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而當精神逐漸脫離外在的感性物質材料后,聲音便以一種富于觀念性的感性特征,承載了音樂的精神內涵?!?/br> 幾位教授點著頭。 或許對于別人來說,這些話很難懂,聽到懵。 但實際上對于這些教授來說,單是提起“黑格爾”三個字。 馬上便秒懂。 理解起來其實很簡單。 音樂只是在表達一個人,或者一種哲學思想的“理念”。 當然,也不是故意為了裝b才會用這么多的術語,只是因為在行業內部,運用術語可以有效的避免理解誤差,確定更多的細節罷了。 “所以我在學習藝術和美學的大框架時,發現了一個音樂的姊妹藝術,那便是繪畫?!?/br> 李少杰挑了挑眉。 “于是,我學習了相當多繪畫方面的知識,驚愕的發現,音樂一路上的瓶頸與枷鎖,可以通過借助【外力】打破,這個外力,便是學習繪畫這另一門藝術” 這意思簡直簡單明了了。 如果你感覺音樂上到達了一個高度,難以寸進了。 完全可以去學畫畫。 當然,這只是對于頭部音樂家來說的。 對不同層次的人,是要有不同的推薦。 莫要主次顛倒。 但實際上,如果不至于主次顛倒,學音樂的去了解一下繪畫,學繪畫的去了解一下音樂,都能很好的打開一個具體的藝術與美學思維。 而李少杰提及繪畫,卻讓教授們眼前一亮。 因為是音樂專業,所以有時候雖然也了解了一些繪畫知識,但總會被下意識的忽略。 李少杰這么一說,馬上就喚醒了教授們的知識點。 “難不成,你的意思是……” 名譽主席一下子來了興趣。 “對!” 李少杰點了點頭。 “如果看音樂史的話,美術史很難避開,這兩門藝術的發展軌跡太過于相似,甚至完全可以同時記住兩個發展史,相似程度幾乎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br> “比如繪畫的造型與音樂的旋律發展,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旋律變化以級進為主流,緩慢舒展,沒有劇烈的變化,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也是優美舒展的曲線,人物造型平面優雅,像是緩緩展開,線條流暢?!?/br> “而巴洛克時期,因為風格上追求極致的華麗,音樂的樂句開始變得長短不一,節奏律動加強,裝飾音變得極其多?!?/br> “此時,巴洛克時期的繪畫,特別是魯本斯的繪畫,無論是《愛之園》,還是那部非常有名的《銀河的起源》,都可以發現,色彩對比強烈,造型不規整,長短不一,線條,色調細碎的細節幾多,仿佛音樂中的裝飾音一樣?!?/br> 教授們不斷的點頭。 這種類比的思維果然很棒。 從另一門藝術中尋求突破,尤其是從繪畫中,尋求音樂上的理解,完全完全是可行的??! “這是一個整體質感的模塊,但如果是一些音樂材料,手法,細節上,又有什么樣的變化?” 名譽主席對繪畫了解的還真不是特別多。 但畢竟作為一位藝術家,欣賞與鑒賞能力絕對是有的。 李少杰說的這些名畫,名譽主席還真都看過,此時一提起,頗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比如,咱們音樂里講的一個明暗層次的概念?!?/br> 李少杰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 “通奏低音!” 兩人眼前一亮。 通奏低音,是巴洛克時代的產物。 它使得音樂有了厚實的低音打底,層次感與明暗對比產生了一次巨大的進步。 “這個和卡拉瓦喬時代以黑色背景取景,做透視法的做法特別的類似?!?/br> “黑色,低音,都是以一種直觀感受【較為深沉】的東西來打底,借此來襯托整個作品?!?/br> 李少杰緩緩說著。 周圍不少的音樂家也將頭聚了過來,仔細的聽著。 時不時還贊同的點著頭。 “但大家也都知道,奇妙的是,通奏低音到了古典主義時期被取代了?!?/br> “同樣,甚至是大致同時期,繪畫界的代表,新古典主義不得不提的兩個人,安格爾和大衛,也同樣不再喜愛很黑的背景了?!?/br> 之所以說兩門藝術簡直如出一轍。 便是因為整個藝術發展史的重重巧合。 但這巧合不只是巧合,而是源自于藝術的本質。 即“理念的表達”。 每一個時期,藝術界總會是有一個主流的思想理念,然后其他學術理論如眾星捧月一般圍繞其展開,時間上來看百花齊放,藝術發展進步,但同時期是有一個大致方向主流的。 這也很好理解。 如果真的同時期的“百家爭鳴”,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下,理念之爭只會消耗絕大部分藝術家的精力,而很難真正發展。 就好像戰爭根本不是科技進步的原因。 人類科技進步的動力不是戰爭,而是利益,戰爭不過是利益的一種極端表現形式。 科技進步和戰爭并不是因果關系,而是同為果,目的是解決社會問題。 所以,音樂繪畫發展的模板如此相似,是非常有跡可循的。 甚至可以說,這是哲學發展中一種必然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