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04節
書迷正在閱讀:不舍嬌嬌、暗衛夫郎陪我爆紅娛樂圈、穿成渣了年代文男主的白月光[七零]、再生氣我就要演你了!、穿成年代文大佬的漂亮meimei [七零]、妖痣、人美為患、重生八零:科研大佬種田報效祖國、七十年代幸福小生活、表演之神[娛樂圈]
“老夫怎么也沒想到,都這把年紀了,居然還能得授大鎮節帥?!闭圩诒究粗H具節日氣氛的邠州街道,笑道:“此皆愛婿之功也?!?/br> “外舅亦有功?!鄙蹣涞碌溃骸凹抑杏匈t妻,諸事打理得井井有條。小郎勇武過人,屢立戰功,外舅甚至還親自上陣,助我破平夏黨項。有此數功,某感激不盡?!?/br> 邵樹德這話是真心實意的。人什么時候最難?起家的時候最難。 關中討黃巢,折嗣裕帶著四百多折家子弟來投,讓自己有了第一支騎兵部隊?,F在這些人陸陸續續走上了中層軍官的崗位,折嗣裕更是擔任鐵騎軍使。 北征河套草原,若無折家相助,不可能那么容易。規劃行軍路線,找水源,找部族游牧地,都需要折家提供幫助。更何況人家還直接出兵了,突襲地斤澤那晚,至少一半的騎兵是人家拉來的。 自家正妻也很賢惠,讓自己沒有后顧之憂,得以在外征戰。 邵樹德有時候也在想,自己對折家的戒心到底有沒有道理?人家給自己的幫助確實大,目前態度也很堅定,一直站在自己這一邊。 但當了政客,涉及到了復雜的利益關系,有些東西就變質了。兄弟之間能為了遺產繼承反目,政客軍閥之間也能因為利益而cao戈相向。希望自己能把握好其中的度,折家也知進退,大家一起共享富貴。 “都是一家人,何分彼此?”折宗本笑道:“今日打拼,還不都是為了以后安享富貴。從麟州過來的路上,老夫去夏州看了看,吾之外孫煞是可人。愛婿今后若有差遣,直說便是,邵、折兩家,本為一體?!?/br> 折宗本說這話還不忘了提一提他的外孫,言外之意,不說自明。 前往夏州投奔的人越來越多,折家這是有危機感了。 二人說話間進了府衙。折家子弟自然而然地替換了原本的守衛軍士,一些從麟州跟過來的折家仆婢也開始收拾房間,煮茶做飯。 這是把一半根基都搬過來了啊。 但想想也很正常,折家從貞觀年間便開始努力,一直到上一代人才當上軍將,到折宗本這一代才算是大將,而今得授節度使高位,自然喜不自勝,不全家搬過來就算穩重了。 “賢婿欲攻會州?”兩人聊了一會家常后,便談到了已淪陷吐蕃多年的會州二縣。 “然也。會州交通便利,有水運船渡,亦時有胡商至此,有大利也?!鄙蹣涞麓鸬?。 會州轄兩縣,即會寧縣和烏蘭縣,治會寧,中唐便淪陷吐蕃。本來當地也不過就兩萬上下的漢民,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也不知道還剩下幾個?;蛘呒幢阌?,是不是也已被吐蕃同化了呢? 會寧縣城在今天甘肅白銀市平川區的陡城堡一帶,位于黃河東岸。往西北走驛路180里、直路140里可達會寧關,這是一個渡口,在黃河南岸。原名烏蘭津,國朝初年時置航運船隊,河對面有烏蘭關,兩座關城隔河相望。 這個渡口,主要是為當年河西、隴右兩節度轄下的十幾萬兵馬服務的??上О彩分畞y后,勁兵東調,這里為吐蕃侵占,關渡都廢棄了。吐蕃人一度在會寧關附近的黃河河面上修建了浮橋,以方便進攻靈州,現在也已不見蹤影。 百年時間匆匆而過,世易時移,而今,邵某人想收復會州,并將其打造為西進、南下的基地。 “賢婿可知會州如今是個什么情形?”折宗本問道。 “之前在靈州了解過一些,當時剛破靈州,敵情不明,糧草不足,未敢輕動。今又找邠寧軍中熟悉會州事的軍將了解了一下,大概有數了?!鄙蹣涞禄氐?。 “會州是不難打。然賢婿有沒有了解,吐蕃那邊如今是個什么情形?