面學過廚師,也在大飯店后廚干過兩年,現在回來準備在村里開個私房菜館,你們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嘗嘗我的手藝。別的不說,首先我就辦下來餐飲經營許可證了,而且我這個專門學過的肯定比別家那些正正經經的農家家常菜要好得多……至于價錢,你們一車人三百塊我管吃飽吃好,有葷有素有干有湯!” 明軒嘴皮子本就不錯,況且還精準拿捏城里人消費心理,一開口就把生意拐自己家里去了。 旁邊海洋倒是也見到陌生車輛進村,他就晚那么兩步,結果眼睜睜看著生意被引到明軒家去。 “唉!不行我也去進修個廚師,在家里搞個餐飲經營許可證?!焙Q髧@著氣,回去跟老婆商量。 文一甲四人車子開到明軒家門口,發現他們家還真樹了個明軒私房菜的牌子,上面倒也明碼標價寫著一些家常菜的價目。 見到這些,四人就更放心了,還拉著明軒閑聊兩句。 可明軒卻沒太多功夫跟他們聊,先讓他們交代中午的飯菜,他得趕緊提前備菜。 文一甲只好大致點了幾個:“農家土雞燉,麻辣小排,蒜香干豆角,涼拌什錦時蔬,西湖牛rou羹……你再看著來兩個時令素菜混豆腐的小炒?!?/br> 菜單上直接就顯的價位,文一甲大概估算著,這么一桌下來,差不多也就三百出頭的樣子。 不算特別便宜,但要是都有機rou菜的話,倒也還行,得看手藝,做得好那就值,炒得一半那就是血虧了。 明軒接了菜單,忙沖著堂屋里頭叫了聲:“爺!來客了,趕緊出來帶著他們去奶奶那邊!” 屋子里倒是有動靜,但半晌沒出來個人影兒,明軒直接騰騰兩下進去了,在屋外面喊道:“您要是不去,我就給奶奶打電話告你的狀,說你又偷懶坐在屋里聽戲?!?/br> 好嘛,一會兒出來個微微佝僂著背的小老頭兒,看了眼文一甲幾人,一臉老大不情愿的帶人去地里。 其實態度倒也還算可以,能明顯看出那怨氣沒往客人身上撒。 小老頭兒擔心他們是城里人肩上沒什么力氣,自己拎了四個大竹筐走在前面。 文一甲瞧著有趣,便引著老頭兒說了幾句。 不曾想,小老頭兒心里埋怨還真不少,一連串的苦水直往外倒:“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太婆了,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搞事業……天天就往地里跑,那胳膊腿兒真是一點都不惜力,現在還學會開手扶拖拉機了哩……不跟她下地干活就不給我吃飯,跟她下地干活還嫌棄我笨手笨腳啥也不會……” 得!文一甲大概是知道了,老頭兒干不過老太婆,看在老太婆在拼事業的份兒上,也不敢得罪他們這些客人。 嘿!真有意思。 文一甲實在忍不住,落在后面可勁兒笑個痛快,順便還戳了戳丈夫腰眼兒:“看見沒,人家七八十的老頭兒了,還給老婆子干活呢,等會你就是我們摘菜搬菜的主力軍啊?!?/br> 周慶山看了眼前頭愁眉苦臉的小老頭兒,他也嘆著氣,只能答應了,還能咋地?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3-04-06 19:53:46~2023-04-09 15:51:2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丁丁東東豆豆蟲 32瓶;彬子 20瓶;冷掉的小籠包就不是小 10瓶;chimay、期待ing 5瓶;ko 3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80章 二者幸福感完全不同 ◎-◎ 到了地里, 果然有個頭發同樣花白了的小老太太,老早伸長了脖子在等著他們呢。 