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之上 第11節
書迷正在閱讀:枕間憐嬌(重生)、不馴、開鹵味店后,我暴富了、【海賊王】我在偉大航路當老鴇、婚后曖昧、小可憐他又被校霸盯上了、藥學美人,年代開掛、被流放后靠直播種田爆紅了、京都羽翼的榮光、精神科醫生神經了
“昨夜壞了郡主的一鍋好粥,殿下很抱歉?!闭f完,郭方海道了聲告辭,見陸昭似乎亦無話要問,便轉身帶人走了。 陸昭仍舊出了門,躬身將郭方海送走,待一眾人消失在院門盡頭,方才回到房間。她看了看依舊滿臉詫異的霧汐,淡淡一笑道:“他都知道了?!?/br> 霧汐點點頭,然后愁眉苦臉地看著那幾盒賜食。 比起賜食,陸昭更關注的是名刺上的字。此時,她正坐在榻上看那封名帖。書者臨魏碑頗多,又以隸書之法入字,鋒利剛勁,筆力絕不在自己之下。而她方才注意到挽聯所書與之相比不過平平,想來是文臣代勞之作,如此,這封名刺當是東宮親筆。聯想到當日泠雪軒他裁紙嫻熟的手法,以及對指間細致入微的觀察,更堅定了這份猜想。 “郡主,這賜的東西……”霧汐請陸昭示下。 陸昭一邊看那封名刺,一邊道:“既是他賜下的,那便用吧。后面還有大殮和納降禮,到時候還不知會是什么樣子?!彪m然昨夜她差點陰了元澈一把,但對此并無任何心理負擔。對方若是真抓住了自己的把柄,亦或是有被置于死地之感,今日便不會賜這些美食肴饌,而是賜鴆酒了。 況且即便昨夜是蔣弘濟占了先機,給予元澈的選擇還有不少。只不過那都是他與北方世族的博弈,乃至于關中的皇帝與涼王之間的權衡。陸家進可以重興國祚,退可以繼續做一方豪強,人在物在關系在,繼續運作不是問題。 世家大族之間多是爾虞我詐,生死存亡的時候,哪有什么點到為止,對于太子這樣的高位者更是如此。她陸昭這次還沒玩陰的呢,話說在明里,怎么選擇都在于元澈自己。而這場山河千里棋局,每個局中人都要押上自己的生命,行錯一步,便出局了,也沒有什么值得同情唏噓的。 這時只見霧汐正拿著一支銀簪子,對送來的菜肴一一試毒。 陸昭笑道:“你別試了,這菜不會有問題?!币婌F汐面有疑色,道,“毒死了咱們倆,這舊苑的消息以太子的力量捂不住,蔣弘濟等人必然拿去做箋,南人也再彈壓不住。他現在為了封鎖宮城和臺城,只怕親信都快用光了罷?!?/br> 霧汐想起先前周恢所言,便把何處是太子安排的人等原樣講給她聽,仿佛偌大的建鄴真如鐵桶一般。 陸昭知道霧汐不過是盡忠職守,原心中不大計較,只想隨她去做。但見她認真起來,若此時不敲打,日后只怕要壞大事,于是坐起身來問她:“我記得你曾讀過《晉書》,上記‘帝陰養死士三千,散人間’。我問你,養了這三千死士,司馬懿用了幾年?” 霧汐搖了搖頭:“《晉書》不曾記?!?/br> 陸昭道:“這三千死士一朝而集,說明這些人當時皆在洛陽。從這三千人入宮城、奪武庫、守司馬門,劍之所指,前赴后繼,必是受過訓練的軍士。而這段時間內有軍士選拔權的,只有任中護軍的司馬師。夏侯玄于正始五年從中護軍轉遷西征將軍,司馬師接任。至正始八年宣穆皇后薨,司馬師去職守孝,中間大約是三、四年?!?/br> 霧汐不曾這般讀過書,此時已經無言。 陸昭繼續道:“司馬懿縱橫沙場少說也有四十年了,這四十年他扎根雍涼,運意遼東,多少枝葉藤條攀附其上,多少人仰其威名。憑借著父親的威惠與蔭庇,司馬師任中護軍三年,剛正不阿,兢兢業業,才養了這三千死士。叛變前夕,三千人無一人泄密,這可以算是親信了。今上不曾領兵,在世家門閥的推動下繼位三年,東宮掌兵不過三年,他若也能養得三千死士,我倒要敬一敬他了?!?