萬一占下會州,會不會有敵援軍過來?” 邵樹德沉吟道:“吐蕃應是不行了,可試著打一下?!?/br> 他當然知道吐蕃不行了,但究竟不行到什么程度呢?會不會因為當地游牧的部落被定難軍打了,而招致更大規模的軍隊前來報復呢?沒人敢回答這個問題。 但會州的位置又真的非常重要,不打不行。 如今,就只能嘗試一下了,實在不行的話,就撤走,以后再找機會。 老實說,這是一個有點冒險的軍事決策,不太符合邵大帥的用兵原則。究其原因,還是國朝這邊對吐蕃的了解太少了,以后得想辦法改變。 第027章 會州(一) “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吐蕃贊普朗達瑪被僧人刺殺,國中大亂。大將論恐熱崛起,自稱宰相,率軍二十萬擊不尊號令的鄯州德論(相當于節度使)尚婢婢部四萬眾,全軍覆沒。次年再攻,又敗,其勢日衰?!鼻巴鶎幹莸鸟R車上,定難軍隨軍要籍趙光逢正在給邵樹德講解河隴往事。 “趙隨使,朗達瑪遇刺后,吐蕃是否與國朝一樣藩鎮林立?”邵樹德問道。 “正是?!壁w光逢答道:“吐蕃本部為‘茹—東岱’制,以部族為基,設置千戶,曰‘東岱’,族長為千戶長;十千戶為一翼,曰‘茹’,置翼長。吐蕃本部共五翼,即五萬戶,以軍治民,軍政一體。各翼翼長,與節帥無異,視贊普為共主,然自主極強?!?/br> “那德論是什么?”邵樹德又問道。 “天寶末年,中原多事,河西、隴右、安西精兵東調平叛,留守者甚少,且多為老弱,遂被吐蕃一一侵占?!壁w光逢答道:“吐蕃既占漢地,自然不能再以‘茹—東岱’制統治,遂加以改變。如在河西諸州,設德論會議,長官曰‘德論’。德論可看做本朝的道,德論下有軍鎮,掌兵,軍鎮下有州,長官曰‘節兒’,相當于刺史。州下設萬戶、千戶、將,皆軍政一體?!?/br> 邵樹德稍稍有些明白了。 以河東道為例,“德論”相當于掌管全河東的大軍頭?!败婃偂本拖喈斢诤訓|道的大同、河東、河中、昭義等藩鎮,各管一個或數個不等的州。州下面還有萬戶、千戶、將三級小軍頭,全部是軍政一體的制度,管軍又管民,男丁農忙時生產,農閑時訓練,打仗時上陣。 吐蕃人挺懂因地制宜的嘛,將自己那套奴隸制的軍民一體雜糅進了國朝的道、州、縣、鄉、里體制,與現在的國朝體制尤其相像。道、藩鎮、州、縣、鄉、里,一一對應上了,幾乎還是大唐這套。 “論恐熱與尚婢婢攻殺數年,愈發不支。兼且其人殘暴,大掠鄯、廓、瓜、肅等州,所過捕戮,殺人盈野,內外皆怨,部屬多叛,故于大中三年(849年)歸降我朝,揚言請唐兵五十萬助其平亂,并冊其為贊普。歸朝后,請為河渭節度使,帝不許。于是又趨落門川,收集殘部,將欲寇邊,會逢連日陰雨,糧餉無繼,恐熱部眾皆散去,只剩三百人,于是還奔廓州?!壁w光逢道。 “恐熱歸朝后,朝廷得知吐蕃虛實,于是進兵河隴舊地。鳳翔軍收復清水、秦州;涇原軍收復原州諸縣及石門關、驛藏關、木峽關、制勝關、六盤關、石峽關六地,俘獲人畜數萬;朔方軍收復安樂州,詔為威州;邠寧軍收復蕭關。彼時夏綏軍、振武軍亦派兵助戰,京西北八鎮及長安神策軍幾乎都參與了,此謂大中年間所復之三州七關?!?/br> “后來為什么不繼續進兵?” “吐蕃誘黨項作亂,朝廷不得不征討?!壁w光逢答道。 “討完之后呢?” “耗費巨大,財用不足,故詔令各地‘息民解甲’,‘量力收復’。有內附吐蕃部落則收取,無則修筑城寨,派兵戍守,保境安民。緣邊藩帥還是有一番作為的,后來又陸續收復成、維、扶三州,但無朝廷錢糧器械支援,也只能就此止步?!?/br> 邵樹德長嘆一聲。彼時歸義軍驅逐吐蕃鎮將,占據瓜、沙二州,遣使繞路天德軍奉表歸朝,緣邊諸鎮又收復六州七關,如此大好局面,竟然因為連年征討黨項,耗費巨大,“頗厭用兵”,就此收手了。 