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382節
書迷正在閱讀:不舍嬌嬌、暗衛夫郎陪我爆紅娛樂圈、穿成渣了年代文男主的白月光[七零]、再生氣我就要演你了!、穿成年代文大佬的漂亮meimei [七零]、妖痣、人美為患、重生八零:科研大佬種田報效祖國、七十年代幸福小生活、表演之神[娛樂圈]
若李克用直接任高思繼為幽州節度使,搜刮一番財貨,然后就率軍返回了,那才讓人笑掉大牙。但真有這種政治上的蠢豬嗎? 馬車很快到了驛站,陳誠、趙光逢二人行禮后與邵樹德分別,然后——呃,走路回城。 “令公陪我去一趟晉州?!鄙蹣涞逻M了驛站,見到了封彥卿,立刻道。 “大帥可真是馬不停蹄?!狈鈴┣湫Φ?。 “心里著急啊?!鄙蹣涞乱嘈?,道:“我征戰多年,還是第一次入手這么大的藩鎮,從未有過的事情。河中一府四州,比當年朔方、天德、振武、鄜坊、延丹、邠寧、涇原這七個藩鎮的實力加起來還要大,自然急著吃下去?!?/br> 一個鎮抵七個鎮,并不是虛言。邵樹德早年在西北屢戰屢勝,但破的多是這類小藩小鎮。這些藩鎮,人口、財力、軍力都沒法和中原藩鎮比。 華岳寺之時,王重榮憑什么敢坐在邵樹德、李克用身旁?還不是河中實力強嘛。 “大帥做事,確實穩妥?!狈鈴┣湟才钠鹆笋R屁,笑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哪怕花再多功夫處理河中之事,也比匆匆忙忙進取天下更重要。這天下,與古時不一樣了。打到哪算哪吧,根基一定要扎牢。也罷,老夫便隨大帥走一趟。一把年紀了,被大帥折騰出來獻計獻策。錢糧二策,若實行之,蒲州不知道多少人罵老夫呢。但老夫實在不想大帥晚年之時,還在四處平亂,大業毀于一旦?!?/br> 封彥卿這話有倚老賣老之嫌,但邵樹德不以為意。人家是真心為你著想,說話不那么好聽又能咋地? 邵、封二人于六月初五抵達了晉州理所臨汾縣。 “大帥?!毙氯螘x州刺史封衡出城相迎。 封衡理論上是河中節度使王瑤的下屬,但那是明面上,實際上是誰的人,自己心里要清楚,如此才不會走錯路。 “大帥,職已在城內略備薄席——” “不用了!”邵樹德擺了擺手,道:“立刻隨我北上霍邑,我要撫慰將士們?!?/br> 這次出來,振武軍留在河東縣,鐵林軍則帶在身邊。隨軍而行的,還有從王瑤那里得來的錢帛。鐵林、振武二軍都領了賞了,其余各軍當然也有。 封衡也意識到了邵樹德雷厲風行的處事風格,立刻與州中僚佐交辦了一下,然后帶了一千州兵,隨大軍北上。 六月十一,邵樹德親抵霍邑,并登上城樓眺望北方。 “康君立何時退的兵?”邵樹德向關開閏、契苾璋二人問道。 “就在昨日?!逼跗冭盎氐溃骸岸ㄊ锹犅劥髱浨皝?,賊軍驚懼,不戰自潰了?!?/br> “少給我來這些虛的?!鄙蹣涞鲁饬艘宦?,契苾璋面色尷尬。 “陰山兒郎,損失不小吧?”邵樹德又問道。 “連日征戰不休,已戰歿兩千余人?!逼跗冭按鸬?。 奇襲晉州,攻霍邑,再守霍邑,還出城沖了幾次河東大軍,損失確實不小。 “朱教練使在靈州籌備了一支騎馬步兵,已編有三千余人。陰山兒郎,便不要回去了,都搬來晉絳,剩下的人,與朱教練使編練的新軍合為一軍,你再在晉州募一些,湊足八千人,就號‘飛龍軍’,四千戰兵、四千輔兵?!鄙蹣涞抡f道:“軍使,就由你來擔任。陰山兒郎,給我好好練練步戰本領,這與騎戰大不相同。騎馬步兵練得好了,我會有大用?!?/br> 就實際作用來說,騎馬步兵可能比騎兵還有用。 這注定是一個攻擊性極強的兵種,有騎兵的機動力,還有超越騎兵的正面作戰能力,唯一缺乏的就是騎兵的沖擊力。 