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6章
此前,北方熊國發射的禮炮一號,那個已經是悲劇了。 而現在呢,北方熊國再接再厲,又開始準備了一艘和平號空間站,準備發射太空之中。 通過和平號這個名字,也可以知道此前的禮炮一號,對熊國的航天事業,造成了多么沉痛的打擊。 就在前段時間,白頭鷹那邊也發射了空間站,名字叫太空實驗室。 并且其為了解決可以隨時讓空間站和地面保持聯系的問題,白頭鷹準備通過無線電波來聯系空間站里的航天員。 但是無線電波只能沿著直線前進,不可以進行拐彎。 可是天空實驗室卻是每九十分鐘繞地球飛行一周,這意味著它跟地面信號站接觸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六分鐘。 所以,科學家根本來不及收集所需的材料。 于是工程師們在全球很多地方建立了十一座地面信號站,然而這些信號站卻只能建造在陸地上,大片的海洋地區依然沒有接收器。 人家白頭鷹的科研工作者有很多,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提出了很多解決辦法。 然而,綠洲新城這邊,卻無法解決。 這也是曾慶豐他們一直停滯不前,沒有跨越式邁進的原因。 周濟民并沒有進行干預,而是讓他們慢慢發育,原因有兩點,一是沒有足夠多的頂級科學家,二是他自己也很忙。 項目開展太多了,雖然是全面發展,可現在卻是全面停滯不前的樣子。 這對于習慣了一直快速前進的整座小城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也因此,周濟民才會如此這般放緩速度,慢慢來。 畢竟此時的小城,發展速度過快,但其他方面卻沒有及時跟上。 特別是教育方面,很多人才斷層太厲害了,這可不行啊。 那么白頭鷹那邊是如何解決海洋地區的接收器問題呢? 一開始,白頭鷹那邊的工程師是建議把接收器安裝在輪船上的。 只不過,輪船的航行速度太慢了。 所以,最后又改到了飛機上面。 因此,在一九七三年五月份那段時間,就可以頻繁看到有不少飛機,在高空之上,持續航行著。 這些飛機都會在飛機機頭位置按照一個直徑達兩米的無線電接收盤,以此來保持地面和空間站的通訊。 當空間站來到飛機頭頂上時,cao作員就會調整接收盤的角度,以獲取空間站傳遞回來的信息。 不過,飛機的飛行速度肯定是追不上空間站的,因此,當天空實驗室空間站飛脫離一架飛機的航程范圍后。 白頭鷹這邊就會派出另一架飛機進行接替,如此便需要八架飛機,白頭鷹這邊才可以保持地面和空間站之間不間斷的聯系。 曾慶豐他們目前也是想到了這些辦法,然而沒什么卵用,被周濟民給否決了。 后者并沒有提及什么衛星通訊聯系,因為這里面涉及到了更厲害的人造衛星航天技術。 這樣的衛星,需要發射到距離地面上方幾千公里范圍的航行軌道才行。 要知道,空間站距離地面的距離就是四五百公里這個位置。 而可以與地面、空間站等進行聯系的人造衛星,卻是處在距離地面幾千公里范圍的位置。 妥妥的降維打擊。 如此牛逼的技術,意味著需要更多更牛逼的頂尖科學家,并且是很多很多這樣的頂尖人才,而不是一兩人。 航天工程,就是幾千上萬個經常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一直拿全國第一的頂級天才,慢慢成長起來之后,變成了頂級科學家,然后聚在一起來完成這項事業的工程。 只要有一次做了九十九分,那都是不合格。 畢竟不管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也好,亦或是北方熊國的禮炮一號悲劇,都給周濟民、曾慶豐他們這些人敲響了警鐘。 也正是因為曾慶豐他們這么多科學家都很艱難困難,卻依然沒有完成的事兒,周濟民一個北大教授,一個電腦發明家,居然說他要造一架純電航天飛機進入太空? 顧海山對此,既是佩服,卻又不認同。 王常武和王平安兩人也是同樣如此,不過他們卻非常支持周濟民的做法。 當然了,他們支持是沒有用的,還必須得部隊這邊的領導同意了才行。 接下來,周濟民帶著王平安兩人體驗了一把,什么叫純電力系統汽車。 也知道了它的加速度、最快速度、續航里程等等。 “對了,周教授,這臺汽車要是沒電了怎么辦?平時怎么充電?充電速度快嗎?” “這你們可問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br> 周濟民十分贊賞地說道: “關于充電的問題,我是這么想的,直接在小區、單位、加油站等地方進行建設充電樁?!?/br> “當然了,這個造價可能會有點貴,不過沒關系,只要建立工廠,造價總會降低下來的?!?/br> “充電樁的充電速度可以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普通速度,充滿的話,大概需要三五個小時左右……” 其實,以這輛純電汽車,根本不需要充那么久的電。 只要有個百分之十的電量,可以支撐汽車車主回到家或者單位,然后直接再次選擇普通充電速度即可。 “那還有另外一種模式,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