其實他也知道,那會宣宗皇帝剛剛登基,需要耀眼的功績穩固帝位。歸義軍歸朝、收復六州七關,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繼續收復陷蕃失地,萬一失敗了呢?明顯不值得繼續冒險。 而且征討黨項也確實花了太多錢,動員了京西北八鎮及河東諸路兵馬,朝廷財用估計是有些不足了。 “論恐熱結局如何?” “前后與尚婢婢攻殺二十四年。咸通七年,尚婢婢部將拓跋懷光斬其于廓州,獻首級于朝?!壁w光逢說道。 聽完后,邵樹德只覺胸中一陣發悶,于是直接下了馬車,騎上戰馬,這才感覺舒服了些。 河隴地區的吐蕃,還是有點實力的。四十年前還能出動二十萬大軍,但那應是最后的余暉了。三十年前還能動員十萬以內規模的軍隊,但現在么,河隴之地的吐蕃自相殘殺多年,本部國內又經歷了農奴起義,連論恐熱這種大將都難以歸國,勢力是越來越弱了。 邵樹德懷疑他們現在還能不能出動三萬規模的大軍。他記得歷史上十多年后,朔方節度使韓遜率軍西出,吐蕃就派了七千騎,這會撐死了能出動一兩萬人,甚至還不到。畢竟兩萬人,至少要有兩個萬戶,以如今他們這個一盤散沙的模樣,很難聯合起來。 剛才他也問了趙光逢會州吐蕃是什么情形,得知是一個萬戶領,他很是吃驚。再一問,原來萬戶手下并不一定有一萬兵,三五千人都有可能,這才稍稍放下了心。 國朝對吐蕃的情報工作,做得太差了??!論恐熱若不投降,居然都不知道人家內部亂成了那個樣子,一點都不關心鄰居嘛! 不過河隴地區的人口是真的多。天寶年間有二十余萬戶,百余萬人,此多為漢人,在安史之亂前是大唐有名的富庶地區。安史之亂后,河隴地區失陷,戶口統計自然無從談起。但亦可從一些側面了解,比如吐蕃治下的敦煌,與玄宗朝時人口相比,居然暴增七成。當時吐蕃非常穩定地統治著這一地區,沒有戰亂導致的人口遷移,這樣的人口變化有些匪夷所思,只能說是大量吐蕃人及其附屬部落過來了。 或許這僅僅是孤例,畢竟人口從百余萬增長到接近二百萬太夸張了。但邵樹德懷疑,即便經歷了四十年的戰亂,那邊可能仍有百萬人,因為不斷有回鶻、黨項人遷移過去,補充人口。 就是不知道,這其中有多少蕃人,又有多少漢人了。 “趙隨使,河隴諸州,除歸義軍外,可還有漢家兒郎?”邵樹德兜馬回轉,向趙光逢問道。 “稟大帥?!壁w光逢下了馬車,答道:“長慶二年(822年),劉元鼎入吐蕃會盟,逾成紀、武川,抵河廣武梁,故時城廓未墮,蘭州地皆粳稻,桃李榆柳岑蔚,戶皆唐人,見使者麾蓋,夾道現?!?/br> “蘭州何年失陷?” “廣德元年(763年)?!?/br> “廣德元年到長慶二年,六十年過去了,當地百姓還記得大唐?” “劉元鼎至蘭州,當地耆老千余人拜且泣曰:‘頃從軍沒于此,今子孫未忍忘唐服’?!闭f到這里,趙光逢也有些感傷。 “如今又六十年過去了……”邵樹德喃喃道。 “大中五年(851年),張議潮歸國,瓜、沙諸州,人物風華,一同內地。前些年,張淮深上表,言其在諸州收攏蕃人,訓以華風,軌俗一變?!闭f到這里,趙光逢遲疑了一下,但還是說道:“若去得早,或還來得及。天寶遺民百多萬,定然有心向大唐者?!?/br> “先收復會州?!鄙蹣涞乱凰︸R鞭,說道:“百余萬漢民陷蕃,朝廷不管,某要管。淪陷吐蕃六十年,大唐使者一去,百姓仍然夾道歡迎,朝廷何忍棄之不顧!” “大帥若收復河隴諸州,必令天下側目?!壁w光逢肅容道:“關東諸州,藩鎮相攻,你殺我,我殺你,有何意義?若收復故土,復我華夏舊俗,天下英雄聞之,定恥為之效力,紛紛來投大帥矣?!?/br> 邵樹德突然想起了被自己雪藏到現在的楊悅。他愿意在關鍵時刻投自己,不就是因為一個攻取河西的承諾么? 莫讓英雄等白了頭,回去后,當與楊老將軍好好聊聊了。 