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期掉落番外5:自私的人
顧建國這個人雖然叫“建國”,但是人卻一點也不光偉正,恰恰相反,長相風流,人也活套,身為工廠的技術員,正在追求廠長女兒陳瑛。 陳瑛見顧建國長得帥氣,也芳心暗動,但守著美女的矜持,僅是答應約會。 這天去看電影,老顧買票,一只白白的小手遞給他電影票,鴉翅一樣黑的睫毛忽扇著,小腰像楊柳一般柔軟。 袁敏忙的要命,后面排著長隊,自己手腕還有點腱鞘炎,眼前這位同志領了票怎么就不動彈呢? 白眼翻起來,一個五官深邃的英俊男人愣愣的看自己,于是白眼變成了秋波。 “哎?前面的走不走??!” 回到大廳,陳瑛抱怨他取票慢。 搭上線后,袁敏對顧建國有濾鏡。 大專生,有技術有文化,長得俊氣,袁敏文化水平不高,對知識分子充滿向往。 顧建國看她的眼神她可太熟悉了,可是一樣的目光,從他眼里射出來,那就是大膽求愛,從同事眼里射出來,就是猥瑣。 一時間,顧建國左右逢源,好不快樂。一個崇拜自己的袁敏,一個日漸熟絡的陳瑛,兩人互不干涉。 一切的一切,終結在袁敏懷孕。這天,顧建國剛去拜訪過“準老丈人”,陳瑛的爹,廠長。后腳袁敏就淚眼汪汪的在廠門口堵他倆,給孩子要名分。 陳瑛拿著顧建國送她的水果罐頭,呆傻地看著這個從沒見過卻比自己漂亮不少的女人求她成全。 一個月后,顧建國失業,袁敏如愿和他結婚。 丟了半個鐵飯碗,顧家把賬算到了袁敏頭上,小姑婆婆看她哪兒哪兒都不順眼,顧建國趁著手里還有點技術,跑點小營生,不怎么沾家。 這個環境下,顧平出生了。 顧建國家里雖沒有皇位繼承,但總想要兒子?,F在兒子來了,顧家總算給袁敏一些好臉色,連顧建國也回家頻繁起來,對她殷勤不少。 在顧平兩歲以前,家是個家。兩歲以后,顧建國乘著改革的東風接設法接了個廠子,搖身一變成了小廠長,闊綽之后,本性立現。 這廂,顧建國和新相好你儂我儂,只是吃一塹長一智,再不讓小姑娘輕易懷孕。 袁敏在老公的長久忽視中,生了閨怨。 “你爸這個死人,又不回來。。。。哎,他工作忙。平平,下次你爸回來你可得留住他?!鳖櫰教?,不懂袁敏的愁苦,但能感覺到mama不高興。 漸漸地,袁敏也意識到了不對,再洗腦自己,這男人連公糧都不交了,不是陽痿就是外頭有人。袁敏的潛意識告訴他,顧建國大概率是后者,當初他不就是這么和自己好上的。 但是她沒勇氣離婚。自己有什么呢?遙遠的家鄉里,重男輕女的老娘和無底洞弟弟,她逃還來不及。 她抱住兒子大哭一場。 這個軟軟小小的、長的有些像顧建國的孩子,變成了她的情緒寄托,或者說,成了她的情緒垃圾桶。 歇斯底里地爭吵變得多起來。顧平在屋子里瑟瑟發抖,嶄新的玩具車在桌子上閃著寒光,冷的他不敢靠近。 大門摔上后,就是母親的哭泣。然后袁敏會紅著眼進來,扯起他打罵一通。有時候是作業,有時候因為他弄臟了衣服,有時候。。。僅僅因為她需要。 屋子里空蕩蕩的,只有一個絕望、怨恨的母親。 顧平6歲上小學時,已經變成了一個沉默的“好孩子”。他學會壓抑情緒,察言觀色。還有了點強迫癥,必須把一切都打理干凈,因為他已經因為這個受罰太多次。 在學校里,他成績好,長得好,性格好,同學們都喜歡和他玩,他少有落單的時候。 