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231節
書迷正在閱讀:不舍嬌嬌、暗衛夫郎陪我爆紅娛樂圈、穿成渣了年代文男主的白月光[七零]、再生氣我就要演你了!、穿成年代文大佬的漂亮meimei [七零]、妖痣、人美為患、重生八零:科研大佬種田報效祖國、七十年代幸福小生活、表演之神[娛樂圈]
“交給司農寺,看看能不能培育一下?!鄙蹣涞路愿赖?。 “遵旨?!表n全誨讓人將馬領走。 “此馬為何名?”邵樹德問道。 “越賧馬,產自永昌鎮。南詔以來,滇池、永昌為兩大產馬地,尤以后者為主?!睏罡韶懡榻B道:“滇池、永昌兩地之馬為野放,不置槽櫪。國中有令,永昌每年揀選越賧馬駒數百至大理,三年內飼以米清粥汁,四五年稍大,六七年方成就。如此喂養之法下的馬尾高,尤善馳驟,日行數百里?!?/br> 越賧馬就是騰沖馬。 邵樹德聽了有些感慨,南詔養馬還挺科學的嘛,也舍得花本錢。 他曾翻閱唐朝典籍,得知南詔多馬,故騎馬之風盛行。府兵馬軍士卒自備馬匹、甲胄,農閑間隙于村寨之中練習騎馬技擊。 又有“望苴子蠻”,“男女勇捷,不鞍而騎,善用矛劍,馳突如神”——“不鞍而騎”,對騎術要求是很高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唐德宗貞元十年(794),異牟尋進貢唐朝“方土所貴之物”,越賧馬“統備甲馬”。 甲馬是南詔對全身披甲的戰馬的稱呼,騎士披上甲胄后,就是具裝甲騎,而南詔確實曾有一定數量的具裝甲騎。 正版鐸鞘、具裝甲騎都進獻給唐朝,比西域那些國家出手闊綽多了,南詔還是有錢! “朕征發望苴子蠻兩千,人都來京了嗎?”邵樹德問道。 “都來了,駐于中渭橋?!表n全誨稟道。 望苴子蠻是南詔最能打的部隊,每次都充作先鋒,當死兵用。鄭仁旻搜羅在身邊充當衛隊,實在是瞎搞。 平滅長和國后,邵樹德征發望苴子蠻兩千人入京,準備西征時用,如今已經到位。 這就是大國天子的本錢。 他記得后世滿清征討緬甸,調集北京八旗兵、關外八旗兵、索倫兵、蒙古兵、福建藤牌兵、四川綠營、云南兵、地方土司兵等,幾乎是大雜燴。 他征討西域,有洛陽禁軍,有靺鞨、女真、契丹、回鶻兵,有奴部侍衛親軍,有內藩部落兵,有磧北部落兵,有河隴蕃漢丁壯,現在還有云南蠻兵。 李世民都能從印度河搖人來打高句麗,我自然也能讓東北、云南野人去打西域。 這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 “望苴子蠻編入奉國軍,自成一都。有司厚給酒rou、賞賜,都要上陣了,這方面不要虧欠?!鄙蹣涞路愿赖?。 “遵旨?!表n全誨應道——這事由樞密院管,他只是個傳話的。 邵樹德又隨意看了看其他禮物。 其實都不是很值錢,地方土特產罷了,比如在中原比較暢銷的紅藤杖。 白居易《紅藤杖》詩中曾有“火山生處遠,瀘水洗來新”之句,已經說明了這種紅藤杖的產地:永昌。 保山、騰沖一帶,竹木繁多。有紫色藤竹,其實為一種藤條,去皮后通體紫紅,經火烤,將其靠根部的一頭彎成杖頭,上面再雕以圖案花飾,儼然一件工藝品。 又有桐華布,是一種產自高黎貢山的灌木類木本木棉,織成布后行銷中原。 銀生、拓南等地“蕃蠻不養蠶,惟收婆羅樹子破其殼,中白如柳絮,紉如絲,紡為方幅,裁之為籠段?!?/br> 其實就是木棉布。 高黎貢山下的怒江河谷一帶,有蠻人采摘攀枝花織布,但絨短,主要做枕心墊褥,這次也進獻了一批。 