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章
顧海山提交給他的申請書,不是申請什么,而是申請建大學。 原本只有一所綜合性大學和一所醫學院的綠洲新城,現在已經不符合城市發展的需要了。 可它成長太快了,快到大家都還沒來得及作出反應,它就已經變成現在這樣子了。 按照現如今新城的人口增長速度和發展需求,最少需要擴增三所大學。 兩所綜合性大學和一所理工科大學。 照理說,綠洲新城是工業之城,而且還是航天航空之城,以及手機通訊、衛星等等,可以說是很多理工科都能在這座城市里找到身影。 那么應該多建幾所理工科大學才對。 其實不然,就目前僅有的這所綜合性大學,里面開設的工科專業更多,學生更多。 甚至,學文科的學生,還不到學理科的十分之一。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要多建立幾所綜合性大學,甚至要開辦文科大學。 畢竟,不能太偏科呀。 可如果真的只建設文科大學,顧海山他們卻擔憂沒學生愿意選擇。 所以才折中,再建兩所綜合性大學,到時候在報考分數上面,選擇理科的同學,分數要求更高,選擇文科的同學,分數要求相應低一些。 周濟民看完這幾份申請書之后,放下來,看向顧海山道: “我們新城,現在有足夠的師資力量來建設這三所大學么?” 如果是咨詢周濟民科研工作者的事兒,他當然能回答出來。 但關于教育方面,他還真沒有做過統計。 主要是現在很多加入新城的人,結構相對復雜,而且大部分已經改由顧海山他們這些人來審批了。 徐磊、曾慶豐和陸云等人,偶爾也會出出意見,但他們很忙,大部分時間都是顧海山他們在處理。 “熊貓同志,我們已經做過調查了,確實有足夠的教師,而且還遠遠超過……” 顧海山聞言,自信一笑,繼續道: “甚至,我們也從身份資料庫里面進行統計發現,初中畢業或者以上學歷的人就已經占據了我們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對于這個電腦系統的強大,顧海山是非常震驚和喜歡的。 同時,伴隨著在綠洲新城工作的時間越長,他就越喜歡現在的工作。 并且他也學會了與周濟民打交道的方式,那就是講事實,擺數據,陳述觀點,總結。 其他廢話,不要說。 周濟民思考了一下,便道: “我知道了,這樣吧,你讓我思考一周,一周后,我再答復你?!?/br> “好的,熊貓同志,那我先離開了?!?/br> 顧海山離開了,周濟民卻開始進行資料搜集。 發現不到半年的時間,綠洲新城的總人口已經突破八十萬了,增長速度十分迅猛。 至于剛才顧海山提及的學歷所占人口比例問題,周濟民也發現了這一點。 其他且不說,光是從海外進入綠洲新城的這些人,除去孩子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學歷。 甚至大部分都是碩士和博士以上學歷。 既然這樣,那么便批準吧,不過,相關的準備和上面的批文,一樣也不能少。 第364章 要有耐心 批文幾乎是秒速簽下來的,反正很快。 因此,周濟民并沒有在京城多待,而是火速趕回綠洲新城。 既然綠洲新城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那么他沒道理會攔著。 身份證的出現,已經逐漸體現出它的強大和優越性。 所以,就算人口增長再快,也沒有關系。 來到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非常有素質的人,何況全城幾乎都在監控攝像頭下,想干什么壞事?又能干什么壞事呢? 更別說,還有王常武、王平安、柳排長他們這些部隊人員,任何有異心的人,都得小心點呢。 每天清晨,最靚麗的風景就是王常武他們這些官兵跑步的身影。 給足了新城居民安全感。 當清晨,周濟民回到綠洲新城時,看到街道上很多跑步的身影,也有不由心態一陣激動。 他也有一段時間沒有在大道上跑步了。 等他跟隨隊伍一起跑步,追上了周清嫻她們的時候,孩子們老開心了。 “爸爸,你也來跑步了!” 周濟民最近這段時間都很忙,事情非常多,連平時早上的鍛煉都缺席了差不多有半個月了。 所以,他這一出現,孩子們都十分驚喜。 已經十歲的周清嫻,周清怡她們這些孩子也已經八九歲了,從小就養成了鍛煉身體的習慣。 不說是每天晨跑,起碼也可以做到每周晨跑五六次。 跟孩子們跑完步,周濟民洗過澡,吃過早餐,便來到了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這邊。 顧海山等人已經在辦公室了。 綠洲新城在高速發展之中,每天都有很多工作需要忙碌。 導致顧海山他們這些人,幾乎沒有閑著的時候。 每天到達辦公室之后,就是面對堆積如山的工作,千頭萬緒,都需要他們來處理。 “老顧同志,忙著呢?” 看到顧海山他們如此忙碌,周濟民也是微微詫異,心里也甚是欣慰。 這就是他想要看到的一幕,也是他之前愿意選擇顧海山來幫他管理綠洲新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