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238節
書迷正在閱讀:不舍嬌嬌、暗衛夫郎陪我爆紅娛樂圈、穿成渣了年代文男主的白月光[七零]、再生氣我就要演你了!、穿成年代文大佬的漂亮meimei [七零]、妖痣、人美為患、重生八零:科研大佬種田報效祖國、七十年代幸福小生活、表演之神[娛樂圈]
“大帥可是對壽王不滿意?”李杭直接問道。 “不必,壽王很好?!鄙蹣涞抡f道。 親兵們在一旁護衛,只當沒聽見兩人的對話。 公然對監國儲君評頭論足,仿佛一言不合就要換掉一樣,實在太不“忠臣”了! “先找張濬,問問渭北鎮設立的情況如何?!鄙蹣涞掠侄诘?。 “遵命?!崩詈碱I命而去。 渭北鎮,邵樹德的最低目標是鄜、坊、延、丹、同五州,可以給朝廷留一個華州,這也是歷史上李茂貞所獲得的極限。 當時保塞、保大兩鎮(鄜延四州)為李茂貞控制,其兄李茂莊為同州刺史。華州刺史則為韓建,這是他給朝廷留的唯一一道口子。 渭北鎮之外,還有涇原鎮! 此番回師之后,可遣散大部分部族軍。 關中無強敵,謀奪涇原鎮并不需要十萬大軍。 渭北鎮一旦設立,鄜坊四州也可能會出點小亂子,但精銳盡失的四州之地,能有多少反對力量?派一軍進入,基本就可鎮壓大部分反對者,剩下的就是慢慢收拾人心了。 “傳令,鐵林、天柱、天雄、義從、飛熊五軍,隨我南下延州?!鄙蹣涞孪崎_馬車簾布,說道。他倒想看看,亮了這么一番肌rou后,有沒有人敢來叫板! “大帥,走哪條路線?”親兵十將陸銘問道。 “從勝州南下,經麟、銀、綏進入延州?!?/br> “遵命?!标戙懞芸炫扇巳髁?。 這條路線,是長安通振武軍的大驛道,基本就是沿著黃河、無定河走。出綏州后,進入延州,也是當年邵樹德以綏州刺史、鐵林軍使的身份南下關中討黃巢的路線。 十年之后的故地重游,一定頗多感慨。 第026章 基地 五月二十,榆林宮外,熱火朝天。 邵樹德則在河對岸的東受降城,視察當地的農牧情況。 前次路過時,因為忙于戎事,都沒好好看看,現在班師了,自當查訪一番。 原振武軍的單于都護府已廢,轄縣金河縣并入勝州。該州人口也不少了,七萬余人,其中四萬人是從涼州遷過來的六谷吐蕃降人。 北巡已經結束,放歸的夫子們緊鑼密鼓地開始了搶種。 “宋副使,勝州是好地方,是不是需要再置兩個縣?”看著整好的田壟,邵樹德只覺異常舒心。 還好沒太過耽誤農時,不然百姓們豈不是要喝西北風。 前套平原,如今也慢慢開始執行三茬輪作制。在這件事上,河西諸部、青唐吐蕃是有大功的,貢獻了太多大牲畜。 靈州那個地方,這幾年糧食產量增幅不小,但粟麥播種面積卻增長有限。這還是在遷移了大量人口,每戶授田六十畝的情況下呢。究其原因,還是種牧草、種豆子的休耕地越來越多,六十畝中,始終只有二十畝是種主糧的。 保有十頭以上大牲畜的家庭越來越多。西征繳獲的牛馬駝等大牲畜分批賣給民人,為期十年,一年只需交二百錢,或者同等價值的粟麥即可。 草原諸部辦的牛莊也在持續租牛,這構成了靈州農業大發展的根基。 不僅僅是谷物生產量的增加,更重要的rou、奶、皮革、牛角、牛筋的產量也與日俱增。 其實現在還沒到享受果實的時候。 因為推行的時間還是太短,十年都不到,民戶家里的牛還沒到飽和狀態。再等五到十年,市面上就會出現大量待宰的老牛,牛rou價格必然會逐年下降——現在奶酪之類的價格已經持續下降好幾年了,慢慢成了靈州百姓的重要食物。 定居,種高產牧草,養牲畜,這是在宜牧宜耕地區對付游牧部落的大殺器。但凡安定下來的,都會被慢慢同化,這是客觀規律,除非朔方幕府倒臺,進程被中斷。 