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405節
書迷正在閱讀:不舍嬌嬌、暗衛夫郎陪我爆紅娛樂圈、穿成渣了年代文男主的白月光[七零]、再生氣我就要演你了!、穿成年代文大佬的漂亮meimei [七零]、妖痣、人美為患、重生八零:科研大佬種田報效祖國、七十年代幸福小生活、表演之神[娛樂圈]
邵樹德想到的只有?;~塘。 這其實是一種曾經風靡一時,然后又慢慢衰落的生態農業模式。 他印象中明清時期就有了。但正如很多事物一樣,在明清之前,其實都是有雛形的。 他自淮南一路南下,在漕渠上看了很久兩岸的地形,認識到了淮南以及江南農業的特殊性。 從土地方面來說,因為沼澤、河流、湖泊遍地,獲得土地基本只有一個辦法,即圍湖造田,但這需要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時半會能奏效的。 以揚州為例,大片沼澤完全處于未開發狀態。 已開發的部分,往往開發程度不夠,農田被河湖包圍,形成一個個宛立水中央的孤島。 真正成熟的部分,也就城市周邊罷了。 百姓們心里很清楚,在填出足夠的陸地之前,他們要認真對待手里的每一塊田地,盡可能精耕細作,獲得更高的產量。 而河湖也不能放過。邵樹德在高郵看到百姓們在垛田周圍的河湖內養魚蝦、菱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淡水魚的熱量固然低得令人發指,但多少也是一筆收入,水面萬不可能浪費了。 這種行為發展到后來,便有人總結經驗,以擴大收益。 沼澤挖掘疏浚之后形成池塘,淤泥則堆到另外一邊,形成農田。田里可種植稻麥,圍著池塘的河岸可種植桑樹養蠶,繅絲廢水、蠶蛹、蠶沙等物可養魚,富含魚糞及其他腐敗物的淤泥再拿來肥桑,形成一整套循環。 他不知道這種模式能否在此時行得通。但就淮南、江南這個情形而言,確實也只有這一種因地制宜的法子——那么廣闊的沼澤,你想開發的話,還能怎么辦? 其實,這會司農寺已經在南京江寧府進行試點了,今年已是第三個年頭。 邵樹德從定期發來的奏疏中追蹤進度。 整體而言其實還可以,淤泥確實肥沃,稻田產量很高,一棵棵桑樹圍繞著池塘,形成天然的界限。招募來的農夫采桑養蠶,繅絲織布,諸般細節在慢慢完善之中。 這就是淮南、江南農業當前的解決方案。 如果試點成功,將來會在江南各地大力推廣,形成一定的規模。 這是終極版本的精耕細作小農經濟,與北方大平原戶均數十畝地、農牧并舉的粗獷模式相比,完全是兩個風格。 但因地制宜么,不就得如此? 將來北方人口多了,戶均土地下降之后,農牧并舉的模式固然仍然可以繼續,但肯定沒現在這么爽利了。到了那個時候,一戶北方農民的生活水平,定然比不上江南,畢竟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產量擺在那里。 有些東西,確實是必然。 唐德宗那會是沒法在北方搞到錢,不得不仰賴江南錢糧。 大夏的未來,可能還是得去江南搞錢,但原因又不盡相同了。 四月初十,圣駕離開京口,一路西行,兩日后抵達南京。 第063章 揚zigong 南京的戶口其實并不算多,且絕大多數來自劃歸南京的周邊諸縣。 就狹義上的南京而言,兩附郭縣(上元、金陵)大概只有一萬五千余戶,可能是大夏四京中人口最少的一個了。 這就是戰爭的威力。 張雄、孫儒、馮弘鐸、田覠等人在此交鋒,數易其手。 楊吳奪得此處后,錢镠并不放過,屢次交兵。及至蘇州刺史楊師厚叛投錢镠,對方自湖州、蘇州兩路出兵,昇州又多次淪為戰場,百姓死的死,跑的跑,地方大受摧殘,民生凋敝不已。 所以說,昇州百姓苦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戰爭時期,哪里的百姓不苦呢? 邵樹德在前往南京的路上,突擊處理了一批公務,多是洛陽轉過來的。 其中,最值得他注意的還是幾個兒子的動向。 伊麗河谷的邵大郎還在休養生息,深固根本,成效非常顯著。 他這次又是要人、要物資來了。 未得天子允許,太子是不能處理公務,干涉政事的,這是鐵律。不過這次他監國,管起來名正言順,倒沒什么可說的。 邵樹德仔細看著奏疏上宰相及監國太子的批注。 大郎索取一千頭耕牛、農具三萬件,其他各類物資若干。同時,他請求將每年遷移過去的中原百姓增至兩千五百戶以上,因為伊麗河谷的承受能力增強了,并且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政事堂宰相同意了,太子也同意了。 邵樹德看的時候很欣慰,兄弟之間就該如此。 當然,有他這個老父親看著,二郎也不會在這種事情上“踩坑”。既改變不了結果,還會惹人厭煩,沒必要。 耕牛什么的倒還好說,司農寺在焉耆府和庭州都在訓練小牛,一千頭成年耕牛還給得起。 農具就有點麻煩了。 雖說前往西域的工匠很多,安西道的冶鐵業發展迅速,但三萬件本身還是很多的,并不容易籌措。 