只見那小老太太雖說個子小,腿腳也小, 但周身穿著又板正又干凈, 瞧就是個利索的小老婆兒。這樣精神的老太太,光是看著就讓人心生稀罕。 “快來,剛接了電話,就在等你們呢!”吳老太笑瞇瞇的上前招呼起走在前頭的姬明巧。 兩個小老太太年紀相差不多,倒也又共同話題聊,沒一會兒就熱絡開了。 文一甲也是個外向的性子,三言兩句就能把兩個小老太婆逗得哈哈直樂。 很快, 菜地里的氣氛就熱鬧起來了,吳老太在前頭負責給他們講摘菜的重點要點, 什么菜的狀態好能摘能掐,什么菜需要什么手法最不傷植物。 文一甲之前雖說在酒店干過,對餐飲食材這方面也有些了解, 可真真切切走到地里清楚這么多, 還是頭一遭。 不光是她,就連妯娌慧芳, 也是頭一次知道:居然把芹菜齊根剪了過后還能再長出來新芹菜, 掰生菜外面葉子只要稍微留個芯用不了一個月又能很快長出來…… 慧芳:“真有意思!” 文一甲也覺得這一趟來,不光學會了這些采收農產品常識, 更學會這些蔬菜買回去怎么保存處理, 收獲頗豐。 大概是因為知道怎么保存了, 三人一個沒注意, 就掐多了些。 周慶山是往路邊兒搬了一筐又一筐子的菜, 他累得有些直不起腰來, 擦汗道:“夠了吧,再掐回去冰箱都存不下了!” 這時文一甲三個女人才反應過來。 “呀!是了,咱們三家冰箱怕是都存不下了,這么多!”慧芳道。 就在三人迷茫時,吳老太站出來笑著說:“不怕,多了就留我們家?!?/br> 在四人有些吃驚的表情中,吳老太面帶得意:“我那大孫子廚藝好,現在村里好些家都喜歡中午晚上吃飯時,到我們那兒端兩盤菜呢?!?/br> 原是這樣! 文一甲聽后,更對明軒那廚藝好奇了。 回去路上,吳老太細細密密說起他們家明軒的菜品:“最近秋天天氣干燥,正巧地里的葉子菜也差不多下來,我們明軒就做蒸菜,蒸出來的菜軟軟糯糯老人小孩兒都方便入口……多的菜就拿去做蒸菜,等會兒也給你們打一盤……” 文一甲:“我來時看到也有些車直接駛到其他農戶家,他們是提前聯系好的嗎?!?/br> 吳老太:“可不是?一般來客人,都是我們之前在擺攤賣菜時提前就商量好的,也留了v信,等客人上山直接給他們發位置,他們能用手機順著就直接找上門,方便著呢?!?/br> 文一甲幾人驚呆了。 慧芳:“您還會用v信呢?” 吳老太一看,姬明巧也直直瞅著她,心下更得意了,摸出她嶄新的智能手機晃晃:“大孫兒給我買的呢,還教我用v信,好使得嘞!” 不會用智能手機的姬明巧:“……” 回到小院兒,吳老太手腳麻利的幫他們把菜分類打捆處理好,根莖類的在下面,葉類菜上下還要鋪上薄薄一層細稻草防壓損。 慧芳在小院兒里外轉了一圈,發現他們還養的有一群雞,便問起土雞蛋的事兒。 很順利的,吳老太又賣出去兩筐土雞蛋。 兩個小竹筐的雞蛋也不夠他們三家分的呀,文一甲有些為難,上前去問:“還有沒有了,我們想再買點?!?/br> 吳老太實誠回答:“沒了,剩下幾個我們打算留著自己吃。再往前數的就攢太久,昨兒就去喂牲口了?!?/br> 嘖,他們人都吃不上幾個呢,那么貴的土雞蛋竟然拿去喂牲口! 吳老太現在就特愛看城里人露出震驚表情,顯得他們好沒見識的樣子。 吳老太親自解釋:“一般我們攢雞蛋夏天只攢半個月,冬天攢20天。要時間長了,雞蛋不新鮮也砸我們口碑不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