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二天一早,陳碩買了東西到奶奶、母親的親戚那邊走了一趟,給拜個早年。 本來走親戚應該是過了年之后去的,但今年他家里出了白事,那就要提前去。 省的過了年,人家正辭舊迎新的時候,自己帶了晦氣去。 母親還在的時候,是父母帶著他來,母親走了,是父親帶著他來。 等父親也走了之后,每年都是他自己來。 俗話說,親娘舅,親娘舅,最親的是娘舅。 不像叔伯之間還有分家繼承財產之類的矛盾,娘家的舅舅跟你有割舍不開血緣,還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是對你最親的親人。 陳碩的姥爺、姥娘也都走了,兩個舅舅、三個姨也因為陳碩母親走的早的原因,一直對他疼愛有加。 見他來了,說起他爺爺,忍不住又是一陣垂淚,陳碩只得溫聲安慰,吃了飯之后,一直留到快天黑,才讓他離開。 走完了親戚,陳碩又開始和村里的叔伯兄弟一起走東家串西家的。 到了三十一早,家家戶戶都開始貼對聯。 大紅的對聯代表著一家人對于新的一年的期盼,也是辭舊迎新的表現。 不過按習俗,家中有人去世,守孝第一年有不貼聯、或貼白聯的說法。 陳碩翻出趕集時買來的白紙,裁好尺寸,沾著墨自己寫了一套白聯,替換上當初爺爺去世時貼的孝聯。 當初在拍《穿愛》時,他有空就會向馮莉請教寫字和畫畫。 這書法雖然沒練出什么太大的門道來,但至少寫出來之后,像模像樣的。 現在在吳起家里,還有馮莉送給他的幾幅字畫和一套字帖呢。 下午,他又拎著一籃子東西,到了墳地上看望了爺爺奶奶和父親母親,燒了紙、敬了酒,在墳前說了自己這半年的經歷,讓他們不用擔心。 第91章 過年與返京 到了年三十晚上,別人都在放炮仗,陳碩也按孝制沒有放。 只是一邊做年夜飯,一邊和吳起、楊駿逸、姜雪柔、于博、藜姿等所有認識的人打了個拜年電話,聊了聊一些閑話。 《女人湯》那邊還沒有殺青,只是放了幾天的年假,除了離家近的,像于博、楊駿逸他們都是在瓊島總公司過的年。 不過吳起倒是在前兩天,放下劇組的活回到了帝都。 倒不是劇組那邊不需要他了,而是陳碩過了年就要回帝都參加藝考了。 到時候他打算陪著陳碩一起,開車帶帶他什么的。 這不僅是他的想法,也是姜雪柔和單小樓的意思,她們也認為,盡量保證陳碩能夠順利的參加藝考,然后取得個好成績。 此外,陳碩還專門向李德福打電話問了個好,拜了個年。 當初要不是他教了自己怎么演好那場戲,獲得了司馬相一角,估計今天的陳碩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比如到街上賣唱、天橋賣藝…… 李德福對他打來電話十分驚訝,但聽到他誠摯的問好,心里也暖洋洋的。 吃過年夜飯,他抱著小虎在正屋里守到十二點,輕輕說了聲:“過年了,新年快樂!” 然后聽著不時響起的鞭炮聲,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天還不亮,村里就又響起了鞭炮聲,陳碩起來練了一遍五禽戲,就坐在屋里聽著村里人拜年。 “新年好,新年好,恭喜發財!” “新年好,發財,發財!” 大年初一這一天,路上遇到的,不管認識不認識的都會拱手說這么一句,表示對別人的祝福。 當然,陳家崮并不大,人也不多,就幾十戶人家,都姓陳,拜的也都是同一個祖宗。 所以也沒有什么不認識的人。 現在總共有四代人,第一代跟陳碩爺爺一輩的老人不用去拜年,只需要留在家里等人子孫輩給拜年就行了。 第二輩的,就是大爺陳玉生、大叔陳玉坤這一輩,他們只需給上一輩的拜年。 第三輩的就是陳碩這一輩,以陳國為首,挨家挨戶的拜年。 第四輩是陳平這一輩,人數還少,跟著陳國他們一起。 到了門口先大喊一聲:“老爺、老娘/大爺、大娘/叔叔、嬸子,來給你拜年了?!?/br> 進了門先在院子里磕兩個頭,起身作揖,然后再磕兩個。 起身進了堂屋,對著長輩或者正堂同樣重復一遍。 長輩們口中喊著:“都別磕了,都別磕了,麻起來吧?!?/br> 然后拉著人,將炒好的花生、瓜子、紅棗、糖果之類的往口袋里塞。 小輩們喜歡的就要,裝不下的就推辭,然后趕往下一家。 村子雖不大,但轉完一圈下來,天也大亮了。 基本上就是拜到最后到了誰家,主人家肯定要硬留著一起吃飯的。 陳碩為了防止在新年的第一天給別人家帶去不幸與晦氣,沒有去拜年。 倒是陳玉生、陳玉坤、陳國、陳平他們來家里拜了年,主要也是拜陳碩的爺爺。 讓他知道,陳碩這邊他們會照顧著,讓他不用擔心。 過了初一,初二、初三的再去走走親戚,這年也就算過去了。 接下來收收心,該打工的打工,該做生意的做生意。 陳碩和陳玉坤一家三口也收拾收拾了東西,準備去帝都。 臨行前,陳碩抱著小虎,使勁的揉了揉,說道:“小虎,你在家老老實實的跟著大老爺和大爺他們,等夏天我再回來看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