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章
而南棒那邊的想法也差不多。 你說你這輩子都不來,你看看,領獎這不也來了嗎?! 呸! 真有種你別來啊,你倒是別來???! 可能很抽象,很難理解,但南棒確實覺得這是在打李少杰的臉。 另一種精神勝利法了屬于是。 不過也沒什么辦法。 不然呢? 又不能發作,難不成還要憋死自己嗎? 反正你往左邊想,那也是忍著,往右邊想,也是忍著。 那不如就想點自己開心的是吧?! 南棒嘛,最擅長幻想了。 沒什么心理壓力的。 …… 時間過的很快。 經過這段時間的溝通,協商,以及交流,李少杰倒是知道了很多消息。 當然,這不包括自己的獎項名稱。 一般來說,頒獎前肯定不會告知你的,只是因為李少杰這例子實在是有點太特殊了,獲獎的消息是瞞不住的,所以,只能瞞一瞞名稱什么的。 李少杰自然也不是特別在意。 和那些流量們有點獎項都想夸大了吹可不一樣,真正的大師,往往懷著一顆學徒的心。 你要說找個nb點的頒獎晚會,里面混一個邊角料級別的自費獎,然后拿出來大吹特吹,刻意引導粉絲們將其認知成c位獎的這種事兒…… 反正有點臉的人都是做不出來的。 偏偏,都已經成國際大師了,再不濟的人,也都是要臉的。 頒獎晚會的當天,和李少杰想象中的場景是不太一樣的。 說是頒獎晚會,還真就是晚會。 不過不是娛樂晚會,而是“晚上的會議”。 沒有節目演出。 屬于很官方,很嚴肅的一種會議形式的典禮。 會議上,音理會的干事們會總結這一年的內容與成就。 然后對每一個細化分支的音樂家進行表彰與肯定。 “來自于肯尼亞的音樂家魯托,在今年一年里,將全部的身心傾注于對東非音樂的教育,與發展上,積極與各國音樂家進行溝通,完全稱得上是當代音樂家的表率?!?/br> 秘書長卡斯蒂娜對獲獎音樂家們,進行了肯定。 這是屬于整個國際音樂界的認可與肯定。 魯托十分的激動,走上臺,握著獎杯,激動的心情久久無法散去。 “謝謝音理會,謝謝卡斯蒂娜秘書長,謝謝在坐的各位?!?/br> 能獲得音理會的認可,在魯托看來,那絕對是這輩子最高光的時刻。 作為非洲小國肯尼亞出來的音樂家,最終能夠站在聯合國的領獎臺,確實是一部極為驚人的逆襲經歷,哪怕這經歷是耗費了人生四十年才達成的。 這就代表了魯托一輩子的努力,被整個行業認可了,并且大為贊譽。 其他的出席者均是獻上了掌聲。 能夠站在這個領獎臺的人,在推動世界音樂發展,世界音樂交流,音樂的教育,以及以音樂文化交流來呼吁合作和平的各個方面,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理應獲得人們的尊重。 如果說慈善大使看的更多的是你的影響力,那么在這里,看的更多的就是成就。 魯托其實在整個音樂圈的影響力真沒多么大。 但他做的事情足以令不少所謂的慈善大使都為之汗顏。 音樂的發展,藝術的轉換,是一個理性與感性交織的過程。 藝術是緊隨社會形態發展的,每一次藝術審美的變遷,都是伴隨著重大的社會變革。 魯托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 編寫教材,帶頭進行音樂教育。 可之所以能夠被邀請到這個場合頒發獎項,遠不是字面那么簡單的。 世界各地的教育資源分配是完全不一樣的,更何況是藝術。 在國內,教育資源的分配已經十分的廣泛,十分的均衡了。 就所謂網絡理智者所說的“花錢上輔導班”“請家教”“找更nb的老師”,這如果放在世界大環境下,真的談不上是教育資源不均。 真到了國外瞅瞅,那教育資源分配的程度更是令人咂舌。 更不要說,魯托是還在非洲。 去非洲搞音樂教育的難度遠比想象的大。 肯尼亞這個地方,說窮其實也不算窮,但說富也絕對談不上。 人均gdp兩千三美元左右。 而同時間的華夏呢? 可能差不多有一萬兩千三。 即使華夏經濟發展真的已經很離譜了,但人均gdp,平均起來,也就是月工資七千塊。 但事實是,沒幾個月工資這么高的。 這還是建立在華夏的基礎之上。 要知道,即使面對財富分配仍然不均這個全球性的話題,但國內分配相對于國外來說已經夠平均了,甚至平均程度已經很高了。 肯尼亞呢? 一個月平均也就一千三的工資。 實際情況還是絕大多數都比這個低。 學音樂是個燒錢的活。 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音樂藝術想要發展,確實很難,畢竟,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這肯定不會是首選。 殘酷的現實就是,聽音樂的群體,絕大多數還是那些能夠吃飽了撐著躺下的群體。 更別提學了。 而魯托花費了十余年的時間,融會貫通了西洋音樂,將其與非洲民間的一些音樂進行結合,編寫了最為適合當地文化與教育的音樂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