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269節
一—來自冀省的王杰,身體條件出眾,爆發力還不錯但是還有進步空間一—但雖然身板兒不錯爆發力也還行,但是啟動蹬冰階段的技術也太糙了點,后續還得針對這塊兒加大訓練,只要他把這么糙的技術好好提升—下,啟動蹬冰階段的成績都能好很多?!?/br> ? 論壇里的冰迷們原本還在盯著樓主的實時文字解說更新呢,突然之間就看到了這么一條。 所有人當場腦袋上冒出了問號,但在緩緩回過神之后,眾人還真覺得——嘿,這話沒毛病,很有道理??! 而且吧,不僅是這一句話。 前面樓主給打出來的每一句話……好像都能這么重新往外捋吧? 比如樓主打出的第二段,蘇涼介紹那個黑省林秀敏的—— 【這位黑省的林秀敏選手,從直道末端到彎道的表現不錯,技術上可圈可點,但是在賽場上的觀察能力不太行,明明憑借著不錯的技術,在彎道上可以取得很好的超越機會,可惜在比賽過程中猶猶豫豫錯過了超越時機——之后只需要繼續提升技術,同時提升觀察力避免不必要的猶豫,成績上就能得到不錯的提升?】 樓里的所有冰迷:“……” 這樣翻譯了一下,好像確實完全沒有問題的樣子呢? 還有說吉省省隊選手的那一段,那不就是說那個吉省省隊的選手也太莽了嗎?可能都還沒看清楚時機還有對手的位置呢,就直接往上沖。 超越時機不對,完全有可能導致自身犯規又或者受傷等不太好的情況,所以蘇涼是在勸說這個選手稍微穩重一點。 等冰迷們發覺這一點后,照著這個思路把樓里蘇涼所有的解說句式全部翻譯了一遍之后,眾人才紛紛一個原地后仰——好家伙,蘇涼你,好毒的一張嘴??! 咳,當然,這不是真說蘇涼的嘴毒,而是在感慨蘇涼解說內容的一針見血。 而為什么說冰迷們并不覺得蘇涼的解說有錯,而是感慨蘇涼的解說夠精準呢?主要還是源于論壇里冰迷們的人群屬性之廣。 王俊是個短道速滑愛好者,小時候也跟著訓練過幾天,不過他天賦不行,自己有自知之明,就沒接著練,但是他弟弟的天賦就挺好,如今已經是冀省省隊的青年隊選手了。 前不久知道他弟弟能夠參加世青賽資格的選拔賽,王俊就替他開心了挺久,不過這段時間他期末考馬上就要到了,沒法兒跟著到京市看比賽,也就只能在宿舍里開著電腦刷刷論壇,看一下論壇上的世青賽資格選拔賽的相關帖子了。 本來嘛,王俊前面看著文字解說也不怎么帶腦子,看到蘇涼對他弟弟的解說還挺開心,結果在樓里看到有其他冰迷的翻譯之后,他就是當場一愣。 別說,真的是一針見血。 他弟弟身體條件好天賦好,之前一直是500米的好苗子,但是新賽季這不是技改了呢嗎?因為禁止了點冰式,他弟弟不適應了好一段時間,而且在夏訓周期討論技改時,冀省省隊的教練組覺得他弟弟的身體天賦好,可以嘗試走走歐美運動員的路線。 歐美的選手中采用交叉式起跑的選手相對較多,因此在夏訓周期中進行技改時,他弟弟在教練組的幫助下開始了交叉式起跑的訓練。 只是這個技改吧,是真的不容易,首先就是從小學到達的點冰式不能用了,他弟弟好長一段時間都會在電話里跟他抱怨,覺得站在起跑線前要預備時,怎么預備怎么別扭,都不知道該怎么用力了。 更糟糕的是,后來冀省省隊的教練組也發現了,就這個交叉式起跑,很容易犯規,哪怕選手下意識滯后起跑,也不知道怎么地就已經犯規了。 等吉省省隊的教練組輾轉打聽到國家隊夏訓周期全員采用側向式起跑后,他們猶豫了很久,才痛定思痛又進行了一次技改。 