另外還有荔枝干、椰子干、檳榔等物事,都是小物件了——云南是有椰子的,諸葛亮征討南蠻時,見到椰子樹,令軍士砍伐,“不令小邦有些異物,多食動氣也?!?/br> 邵樹德想吃椰子的話,其實是可以辦到的。 這玩意保存時間比荔枝長多了。唐玄宗要七百里加急才能送到京城,但椰子連五百里加急都不需要。 只不過他暫時不想這么做罷了,不過以后有機會可以嘗試一下,大不了被大臣們噴一噴罷了。偶爾一兩次,還扛得住。 最后還有一些禮物,與小工藝品擺在一起,顯然不是很貴重。 邵樹德看了卻若有所思,因為這是翡翠飾品,應該出自南詔麗水鎮。 難道又要帶貨?人為將其價值炒起來? 邵樹德決定好好思考一下,盡可能制定一個相對周全的計劃。反正帶了那么多貨了,也不差翡翠這一樁東西。 楊氏、段氏、董氏等五大家離去后,邵樹德看向已被凍得嘴唇發青的鄭仁旻。 “賞貂鼠皮裘一件?!彼麚]了揮手,吩咐道。 “謝……謝陛下賞賜?!编嵢蕰F低下頭,艱難地說道。 邵樹德看了他很久,突然笑了,道:“就你這樣,還想娶吾虎女?” 鄭仁旻面紅耳赤,道:“求陛下饒恕?!?/br> 其實,他現在很危險。 古來滅國之后,為了保持地方穩定,會拉攏當地大族,授予官爵,穩定人心。但國君的下場一般都不怎么好,是死是活,全看戰勝者的心情了。 簡而言之,滅國后的統戰對象是大臣們,而不是國君。 “渡瀘水之時,你可給朕找了不少麻煩啊……”邵樹德說道:“至雅州之時,是不是還做了幾首詩?詩中怨氣十足,你讓朕很難辦啊?!?/br> “求陛下饒命?!编嵢蕰F泣道。 “罷了,我連前唐遜帝都沒殺,懶得理你了?!鄙蹣涞抡f道:“與大諲撰一樣,授你中散大夫之職,賜宅邸一座,與大諲撰作伴吧?!?/br> 中散大夫是正五品散官,非職事官,就是領一份俸祿罷了。 但說實話,還是很厚道了,鄭仁旻至此一顆心才落回肚里,磕頭道:“臣謝陛下隆恩?!?/br> “在京期間,本分點?!鄙蹣涞聯]了揮手,讓他退下。 第068章 汗王 樂游塬之上,旌旗獵獵,馬兒嘶鳴。 太子邵承節也帶著一干東宮屬眾前來打獵。 過來的人不多,計有太子詹事、貝州人崔協、太子賓客、長安人韋說、太子洗馬、邛州人梁震、太子通事舍人、邕州人鐘允章等,武官只有一位,即太子左衛軍指揮副使安重誨。 這些人職位雖高,但為時人所嫉。 邵樹德冊立太子之后,太子立刻組建自己的班底,但他軍中有人,文臣卻不多,于是從投靠他的進士中選拔人才,充任各職。 這些人,可謂一步登天,不知道被多少人嫉妒。但看他們安之若素的模樣,似乎也不在乎其他人是什么看法,兀自圍在太子身側,輕聲交談。 “燕王在云南,縱橫捭闔,頗得人心?!贝迏f說道:“聽聞西洱河諸蠻對其服服帖帖,大理、昆州諸事也打理得井井有條,遠近聞之,咸以為能,太子須得注意一番?!?/br> 韋說奇道:“燕王不是要就藩云南么?” 崔協搖了搖頭,道:“你還真信???便是真想留在云南,圣人一紙詔書,也就喊回來了?!?/br> 韋說遲疑了下,道:“燕王軍略如何?” “以前看不出來什么。這次雅州之戰,自成都南下,數百里馳援,以身為餌,已經賺了武夫們一波好感?!贝迏f說道:“守城期間,數次親臨城頭,鼓舞士氣,隨后又兵進云南,總督各部滅國,并非庸才?!?/br> “臣請太子注意燕王?!辩娫收侣犃艘粫?,心中憂慮,道。 在這個國家中,廣義上能被稱為君的,一共只有四人,即皇帝、皇后、太子、太子妃。其他人,即便是后宮嬪御,也是有品級的,都是臣。 “諸王之中,確實就燕王威脅最大了?!贝迏f道:“臣亦請太子注意燕王?!?