/br> “司馬懿用三千死士,也僅僅打下了司馬門,這其中的驚險,只怕比昨夜更甚。如今宮城六重門,臺城六重門,就算守門用兵較少,但要達到固若金湯,隔絕內外之效,只怕光一個宮城也要用盡了?!?/br> 此時,霧汐已經心服口服:“婢子知錯了?!?/br> 陸昭道:“原也不是什么對錯的事。宮變非兒戲,若真像那些話本子里寫的,控制了哪幾個將領,哪幾個臺閣老臣,哪個宮里安插了幾個親信,就能政變謀位,奪得大權的,晉朝何苦盡三代帝王之力而得天下呢?旁人信也就罷了……”陸昭的聲音陡然如鋒棱,“我身邊的人就不許信這套話?!?/br> 霧汐默然。她跟了陸昭許多年,深知這位會稽郡主一向對身邊的人有著特殊的嚴苛。 她不在乎你能梳什么樣的發式,不在乎你能不能繡出斑斕華彩,飲食器用不懂無妨,禮儀舉止亦非首要。她要自己的人懂得世道的陰暗與苦難,利益的分割與退讓,潛龍在淵時要韜光養晦,飛龍在天時要果斷決然。她日日在刀尖上行走,因此她要那些陪伴她的,追隨她的,也要如她一樣。因為她視自己的生命如瑰寶,亦視她們的生命如瑰寶。 此時仍低首深思的霧汐并沒有發現,陸昭已經將盤內的黃糕麋吃光了。 第26章 分化 元澈用完早飯便身赴臺城。如今陸昭交給他的那名魏國士兵依舊關押在柴房里,元澈也并沒有要急著提審的意思。既然陸昭愿意把這個人交給他,至少說明此人掌握的信息對陸家與自己都是有利的,很有可能此人所知道的與蔣、周二人的密謀有關。 但是在局勢明了之前,實在不宜用此人向北方門閥發難。因此元澈此次親赴臺城,有試探各家的想法,這其中包括了以王、崔、鄭、裴為首的北方世家,沈、虞、周、顧為首的南方豪族,以及淮水以南,江水以北的陶氏、諸葛氏。 與此同時,蔣弘濟與周鳴鋒亦有幕僚于臺城任職。如此重要的場合,兩人皆未現身。聯想到東朝曾經的強硬手段,以及蔣家隱隱透露出對東朝的不滿,陰謀者浮出水面,觀望者繼續等待,以至于北方各家與南方各家雖然都肅然無話,但目光交流之間,場面反倒十分熱鬧。 沈澄譽見此情景,只覺得應有大事發生,于是四下望去。只見沈彥之此時也正在殿中,立于原中書令顧孟州之后,便走上前去,對沈彥之肅穆凜然道:“你不過一后進晚輩,怎能立于此處,還不去殿外聆受彝訓!” 此時顧孟州周圍的幾個人亦不由得側首而望,令沈彥之頗覺難堪,然而當他瞥見父親俱含深意的目光后,立刻告罪,退出了議政殿外,與黃門侍班等人列在一處。 沈澄譽回到隊列處,迎面正與虞衡雙目相對。虞衡雖任軍職,卻是實打實的書香門第,此時身著魏國臣僚服制,紗冠貂蟬,形容嚴整。自白石壘投誠之后,虞衡并未見過身為主將的太子,而蔣、周二人亦未接引,先前所言種種,至今無法兌現。這次是他第一次面見新主,因此修飾一新,務必要借此次會面留下一個好印象。 虞家與沈家在本土頗有爭鋒,宿怨已積。此時虞衡見沈澄譽將自家嫡子斥出殿外,言語間又極尊崇身為外戚的顧氏等人。在此時局,這一舉措無疑是要團結其他南人,打壓自己,因此對沈澄譽的一番作態大為不屑,嘲諷道:“沈公將彥之關在門外,難道是怕今日斷子絕孫不成?” 沈澄譽冷笑:“虞公,就算是斷子絕孫,我沈某也只會關門,不會開門?!?/br> 周圍的南人與北人之中,此時不乏有譏笑之聲。 此時元澈已經入殿,對方才的一樁嘴上官司只做不查,坐定后環顧一視。經過昨日宮變,眾人皆對這位太子的手段有了了解,為強者尊,為強者諱 ,一個個俯首默然,屏氣凝神。 大殿中,北人站在前,南人在后,尊卑分明。周恢按例宣班后,元澈輕輕一笑道:“如今南北歸一,如此列隊豈非厚此薄彼,令新臣寒心。依孤的意思,新人舊人東西分列即可。今日與諸位既要談軍務,亦要談民政,南北人望俱列左右,才是新氣象?!?