后世滿清八旗,其騎兵實力未必有明軍強,但他們有大量靠騎馬機動的步兵。你仔細看看其戰法,幾乎就是正統中原步兵的戰法:國朝步軍列陣,前面必有精挑細選的勇士披重甲作為散隊,沖鋒擾亂敵軍大陣,另有弓弩手散隊在大陣前方和兩翼,分固定不動的駐隊和游隊兩類。 其實步兵戰術,發展了這么多年,什么最有效,大家都差不多。 你有索倫人野女真做死兵,我也有技藝嫻熟的勇士組成的散隊,決死沖鋒,撼動敵軍大陣——散隊傷亡率極高,經常死傷殆盡,故他們都是決死之士、亡命之徒,在衙兵中都屬于高人一等的存在。 你有箭術精準的射手,我也有精挑細選的弓弩手散隊游弋。 打法區別很大嗎?晚唐五代,幾乎全是這種步兵戰術,各藩鎮都是這么玩的。 以后邵樹德若征草原,他打算大量動用騎馬步兵,找到他們的游牧地之后,就殺過去,令其無法回避,只能正面作戰。 用騎兵與騎兵正面廝殺,還不如用下馬作戰的步兵與敵騎正面廝殺,那樣可以以較小的代價,獲得非常不錯的交換比——有可能敵方騎兵死光了,你還沒損失多少人,騎兵對戰是很難做到這個交換比的。 “謝大帥栽培!”契苾璋原地升官,當了飛龍軍使,自然喜出望外。 邵樹德讓他起身,隨后繼續眺望北方。 驀地,一騎從北面馳來,至一箭之地外勒馬停住,大吼道:“隴西郡王遣我來告,‘義弟既還我兵將,我自不愿欠弟之人情,今以汾水關相送,自此兩不相欠?!?/br> 邵樹德聽了大笑,道:“義兄果真豪邁,還是這個性子。也只有此等豪杰,才配做我的兄長?!?/br> 義兄,是真的轉移戰略重心了。 這也是應有之意。據有河東,不圖河北,腦子有坑? 李克用的戰略,應該就是利用地形上的優勢,即石州山區諸關隘、汾州雀鼠谷、澤潞晉絳間的太岳山隘道以及代北的雁門等關隘,西守東攻,這也是如今形勢下的最優選擇,如果李克用還想有所發展的話。 如果真讓他吞下整個幽州,那就是三百多萬戶口,還盡是富裕之地,這就頗具實力了。若再拿下相對孱弱的義昌軍,聯合姻親盟友王處存,以及處于自己控制下的邢洺磁三州,那幾乎就把成德鎮包圍了,王镕不投降還能咋地? 真能做到這一步的話,那就是天下第一強藩,邵樹德、朱全忠都沒法比。 但義兄擅長把一手好牌打爛,不知道他又會在河北折騰出什么事情來。 但不管怎樣,新時代或許來臨了,大家都沒有閑著啊。 第十一卷 先取廷玉后仆固,牙旗鋋地高掣空 第001章 機會之地 雨后初晴。 燕子輕盈地飛過田野,落于屋檐下的巢中,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田埂一直連到遠方的山下,望之似乎一條筆直的黑線。 一條白練似的溝渠環繞田野,將潺潺清流送入田間,默默澆灌著綠意盎然的稻秧。 農夫穿著蓑衣,一邊與鄰人說笑,一邊仔細巡視著稻田。 有人還唱起了山歌,但唱著唱著就跑調了,引來一陣善意的哄笑。 公雞驕傲地跑來跑去,時而高亢鳴叫,時而低頭啄食。 一條老黃狗懶洋洋地臥在屋廊下,傻呆呆地看著驛道。 驛道上駛來了十余輛馬車。 挎刀持弓的武夫當先開路,氣勢非凡。 馬車車廂上蓋著雨布,雨布下是一個又一個箱子,塞得滿滿當當。 車隊行至一座關城前停了下來。 一名騎士下馬,步行上前交涉,并出具了一些證明文書。 關城守將被驚動,親自出關迎接。 好一番寒暄后,車隊繼續啟程,向東行去。 “官人的名聲都傳到隴州了?!弊o衛的騎士用贊嘆的語氣說道:“折家兒郎,竟也知道使君的官聲?!?/br> “他們是看在靈武郡王的面子上罷了?!秉S滔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說道。 