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或許定義很寬泛,或許很多人難以解釋的清楚。 但起碼,人們知道,娛樂不是為了宣泄人性的丑惡,更不是為了負面情緒的大亂斗! 【怪不得這些年好作品越來越少啊,李少杰不說我甚至沒意識到,以往追的都是好作品,現在追的全都是明星本人!】 【可不是,你身價上天就算了,起碼拿出點有意思的作品?。?!】 【李少杰的話說的還真tm的沒錯??!誰踏馬規定的文藝工作者就必須要賺那么多的?!】 【真的,杰哥,就你這德行,活該你發大財??!】 【發財算什么?!這一下格局不就打開了?!】 從飯圈的亂象,網友們的討論也開始逐漸的延伸??! 回歸到了無數文藝工作者們的收入問題上! 若非李少杰站出來挑明,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娛樂經濟從門票上就已然畸形了! 就比如電影票。 不談低收入人群。 更不談高收入人群。 只說在大多數城市中,大部分普通人的收入。 4000到6000。 這樣的收入,去承擔娛樂消費,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一張門票,就兩三百塊。 熒幕固然比在家用手機電腦看更有氣氛一點。 可是已然沒必要了。 但若是一張門票三十塊呢? 想必會有相當多的人愿意來到現場觀影。 【說的真的在理,價格過高的門票本來就會勸退更多的觀眾啊?!?/br> 【你懂什么,人家這叫韭菜精英化?!?/br> 【唉,韭菜就算精英化了,當脫離了真正的大眾后,怎么能不走下坡路呢?】 【我以前還真不知道李少杰音樂會的票價這么低,早知道俺也去看一看好了!】 【哈哈,就是,就算不懂音樂,但我愿意支持一下!】 【你快別想好事了,你真以為能搶到票嗎?!上次在成都的音樂會,門票38塊錢起,380封頂,笑死,根本搶不到?!?/br> 【這波我是真的服,以李少杰的實力,這票價是真的良心?!?/br> 網友們贊嘆之余,討論也愈發的激烈。 雖然,問題看起來很雜亂。 但實際上,目標直指的本質很簡單。 驀然,人們便發現,現在的娛樂市場畸形化的發展,原來是一個閉環。 當資本大量扎堆涌入娛樂產業,卻得不到有效的管控后,問題開始逐步誕生。 逐利的特點,令文化娛樂產業的目的瘋狂往創收靠攏。 那么,行業進步,審美進步,就全站在了金錢的對立面。 為了圈錢,為了圈快錢。 模仿著隔壁偷國批量生產,快速且呈批的出現流量藝人。 相比于作品,容貌更加膚淺,但就是因為膚淺,所以吸粉速度短且快,也正是膚淺,塌房幾率大且時間短,所以需要“量產”。 所以,這樣的趨勢下,明星吸引人的光環再也不是作品了,而是包裝出來的長相與人設,娛樂產業本質的作品,所占比重越來越少,得不到重視,自然也就沒人潛心創作。 這時候,娛樂產業,尤其是藝人,作品,與觀眾的關系,開始變化。 從以往藝人生產商品,觀眾作為消費者,憑借喜好消費商品的關系…… 變成了一款名為“造星”的養成游戲,觀眾眾籌養成一個外型討喜,但作品卻沒有任何競爭力的明星。 正因為商品競爭力的消失,為了保持這個模式,商品便從文藝作品,變成了藝人的“容貌”與“人設”。 可惜,有著偷國的明星制造流水線,卻沒有繼承偷國明星的地位與收入。 這時候,前期收到的壓抑,便會在功成名就后膨脹,擠壓。 令人畸形。 這樣的畸形,在偶像效應的帶動下,給粉絲植入了“常識”。 當這些常識滲透到了生活中后,不僅助長了以上負面愈演愈烈的情況,更是誕生了內卷程度極其嚴重的飯圈文化。 在飯圈文化的引導下,向社會散播負面,大眾對此萬分厭惡,無比的反感。 而且,還一直在被瘋狂的壓榨吸血,敲骨吸髓。 影響最惡劣的是飯圈,受傷最重的也是飯圈。 于是,文化娛樂產業的發展,愈發的畸形,陷入惡性循環。 吸血,壓榨,誕生出來的罪惡與陰暗更加便于吸血,壓榨。 網上的民意沸騰了。 雖然很多人知道,可能問題很多,未必能短時間內徹底整改太多。 可是,還是忍不住站出來。 說一句話。 盡一份力。 事情沸沸揚揚的,發酵了兩天。 網上的輿論中,本該是輿論中心的李少杰,身影卻似乎消失不見。 但擺出來的問題卻在大眾的視野中,越來越平鋪開來??! 已然變成了一個現象級的話題。 而就在這時,官媒們聯合發表的一條動態,再一次引炸了整個互聯網。 這是來自zy網信的一個動態。 【從10月30號起,將在全國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面向群體包括但不限于明星藝人及其公司,粉絲以及活動組織者,重點打擊5類亂象??!】 其中包括??! 【誘導未成年人應援物資,高額消費,投票打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