但是二次技改時,夏訓周期實際上已經快結束了,因此選手們在訓練時間上就不怎么充裕,二次技改又有些倉促…… 總之多方因素之下,他弟如今的那個側向式起跑的技術啊,是真的拉胯,甚至目前還無法把他弟弟的爆發力優勢給融合進去,以至于教練組甚至還懷疑過他弟弟的爆發力是不是下降了,后來做了體測才確定他弟弟的爆發力實際上是在穩步提升的,有問題的不是他弟弟的身體條件和爆發力,而是純粹技術上的問題。 當然,王俊看蘇涼這個解說的翻譯版本,其實意思是說他弟弟的爆發力不錯,但是不算是特別出色,這個事情他也能夠理解——畢竟蘇涼是站在他那個高度上看問題的,從蘇涼的視角看,爆發力出色應該沐遠笙和褚睿那樣的,他弟弟的話,如果從蘇涼視角來看,確實就是‘爆發力不錯,但還需要繼續提升’。 王俊在看完這個帖子之后,想了想,當即先拿起宿舍的座機電話給他弟弟的主管教練播了去。 “喂,張教練嗎?我王俊,王杰他哥哥?!?/br> “事情是這樣的,冰雪王國這個論壇您知道的吧?短道速滑版塊上這會兒有人在直播蘇涼解說中對各個不同選手的點評,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和意義,不過還是您作為教練更專業,所以打個電話跟您說,您可以看一眼,看看有沒有參考的必要?!?/br> 直到王俊掛斷了電話回到電腦前,他才在貼里恢復了一句:【蘇涼牛逼!】 而這個帖子里,在注意到蘇涼的點評后,緊急聯系選手主管教練的事情還不止是王俊這么一個。 等王俊翻完了這個帖子后,發現有不少的選拔賽運動員家屬、朋友都已經紛紛冒頭,感慨蘇涼的解說問題之精準。 原本前頭蘇涼的這些解說剛被‘翻譯’出來的時候,還有人覺得蘇涼這說話方式是不是不太好呢,結果立刻就有林秀敏的朋友跳了出來—— 232l:【怎么不好了?敏子他的問題就是在這兒擱著,就是得要解決,難道蘇涼從頭把他夸到腳,敏子身上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了嗎?不可能的事兒!我們想要的就是蘇涼這種可以直接一針見血把最大的問題點出來的講解風格,這樣運動員在知道自己最大的問題在出在哪兒之后,我們也可以針對性地去訓練、去調整!】 這一條的評論很快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其中不乏有部分沒有跟到現場的省隊或俱樂部某些選手的教練也現身說法。 239l:【我個人也是非常激動于蘇涼的這個解說風格的,要知道坐在解說席位上,其實從那個視角和屏幕上,能夠觀察到的細節是很有限的,而且一組比賽有4名選手,說實話,一般人光看比賽的話,根本就注意不到這4個選手在啟動滑跑的時候在姿態技術或是爆發力強弱上有什么不同——通常只會覺得嗖地一下,選手們就已經全部蹬冰啟動了,然后就進入到了第一個直道銜接彎道的爭奪內道領滑位置的階段。 這看起來簡直是眼花繚亂,就別說是一般觀眾了,一些資歷淺的解說員都不太能夠看清賽場上的實時情況。 所以有的時候觀眾們看比賽,會發現解說員并不會在實時解說賽場上的賽況,反而會提一嘴這個或者那個國家隊的整體技術特色,又或者再提一提這個選手的歷史成績等等。 像是咱們體育頻道的林方正老師和廖雨薇老師,兩位都是老運動員出身,解說資歷也很深了,但在一些重要賽事上,其實大家也可以發現,兩位老師更多的是從情緒上激勵觀眾,而不是從選手的技術細節表現上開始入手講解?!?/br> 這個回復的人就是被王俊一個電話喊上來的王杰的主管教練,他在看完樓里蘇涼的解說后,特別是把蘇涼針對冀省省隊的幾個青年選手的比賽情況解說全部挨個兒看完一遍之后,這會兒心里滿溢出來的,可以說全部都是對蘇涼這個天才選手的感慨了。 