說完這話,他便鉆出了馬車,翻身騎上了一匹馬。車里太悶了,還是得出來走走。 策馬到后邊,與妻兒攀談了一番后,黃滔又最后看了一眼關城。 關城西邊,是他生活了數年的秦州山水。 毫無疑問,這段經歷對他而言是彌足珍貴的,不但生活上過得非常愜意,同時也積累了很多為官一方的經驗。 幕職與州縣官,當然不是一回事。 “使君似有憂愁?”一騎從后馳來,騎士在馬上笑問道。 “哪來的憂愁?不過是有些感慨罷了?!秉S滔搖了搖頭,道:“此去陜州,山高路遠,一時間心有所感?!?/br> “可有佳句?”“七郎”眼睛一亮,問道。 黃滔聞言大笑:“這些年耽于俗務,哪來吟詩作賦的工夫?!?/br> “七郎”遺憾地嘆了口氣。 這卻是事實。崔昭緯還是狀元呢,但當了官后,一門心思鉆營,哪有工夫寫詩。反倒那些屢試不中的士子,詩賦連篇,名傳四方。 惜乎,詩壇失一健將! “七郎此去陜州,可要飛黃騰達了?!秉S滔不無羨慕地說道。 七郎名叫趙觀文,桂州人,頗有才華,乃黃滔昔年趕考時在長安的舊識。 外放秦州刺史后,很多人跑去秦州依附黃滔,趙觀文就是其中之一。 恰逢靈武郡王在為子女尋找教師,黃滔便推薦了趙觀文,說他有“狀元之才”,靈武郡王令其到陜州安邑縣“面試”。 至于黃滔本人,則將出任保義軍節度副使兼虢州刺史。橫跨整個關中調職,其中之意味,黃滔這種聰明人又如何不知呢? 其實他本以為自己會繼續留在隴右鎮的,因為邵樹德隱隱向他透露過這種意思。 隴右節度使蕭遘自光啟三年(887)下半年出鎮后,至今已經接近六年了。本來過了今年,他就要前往同州,與任遇吉互調,出任渭北節度使。 但蕭遘年老,可能也活不了兩年了,邵樹德體恤他,于是便按下了。 秦州為隴右鎮第一大州,作為刺史的黃滔其實是很有希望在蕭遘卸任后接任節度使的。至于節度副使蕭蘧,別看他女兒在靈武郡王房中服侍,但作為蕭家人,他反而是最沒機會的。 蕭遘當了七年宰相,蘭陵蕭氏又是大門閥。從光啟三年開始,不知道多少人前往河州投奔,再讓蕭蘧接任節度使,那隴右鎮豈不是要姓蕭? 所以,蕭蘧的機會遠沒有黃滔大。 可天下局勢變幻,讓人眼花繚亂。一不留神,靈武郡王就吞下了陜虢、河中,繼續保持著一年并一鎮的傳統——今年還在努力吞的河中鎮有些大,可能暫時還吞不下。 陜虢、河中兩鎮七州之地,對靈武郡王大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關中的東部門戶,得之就有了更廣闊的后方。 現在,大概是想好好進行整頓,于是黃滔接到了調令,出任保義軍節度副使兼虢州刺史。 保義軍只轄陜、虢二州,陜州向來是節帥兼任刺史,今又將虢州單獨拿出來給黃滔,分李璠之勢的意圖非常明顯。 但現在應該還不會動他的位置,因為時間太短了,面子上不好看,容易讓投效之人心寒。 黃滔估摸著,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李璠多半就會移鎮了,屆時自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任保義軍節度使。眼下這個職務,就是一個跳板罷了——但也是關鍵的一步。 “能得此良機,離不開使君舉薦之德?!壁w觀文在馬上行了個禮,道:“日后但有差遣,絕不推辭?!?/br> 黃滔微不可覺地點了點頭。 當了官后,再不復文人的灑脫。能下定決心,掛印而去的畢竟是少數。名利二字,世上又有幾人能看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