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從祖先顯靈開始 第131節
書迷正在閱讀:非人類前任們都想和我破鏡重圓、靡香鎮、中二病竟然只有我自己、唯一奢望、八十年代生活記、合道、婚后曖昧、落露歸南(高干)、律師本色、空蜃(兄妹骨科)
這位何家的姑娘用這樣的方式其是也在于展雄做一個了斷。 只是單純的展雄并不知道而已! 送走展雄以及另外數位舉人,張堅很快迎來了皇差,不出意料他和榜眼王青州,探花彭元壽被景武天子分別授予文體院修撰,文體院編修之職。 分別為從六品,以及正七品。 正七品相當于起步之職,是個地地道道的“芝麻官”,但這相比起其他人還需要經過考試,才能選館,或者經過吏部銓選才能獲得官職的同年要好上許多。 更不用說文體院還是當今天子信任的秘書結構,給皇帝當大秘,這樣的芝麻官,誰能輕視。 難道不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領了上諭,張堅三人便是可以正兒八經前往文體院報到‘上班’,上班三個月之后才會有假期,準許衣錦還鄉。 朝廷也深諳衣錦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之理,對此也是格外大度。 …… 張堅第二天早起,便是直接前往文體院報到。 他身著青色官服,頭戴官帽,看了一眼身上紗織的絲滑新衣,神情之間多少還是有些新奇之色。 手中還有一根白玉色的小牙牌。 昨兒個他和另外兩位同年順勢在東府領取了象征著身份的官服,常服,還有官牌,沒這些東西,他連宮門都進不去,更不用說眼巴巴的跑過去上班。 玉京門前,張堅看到了許多穿綠袍,青袍,紅袍,乃至于還有幾個穿著紫袍的大佬路過。 大乾和前朝差不多,一般八品九品官員服綠,五品到七品服青,四品才有紅色官服,正三品以上大佬才有紫袍。 在路上看到官階高一品的官員一般要避馬避轎,若是不講規矩,小心大佬會給你穿小鞋。 此時張堅也在把玩著手中的云紋白玉牙牌,這東西可寶貴的很,也是京官的標志。 大乾朝堂上下大部分地方官對于這東西都是眼饞的。 有了這東西才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文體院在東乾街上,這周圍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衙門,比如少府司,少府司是管皇帝服御諸物和寶貨珍膳的機構,還有一些其他的權柄,譬如執掌大乾一部分財政。 張堅作為文體院新的入職官員,一開始摸不清門路,但隨著在文體院周圍幾番打聽,也逐漸清楚了入職的過程。 文體院之內,張堅擔任文體院修撰,名義上前面還有四位領導,大老板是文體院學士,不過這個職位通常是由三公九卿掛名,就是掛這名頭不干事的那種。 目前掛在了御史大夫莊贏身上。 莊贏如今掌管著大乾最有名的噴子機構御史臺,可沒那么多的功夫經常跑到文體院來指點文章。 而剩下三人則是侍讀學士,侍講學士,這個是真的天子大秘,嚴格說起來張堅這個修撰,只是在在一些很重要的例會時負責記錄一二朝廷的會議精神,事后向景武天子做匯報。 這還是在天子勤奮的情況,若是換了懶散的天子,根本懶得聽你啰嗦,打個報告就可以了。 但張堅估計景武天子不大好糊弄。 這事對他不難。 明面之上只要應付好這三位正六品的領導,其他大部分與他平輩。 文體院修撰不是只有一個人,還有幾位歷屆的狀元,但這幾位狀元大部分已經外放為官,只剩下一人,那就是景武三年的狀元陳修明。 這位狀元目前還在文體院中擔任修撰。 文體院中編修一般是六到九年考績圓滿之后,才能外放,當然若是差辦得好,也不一定要蹉跎這么久的時間。 陳修明這位‘同事’顯然就不是那種能力特別出眾的‘好同事’! 除此之外文體院就是十幾位六經博士,典籍,侍書等等,還有檢討,但大部分就是掛個名,顯示我在文體院內渡過金,也就是洗個澡,實現價值翻倍。 張堅進入文體院之后,先是和現任修撰陳修明見了一面,其中自有一番繁文縟節,譬如先要朝拜文廟中諸位精神領袖,隨后則是要去拜訪四位上官。 尤其是作為侍讀學士的黃良仲,在文體院院士不管事的情況下,這位侍讀學士掌文體院中諸事。 黃良仲倒是沒有為難張堅,相反對于張堅這位少年進士評價極高,沒有給予什么下馬威,只是囑咐了幾句,不得肆意妄為,恃寵而驕等等,敲打了幾句。 另外兩位侍講學士也在當場,皆是面容溫和。 隨后張堅才在陳修明的陪同下,找到了自己的公廨。 “參見大夫!” 而此時在公廨內,他的幾位屬官早已經打扮的精神抖擻站在門前,見到張堅立時上前執禮數。 