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3章
鄉鎮領導聞言,頓時急了,卻有聽周濟民繼續說道: “不過,既然你們都這么問了,那我說幾句吧?!?/br> 一聽此話,鄉鎮領導這才開心地點點頭,一副恭敬聆聽的模樣。 這個地方身處高原地帶,最好的情況,那就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發展畜牧業,加強教育等。 經濟發展是不可能的,并不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所以說什么都是假的。 “領導,我們也知道是需要發展教育,可是我們鄉鎮這樣的情況,您也看到了,要老師沒老師,要學校沒學校,山路不好走……” 提起教育,鄉鎮領導直接成了苦瓜臉。 他說的也是事實,沒有錢,寸步難行。 就是小鋼牙和小干菜兩人曾經就讀過的小學校園,那不過是一處山洞地方開辟的學校罷了。 并且那處地方,還住了一個村落,人口較多,有四五百號人,這才有了一個學校。 并且這樣的學校,情況都算是最好得了。 其他很多地方的情況更加糟糕,只有幾間茅草屋搭建的交易學校。 很多學生上學,都是需要走上幾十公里的山路。 就算是大人,偶爾這樣走一走,都覺得無比辛苦,何況是七八歲的孩子? 教育資源匱乏也就算了,沒有教師才是最大的難題。 從六十年代開始,很多城里的青年下鄉,但根本沒有幾個人愿意來這片地區。 原本是分配了十多名青年來這里,結果不到一年,全都走光了。 因為這些青年,要么是水土不服,生病去了大城市救治,要么是其他狀況,甚至還死了兩人。 要知道這些青年可都是好青年啊,結果來了這里,就出了這樣的事兒。 誰還敢來??? 也正因為如此,這個鄉鎮才會成為遠近聞名的超級困難鄉鎮了。 聽罷這些話,周濟民也沒有好辦法。 教育資源不均勻的事,跟自然環境有很大關系。 沉吟半晌,道: “這樣吧,我回去好好想一想,看看這件事怎么解決?!?/br> 他自己直接蠻干,肯定是不可以的。 捐贈一百所希望小學,或者是上萬所,周濟民都可以做得到。 問題是,有沒有這個必要! 小學校園可以落實建成,問題是師資力量這是大難題。 鄉鎮領導聞言,頓時面露失望,看來是白費力氣了。 周濟民自然也看到了對方的表情,不由灑然一笑。 他也沒有解釋更多,起身跟村民告別,又跟鄉鎮領導告別之后,這才沿著來時的路,消失在山路的盡頭。 幾天后,京城文津街,周濟民見到了領導。 他跟領導詳細洽談了一下這件事,捐贈希望小學,就專門挑那些貧苦的山區,進行捐贈。 捐贈的錢從哪里來? 這個簡單,直接從港島那邊,還有周濟民自己也會捐贈一點。 “領導,我是這么考慮的……” 內地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是一個巨無霸的寶藏。 不可否認,挖掘這個寶藏需要付出很多艱辛,還有時間的等待。 然而,旁的不說,僅僅只是把教育發展起來,山區里的孩子跟城市里的孩子相比,智力和情商等方面,未必就差。 只要這些孩子走出大山,考上大學,未來就是社會發展的堅實基礎。 綠洲新城也有很多大學,想要發展,也是需要人才基礎的。 更何況,最近這段時間,六二小鎮也開始建設大學了,勢必要跟綠洲新城搶生源。 所以,好的生源,非常重要。 “我們國家的其他方面就不說了,芯片領域、半導體行業、電池領域等等,這些都需要很多人才……” “并且,航天工程等也需要高精尖的復合型人才,可是這些人才從哪里來?” 當然是從那些大學里挑選,只有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如果現在的綠洲新城的大學,每年可以提供十幾二十萬的本科畢業生,那么整座新城的發展,將會坐上火箭一樣,迅猛飆升。 “我們新城雖然已經是百萬人口級別的城市了,然而發展依然很不均衡,很多科研項目,其實是嚴重缺乏人才的……” 如果可以挑選,周濟民當然不會去外國辛辛苦苦地招攬外國博士研究生、教授這些,直接從本土招聘就好了。 然而,在內地這邊,這方面的人才,確實很匱乏。 四年前,人家白頭鷹就已經去了月球,難道新城就沒有去月球的想法嗎? 肯定有這個想法了,并且航天工程項目落地的時候,周濟民就已經在這個項目計劃書里面,公布了大致的航天發展計劃。 可還是落后別人很多,并且現在空間站都還沒建立起來呢。 更別說什么月球空間站,以及登陸月球表面了。 領導基本上同意了這個捐贈計劃,只不過,如何落實計劃,以及師資招聘的事兒,就不是周濟民應該干預的了。 周濟民也相信領導可以很好地處理這些事情。 就這樣,五月份很快過去了。 六月份到來,周濟民終于是不得不作出讓步了。 軍方對電磁炮十分感興趣,一直派王常武、王平安他們接觸,并且他們軍方那邊也派來了十多位科研工作者,想要協助周濟民把這件事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