這會兒他不僅是自己在看這個帖子,還把帖子的鏈接分享到了他們冀省省隊的教練qq群組里,于是很快冀省省隊的青年教練組這里就從他一個人看帖子,變成了一群教練和助理教練一塊兒看帖子。 一邊看他們還一邊在qq群組里討論蘇涼某段話背后的意思,再結合他們自己了解的本省隊的選手和其他省隊的選手情況。 這逐一對比下來之后,留下來的就只剩下嘆服這兩個字了。 張建:【沒別的說,就一個字,牛!】 張建教練在這么說過之后,他們省隊的其他教練也紛紛感慨,這個蘇涼確實是厲害。 張建:【真的可惜了,這比賽居然不是直播而是剪輯錄播,那到時候缺損的細節會很多?!?/br> 王華:【張教練說得對,這蘇涼的比賽沒辦法結合視頻來觀察選手,太可惜了——要不這么著,咱們冀省去京市也挺快,今天這會兒也才500米的上午場比賽,預賽和四分之一決賽還沒結束呢,不如咱們趕緊著跟隊里打個申請,把隊里的錄像設備直接調用起來,到現場去把比賽和蘇涼的解說都給錄下來?】 張建前面還在想著該怎么辦呢,這王華教練的話一出,他當即點頭:【好辦法!為了節約時間,咱們一塊兒去找找主教練吧?】 …… 這頭冀省省隊的張建、王華去找他們的主教練了,而京市市隊的教練張建新在看到帖子之后,也早已經第一時間蹦了起來。 他們京市市隊的資源充裕,隊里的設備都挺好也不缺,所以這一回哪怕只是個青年隊的資格賽,他們也派了一臺的攝像設備到現場錄制備份。 結果這會兒張建新在看到論壇里這個帖子之后,當即跳了起來——趕緊的!一臺攝像機哪里夠?再去調一臺去現場! 立刻!馬上! 于是,在不知不覺間,有不少隊伍都帶著錄像設備直奔著冬訓中心新區的冰雪體育館殺了過去,以至于現場的冰迷都漸漸對越來越多的攝像機感到迷茫了起來…… 第272章 “發生什么事了這是?” 這會兒正是上午的比賽結束下午的比賽又還未開場的時候,冬訓中心新區如今的位置還比較偏,周圍也沒多少玩樂的地方,來觀賽的冰迷就干脆在冬訓中心新區的食堂吃完飯,很快就重新又回到了場館里面,—邊閑聊一邊討論下午的比賽又或是圈子里的其他新聞消息。 像是楊凱華和胡侃這會兒正在和人討論接下來蘇涼又要參加什么比賽呢,結果就看到了場館里開始陸續進人,時不時地還有幾臺攝影機被扛進來,最靠近第一排的護欄位置前,有好幾個地方都被架上了攝像機。 “怎么回事?不是說今天的比賽不直播就錄播嗎?咋突然又來這么多人?” “電視臺的嗎?奇了怪了,下頭不是有攝影區嗎?怎么都把機器架到咱們這觀眾席上來了?” “不太懂,他們這些設備架設,不是應該架在下面專門的位置上的嗎?” 楊凱華和胡侃畢竟是吃這口飯的人,對當前主流的攝影機型號和各種設備都比較熟悉,看了—眼就知道正在架設的機器都不太相同,不像是同一個電視臺里的同—型號設備,甚至連品牌都不—樣,也不符合臺里的器材采購習慣。 “不是電視臺的吧?”楊凱華這樣說了句:“這些人只帶了攝像機,現場也沒有做設備連線,不可能是直播,我看有的工作人員cao作還不是很流暢,應該不是專業的攝影攝像團隊?!?/br> 周圍的冰迷們也知道楊凱華和胡侃是專業人士,這會兒聽他們這么說,就更懵了。 “那這是什么情況?突然來了—批人要拍比賽嗎?哎呀,你們看對面的觀眾席上也有人在架設備?!?/br> 這場景看得人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直到有人認出了京市市隊的教練張建新。 “那不是張教練嗎?我認得他,京隊的教練?!?/br> “他怎么在那里跟著一塊兒架設備來著?” “所以這些設備不是電視臺的?