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好家伙!bgm超神了??!” “你可以說dnf游戲很差,活動很爛,但唯獨音樂是真的沒得黑!” “策劃呢?!快給咱們杰哥磕一個!” 第297章 陰險狡詐的陽謀! 熱度的空前爆表,倒是都在李少杰的意料之內。 畢竟。 dnf+自己,這雙重buff加下去,如果還沒一點浪花,那dnf和自己指定有一個涼了。 由于新版本的內容發布并不多,所以,這“新團本配樂曝光”,倒是能很好的拉升玩家的好奇度,在新聞資訊和主播的帶頭下,李少杰個人的熱度也節節攀升。 而網絡上的評論,也都如李少杰預料的。 有夸的自然有貶的,有粉的也自然有黑的。 不過,黑子們黑自己也很難從專業和行業的角度下手,很多黑的方面,一般是尋常明星臉色大變但李少杰渾然不介意的方向。 畢竟,俗話說的好,只要人設足夠負面,那么就沒人可以從人設上擊敗我。 像是黑子們攻擊的“李少杰嘴臭”“李少杰沒有風度”“李少杰愛噴人”之類的…… 杰哥知道了或許只會說一句話。 “謝謝夸獎?!?/br> …… 熱度的發酵,也讓李少杰的身價在緩緩上漲。 幾乎所有業內的人事都確定了一件事。 李少杰已經徹底在配樂的行業里站穩了腳跟。 無論是動漫的,影視的,宣傳片的,或是游戲的配樂,李少杰基本全部都嘗試一個遍,并且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與良好的反響。 很多業內人士都忍不住感到驚嘆。 做配樂本來在熱度和名氣上就天然偏“配角”,作為配角的配樂,本就被天然壓制,很難超過“主角”的光環出名。 一般來說,配樂師很難被注意到,哪怕是早就成名的人。 如果出圈一個,是運氣。 那么搞這么多回,回回都出圈…… 那這人就有點可怕了。 甚至于李少杰一些微妙的配樂思路,被拿來當了行業內的案例。 保證藝術程度的基礎上,進行娛樂化。 兩者之間的平衡,掌握的極其微妙。 當然,李少杰努力靠攏娛樂化的這個行為,倒是也有那么一些成效的。 現在很多人,提起李少杰,腦海中馬上浮現出的標簽…… 不再僅僅是“國服第一噴子”了。 雖然高度在,但不得不承認,李少杰之前的作品,傳播面是比較窄的。 “音樂家”這個概念,甚至“藝術家”這個概念,大部分存在于業內。 之前,李少杰也試過很多方式。 比如搞一點流行歌曲。 甚至想往up主的方向努力,或是帶一帶明星。 但都涼了。 明顯比不上現在做配樂。 只有在配樂上開始大放異彩。 不過,經過李少杰往娛樂化使勁兒,觀眾們對于李少杰“nb音樂家”的印象也越來越深刻。 這便是很多國家隊開始進入娛樂市場的原因。 錢,從來不是原因。 越來越多的音樂人意識到了一件事。 “藝術”與“娛樂”兩極分化,審美出現了嚴重的斷層。 根本沒有過渡。 商業化的娛樂變得越來越商業,越來越娛樂,越來越簡單,也越來越浮躁。 而藝術呢?卻越來越深邃,越來越晦澀難懂。 但兩者居然涇渭分明,中間的差距形成了一條極大的鴻溝。 拿語言來說。 大家用的日??谡Z都是很簡單的。 因為需要方便理解,需要便于溝通。 而書面語言,就要整潔一些,嚴肅一些。 畢竟,無論對于創作者來說,還是閱讀者來說,書面閱讀需要起碼的內容與學識。 而再深一層,才是專業的論文,亦或是文言文等更為高深的“文學”。 雖然從簡單到難,越來越深刻,越來越“藝術化”“文學化”。 但這個接受與學習的曲線卻很圓潤,一步一步來,一步一步的提升文學上的“審美”與理解,一步一步的走向更加深刻的東西。 這使得很多人都能逐漸接受。 可音樂就有些不一樣了。 涇渭分明的“藝術化”與“商業化”,令哪怕很多人想要見識一下音樂更深的天地,也會被客觀的排除在外。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后果,就是對于大眾的普及程度直接消失。 更多的大眾,根本難以找到產品生產的原廠商。 而沒有了音樂作品階段性的過渡…… 就像是小時候上數學課一般。 上課的時候講1+1。 嗯,我懂。 溜號了。 再抬頭看黑板,直接就變成了天書。 缺少了過渡,當然就難以理解。 而李少杰的這個做法,恰恰就彌補了這一點。 以更加專業化,藝術化的手法去做一些非常商業化,娛樂化的音樂。 這樣,在娛樂之余,也并不缺少深度。 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娛樂”到“藝術”的跳板過渡,讓“藝術”接地氣,更加深入人心,令藝術也擁有娛樂化的有趣,令娛樂也有藝術化的深邃。 …… 當然,這些熱度雖然跟李少杰關系很大,但杰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