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7章
“我太爺爺是第1批留美幼童,他就曾經親眼見到過愛迪生。然后他告訴我,愛迪生一個星期有三天的時間用來出席各種酒會,兩天的時間用來出席各種政府活動,一天的時間用來巡查他的工廠,剩下一天的時間就是接受媒體采訪,拼命的吹噓他有多么勤勞的搞科研!” “我承認愛迪生確實是一個天才,但再天才的人一生也不可能會有7000多種發明。他其實就是個資本家,他用資本的力量將這7000種發明之父的頭銜都搶到了自己的頭上,現在誰也不知道究竟是誰真的發明那些東西,愛迪生早就把相關的資料給銷毀一空了?!?/br>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特斯拉了,只可惜這家伙的命運更加的悲慘!”陳老嘆了口氣道,然后看著黃鶴,顯然在思考,黃鶴會不會是愛迪生這種人。 “我是不是愛迪生不重要!”黃老板慫了慫肩膀“這里華夏,這點最重要!” 第1030章 魔獸電影 這一次的動靜傳播的很快,第三天的時候,就有人出面來和黃鶴進行商談了。 黃老板也相當的大氣,直接表示愿意免費讓出90%的江南交通科技發展公司的功夫,不過沒想到的是,對方卻表示,用不著這樣,然后拿出了另外一個方案出來。 那就是江南交通科技發展公司和南車,北車兩家公司合并,合并之后成立一家全新的名叫中車的公司,江南集團可以在中車之中占有15%的股份。 對于這個建議,黃鶴是萬萬沒有想到的,因為這個建議實在是太優厚了。雖然江南交通科技手中掌握的技術看起來非常牛叉,但其實這家公司只有技術,沒有任何的生產線。 所以如果江南交通真的想要以一己之力來建設真空高速鐵路的話,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連合格的技術工人都找不到,全華夏只有南車和北車有這樣的實力能夠將設想變為現實。 另外南車北車還有著大量的固定資產,這些資產也是非常了不得的,最少是十幾倍于江南交通科技的資產。 現在三家公司整合成一家,江南集團還能夠擁有15%的股份,算起來還是江南集團贏了一些。 當然了,從長遠來看,江南交通的技術是能夠制霸世界的,另外兩家企業其實平平無奇,但事情沒有如果,眼下這個結果,就是對于江南交通最好的結果。 在黃鶴完全配合的情況了,整個新公司的改組與股權交易變得非常順利。僅僅一個月之后,也就是2006年的2月份,南北車就先后宣布停止交易,要進行重大的改組,將與江南交通合并成為一家新公司的消息甚囂塵上,瞬間成為了全華夏的熱點新聞。 然后大家心中又同時涌出了一個疑問,就是這個江南交通究竟是啥玩意兒,為啥能夠和南北車這樣的企業展開合并。 而且聽名字這個公司似乎和江南集團有關,江南集團什么時候把業務都擴展到火車上去了? 全國的媒體都圍繞著這件事情展開報道,同時也一點點的扒開了江南交通的神秘面紗,同時也將三年前的舊聞重新放到了公眾面前。 公眾這才知道,這個江南交通居然是一家研究真空磁懸浮列車的企業,然后媒體還順便找出了當年江南交通搞出來的cg宣傳片,其中那科幻至極的場景,讓再看一遍的觀眾們依然覺得渾身上下雞皮疙瘩都冒出來了。 在雞皮疙瘩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多的傳聞與猜測。 很多人在了解了江南交通之后,都表示,莫非就是華夏開始要搞真空高速列車了?否則沒道理要南北車這樣的企業與江南交通合并呀! 結果這樣的猜測立刻引來了更多人的質疑,或者說是嘲諷。 這些人紛紛在網絡上面諷刺那些猜測真空高速列車的家伙們,告訴他們,華夏連軌道磁懸浮列車都沒有折騰明白,根本不可能搞什么真空高速列車。 這些嘲諷立刻引來了反駁,有人開始從技術層面表示,其實真空高速磁懸浮的建造成本并不比軌道磁懸浮列車要高多少,但是技術上要領先很多,沒道理不搞真空高速磁懸浮來著。 結果這樣的反駁立刻引來了更多的質疑,其中甚至有很多是來自臉書上面的科技大v,甚至一些專家學者也開始出面撰文來駁斥。 他們在文章中表示,什么真空高速列車都是無稽之談,且不說建設真空管道需要多么高昂的成本,光是能夠讓列車在管道內懸浮起來的技術,國內就絕對沒有的。 這個真空高速磁懸浮列車并不是建一個真空管道,然后把車放到里面行駛就可以了的,而是需要讓列車懸浮在真空管道內部,從而才能夠在幾乎沒有任何摩擦的情況下高速行駛。 而如此一來,就需要整輛列車的整個表面都與管道內壁發生磁力的效應,這樣的技術雖然也有,但關鍵在于材料上面,需要一種高效的超級材料,才能夠實現。 但這種材料非常的昂貴,他們還拿魔都的磁懸浮軌道列車來舉例,說僅僅是在兩條軌道的表面加入了那種材料,結果就導致每公里軌道成本上升到了3.5億人民幣的程度,如果整個軌道都需要使用同樣的材料的話,那不是每公里的建造成本要上升到30億人民幣以上。 如果有這樣的閑錢去建設真空高速列車,還不如平均發給老百姓來當福利呢! 在2006年的時候,這些技術大v和專家學者還沒有變成后世臭名昭著的公知,他們還是挺有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