7歲生日,他在給老師看的日記上寫: 今天過生日,爸媽帶著我去放風zheng。爸爸mama說我學的真快,我好開心。 在自己的日記本上,除了日期,只有淚跡。 誰說小孩子能無憂無慮? 在他心里,他沒有朋友。 老婆成了祥林嫂,顧建國溫香軟玉在懷,心早不知道飛哪里去了。袁敏孤注一擲,堅信一個男丁能讓他回到她身邊,就像上一次那樣。 冒著違反規定的風險,她偷偷把避孕套扎了。 “平平,你要有弟弟了。你爸指定高興?!鳖櫰胶芫脹]有在母親臉上看到這種喜悅的表情。弟弟能讓他闔家歡樂?那為什么他不行?他很很疑惑,有些期盼,還有嫉妒。 然后弟弟變成了meimei。 顧安的名字是因著顧平的名字隨便起的。兒子的名字起的鄭重,取平順穩健之意。閨女差不多就行了。 這個漂亮娃娃帶走了袁敏的工作,帶走了她的最后一絲希望。產后她沒有好好休息,她陷入了深深的焦慮。 女兒必須是一切厄運的原因,所有壞事的源頭。沒辦法,她不找個出口,她得瘋。 如果說對顧平,她愛的壓抑,對顧安,是恨多于愛。 顧平立刻在這個嬰兒身上找到了歸屬感。 她也是那個“被忽視”的孩子,甚至比他還要可憐。 他只有八歲,但是換尿布、沖奶粉、給meimei洗澡、做輔食等等,可以做的更好。 大家都說他是個好哥哥。 顧平抱著熟睡的meimei想,我好嗎? 在父母爭吵時,帶著meimei出去玩;被母親指責對顧安太好,他獨自消化情緒,聽到顧安叫“哥哥”,換上副笑臉迎上去。。。。 這是一個完全依賴他、信任他,和他面對同樣苦難的孩子。她的喜怒哀樂比自己更重要,因為對她好,給他自己曾經沒有又渴望的東西,就是在補償曾經的自己。 所以這一切只是自私。 即使如此,顧平也時常無力。 顧安對待袁敏,有種屢戰屢敗的執著。袁敏越不搭理顧安,meimei就越想討好母親。 真傻啊,安安,別這么傻。 透過顧安,他越發看到曾經掙扎的自己,因此明白了自己的父母是怎樣殘忍。 他再怎么努力,meimei還是會露出受傷的表情,因此變得敏感、小心翼翼。這是他無力改變,又感到灰心的地方。 他照顧meimei到小學,一個好機會出現在他面前。 全額獎學金,世界頂尖學府。 老師找他談話,讓他盡快決定。他不敢再直視meimei單純的眼,也許在他心虛的那一刻,他就已經做出了決定。 十幾年過去,僅僅是兄長的顧平已經習慣于承擔顧安的人生,自動的帶入監護人,或者說父母的角色,因此這個決定對他尤其艱難——無限可能的耀眼未來要用愧疚鋪路。 他走了,以后誰給meimei輔導功課?催她練琴?給她開家長會?給她做好吃的?。。。誰來開解她?誰來愛她? 沒有人,并且她還那么年幼。 顧建國急著讓兒子出國深造,信誓旦旦說一定會照顧好顧安,讓他盡管放心。 他想,只有自己發展的好,才能帶meimei走,才能給她更好的未來,指望爹媽?根本不現實。 這理由足夠讓自己心安理得。 在飛機上,少年顧平看著窗外,突然流了淚。 其實,他知道顧建國說的是假話,還是選擇“相信”,丟下meimei自己奔前程。 所以,他根本不是個好哥哥,從始至終,他都是個自私的人。 —————— 親媽的話:哥哥啊,其實自私沒什么,別自我攻擊了(從這個角度看,兄妹倆真的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