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茍延殘喘,謹遵末日法則的燈塔人類,或是在瑪娜生態完全同化的地面,選擇適應與共存的人類。 但似乎,所有的道路,都是為了讓人類延續,重回地面。 當然,里面的東西太多,短時間很難理解透徹。 但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四個字。 【末日廢土】 李少杰微微皺眉。 感覺久違的遇到了難題。 末日廢土中的人類故事,無論從社會學還是心理學來說,都與現實出入極大,別說廢土了,就算是戰后的人類,心理與社會上都與和平時代完全不同,更何況是末日。 而這些體驗感不懂,是很難制作出合適的配樂的。 場景渲染音樂,涉及到了這種虛構的“瑪娜生態”,就很難通過音樂語言去描述,沒有太多可借鑒的東西,只能去自己慢慢研究,了解其中的哲學與邏輯。 情感音樂呢? 自然是更要研究,在末日中,人們的心理活動,心態是如何,并且更要思考,如何讓虛構世界中人物的心情,與現實和平時代觀眾產生共鳴。 至于打斗音樂就更難了。 無論是民族音階選擇,還是配器,多少都得符合呼應戰斗場景中的人的身份,與使用的方式。 畢竟,這是末日故事,人類沒有了國家與種族之分,民族混雜中,很難去選擇到底用什么配器與和聲,或是特定的民族音階。 尤其…… 不僅要勾勒出廢土末日的感覺。 更要表達出一個主題思想。 【無論面對何種困難和挑戰,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都應拋棄偏見團結起來,在時間的長河中砥礪前行?!?/br> 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個想要如何處理,就變得更加棘手了。 不過,反而是這樣的挑戰,讓李少杰更來了興趣??! 學音樂最大的快樂,無非就是這些邊緣知識了。 文化,宗教,歷史,哲學,甚至是武打槍戰機甲這類特殊題材的延伸等等。 會議結束后,李少杰便帶著厚厚的資料索引與動漫的原畫,劇情等設計設定,回到了大呲花音樂工作室,籌備制作。 首先,就是將故事本身的資料設定,故事情節吃透。 一些不太懂的關聯的知識先不去想,死記硬背,記住這些點,后續慢慢吃。 所以,看完設定,李少杰便開始看漫畫。 很快,首次嘗試的制作便即將開始。 “嗯……從什么方面開始下手呢?” 李少杰若有所思的想著。 如果說燈塔人類的戰斗方式是機甲,槍械,高科技……典型的科技文明。 但地面上的人類戰斗方式多少像是修仙了…… 進化人類,梵文文字的咒法,配合呼吐納氣之法激發人類體內的先天能量,還會利用歸元心法屏蔽情緒,使得噬極獸無法探測到自身。 簡單說,燈塔人類更像是有種賽博朋克式的感覺。 高科技,低生存。 那么,音樂的制作上或許可以帶點電子音樂。 而地面人類的戰斗與生存方式……頗有種“進化”+“古武”的感覺,尤其是在一些服飾,打斗,乃至于種種“吐納”“歸元心法”等元素。 音樂的制作上,完全可以用中國風。 帶一點古樸感的同時,也要帶有新意。 而瑪娜生態的相關音樂,制作起來的說道或許就更多了。 一種與人類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互敵對的生態系統,在人類看來肯定是有詭異感與威脅感,甚至可以帶點驚悚。 所以,制作上肯定是要陰間一點的。 神秘感也需要營造。 這種時候,或許運用一些陰間樂器會有奇效?比如水琴,apprehension engine,甚至是一些陰間的合成器音色。 而作曲的基礎上,也會考慮“不和諧”帶來的詭異與神秘感。 三全音,典型的魔鬼音程。 按照畢達哥拉斯的學說來說,用科學解釋,那就是兩個音的震動比例的數字越簡單,聽起來就越和諧,比如純八度。 八度的震動比率,按照a音440hz來說,八度關系就是高八度的a音880hz。 簡簡單單的1:2。 而三全音之間振動頻率比例在12:17左右。 并且,營造相應緊張感的時候,完全可以靠音量的迅速增強又迅速降低的方式來“嚇唬人”。 就好像很安靜的地方,突然輕輕一聲鳴叫,馬上變成耳邊的嘶吼,旋即瞬間淡了下去,又變成寂靜。 或是電音的撕扯感,變換的節奏讓人心臟不斷的漏跳。 更或是ef這類小二度音程的反復重復,讓人在不斷重復洗腦中變得緊張焦躁。 而這些東西,描繪瑪娜生態,甚至完全可以運用到很多古典的作曲技法。 比如……敘事詩? 或者……帶一點宗教感,神學感。 逐漸的推算著需要運用到的技巧與樂器。 李少杰對于作曲的思路就整理的愈發清晰。 說干就干。 這些想法,最好切入的很可能就是地面人類的戰斗音樂了。 其他的還需要細心的慢慢整理元素,制作小樣,然后結合動漫制作出來的場景去具體精修,甚至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很多世界觀的細節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