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感覺這種大劍跟他所想的差別太大了。 錢匯笑了笑,拿起一柄稍顯厚重的劍問道:“那奕菲你覺得,這柄劍如果用鐵鑄的話,會有多少斤?” 劉奕菲看去,見那劍和古添樂版的重劍形式差不多,想了想說道:“怎么也得有四五十斤吧?” 錢匯道:“錯了,三十斤,這么大的劍全用生鐵鑄,有三十斤多一點,哪怕用重合金也就四五十斤。 但是……” 他一手拿著一柄正常的重劍,一手拿著夸張版的重劍,問道:“如果這兩柄劍放在一起,你覺得,哪柄劍的威力更大?” 劉奕菲不假思索的指著夸張版的大劍說道:“當然是這柄劍大了?!?/br> 藝術指導馬忠駿解釋道:“我們不是沒研究過小說中的重劍該有多大,造型應該是什么樣的。 這個就是我們最還原小說描述的一柄,但最后我們還是做了許多夸張的處理?!?/br> 他指著道具那一堆劍說道:“從這根鐵棍似的玄鐵重劍,到普通長劍,再到重劍,最后到這種夸張的大劍,我們都有過考量。 但最終我們一致覺得,這種大劍最最能體現玄鐵重劍的概念?!?/br> 陳碩和劉奕菲看著擺在面前的幾種劍,第一柄是個如同扁平的圓棍,一頭磨成圓成尖,一頭稍細作柄。 按照描述,這把劍是最符合玄鐵劍的,但也是最不起眼的。 第二柄、第三柄都是普通的長劍模式,只不過一個像是普通的鐵片劍,一個則像是青銅劍樣式的。 第四、五柄跟古版有些相似,但各有特色。 最后三柄都是夸張的大劍造型。 順著看下來,果然是夸張的大劍更具有沖擊力。 張繼忠解釋道:“拍電視不是寫小說,看電視也不是看小說。 小說可以用文字勾起讀者的想象,讓大家對一個寶物產生很厲害的認知,但他們并不需要知道這個寶物具體是什么樣的。 而想要把文字轉換成影視,就必須要寫實,有具體的東西。 為什么說骨龍的劇很難改編成影視???因為他的文字太重意境了。 比如說,他的劍是冷的; 他的刀也是冷的; 他的心是冷的; 他的血是冷的…… 嘿,這孫子凍上了。 你說這怎么拍? 金雍的小說比骨龍的好拍,但同樣也有難題,很多東西想要從文字中具現出來,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 按照小說的描述,這才是玄鐵重劍的樣子?!?/br> 他指了指第一柄鐵棍說道:“但觀眾們看到楊過拿著這玩意,不覺得丟份嗎? 大名鼎鼎的玄鐵重劍就是這么個燒火棍? 要是所有的觀眾都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就算陳碩你演技再好,又有什么用? 拍戲,不是光看演員演技的,是多個部分的共同合作。 沒有造型師,你這樣子去演楊過,演技再好、人緣再好也得被人噴。 沒有道具師,你拿著個樹枝當劍,也沒人信??? 其實我們之前做過一個調查,詢問大家心目中的玄鐵重劍是什么樣子的。 結果就連金雍的書迷都有好幾個版本,更別說那些壓根沒看過小說,沒看過之前版本《神雕》的了。 那樣的話,我們硬要去追求符合原著有什么用? 這樣的大劍,一個從沒看過電視的普通農民都會下意識的覺得厲害。 完全不用費口舌的進行大量鋪墊的那種?!?/br> 劉奕菲道:“可是,書迷們……” 張繼忠哈哈一笑道:“奕菲啊,你說的這些書迷有多少?全國的觀眾又有多少? 做影視的,可不能只考慮少數的書迷,更多的是要考慮那些并不了解的觀眾。 我們這部劇,可不是做給書迷們自嗨的。 再說了,陳碩的楊過還斷的是右臂呢,這一點又有哪個版本做到了? 斷了右臂,用左手舉著這么大的玄鐵重劍,那種震撼感,絕對能夠讓所有的觀眾銘記在心!” 聽了幾人的一番話,陳碩和劉奕菲兩人也不得不承認,他們說的有道理。 陳碩再次拿起了一柄大劍,來到空闊的地方舞了兩下。 那碩大的體型,在他強悍的體魄、力道加持下,劈出嗚嗚的破空聲。 讓張繼忠、劉奕菲等人不由自主的就往后退了兩步。 哪怕陳碩離他們已經夠遠的了。 馬忠駿和錢匯兩人看了欣喜的說道:“就是這樣,面對這樣的威勢,試想誰看了能不驚嘆! 拿著這柄劍的楊過,大敗金輪法王、威震全真教、力壓裘千仞、橫掃蒙古群雄,絕對能夠讓人心服口服。 觀眾們看了這樣的場景,哪里還有心思去考慮這劍合不合理? 還不都得在全身心的沉浸在高潮里?” 陳碩用這劍使了兩招劍法,將其拄在地上說道:“這種大劍的樣式可以,不過劍得重做。 整體的重量可以稍稍加重一些,五斤以內都可以。 重心調整一下,要在劍身的四分之一處?!?/br> 陳碩在劍身上指了指具體的位置,又道:“這把劍的重心太靠前了,使起來費手腕。 還有劍身,不要這種規整的樣式,用那種亂錘砸出來的,一個坑一個坑的模樣,依著古時候的那種鍛造水平,不可能打得出這么規整的大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