西套平原的成功經驗,邵樹德打算慢慢復制到前套平原。 金河縣(呼和浩特)、東受降城(托克托)、中受降城(包頭附近)、榆林縣(準噶爾旗附近)四地,是重中之重。 “大帥,東城、中城戶口日漸增多,設縣可也?!彼螛房雌饋砝狭嗽S多,但精神頭不錯。人吃人的時代,能有一片田園牧歌的凈土,對于亂世中人可謂彌足珍貴。 這幾年宋樂還寫了一些農事詩,比如《勝州東城贈田叟》、《仲春逢耕者》、《良田行》、《河堤曲》、《題野老農舍》等等。 邵樹德看過,覺得好。封氏姐妹也覺得好,辭藻不華麗,可能與宋樂的性格有關,但感情真摯,也有很多農事活動的細節,可見這是實干派的風格。 “三受降城、天德軍城,有幾個可設縣?”邵樹德問道。 西受降城,以前做過天德軍理所,邵樹德的老家,幾千口人還是有的。 天德軍城是后來設的理所,人極多,三萬余人,幾乎都是軍士家屬,比豐州城多多了。 中、東二城,人口不豐,原本各有三四千人的樣子。這幾年吸收了一些河壖黨項部族,戶數都超過了一千五百,年初的時候又各分了五百戶蜀人,確實可以設縣了。 “皆可設縣?!彼螛返?。 “既如此……”邵樹德沉吟了一會,便道:“西城置大安縣,天德軍置天德縣,中城……” 邵大帥還是文化水平有限,一時想不起什么好名字。 西城的“大安”之名,來自天德軍,因為該軍初設時,玄宗就賜號“大安軍”,后來改為天德軍。 中受降城的話,難道要用李益登三受降城時“一夜征人盡望鄉”的典故?不,這樣太喪了,對軍心不利。 “中城便叫安北縣?!鄙蹣涞乱慌氖终?,想到了。 開元二年,中城是安北都護府的理所。 “東城叫云中縣?!?/br> “如此,勝州便領安北、云中、金河、榆林、河濱五縣,豐州領九原、永豐、天德、大安四縣,還有麟州新秦、連谷、銀城三縣,皆付于君了?!?/br> 河套三大平原,西套已經在深入開發之中,前套才起了個頭。 以前害怕在這邊大肆建設,會打水漂。但經歷了這么一番動員,十余萬大軍東進云州,邵大帥又覺得自己行了,勝州似乎可以進入重點開發狀態。 南方蜀地的漢民、編戶的吐蕃降人,再加上慢慢消化的河壖黨項,先搞起來吧。 西夏時代,勝州大部分在遼國手里,豐州又是前線,這兩個平原都沒開發,唯有靈州成了西夏的核心錢糧基地。 現在么,豐州先不管他,勝州可以搞起來。今后若河東有事,勝州也可以成為一個前出基地,供應糧豆、牧草、牛羊。 “豐、勝二州百姓,可鼓勵養馬。某記得玄宗朝那會,朝廷有律令,民戶養馬牛者,不計入賦斂,豐、勝二州似可照辦?唔,此事你拿主意吧?!鄙蹣涞掠终f道。 簡單來說,玄宗為鼓勵百姓養馬、養牛,出臺了一項政策,就是這些大牲畜不計入百姓家財總量,不征稅。養了就全是你的,不用擔心被苛捐雜稅壓垮。 國朝盛時,官營四十八牧監共計養馬76萬余匹。各項政策實施后,民間養馬數量達到了三四十萬匹,各驛站大力收購民戶之馬,百姓著實得了不少好處——若沒好處,這又不是強制養馬,百姓斷沒興趣這么做的。 “大帥有令,敢不從命?”宋樂笑道。 “再兼一個鎮北都護府副都護之職吧。豐、勝、麟三州,蕃人眾多,須得好好管管?!鄙蹣涞乱残χf道。 鎮北都護府內各職,其實就相當于遼國的北面官。 有些地方,天生不適合種地,強行開發種地不是不可以,但這樣太粗暴,環境早晚給整壞,不如繼續放牧。 以部落之法治部落,充分照顧他們的民情、風俗,再給他們體制內出頭的機會,多少能安穩一些。 “宮帳司可有合適人選推薦?” “大帥……”宋樂也剛剛看過鎮北都護府制度草案,一時間有些猶豫,半天后方道:“楊爚(yuè)似可任此職?!?/br> 楊爚就是麟州楊家的家主。 楊氏現在飛速靠攏邵樹德,非常受信任。不然的話,此番他也不會被臨時任命為勝麟二州沿河游奕討擊使。 