安西道巡撫使趙匡璘上奏,請分兩年撥付,邵樹德同意了。 看到最后,邵樹德也加了一條批注,令西域商社多多采買趙國手頭多余的奴隸,可以糧食或其他物資支付。 大夏與波斯的戰爭確實結束了。但邊境摩擦不斷,主要集中在北線,即八剌沙袞、熱海突厥兩個方向。 公駝王與波斯人互相劫掠,從未停息。到最后,熱海突厥和趙國也被卷了進去,各方出動的兵馬都不多,基本都是千余騎的樣子,最多時也不過兩三千騎。 打仗是不像打仗的,更類似前唐京西北諸鎮與吐蕃長慶會盟之后,雙方邊將私下里玩的那種“捉生口”的游戲,即深入對方內部劫掠人口、財物。 在這件事上,公駝王吃虧、熱海突厥吃虧、波斯人也吃虧,位于最后方的趙國倒是蠻賺,手頭積攢了不少奴隸。 奴隸可以自用,也可以賣掉換錢。就趙國那個情況,賣掉換取各類物資是最劃算的,至少現階段而言,確實如此。 邵樹德寫的這條批注,其實也是在幫大郎,加速伊麗河谷的發展。 第二份是滇王邵明義發來的。 他在轄區內慢慢改土歸流,又新置三四個縣,直轄地盤進一步擴大。 六郎其實也是來要人的,不過他要的更加高級,主要是工匠、經學生之類。甚至就連科舉失敗的數學、營建、法律人才都要,胃口非常大。 宰相和太子都同意了,正在制定一個方案,鼓勵此類人才前往滇國——只能鼓勵了,畢竟這事不好強迫。 吏部也選拔了二十余名經驗豐富的官吏南下,不擔任主官,主要目的是幫助滇國建立更完善的管理體系,為期三年。 六郎提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他通過軍事征服、政治聯姻、分化拉攏等手段,控制了諸多部落。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他打算重新恢復年久失修的昆州—交州驛道體系——大部分路段在滇國境內。 滇國境內他自己想辦法完成,如今需要朝廷修繕云南道、嶺西道境內的驛道,以徹底打通。 這個也沒什么問題,都是該做的事情,邵樹德看完后,直接批復同意了。 最后,六郎獻銅三萬斤,沒提任何要求。 看到這里,邵樹德嗤笑一聲。 六郎啊六郎,就喜歡玩這些小手段,一點都不夠大氣。你就算不給銅,直接要,又能咋地?還能不給你? 第三份奏疏是七郎邵慎立從拔汗那發來的。 波斯貴族其實挺現實的。 布哈拉表面上嘴硬,表示不放棄拔汗那,但主力大軍已然撤走,收縮到了俱戰提以西,并開始筑城設防。 殘存的貴族們一看,大失所望,不得已之下,陸陸續續有人跑到七郎面前表忠心。 其實,他們之中真正的波斯人并不多,絕大多數還是粟特人、突厥人,要讓他們真正效忠波斯是很難的。 形勢比人強,這個時候還是保住自家基業更為重要。 七郎揣摩上意,下令在拔汗那禁絕造物主,因此對投過來的貴族也是挑挑揀揀的,剩下的人免不了遭受一番大清洗——自然是在禁軍和疏勒鎮軍的配合下。 毫無疑問,拔汗那現在還是有小規模叛亂的。主要是信了造物主的貴族們展開叛亂,他們私下里還勾連來自大食各個角落的吉哈德分子,一時半會平定不下去。 就這個情況,建設什么的肯定是想多了,先把地方梳理完畢再說吧。 邵樹德看完后,下令在禁軍及各路雜牌部隊中招募愿意定居楚國的武夫,朝廷負擔沿途遞頓開支,可免費把家人搬過去。 應該說,邵樹德對七郎是相當不錯了,支持力度比大郎還要大。 幾十萬武夫中,好好招募,總能找到一批“腦子不太好使”的人愿意舉家搬遷過去。哪怕只有一千人、兩千人,對于此時的楚國而言,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最后就是七圣州、彌峨州、拱宸州、捧日州這十處封地的情況下。 總體而言比較穩定,阿保機逃走后更是穩得不能再穩。即便是生活在當地的契丹人,至此也徹底斷了念想,老老實實聽話了。 邵樹德草草看完,飛快地在每一份上批閱“可”,隨后便讓人快馬發回洛陽,盡快落實。 ※※※※※※ 四月十三日,邵樹德入住了南京揚zigong。 宮城有殿室千余間,算是比較小的了,即便在陪都里面,都算小的。 主殿為臨華殿,算是揚zigong舉辦朝會之所。 邵樹德在宮殿內外轉了一圈,發現周圍已經預留了相當一部分空地,以待未來擴建之用。 再往外延伸,就是一片荒郊野嶺了。偶有村社點綴,總體看起來還是比較荒涼。 宮城南側的空地上,還規劃了一條條街巷。 是的,南京城現在采用的算是半里坊、半街巷制。 街巷制主要位于商業區,也有百姓居住。 里坊則用來修建各種規格的宅子,相當一部分攥在朝廷手中,免費借給調任南京的高級官員居住,卸任后收回。 有時候也會拿來做賞賜,給立下大功的武夫或辛勞了大半輩子的文官。 達官貴人們也開始在南京購地起屋,用作自宅。 這也是老傳統了。 萬一哪天圣人興致起來,決定在南京住個幾年,他們隨駕過來上朝、辦公,沒有宅子是很麻煩的事情。 “當年修建宮城的俘虜都釋放了吧?”邵樹德問道。 “皆已發往遼東,赦為百姓?!敝袝汤墒掁净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