光啟二年正月二十,邵樹德帶著大軍抵達定平縣。隨后繼續向北,經寧州理所定安縣(今寧縣)折向西北,二十五日抵達慶州理所順化縣(今慶陽北)。 義從軍主力已經向北經鹽州前往靈州,只留了橫山都、忠勇都三千人在此。經略軍屯于慶州西南二十里,鐵林軍還在慶州東南,邵樹德帶著鐵騎軍在慶州城外扎營。 下一步,就是西進原州了,但在此之前,他還需等待程宗楚的回信。 第028章 會州(二) “程宗楚那邊有回應了嗎?愿不愿意與我干大事?”慶州城外,邵樹德向封隱問道。 “程帥還在猶豫,涇原兵少,若一戰盡沒,他怕數州淪陷,地不復為大唐所有?!狈怆[答道。 “就連原州都不想收復了?” 因為戰亂的關系,涇原一路各縣的歸屬十分復雜。 元和初年的老原州共有四縣,分別是平高、平涼、百泉、蕭關,后來被吐蕃攻占。 元和三年,在涇州的臨涇縣置行原州,“行”可以理解為流亡的意思。 元和四年,以所收復之原州平涼縣置行渭州。 大中三年,收復蕭關,五年置武州,轄蕭關一縣,筑新城,在葫蘆河東岸,位于今寧夏海原縣東北。 此時原州轄平高、百泉、臨涇三縣,治平高。涇州本有五縣,臨涇被原州拿走,還有四縣。 廣明元年巢亂,涇原軍東調,原、武、渭三州之地被吐蕃攻破。 歷史上中和四年收復平涼,節度使張鈞上表重置渭州。這個時空,程宗楚沒有死在長安,損失也沒有歷史上那樣大,因此在收復長安后就回師涇原,擊破吐蕃,收復平涼并上表請置渭州——沒有了“行”,算是正式的渭州了,轄平涼一縣。 原州三縣,目前還有百泉縣及州城平高縣未復,州治已移到臨涇縣。另外武州的蕭關縣也在吐蕃手里。 程宗楚號稱四州之地,其實也就九個縣罷了,如今實際控制著的,也就涇州四縣、原州一縣、渭州一縣,武州一縣、原州兩縣還在吐蕃手里。 “大帥,程侍中可能是擔心尚延心舊部還有實力,敵情不明,不敢出兵。不過有我定難大軍相助,他應是有點想法的?!狈怆[說道。 “程宗楚這人可真是大忠臣?!鄙蹣涞峦蝗恢g笑了,道:“鎮內還有三縣之地在吐蕃手中,居然不急著收復,而是帶兵東進長安勤王,就不擔心老巢涇州也被端了么?” “再催一催他,若他不來,我自入原州,有什么后果,讓他擔著?!鄙蹣涞抡f道:“尚延心都死了這么多年了,他的舊部還能有多少實力?就對他說,若我替他收復了原、武二州,想要拿回去,可沒那么簡單,他一定會急的?!?/br> 封隱、趙光逢、陳誠等人聞言都笑。原州西北面就是靈州,拿這話嚇一嚇他,程宗楚確實有可能著急,說不定就來了。此番討吐蕃,最好還是諸鎮一起上,人多力量大嘛。 邠寧鎮不用多說,折宗本已經同意了,將出兵六千。涇原軍的程宗楚如果上道,不需要多,出個三四千人也沒問題,重在參與嘛。至于南邊的鳳翔鎮,邵某人不抱希望,雖然派人過去聯絡了,但朱玫出兵的可能性不大。 此番作亂的是原吐蕃降將尚延心的部眾。 尚延心者,論恐熱部將。大中年間,因論恐熱殘虐,秦州刺史高駢誘其來降。尚延心及渾末萬余帳內附,以河、渭二州之地降唐,拜為武威將軍。高駢趁機派兵占領鳳林關,尚延心仍居河、渭二州,為都游奕使,相當于大唐治下的一個藩鎮。 尚延心死后,內部權力爭斗激烈,互相攻殺,竟沒有一個話事人。 會州其實也一度歸朝,然而吐蕃的權力繼承非常蛋疼,一不小心就誰也不服誰,互相攻殺,現在會州又自立了,吐蕃萬戶昑屈控制著二縣,但他與攻占河、渭二州的吐蕃人也有矛盾,相互間甚至打過一兩仗。 當然,這些人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吐蕃人。吐蕃本部人不多,控制的奴部是真的多。昑屈部其實是黨項人,時而歸附論恐熱,時而歸附尚延心,時而歸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