楊家長期扎根麟州,門下有不少附庸的黨項部落,對蕃部事務非常熟悉。 原本一直壓著他們的折家已經開始往鳳翔府遷移,但邵樹德還是不敢把麟州刺史這種地方職務交給楊氏。 地方豪族,再當刺史,可不就是半獨立勢力么? 但宮帳司判官之職,卻非常適合楊爚,因為這是幕職,需要到靈州當官的,正好拿來拉攏楊氏。 宮帳司當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幫邵樹德打理私產。 三大直屬部落,如果以后世遼國的情況來看,就是“算翰魯朵”。 “翰魯朵”乃突厥語,宮帳之意,下轄州、縣、提轄司、石烈(縣)、抹里(鄉),有管理機構,有牧民、有奴隸、有軍隊。 “算”,是心腹的意思。 直屬部落,肯定比一般部落更受大帥信任。鎮北都護府親軍司即將有的一千五百親軍,就從這三個部落里出。 遷移到榆林宮的三千戶韃靼、吐谷渾、回鶻牧民,同樣是直屬部落,未來也會派人加入親軍。 其實是削弱各個部族實力的一種手段。遼國皇帝通過各種手段,將大部落的丁口減少,這些丁口編入他的直屬“翰魯朵”,在行宮附近放牧。 皇帝時不時到行宮里住一住,加強在直屬翰魯朵里的威望,說白了就是中央集權,即遼史里所說的“割戶丁,以強干弱枝”。 老皇帝死后,直屬翰魯朵由新皇帝所領,就像草原上的頭人繼承一樣,完全符合牧民們的價值觀。 而繼承者,往往也會修行宮,繼續這么搞。 有遼一代,共興建了弘義、長寧、永興、積慶、延昌等十二座行宮,外加一個文忠王府,即十二宮一府。 以阿保機所置之弘義宮為例,該宮直轄“正丁一萬六千,蕃漢轉丁一萬四千,騎軍六千”。 十二宮一府抽丁組建的軍隊叫“宮衛軍”,是皇帝的本錢。 這些行宮王府日切月削,各部族被搞得慘兮兮,中央實力大增。不然的話,你以為草原起家的契丹人能立國兩百多年? 參合陘、鹽池那一片,邵樹德已經與宋樂交過底,打算建個沃陽宮,位于漢沃陽古城、北魏參合縣一帶,鹽池部就在那片放牧。 不,以后沒有鹽池部了,統一以沃陽宮屬部稱呼,頭人便是邵樹德。他死后,由嫡長子繼承。 沃陽、榆林二宮,民政由宮帳司暫時代管,軍務暫由親軍司管轄,部落壯丁閑時訓練,戰時編入親軍出戰。 至于海西的拓跋部、六谷的邵家部,邵樹德還沒想好怎么處理,過陣子再說吧。 宋樂當然明白此職的重要性,這是心腹近職??! 楊爚如果將沃陽、榆林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牛羊被野,日后飛黃騰達不在話下。 大帥為了統治草原,可真是啥招都用??! “楊爚么?”邵樹德一聽便笑了,道:“楊家自他而上,家主皆讀書人。雖未出仕,但說聲書香門第并不為過。唯他這一代,勤練武藝,弓馬嫻熟,在黨項人中間頗有威望。他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就他了。吾正要率軍南下,過麟州時,便召他過來問問?!?/br> 楊家將嘛,一聽就是將門世家??赡隳芟胂?,楊爚之父楊安貞還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他從父楊安吉倒是有點武藝,楊安吉之子楊弘望現在是飛熊軍使。 大時代之中,楊家也在由一個傳統的耕讀世家向地方豪強轉變。與折家一樣,宗法治家,凝聚力強,現在武風也很盛,更兼主動插手蕃部事務,附庸了一些黨項部落,在漢地很多世家眼里就是半胡半漢,甚至后世一些學者直接說他們是黨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