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所有人都各抒己見。 領導聽著討論,時不時皺眉,時不時點點頭。 在場的人,也會時不時的記錄一些會議重心。 李少杰倒是沒有說什么。 真正nb往往不需要主動站出來裝,站出來炫,顯的你可懂了一樣。 人家說話就好好聽著,等到了你的時候,再去說你的觀點,這就夠了。 會議進行中,文藝骨干專家們也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領導思索片刻,點點頭后,看向李少杰。 “李同志覺得呢?有沒有什么想法?” 目光聚集在李少杰的身上。 這些目光中,可沒有“質疑”“嘲笑”“幸災樂禍”。 真正的大師,往往抱著學徒的心。 這里面的大佬如果學術態度還如此傲慢,那才是真的沒救了。 這將會是整個民族的災難。 更多的是好奇。 各位大佬都知道,年齡,歲數,各有各的優勢。 長者有深邃的經驗,但年輕人往往也有一股子沖勁兒! 彼此協調,換角度思考,往往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我認為……咱們最大的優點,就是咱們的弊端?!?/br> 李少杰倒是也沒拒絕。 這場合容不得自己拒絕,更不容謙虛。 有想法就得說,謙虛半天給誰看呢? “我覺得咱們一直以來太過于務實了?!?/br> “嗯?細說??!” 李少杰的話,引起了各位大佬們的興趣。 這“務實”二字,是被李少杰刻意強調,加重了語氣的。 大家自然知道,這個務實沒有字面上那么簡單。 “其實,一直以來,我華夏文化藝術領域,都一直秉持著咱們的傳統修養,少說話,多做事的發展路線,腳踏實地,務實是我們最大的優點?!?/br> 李少杰開口道。 “但是呢,在互聯網發展的如今,網絡化的社會,信息是爆炸式增長的,如果只務實,不吆喝,是沒人看得到的?!?/br> “并且,東西方的思維是存在著差異的,我們民族以【腳踏實地,少說話,多做事】為美德,這一招并不適合對外國際化,我覺得想國際化,思維一定要轉變?!?/br> “我們光顧著腳踏實地的務實了,卻沒有注意到吆喝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說,我們做的太多了,但說的卻太少了?!?/br> 李少杰的話,讓眾人對視著。 忍不住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李少杰說的這個角度,還真沒人提過。 或許有人想過,但也沒提。 畢竟,主動“吆喝”“炫耀”這種事兒吧,在老一輩藝術家看起來,確實是有些浮躁了。 不過,這是李少杰提出來的問題。 自然會更深層的想一想。 仔細一想,也確實。 東西方的思維差異這方面,在座的各位也都有所研究。 現代化速度太快,網絡信息爆炸,也會影響到很多文藝工作的戰略方向。 “我覺得有點意思,確實要拿出來仔細考慮?!?/br> 李少杰身邊的一位老教授點了點頭,站出來支持李少杰。 李少杰知道這位教授,但并不熟,對視一樣,教授投來善意的目光。 “我們華夏人啊,講究內斂,謙虛,平和,在我們的想法里,只有暴發戶才會把家底拿出來炫,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少說話,多辦事兒,但小李同志說的沒錯,對于西方來說,你有好東西,展示出來,吆喝出來,他們才會服?!?/br> 這位老教授的話,也讓不少其他人忍不住點了點頭。 這玩意就跟核彈是的。 如果沒有當年背景,更沒有國際壓力的話,華夏對待很多東西的態度,那就是…… “好東西我收著,不告訴你們?!?/br> 當你以為華夏有一艘航母的時候,很可能其實背地里已經有三艘了。 說要上月球采集月壤,那就別質疑,因為很可能背地里都有成熟的火星探測器項目了。 而對于自己做不到的東西,是絕對不會吹nb的。 華夏說自己有三塊錢,那么你應該理解成,我們零錢零出了三塊錢,而不是只有三塊錢。 這便是腳踏實地,務實,少說話,多做事。 這是優點。 但放在與西方交流的國際上,這有時候會是缺點。 西方在這方面的思維是完全不同的。 那項目吹b的是一個比一個大,自己有八塊錢,那到外面說的指定是十塊錢。 虛空杠桿。 “正是因為我們做的太多,但說的太少,所以我覺得側重點要開始放在【說】上?!?/br> 李少杰開口道。 “不是說【做】不重要,而是不能忽視【說】了,講故事,講真正的中國故事,才是目前文藝宣傳工作最重要的?!?/br> “講故事,自然就是要講出去,說出去,我們這邊即使在音樂理論,音樂作品建樹再高,但不說出去,人家也不會知道?!?/br> “民樂的國際化,歸根結底要達成的是華夏于世界上形象的轉變,以及文化的碾壓與輸出?!?/br> “就如同當年西方的【黃禍論】是如何出來的?” 李少杰雙手一攤。 “就是一部癔病發作的小說忽悠了西方群眾,于是,他們開始不遺余力的【說】,再加上信息流通的遲滯,我們當年又對此無能為力,無法說什么,才導致現如今還有很多西方人有著一種腦干缺失的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