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 這能不吐血嗎? 老師其實都知道,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引導。 耐心。 很多老師其實也真的能做到的。 可如果以上情景換著花樣的不斷對你進行重復呢? 那tm就是心靈酷刑了,兄弟。 教音樂,其實更是如此。 因為實在是有太多的東西沒法口述,老師是幫你找感覺的。 一切還需要自己去領悟。 這種折磨的程度可能會更加令人抓心撓肝。 “我去康康……” 李少杰打算去看一眼。 剛走到練習區域附近,就聽到了老師強壓崩潰,溫聲細語的教育的聲音。 “不,你這用力又過度了,學我,這次用心看……” 就這略帶崩潰意味的哭腔,仿佛是在說“我tm求求你快學會吧!”的樣子。 李少杰眼皮跳了跳。 前方有隱藏的大炸雷,還是離開為妙。 第566章 真正的差距。 “唉,這當老師也不容易啊?!?/br> 李少杰撓了撓頭。 這段時間有空了,李少杰是打算去掛名的高校里遛遛彎,看看有沒有根骨清奇的學生,收收徒弟,順帶著盡一盡“榮譽教授”的職責。 現在看到這樣一副畫面,確實有點害怕。 其實兩位老師也挺無奈的。 每一位當老師的,其實都會想要對每一個學生都用心。 但人與人之間是有參差的。 如果可能的話,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愿意對每一位學生都竭盡全力。 但確實很難達成。 因為學生實在是太多了,老師只能照顧“大部分”。 同樣的教學,有的學生就是能懂,有的就是不懂。 這其實和笨不笨也沒關系,主要還是看老師的表達方式是否和學生契合,科目的知識和學生是否適合。 老師教學方法,肯定不能照顧小部分,因為要照顧大部分。 義務教育優點自然不用說,大家都能上學,都有機會獲得知識,相對于國外,國內教育已經真的做的很到位了。 但缺點自然就是學生人口基數大,老師一人之力確實很難照顧到所有人。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老師如果占據百分之40的重要性,那么家庭教育與個人,就占據了剩下的百分之60。 所以,在平時教學環節,兩位老師不會如此糾結,不會如此崩潰。 盡人事,聽天命。 我做到我該做到的,認真教了,課后如果有學生有問題,我細致回答輔導,就足夠了。 高校的老師,根本不會主動去關心每一個學生。 因為根本沒那個精力。 老師愿意教的,永遠是那些愿意問的學生。 所以,學生其實根本不需要有負擔,不懂就去問,老師其實很愿意教。 除非是那種特別蠢的,書里都完全能找到,而且闡述的特別清晰,特別基礎的東西。 比如,你一個經濟類的學生,可以問“供應鏈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產生的一些影響與問題”。 但你肯定不能直接去問“供應鏈是啥?”“融資是啥?”…… 這你要是還去問……那確實不喜歡。 但這次綜藝里,就不太一樣了。 新人就這倆,你沒得選。 你必須要教會他們的。 放在雙方視角其實都一樣的。 “這么強的老師你還學不會,你行不行???” “你這么的強的老師都教不明白,你行不行???” 壓力給到雙方。 避無可避。 其實。 學習差不代表人笨,也不代表沒認真,更不代表人品。 或許只是“契合度”的問題。 說話表達的方式彼此之間或許存在很大的不同。 比如,學生更擅長,更習慣于逆向思維的推導,但老師是正向思維的演變,這彼此之間可能就會有一個接受度差的問題。 有的學生習慣老師“神奇比喻”式的總結,你細致闡述他可能反而懵b。 但有的學生就是習慣細節的闡述,你要來一個歸納總結的概括,他反而不懂了。 但學習差,很容易給學生一種“我很笨”的錯覺。 而這樣容易讓學生誤解,然后自甘墮落。 這才是最可怕的。 相當一部分學習差的學生,可能會糾結于“我是不是真的笨”,不知道如何尋找自己的天賦。 鉆牛角尖,然后對自己破罐子破摔。 “反正我笨,你怎么教我也不會,那我不如玩,不如混,不如真的去做一個垃圾?!?/br> 然后才會真正意義上的“學壞”。 壞是源自于自暴自棄。 這綜藝里,兩位國家隊級別的老師,教兩個新人,之所以都感覺崩潰,就是因為多方面因素。 知識本身確實有些超綱,彼此的思維方式也確實相距甚遠。 再加上音樂,聲樂技術這一塊,確實需要一點“感覺”與“悟性”。 真可謂是教育界的災難片。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法教。 進步還是有的。 事倍功半了屬于是。 …… 下一次的節目錄制很快便開啟了。 這次,李少杰驗收了一下兩位新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