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頂流造星在娛樂圈稱霸 第607節
書迷正在閱讀:她的1979、直播問診 全員社死!、沈祇的童養媳、戀綜對照組不干了[穿書]、在快穿里找純愛(h)、孕媽靠無限物資生存、卡牌人生[重生]、七零海島漂亮女醫生、穿成康熙白月光的meimei(清穿)、世子火葬場紀事(重生)
每一期節目當中,胡馳老師都是最后一個入睡的。 他的眼睛永遠都在看大家的表情,永遠都在溫和地笑著,隨時會出聲幫忙潤色大家的話語,照顧大家的情緒。 這里就有一段名場面。 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岳不言就跟顧柏說,希望他不要太在意大家的眼光,像個男人一樣勇敢地回擊過去。 本身這句話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要是心思細膩敏感的人則會過度解讀這句話,認為話里有話,是不是在內涵自己。 這時候就連顧柏都還沒意識到問題的時候,胡老師就溫和地順著岳不言的話補了一句:“跳梁小丑不足為懼,漠視他們就已經是男人的漂亮回擊?!?/br> 當時他這句話說出口的時候,大家都沒有特別的在意。 但之后隨著有一些粉絲們開始制作視頻分析起了治愈公寓當中的名場面時,大家這才注意到了胡老師的高情商發言。 除了這件事情之外,林溯言還注意到了胡馳老師對于聲音的忍受能力并不太強。 當大家的聲音分貝達到一定值的時候,胡馳就會下意識的皺起眉頭遠離聲源。 因為聽著吵鬧聲,他整個人就會頭腦發昏,非常脹痛,難以忍受那樣的音量。 這也是為什么胡老師自己發言的時候,聲音分貝也都控制在一個剛好能聽清的程度,既不過大也不過小。 原本林溯言以為這只是一位胡老師的個人性格原因,結果在看完了對方的故事之后,這才明白這一切的起源都源于胡老師童年時的陰影。 由于害怕父母吵架,他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看父母的臉色行事,盡可能地去調節氛圍,本能害怕劍拔弩張的氣氛。 由于害怕父母吵架,他學會了半夜聽墻角,一點點的響動聲都能被他捕捉到,進而演變成了長久的失眠。 胡馳的好聽力并不是他一項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因為太害怕太在乎,而被迫提升起來的能力。 像林溯言這么一個共情能力強、淚點低的人,他在追劇的時候,在屏幕前哭得那叫一個稀里嘩啦,連戴琳哄他都不怎么管用。 尤其在小演員的傾情演繹之下,他都已經能夠想象到小時候的胡老師該是多么的懂事惹人愛,可是這樣的好孩子卻長期處于一個惶恐不安的情緒當中,被迫擁有了超出同齡人的成熟。 而且林溯言也知道,除了胡老師之外,因為父母爭吵而影響到了自身性格的人有很多很多。 在他的歌迷群體當中,就有很多人經歷過類似的情況,所以才會喜歡上他寫的那些輕松的歌。 也有很多粉絲會在后臺私信他,向他訴說自己的生活苦惱,而林溯言只要有空,只要看到,就一定會回復他們的話。 家庭美滿幸福只是少數,并且是極少數,更多人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為人道的痛苦。 哪怕林溯言自己也是單親家庭,但他也只敢說自己過得相對幸福。 而他的性格比起那些在家庭美滿的環境當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也一定會存在著某種缺陷。 這也是為什么他想給胡馳老師寫歌的主要原因了,除了胡馳老師,他也想獻給所有有這方面痛苦經歷的人們。 現在想想,其實寧可孩子們任性一些,也不希望孩子懂事一些。 因為懂事的孩子身上,一定發生了很多令小小的他們所難以承受的事。 一個真正有愛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們大多是較為任性自由的。 這真的會很不一樣。 所以有些家長千萬別往自己臉上貼金,說什么“我孩子這么優秀,全是我教育的好”。 事實上,孩子的懂事跟這些家長并沒有任何關系,只是不得不懂事而已。 這首《何時開始的呢》,一經發出就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度,播放量直接沖上了華國全音樂平臺的榜單前三。 尤其用這首歌配合著剪輯出了胡馳老師的情景模擬片段,催淚程度直達五顆星。 可以說,沒有一個人能夠冷靜的從這首歌當中走出來。 很多網友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真的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明明旋律也沒有那么的煽情,平平淡淡的,一如清冷的月夜。 