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4章
今年剛好就是頒獎年。 錯過了今年,那就又要多等兩年。 所以,今年就必須要給李少杰安排上。 不是自作多情,但杰哥覺得,可能真的要拿大獎了。 人家都恭喜了啊,而且沒事兒找上了自己,拿獎肯定是百分之百的。 獲獎的原因也很好猜,肯定是因為自己前段時間的動向。 但具體拿什么獎,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李少杰已經開始好奇自己這波會拿什么獎。 對于獎項這玩意吧…… 咋說呢? 其實也沒那么開心啦。 畢竟從小到大拿獎無數,而且獎拿的沒什么壓力,不是強搶就是進貨,你要說“欣喜若狂”那還真就是大可不必。 但這頒獎的是國際音樂委員會。 那就不一樣了。 這可不是什么比賽獎,這可是成就獎。 能拿到這樣的獎,那足以代表全世界的音樂行業都承認你的音樂終身成就。 要說音樂名人堂這個,李少杰老早就進了。 甚至于在整個音樂名人堂中,留下的注解,都是“有史以來最令人驚艷的鋼琴演奏家”。 他們甚至妹有標注“之一”。 鋼琴方面的有冕之王了屬于是。 而這次的頒獎,分量很可能更高。 所以,雖然拿獎無數,已然麻木的李少杰,還是久違的因為獎項問題,而小小的心臟多跳了幾下。 【給杰哥心臟來一點小小的震撼】 而在國際音樂日當天的音樂節與頒獎儀式過后,10.24日,則是聯合國日。 這一天,文化方面的演出也是必然有的。 作為頒獎儀式里最靚的崽,聯合國日音樂會里,是必須要有他的身影的。 而得知要出席頒獎典禮,很可能會拿到重頭獎,并且還要參演聯合國日音樂會的李少杰,開始感受到了壓力。 領獎什么的倒是無所謂。 可這個聯合國日音樂會就不一樣了。 屆時,聯大秘書長會出席,節目內容涵蓋一切音樂領域。 球長都來,好家伙。 而當涵蓋一切音樂領域的時候,事情的性質就開始改變了。 從古典的交響樂,到現代的流行歌舞,從各個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到極具特色的現代音樂…… 都需要有代表性的作品拿出來演奏。 每一位參演者,無形之中,代表的都是各自國家的形象。 這壓力能不大? 況且,雖然說是和平,交流。 但誰還沒個攀比心呢? 尤其是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突出一個好勝與不服。 李少杰覺得,自己必須要把其他節目都干碎。 當然,火藥味肯定是沒那么強的。 也不是什么急頭白臉互相掐脖子扣眼珠子的競爭。 倒也不至于如臨大敵。 時間慢慢度過,李少杰也開始提前做著準備。 這種等級的演出,會有很嚴格的審核,以及非?,嵥榈囊笫马?。 到時候肯定還是要進行調整的。 而如果節目需要有其他參演人員,也需要提早告知。 這類表演吧,真不適合時間太長的作品。 就算是古典,最好也要以選段或者小品的形式展現。 整場演出可能也就一小時前后。 就這時間,別說展現一整套四個樂章齊全的交響曲,就算是展示一個完整樂章都不存在的。 時間一定要壓縮在4-8分鐘的區間以內! 真·只給我一首歌的時間。 …… 李少杰這邊準備著,而另一邊也在準備著。 或許很多人覺得,音樂家……或者說藝術家這玩意吧,死了的比活著的值錢。 ……藝術應該需要生命與死亡來升華的吧。 網上其實也有很多人是這么想的。 比如……藝術家太超前,所以當代人不懂,后輩才驚為天人云云…… 但其實還真不一定。 有些強悍的藝術家,活著的時候人氣更猛。 懷才不遇,后世才發現的例子確實不少,但其實當代就很有人氣,死后人氣長存的藝術家才占據大部分。 很顯然,李少杰屬于是后者了。 在給李少杰頒獎,以及相應的準備之時,即使是國際音樂委員會,也要十分的慎重。 一來,是這人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這不僅僅只是人氣方面,更重要的是落實到音樂教育,音樂行業內部之上的影響力。 例如學術影響力等等等。 二來…… 這人確實離譜。 別看國際音樂委員會很強。 如果經歷時間的流逝,可能這里面的很多人,就實在是很少人記得了。 可李少杰不一樣。 這b是要被記載歷史書上的,起碼是音樂書,音樂教材。 這就不一樣了。 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 就好像你要問春秋時期的樂官是誰,或者說,負責禮樂的官員們是誰? 那有幾個人能記得? 就算研究這段歷史的教授,可能說上個一兩個名字以后,都得翻翻典籍。 但你要問春秋時期的著名音樂家,以及小故事呢? 那可太多人張口就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