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
“你是天才,他們也是天才啊?!?/br> “真正的天之驕子……可不會因為一時的失敗就頹喪,也不會因為一時的成功而狂傲?!?/br> “倒不如說,對這些天才來說,失敗有時候才是最好的結果?!?/br> 這一席話,聽在李少杰的腦海中如雷霆一般! 一瞬間,就劈碎了重重的顧慮! 是??! 所謂關心則亂。 李少杰開始懂了自己這樣的心態。 這便是一種【溺愛】! 總感覺后輩仿佛承受不起風浪一般,想著要為后輩思考的面面俱到。 恨不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多,讓后輩無憂無慮。 這其實是每一個走在前面的人都會有的情感。 但正如金教授所說的。 后輩也從不是什么脆弱的花朵。 不如說,只有溺愛才會讓其脆弱。 年輕人總該承受磨煉的! 李少杰點了點頭。 金教授這一席話,可以說完全打消了李少杰的顧慮。 實際上,金教授老早就知道。 李少杰是眼睛非常毒辣的評審者。 但如果兩位參賽選手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這種猶豫其實也會被放大。 “嗯,那我知道怎么做了?!?/br> 李少杰看了一眼身邊的楊萍,忍不住在心里感慨了起來。 不愧是老前輩們。 雖然,可能在音樂一道的創作,演奏實力上,難以和自己比肩。 但對音樂長年以來積累的經驗,理解。 以及在音樂行業中,其他問題的處理方式與思想,果然很強。 強調“正確度”看似古板,但實際上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一來可以讓有天賦的人,更注重基本功的磨煉,也可以給那些天賦一般,但基本功磨煉的扎實的人更多的機會。 并且,告知少年們一個道理。 【在考慮天賦極限之前,率先磨煉的仍然是基礎】 一板一眼或許很難成為獨特的藝術家,但發展肯定不差,滿腦子想的太過飄的天才,可能會成為一名頂級藝術家,但如果太飄了,沒人墜著,容易被自身的傲氣摧毀。 所以,總體的判定上,強調“基本的演奏”就至關重要了。 “嗯,那我懂了?!?/br> 李少杰點了點頭,開口道。 “雖然相對來說,我更喜歡這個《瑤山夜畫》演奏者的小想法……但我自己想了想,這畢竟是一個少年比賽,在基本功的磨煉上,演奏是否夠穩這方面,應該加大評判的權重比?!?/br> 幾位音樂家對視一樣后,思索片刻,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并非是打壓孩子們的藝術創造力。 相反,為了這藝術創造力,更應該強調基礎。 這也是至關重要的公平。 這《瑤山夜畫》的演奏者明顯就是非常有想法,很有藝術創造力,但已然開始有些忽略了基本功的磨煉。 相反,《漢江韻》的演奏者沒什么自己的想法,但基本功磨煉的極其扎實。 作為評委,對《瑤山夜畫》的這個有才華的浮躁小子。 我可以夸獎你,但卻不能讓你贏。 對藝術作品的理解與想法,這玩意和基本功一樣,也并不是不可磨煉的。 隨著知識的積累,隨著閱歷的增加。 這些提高也是必然的。 作為少年,可以不望天,也可以望天。 但還是要優先考慮地基問題。 萬丈高樓平地起,靠的是堅固的地基,看天也好,不看天也罷,最終決定你能否達到天的,終歸還是這地基的平穩度罷了。 楊萍微笑的點了點頭。 就這樣,對比賽結果的判定便定了下來。 仔細一想,這對選手來說,各有各的好處。 雖然揚琴痛失冠軍,但銀獎也可以參與到后續的交流之中。 當然,最寶貴的是得了一個教訓。 得再重視基礎。 而冠軍,自然是對基礎扎實的古箏選手最大的認可。 在評委之路上,這次的經歷對李少杰來說難能可貴。 所以,在后續西洋樂評審的任務中,就再沒遇到過任何阻礙。 時間慢慢度過中,這些即將參與到兩國文化交流音樂節的孩子們也都確定了下來。 當然,說是孩子,其實歲數是在14到17的青少年。 帶孩子這些事兒自然有其他的教授負責。 李少杰再次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匯報類演出中。 很快,國內的文化交流總結晚會便即將開始。 本次交流任務就剩下最后兩場演出。 一場國內,一場國外。 真正的重頭戲。 國內的演出形式很有意思。 由李少杰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西洋曲目。 由格魯伯指揮國家民族樂團,演奏華夏傳統曲目。 本來其實還想搞的更狠的。 比如,李少杰指揮外國樂團去演奏華夏曲目什么的。 但仔細一想,這玩意不僅需要指揮與樂團的磨合了,甚至還需要樂團加深對對方國家曲目的理解。 太麻煩,任務太重,而且……容易出現紕漏。 所以,這設計便被簡化了一下。 當然,簡化了以后還是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