/br> 諸王之中,燕王是嫡子,而且看得出來不是那種混吃等死的人,威脅確實大。圣人明明只是不太放心李唐賓,讓燕王掛個主帥的名而已,誰能想到他自己給自己加這么多戲? 學韓王不好么?在遼東領兵時,征討之事皆付于禁軍大將,自己只負責用下印鑒,這才是沒有野心的皇子。 至于趙王,雖然趙貴妃被追封為明獻皇后,但威脅可比燕王小多了。 唐代宗時,太子為李適(德宗),太子生母沈氏在戰亂中失蹤。代宗追封獨孤貴妃為皇后,貴妃所生之子韓王李迥半點機會都沒有,無法威脅太子的位置。 說到底,還是同為折皇后所出的燕王威脅最大啊。 “我家兄友弟恭,哪有你們說得那么嚴重?”邵承節聽得煩了,眼一瞪,說道:“本來沒有事,全是你們這幫人天天胡說八道,無風也給掀起浪來?!?/br> “太子!”韋說急了。 “太子還請三思,萬勿掉以輕心?!贝迏f看了一眼四周,見都是自己人,壓低聲音道:“防人之心不可無啊。前些時日,圣人在含涼殿宴請長和國降人,席間有人說起燕王南征以來的一樁樁舊事,圣人龍顏大悅,笑謂‘此子類我’?!?/br> 崔協這話說得很毒。 “類我”這種話,很多人說過。 劉邦曾說太子“仁弱,不類我?!?/br> 漢武帝說漢昭帝“此子類我?!?/br> 李世民也曾說“吳王恪英果類我?!?/br> 這種話對開國君主而言,未必有什么深意,人家可能就是失望或高興時,隨口一說而已。 時時刻刻考慮政治影響力,那是掌控力不足的表現,一般是后代君王才會如此。 劉邦、李世民說的話自由度、隨意度很高,隨你怎么解讀,愛咋咋地。 邵樹德喝高興了,隨口一說,你能咋地? 這種事,在開國百年后,可能會被老官僚們重點研究,當做政治信號。 但在馬上皇帝開國初期,這又是信號,那又是信號,你是信號發射機??? 開國將相,有的可能是小吏出身,有的可能是殺豬的出身,有的可能是盜賊出身,你天天那么多信號,煩不煩???有空不如去看看百姓的耕牛夠不夠,多干實事,不要終日務虛,琢磨政治,國家不要治理了?國事就是被你們這些老官僚敗壞的吧? 邵樹德說燕王“類我”,大部分人都覺得燕王在云南做得好,讓圣人高興罷了,就你崔協話多,來挑撥離間。 太子洗馬梁震掃了他一眼,沒說什么。 太子組建班底,人手較缺,竟是什么蠢人都收進來,看來后面還得整肅一番了。 崔協這番話,說不定就會讓圣人知道了,怕是沒有好下場。 “且??!”邵承節也有些不高興,道:“圣人立我為太子的過程,我比你們都清楚。圣人諄諄教誨,尤重掌軍之能。其他兄弟是什么才具,我更比你們清楚??v然有人生出野心,那就出來比一比掌軍好了,比得過我嗎?比不過,就待一邊去。比得過,我甘愿讓位。將來兄弟安分,我就給他一世富貴。不安分,我自討平。我就是這樣的漢子,勿復多言!” 崔協、韋說灰頭土臉,訥訥而退。 “梁洗馬,你在想什么?”邵承節扭頭看向沉默至今的梁震,問道。 梁震不慌不忙地行了一禮,道:“臣在想,太子之位穩如泰山。過完年,圣人可能就會下詔,令太子勾當軍國事了?!?/br> “何以見得?”邵承節饒有興致地問道。 梁震指著正在塬上正在馳獵的圣人、軍將和蕃部酋豪們,道:“圣人欲西征,常有時不我待之感。去歲伐云南,軍用多取于南蠻,于國無傷,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圣人西巡回京之后,聽聞常在宮中翻閱典籍,了解西域風土人情。又數次至講武堂,與軍將推演戰事。今日遍會群豪,西征已然不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