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嗯,這個觀點很獨特,而且我覺得很有道理?!?/br> 李少杰聽著菲爾德的話,凝神點頭。 “我之前也嘗試過寫作一些詠嘆調,在某些樂句中,有意識的讓其時值長達十秒,與邁耶波的周期,也就是身體的自然血壓波動同步?!?/br> “而且我覺得,這樣的設計很有效果,這會導致聽眾的心臟和呼吸信號與音樂同步,會更加具有感染力?!?/br> “我一直很相信,這種無意識的生理反應,就是音樂能夠引起情緒波動,調動情緒的一種生理上的起源?!?/br> 音樂生理學了屬于是。 聽的身邊人目瞪口呆,開始懷疑世界的真實性。 但實際兩人的話,還真就不是瞎掰。 因為,在機械計拍器出現之前,人類的心跳,就是衡量音樂時間的標準單位。 像是一些音樂,會讓人突然感覺心臟漏跳一拍,有些音樂令人舒緩,有些音樂令人緊張。 實際上與節奏,與人類呼吸頻率,心跳頻率這些生理上的原因,有著很大的關系。 比如,我按照你的心跳頻率打拍子。 突然之間在規律的拍子里多加一個急促快速且短暫的加速拍。 md當場心率短暫失衡。 或不爽,或不適應,或一個激靈。 或許有很多不同的反應。 但這種方式,配合一定的情景,配合其他不同的音樂處理,是可以讓音樂更有效的影響人的情緒。 在心腦研究中,音樂是誘發生理變化的理想催化劑,因為它可以根據音符內容和這種內容所表現出的交流方式被系統地剖析為各種特征。 甚至于……特定風格的音樂對心腦的激活模式都會很一致。 甚至是僅僅只是利用儀器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掃描,就完全可以推斷出一個人聽的音樂大概是什么流派的。 很離譜,但是真的。 只不過,別說對于普通人了。 就算對于音樂從業者來說,都可能是知識盲區。 第446章 《燈塔偶像》淘汰賽! 而這些聽起來玄而又玄的東西,實際上涉及到一個很新興的科目。 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其實并不只是人們想象的那種,我拿舒緩的音樂去安撫一下精神躁動的人。 而是基于一些人類對聲音刺激的產生的生理反應,以此去逐步探索。 這個領域中,甚至有既是音樂家,作曲家,又是醫生,醫學工作者這種大佬。 似乎看到了身邊人目瞪口呆的面容。 李少杰微微一笑。 “不用感到這么驚奇,其實這些東西并不魔幻?!?/br> “這是因為生物反饋傳感器的技術進步了,所以可以因此更精細的分析心跳心率在不同音樂條件下的變異性生理參數?!?/br> “在這之前,衛斯理大學的神經學家,心理學家羅伊就有過具體的科研闡述,他們將音樂引起人類生理變化的部位,追溯到大腦網絡中的一個中心節點,稱為前腦島,前腦島與負責無意識調節身體功能的迷走神經有密切的聯系?!?/br> 雙手一攤,李少杰開口道。 “當然,我并不懂醫學,也只是在科研課題中,與醫學有所交流,但在行業發展的路上,音樂行業的研究者也是需要盡可能的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并且積極參與交流和配合?!?/br> “哈哈!是這樣的!” 菲爾德哈哈大笑。 科學世界是很奇妙的。 當真正陷入其中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欲罷不能。 就像是很多其他科研課題一樣,整個科研組的學者,所學專業的方向性可能大不相同。 但彼此沾邊。 所以,這個時候就會需要各自攻克,然后將成果融合重組。 李少杰確實讀了很多這方面的論文,也學了很多基本的東西。 不過,還是那句話。 一來,李少杰并不是個醫生。 二來,這些結論未必可以確定是絕對真理,沒有任何正在科研的課題能夠保證他們的方向與結論就一定是對的。 但事在人為。 探索真理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音樂到底是直接通過規則頻率的震動來刺激人體神經來影響人體,亦或是通過刺激神經以后,通過大腦信息的轉化反饋刺激人體,更或者是通過影響情感來刺激人體。 目前來說,是沒有一個絕對的結論的。 更多人認為,這三者都有,而且是呈現一個彼此之間互相影響的復雜架構。 而且,在臨床上,音樂治療也確確實實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 所以,這就非常值得研究。 “就像是生物醫學和醫學心理學是兩種架構但互相影響的學科,而音樂本身無論是對個人注意力,記憶力,持續力,感受力,辨別力的刺激,還是在心理與情緒上產生一些引導,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br> 李少杰聳了聳肩。 “總之,這很復雜,不僅僅只是催眠或者精神減壓這么簡單?!?/br> 一席話解釋下去。 跟著的幾位小兄弟已經開始木了。 你不解釋,我不懂,解釋了,我更懵b…… 屬實是學音樂的與不學音樂的都沉默了。 “哦,懂了!” 身邊一位跟著一起來的小兄弟在呆滯中猛拍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