這里面有兩位有品級的文體院官員,還有一兩位負責茶水,跑腿送信的小吏,以及門吏。 張堅點點頭,也無意為難。 今天是個好日子,沒人找他麻煩,他就無意找其他人麻煩。 第一百五十七章 捷報入鳳陽 至于兩位官員則是堂內值班的正常官員。 通常情況下,一般是一人在值班,另一人休沐,但今日頭頂有新上司前來入職,不管在不在都要過來。 此時見到張堅這位新的修撰還是好說話,兩人心底里也暗自松了口氣。 隨后張堅讓一旁陳修明去忙公務,自己則是先行在公廨內熟絡一番。 這公廨其實就是辦公場地。 這和他印象中的辦公室差不多,也沒寬敞到哪里去,他之前去侍讀學士黃良仲的公廨看過,兩者差的太遠了。 他這里不僅僅是有兩位編撰,還有七八位翰林院編修,大家擠在一塊,連個小格子間都沒有,只有隔幾個書架,還是你能看見我,我能看見你。 一群大男人,而且還是已婚的油膩,古板老男人整天瞪著眼看對方,哪里能好得了。 “唉……” 張堅心里頭看的暗自嘆氣。 而玉堂,也就是文體院諸多官員開會的地方倒是勉勉強強。 張堅穿著官服亂晃了一圈,當下便是定下心來,每天定時‘打卡上班’。 第二天他就開始正式進入狀態,將自己掌實錄,會要的權柄拿了起來,進出各部堂輔助各部重臣運轉朝堂,記錄會要。 他目前并未能夠獲得進出承天殿的資格,這差事目前是老前輩陳修明的。 侍讀學士黃良仲只是先行讓他前去各部堂“實習”。 其實實習的次數也不多,需要記錄的會要大部分是由文體院里面的‘小咔拉咪’出面。 目前更重要還是修繕大乾國典《大乾全書》。 這可是對了張堅的胃口。 《大乾全書》包羅萬有,可謂是號稱博古通今,也將古今諸多典籍之精髓取中,集于一書中。 在張堅看來,還有比這更來勁的事情嗎? 若能參與編纂《大乾全書》,豈不是可以名正言順的在文體院各大書館內走動。 他的七竅玲瓏心,正需要這些資糧作為養分成長起來。 而在張堅向黃良仲表明意愿愿意幫忙編纂《大乾全書》,立即得到了黃良仲的好感和認可。 這可真是個上進的“好同事”! 他如今正在為《大乾全書》編纂進度太慢而頭疼。 景武天子認為編纂《大乾全書》事關著大乾文教,一直催的很緊,偏偏這《大乾全書》包羅太寬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單憑這文體院數十人一同使力,也是如泥牛入海,始終看不到邊際。 張堅能夠主動參與這等苦差事,在黃良仲看來,那就是有眼力勁的。 并暗自打定主意,每年的考績定要給出一個上佳的考評。 實際上,文體院內諸位年輕修撰,編修的前程就在他這位文體院侍讀學士手中,若是出個下下惡評,想要離開文體院也是艱難的。 就算是出去也只是設法平調,而不是升遷。 那待在文體院不就是白干了。 當然作為侍讀學士也不是一手遮天,畢竟文體院官員經常與天子打交道,講讀效勞那也是功勞,若能得天子看重,一言便能輕易破例。 不過當今的景武天子并不是那么好說話,看陳修明就知道,當了三年修撰,還沒有任何晉升侍講學士的機會。 張堅在文體院漸入佳境,走路帶風。 …… 鳳陽郡 郡守衙門,新來的郡守向應心正皺著眉頭處置著鳳陽郡內外一堆的瑣事,他越看越嘆氣。 向應心和余同光一般,同樣是功勛遷轉的武官出身,曾經在邊地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殺伐,因功勛卓著,被破格提拔。 只是面對著鳳陽郡內外的爛攤子,他還是感覺到吃力。 眼前鳳陽郡的局面是外有玄都教敗逃過來的流寇滲透,內里還要面對諸多豪族的排斥。 鳳陽郡被這些豪族經營的太久,他有心做些什么,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手底下他目前就剩下此行帶來的上百個親兵,除此之外鳳陽郡內外表面上的八千精兵,八個都統一個都不是自己人。 更不用說他還探查得知,為了對抗山陽郡內外的流寇,幾個大家族都蓄有鄉丁,明面上就是上千,但若是逼急了拉起來一支上萬,乃至數萬的隊伍肯定不難。 “齊家,張家,顧家……” 向應心坐在案幾前,他如今既要防備,又要設法拉攏。 拉攏是需要依靠他們對抗玄都教的滲透,以免出了亂子。 向應心將目光落在顧家兩個字上。 相比起如日中天的齊家,張家,顧家則是好對付的多。 顧家前段時間才失去了家主,如今的新家主能力不如上任家主,也就是守成,無能力進取。 這段時間顧家勢力萎靡的厲害,若是他趁著機會和顧家聯姻,說不定便能將顧家拉攏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