/br> 眾人先相顧而視,北人王安性情一向隨和無爭,聽聞此語率先退至東側,為后面的南人讓出了空位。剩余魏國諸將,包括蘇瀛等,或有不解,或有忿忿,但見王氏子弟之舉,也都退讓開來。 此時南人倒有些猶豫,虞衡見此情景,暗笑其不懂實務,虛慕清名,于是昂首闊步,率先列入西側。其余南人雖然也走向西列,但并不跟隨其后,而是遠遠拉開了一些距離。 元澈也不強求,只點頭笑道:“這樣便好多了?!?/br> 接下來的談話,多以太子與北人交流為主。時下蔣、周二將及其親信班底皆在吳宮,兩人麾下軍隊駐扎于建鄴城外,無元澈命令,不得入城。雖然強行突入也不是不可以,但自家人質如今被扣,到底不太好撕破臉。于是便有人往臺城傳遞消息,讓這些臺城中人與太子相言一二,探探口風,緩和局勢。 以清河崔氏崔道成為首,早早有所準備,在太子快要結束問話的時候,試探道:“殿下,其實軍務方面,吾宗子弟崔惟仁頗為熟悉,不知宮中是否方便讓他出面相助一二?!?/br> 元澈佯裝頗感興趣道:“崔氏高賢,素為蔣將軍重信,只是不知是否愿意為孤驅使?” 崔道成道:“士族侍奉天家乃是本職,殿下言重了?!?/br> 元澈道:“史書前有燕昭王千金買骨,后有昭烈帝三顧茅廬,可知出仕與否全憑本心。孤與蔣將軍同行數月,共事多次,仍未聽聞其名,只怕無此福分。不知道成是否愿意入宮引薦,也好一敘手足之情?” “這……”崔道成一時語噎,已經賠進去一個崔氏子弟,他若再進去則無人與族中通風報信。蔣弘濟舉事,他也只是有所耳聞,但崔家是否要介入,還要看最終建鄴的局勢。但崔惟仁入侍蔣弘濟已是為近臣,此番只怕不能輕易脫出。 元澈見崔道成此狀,面帶微笑道:“既如此,那便從長計議吧?!?/br> 此時,元澈開始詢問吳國舊臣建鄴城附近幾處糧倉狀況。其實建鄴城內以及石頭城內的糧倉早已清算完畢,而周圍郡縣糧倉位置以及規模也有所上報。但吳國地緣政治深遠,即便是郡縣所管轄的糧倉,也大多涉及本土利益。他今日過問,是要碰一碰這些江東豪首的底線,看看到底能夠激起多大的反應。 虞衡早就有心在新主面前表現一番,一經問起便如口璨蓮花一般,不僅細數各地倉廩狀況,更將吳地本土風物,地理水紋,甚至海貨海鹽的周轉一并講出。 元澈不時微笑點頭,待最后虞衡講完,方贊道:“虞公雅言如林下清風,巾冠塵垢盡可清矣?!?/br> 一眾南人見魏國太子竟對虞衡如此抬舉,所有風頭皆由他一人獨攬,不僅各自狠看,咬牙切齒。 只聽元澈話鋒一轉道:“吳地豐饒,會稽可謂三吳糧倉。如今大軍給養皆仰賴石門水路,所耗頗多。既如此,那便請虞使君統籌會稽糧草之事,送輸建鄴。此外還有戶籍之事……” 元澈一語未競,只見南人各族領袖已經開始相顧而視,面色隱憂。而北人為首的王安不知為何,忽然暈倒在地,抽搐了幾下。崔道成連忙過去攙扶,一邊呼道:“定遠,定遠!” 周恢看了看元澈,元澈輕咳了一聲道:“看孤干嘛,孤又不會治病,還不去傳醫官!” 待王安被扶到邊上,元澈方道:“方才說到了戶籍之事,依孤的意思,虞使君既然已擔了會稽糧草的重任,何不將此地人口一并清查?” 虞衡此時已經汗如雨下。其實對于上交糧食,以江東豪族的實力是可以承擔的,但若徹查人口,無異于斷其根脈。前朝受胡馬南下之苦,過江南渡,這些江東豪門趁機吸納北方流民,收為蔭戶。蔭戶只向庇護他們的主人納租服役,不向國家納賦服役。因此豪族才能掌握巨大的人力,經營莊園塢堡,建立私兵部曲,最終可與朝廷抗衡。 如今太子將手伸到了人口上,這大大觸動了江東整體的利益。而太子將這個得罪整個江東的位置,交到了自己的手上!若如此,自己死無葬身之地,他太子又能全身而退么? 元澈見一潭湖水已被激起漣漪,笑了笑:“會稽郡縣頗多,依孤看,倒也不必全部清查。