是京隊來這里錄東西?” 冰迷們倒是也知道各個省隊、俱樂部等等,為了儲備資料、研究對手以及研究自己選手的比賽情況,所以在有重要比賽的時候,會出動自己的設備錄制—些重點比賽內容。 可是這也出動得太多了吧?就這么會兒時間,放眼看去得有十好幾臺設備了。 有人認識張建新,就好奇地上前問了一句:“張教練,您們這是怎么了?京隊來架設備錄比賽呢嗎?” 張建新脾氣挺好,聽到有冰迷這么問,就笑著點了點頭回了句‘是’。 冰迷好奇了:“我上午也見到京隊的人了,不是已經在下頭架了個設備了嗎?怎么您又帶人來加設備了?而且您放得這個位置不太對吧?視角不太行,拍比賽的話可能拍不太好哦?” 張建新笑了:“您是說我身邊的這臺機器吧?這臺機器只需要掃個大景就行了,放在這里是因為距離現場的揚聲器近,錄現場解說的時候聲音比較清晰?!?/br> 冰迷:??? 哈? 您來錄比賽,不考慮說錄制賽場情況比較清晰的,而是說考慮距離現場揚聲器比較近的?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覺得這個邏輯好像是不是有點不太對? 張建新看著這些發懵的冰迷,笑了起來,解釋道:“您各位—早就在現場看比賽,所以不太了解情況,等您幾位晚上回家看看冰雪王國論壇就能懂了?!?/br> “而且現場這么多的攝像機也不是都是京隊的,我看見冀省省隊的了,好像還有吉省和黑省的一些駐京記者,應該是有人請他們來現場幫忙錄制的?!?/br> 在場的冰迷面面相覷,他們是越聽越懵,這都什么跟什么?不僅是京市隊的張建新帶著人來加了設備,而且吉省省隊、冀省省隊還有黑省的……距離近的都親自來了,距離遠的還托關系把駐京記者給喊來了? 有著急等不下去的,就直接給自己關系好的冰迷朋友打了個電話:“喂?老楊嗎?你上午有看咱論壇呢嗎?什么情況???這會兒我們現場來了老多的攝像機,而且這些攝像機還不光拍比賽,非得找個距離揚聲器位置近的要錄現場解說的聲音?” 電話那頭那被叫做老楊的冰迷當場就笑了:“你不知道了吧?哎呀,這場比賽啊,蘇涼又火了!” 冰迷:哈??? 老楊在自己好友迷茫的聲音中,笑著把上午發生的事情給解釋了—遍:“大致就是這么—回事兒,你晚上回家看看論壇上就明白了,你在現場如果方便的話,看看哪個兄弟有帶dv的,回頭聯系那兄弟發點現場拍攝的東西來瞧瞧唄?” 等這冰迷迷迷糊糊地瓜斷電話,跟在場的冰迷們這么解釋了—遍之后,在場的眾人才滿臉愕然地倒吸一口氣。 說起來,他們在現場觀看比賽的時候,當然也會聽—聽現場的解說,但是現場嘛,他們總歸更多的注意力還是放在賽場的比拼上的,以至于他們反而不如看‘文字直播’的論壇壇友們更感到直觀。 “所以……蘇涼的眼光這么好?好到這個省省隊、俱樂部的人都蜂擁到現場要錄下他的直播解說了?” ‘嘶——’ 所有人在抽了口冷氣之后,紛紛轉頭看向了這會兒還空無一人的直播解說席位,臉上的表情則生動演繹著四個大字一一恐怖如斯! *** 不僅是冰迷們吃驚,主辦方也是吃驚得很。 因為今天的資格賽只能算是一個半公開的賽事,所以那些想要額外進場的各個省隊、俱樂部隊伍還有被臨時請來幫忙錄像的各個省市的駐京記者們,就這些人想要進場還得先把電話打到主辦方或者冬運管理中心又或是國家隊,拿到—個有效的入場許可,這才能獲得入場資格。 于是—中午的時間,這些地方的領導們接了一長串的電話,每個人來都是為了這么件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