明明歌詞也沒有那么的華麗,簡簡單單的,一如夢中的囈語。 林溯言化繁為簡,在這首歌當中去掉了所有的樂器修飾,只用唯一的樂器鋼琴來作為伴奏。 干干凈凈的哼唱,也去掉了任何的唱歌技巧,就像是孩童時的自己那樣,在夜半清醒時分自說自話。 “何時開始的呢” “喜歡月光的我” “一個人獨自的夜” “享受著寂靜的聲” 歌聲在這里微微停頓了一會兒,似乎也在同步的回憶,思考著為什么。 “大約哪個時候” “悄悄走到門口” “聽著那些發泄” “好像懂得一切” 干凈到到不含任何雜質的清澈男聲,情緒依舊平淡,但這份平淡卻更能讓人感受到被壓抑在胸腔之下的厚重情感。 并且在三言兩語之間,自己的腦海當中就能夠勾勒出相對應的畫面。 月光透過窗戶照在了屋內,本該熟睡中的孩子卻依舊瞪大著懵懂的雙眼。 耳朵時不時動一動,空氣中好像隱隱傳來了隔壁的爭吵聲,本就不平靜的心更加慌亂了起來,也不知道胡思亂想地在猜測著什么。 “思緒沸騰翻涌” “不想被當成借口” “為何不分開” “彼此好好過” “何苦非要互相折磨也順帶撕碎了我” 情緒在這一刻達到了頂峰,仿佛所有的質問聲都已經脫口而出。 可就在情緒沖上腦的那一刻兜頭一盆冷水,失控的情緒又被無情的拉回。 疲憊的心,甚至連質問的勇氣都全然喪失了。 旋律又逐漸回歸了平緩,有無奈,有不解,更是對自我的一種懷疑。 想要自暴自棄,但又覺得一切都非常無力。 化為了無奈,化為了自嘲,化為了接受,化為了冷漠。 “我有沒有說過” “我討厭爭吵的聲音” “討厭客廳廚房碰撞的動靜” “討厭回家之后的每一秒窒息” “其實這種不安” “我永遠不能習慣” “低聲也足夠喧鬧” “月光也讓我快逃” 就像是一個小孩,慢慢逐漸成長為了一個大人一樣。 他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擁有了很多的情緒。 但面對這樣的情形,他還是無能為力,或許逃離這個地方才是最好的辦法。 可是逃離真的有用嗎? 自己真的能夠重新開始嗎? 又是自問自答的一段對話: “何時開始的呢” “只屬于我的人生” “我是否真的能” “不再被愛所困” 最后一個字的顫音,像是無助的小獸那般極力抑制著自己快要崩潰的情緒,學著像大人那樣嚴絲合縫地偽裝起自己,不暴露出任何的脆弱。 林溯言寫的這首歌并不是為了蹭熱度而蹭熱度,他是有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創作的。 而他的這份“感同身受”,也讓所有的聽眾朋友們感受到了他的誠意。 有時候大哭大鬧反而不能讓人共情,而沉默中慢慢滑落的一滴淚卻更能讓人情緒決堤。 《何時開始的呢》打動到了太多太多的聽眾。 甚至有很多人自以為從家庭帶來的痛苦當中自我療愈走了出來,可當他們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向來被壓抑克制住的情緒卻再有繃不住的爆發了出來。 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們才明白,原來自己從頭至尾都并沒有真正的放下,只是因為長大成人之后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連帶著把自己都騙過了。 要不然為什么在聽這首歌的時候,腦海當中會浮現出那么多痛苦的回憶,連帶著思緒再也不能平靜呢? 這首歌也成功引出了一大社會話題,討論起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一個問題要是永遠無法被發現,那就絕對不能算是解決問題。 只有將它挖掘出來,將現實血淋淋的展現給大家看,那么才有可能刮骨療傷,讓受到傷害的人得到一定程度的釋然,讓下一代孩子減少被“懂事化”的概率。 不管怎么樣,只要能夠讓社會往積極的方向上發展,那就絕對算得上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林溯言為《治愈公寓》譜寫的這首歌,也正式成為了節目的官方插曲之一。 一時間他的名氣大漲,比起之前更有沖擊一線的趨勢。 雖然在大眾眼中看來,林溯言已經算得上是一位一線藝人,但在傲煌的內部評判標準當中,他的資歷還太年輕,成名代表作也不夠的多,社會貢獻程度也并沒有達到標準。 但因為這一次的發聲,讓他的歌唱實力以及創作能力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他也被很多曾經受到過“家庭冷暴力”的孩子們所感激感謝,認為他唱出了自己的心聲。 像這樣的貢獻值,就能夠被傲煌的評判部門所采納了。 不過林溯言并沒有驕傲自滿,反而因為被更多人熟知而更加的虛心自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