此中有前吳皇室的祖產,亦有各個郡主、皇室宗親的封地。孤聽聞陸家有女來年便要嫁入沈家?準備的如何了”元澈看向沈澄譽,一副閑談的口吻,忽然說起了家務事。 沈澄譽心中一動,向前一步道:“回殿下,正是犬子。如今拙荊已前往烏程等地籌備了?!?/br> “哦……”元澈點了點頭,“既如此那也不宜大動了,只怕要失了人和?!?/br> 此時各家心中都已經有了底,這里不動,那里不動,算來算去也只有虞衡的余姚和上虞縣了。幾個族長心中不禁竊喜,若非虞衡反叛,陸衍不會戰死??磥矶嘈胁涣x要遭報應。 “既如此,那便請虞使君疏理其余諸縣吧。此議到此為止,有勞諸位為國分憂了?!闭f完元澈從坐中起身,翩然離開了議政殿。 此時眾人大多面露喜色,北人喜得元澈并沒有動蔣、周二人軍隊的主意,南人則喜虞衡作繭自縛。只有沈澄譽一人,面露憂色,他看了看身邊的顧孟州,此老已近九十高齡,立在殿里如槁木一般。不知何時,槁木忽然張了張口:“紀思遠不在,吾欲南歸也?!?/br> 一時間沈澄譽只覺江東鄉梓已蒙是非之塵,而以他一人之力,恐怕難以回天了。 于此同時,魏鈺庭緊隨元澈其后,出殿時不由得看了看原本站在門旁的侍班。那個沈彥之,已經不見了。 第27章 東枝 紀瞻,字思遠,郡望丹陽,曾協助前朝元帝立足江左。時人重北輕南,紀瞻以南方世族入主中樞,謀事定策,北抗胡人,南平內亂,堪稱南人冠冕。其實在北人渡江之初,南方世族如周氏、沈氏曾一度被北方高門拉一打一,分化瓦解。直至紀瞻站出,挺入政局,為南人發聲,江東南士之間的門戶爭斗,才算稍有平息。 論聲望,論功勛,如今的局勢下已無人能夠站出來,成為第二個紀瞻。 今日魏國太子先抬舉虞衡,引發南人內部矛盾,使得各家不愿向虞家伸出援手,再趁機插手會稽腹地,不可謂不高明。 而顧家沒落無法出頭,各家對于虞家受損之事,到現在還是樂觀其成的態度。殊不知等太子汲取了余姚、上虞的力量,解決蕭墻之禍后,便可以全盤插手江東門戶了。 思想至此,沈澄譽愈發覺得時局傾危,好在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后,兒子已經去族中報信了。如今太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至宮城與臺城,建鄴城雖也設軍隊駐守,但畢竟實力有限,僅僅在蔣、周二人軍隊駐扎處防范嚴密。原本駐守余杭的士兵幾乎被抽調干凈,駐守建鄴。而自玄武湖以北,雖有零星士兵駐防,但只要施些錢財,自可通行。 想來過不了多久,自家便會與吳興本宗及各房聯系,從將大部分子弟與財產從建鄴撤出,鞏固鄉土之實。 沈澄譽坐在牛車上返回家中,路上見朱家的族長朱士敏從牛車上下來時興高采烈,周氏的周任揚言要擺宴席,慶鄉賊得除。思索片刻后,沈澄譽立刻調轉車頭,直奔舊苑。 舊苑雖有宮禁,但只要有證明身份的腰牌,并不禁止出入。沈澄譽再一次前往竹林堂拜謁,倒也無需避諱太子的耳目,畢竟在對方的眼中,自己與陸家早已是同丘之貉了。當沈澄譽步入竹林堂的院門時,只見陸昭的隨身侍女霧汐已經立在廊下。見到沈澄譽,霧汐納了個福道:“婢子見過沈公,我家郡主已經等候沈公多時了?!?/br> 換好衣服拈香祭拜之后,沈澄譽又霧汐帶領盡入內室。只見陸昭已經點茶完畢,正將茶水分入三個杯子中,而坐在她對面觀摩的,竟然是顧孟州。 顧孟州雖遠不如當年紀瞻的威望,但在現今南人中仍是首屈一指的地位。他出仕于前朝,輔佐了陸家兩代英主,孫女為陸振結發妻子,可謂歷世年久,儼然一老妖精般的存在。老家伙于此時來竹林堂,只怕也是為今日臺中事。 