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可不是說什么“中國風的流行音樂”要“三古三新”。 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所以,在此次的創作中,李少杰最在意的地方,是另一點。 如何去表現民族文化元素符號,如何去展示中國風的獨特美感,如何去表現出一種獨屬于中國文化的意境。 不得不說,還真難住了李少杰。 并不是創作多難,而是壓根找不到創作的切入口。 中華文化實在是太tm博大精深了。 全給列出來,一眼望過去,腦瓜子都得嗡嗡的。 民間走一走,到處都是可以寫歌的東西。 但偏偏因此,不知道拿什么寫更好。 就別說什么神話傳說,符號圖騰,哲學思想,宗教,服飾,文字,文學,歷史,教育,建筑,經濟,科技發明,飲食,醫學,風俗,禮儀…… 單單特么的藝術上。 就有無數的分支。 好,把帶曲兒的音樂舞蹈,禮樂樂器亂七八糟的全去掉。 手工藝從織造,翡翠,印章,剪紙,皮影,瓷器,刺繡……可以水上兩百字不重樣。 繪畫,書法。 畢竟,五千年,能承載的東西太多太多。 亂花漸欲迷人。 這種幸福的痛苦,也只有本國創作者才懂。 一時之間,是真的tm毫無切入點可言。 李少杰仔細想了一下。 如果真的想要做一個包涵所有中華文化的音樂史詩作品…… 單單是將中華文化,細致的歸納總結,梳理好整齊的脈絡,做好創作前期的準備,都起碼得向天再借五百年。 然后再去借個五百年進行創作。 好的。 你又多了一千年沒來得及創作的歷史。 這誰tm頂得住。 此時,李少杰是真的明白了如高豫東那種漂亮國吹音樂人的快樂。 《自由的戰爭》 無了。 多快樂。 戰爭不能寫,寫自由就完事兒了。 “老婆,我突然不知道該寫點啥了?!?/br> 李少杰撓了撓頭。 選擇困難癥,是真tm的難啊…… 總感覺……“書法?唉?好東西,想寫?!?/br> 轉眼一看,“蕪湖,茶文化也很不錯,有靈感?!?/br> 正糾結著,突然感覺“川菜粵菜魯菜蘇菜……也都好棒,靈感duangduang的?!?/br> “要不咱先去玩一圈吧,玩個兩周一個月啥的,說不定就來感覺了?!?/br> “……行……行吧?!?/br> 第369章 春晚節目籌備! 說旅游就旅游,兩人稍微做了一下計劃便出了門。 因為不知道去哪玩,所以干脆隨便跑,趕上哪算哪。 如此兜兜轉轉了一大圈,在路過的各處走街串巷,尋找民間藝術。 去往各個博物館,去近距離的觀看各地的文物,文化,民族特色。 等回到家后,李少杰靈感爆棚。 很快便開始了創作。 創作的過程倒是不算慢。 在這一次的創作中,李少杰想要嘗試另一種新突破。 和聲走向的選擇,非常的套路,套路到離譜。 基礎的不能再基礎了。 4536。 而且,旋律的寫作也完全是用五聲音階。 至于配器,自然是民樂。 屬于是中國風“批量生產的垃圾歌”的硬套路和公交車模板了。 這樣的思路,有多簡單? 就好像你想給家里配一臺電腦。 哪怕是再不懂電腦的人,也知道,想玩電腦,得主機+顯示器+鼠標+鍵盤。 是的,這是一個新手都可以使用的簡單套路。 或者說,這種套路,是追求多變的李少杰最鄙視的一種套路。 不過,這一次,李少杰卻偏偏選擇了這樣的套路。 原因很簡單。 試著在簡單的東西上,做出不簡單的細節,將常見到爛大街的東西,玩出新的花樣! 李少杰開始寫下主歌的樂句。 講故事,那么在主歌的樂句中,就需要進行一個“單音”的重復,將變化減少,加重注意力的同時,讓主歌部分淡一點。 像是一碗波瀾不驚的清水一樣。 而副歌,就需要與主歌產生強烈的對比,但為了不影響情緒的遞進,不顯得突兀,所以,這個對比就要放在音與音之間的排列習慣上。 與主歌的單音重復加深記憶點不同,副歌部分若要精彩,就要玩的花一點。 在音與音的跳躍度上可以變得更靈活一些。 就仿佛是在那玩波瀾不驚的清水中,滴入了一滴墨水,旋即緩緩暈開一般。 這樣,整體的結構感就會變得非常工整。 簡單的思路,反而有一種“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感覺。 將會影響聽感的花里胡哨全部都去掉??! 雖然,李少杰是一個追求技巧的人。 但技巧不代表花哨,技巧也不代表一定要追求形式的不一樣。 因為,一定要記住一個本質。 任何的技巧,都是要為歌曲的意境,歌曲的內容,去服務的。 而不是為了技巧而追求技巧。 真正奇思妙想的技巧,是于錦上添花的一筆,是精彩絕倫中的一抹華麗。 而不是想到哪是哪的亂套,更不是不管不顧的往里硬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