陸昭見沈澄譽已入內,便起身施禮,相邀入座:“南人欲為大事,沈世伯當為砥柱?!?/br> 沈澄譽雖入座,仍嘆息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今日我本欲為南人發聲,奈何鄉人離心竟至如此?!?/br> 陸昭奉茶完畢,自以白絹拭手,道:“世族離心,無非是因利益相悖,如今北風驟起,德鄉難存,正是世伯有所作為之時。曾外租方才正與我說起臺中事,聽聞北人中有名王安者,于太子揚言清查戶籍時發聲警示?!?/br> 沈澄譽點頭道:“正有此人。此次臨朝,氣氛似乎有所不同,不知是否和宮禁有關?” 陸昭道:“昨夜太子施行宮禁,是因蔣、周二人有廢立之意?!?/br> 沈澄譽驚訝萬分,又恐有外人聽見,因此壓低聲音道:“竟有如此之事?此乃大好時機!”說完看向顧孟州,“顧老素有人望,若能此時振臂高呼,三吳響應,揮師建鄴,當能成事。想必世子出逃,也能得歸故鄉,領兵舉義?!?/br> 此時顧孟州徐徐睜眼,因年邁的緣故,他一向寡言惜字,無嗔怒,無喜色,居宜養氣。聞得沈澄譽此語,只笑著看向陸昭道:“你對王安之事如何看?” 陸昭低首道:“依晚輩淺見,王安此人所圖甚大。此危亂之際,北方世家或試探,或要挾,唯有此人能以太子的立場護其周全。太子欲插手會稽,若處置不當引起激變,獲益最大的是北方世族。王安此時制止太子,是因吳地動蕩,太子此時只能倚仗薛、周兩家,屆時兩家做大,會打破北方世族原有的平衡,使王氏自此喑聲。但若江東亂局能平穩著陸,王安不但有首謀之功,王氏一族更可借機獲得太子恩幸,借機上位?!?/br> 沈澄譽皺眉:“果真如此,王氏與太子可以說是兩廂得益?!?/br> 陸昭點頭:“王安欲以懷柔手段安撫各方,太子未必不愿將蔣、周兩家置以溫水而死。王安所謀,大抵會被采用,北人內亂只怕幾日之內便可平息。這些皆是晚輩淺見,還請曾外祖指點?” 顧孟州難得露出微笑,見晚輩早慧,能對時局洞若觀火,心中欣慰。如今顧家雖然仍是一流高門,但宗族內子孫卻難有如陸昭之人,平流進取即可,若要于此時局保持家門不墮,還需磨煉。政治這東西,既靠言傳身教,亦靠天分,所幸陸家自有麒麟兒,來日可相互提攜,保得一代富貴。 顧孟州道:“越紛亂的時局,越需要柔和輕緩的手段。若時局異常安穩,反倒需要一些激烈的手段。王定遠所為,不愧為王氏子弟。如今江東南士雖無立死之難,但經日月消磨,春秋更替,只會成為冢中枯骨。不知我江東子弟有何良策?” 陸昭此時深深下拜,道:“晚輩心中有一策,但還需各位長輩恩準成全?!?/br> 顧孟州道:“你說罷?!?/br> 陸昭神色堅定,目光灼然:“還請曾外祖與世伯攜其余族長明日前往景陽殿,不必言他,只需痛哭泣別。之后務必回到建鄴宅邸,命族人整理家業,備好車馬,再上書臺城,請求南歸?!?/br> “這……”沈澄譽并不知此舉深意,“郡主要南人放棄入朝?” 顧孟州聽罷,只是凝神捻須,問道:“你此番舉措,只怕你父親日后不得善終,你這一脈亦不能得善終?!?/br> 陸昭眼圈亦微微發紅,道:“魏國廓清北方。慕容氏不過幾年便已凋零,賀蘭氏部剛一投降,便被肢解,族長囚居宮墻之內,而齊國俞氏滅國三年后,更是全族而亡。父親自知大限,因此也曾與我言,東枝枯萎西枝榮?!?/br> 此時沈澄譽也大抵明白了陸昭的計策,因而望向顧孟州。只見老者舉起茶杯,如同舉起酒觥,一飲而盡,起身之后,開懷大笑,踱步出了竹林堂。 老人仰望天空,此時金云散盡,日月同輝。 “漢家兵馬乘北風,江東又有伯符生。吾死可瞑目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