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進二百人男團中 第261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古代寫狗血文火了、重生后丞相喜當貓爹、公主明天要登基、豪門逆子,在線養媽、命運之輪(二戰)、被宿敵錯認后、和竹馬協議閃婚后、華夏導演,星際爆紅、共生(母女 futa)、唯念(兄妹骨科)
總而言之,雖然《星際覺醒2》家大業大,宣傳起來反倒沒有其他電影那么辛苦。 不過顧熠搖人幫忙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以后張繁唐懋的電影如果需要他幫忙,哪怕只是客串,顧熠都非得去一趟不可。 …… 對粉絲們而言,《星際覺醒2》固然滿足了他們看顧熠作品的需求,但顧熠并沒有在這部電影里扮演角色,他們只能得到顧熠博士畢業再說。 在接《星際覺醒2》之后,顧熠就透露過,要暫時離開娛樂圈一段時間,專注于自身的學業。 “這意味著,不僅沒有電影看,的七專和巡演也得暫停吧?” “問題來了,電影 專輯vs《nature》,究竟哪一邊分量更重,我一時之間竟然找不出答案?!?/br> “我也……” 粉絲們固然不關心化學領域,卻相當清楚一篇《nature》的含金量,站在顧熠的角度,的確很難抉擇。 事實上,距離顧熠畢業也沒有多久了,一部《星際覺醒2》占用了他博士生涯的不少時間。 待《星際覺醒2》宣傳期結束,顧熠就重返京大,專注于自己的學業和研究。 有一篇《nature》在,他已經不需要擔心畢業的問題,不過朱教授對他的要求一向很高,他真心實意希望顧熠能在學術上有所建樹。 夏師兄的去向已經定了,顧熠原本以為,以他的履歷,留校任教問題不大,因為夏師兄的個人成績和科研成績都不錯,但校方綜合考慮過后,夏師兄還是去了外校。 夏師兄本人倒是很淡然:“我選了s大,回頭咱們能經常見見?!?/br> 顧熠估摸著,本校背景想留本??峙抡嬗须y度,等他博士畢業了,未必也會在京大任教。 “我暫時不考慮這個問題,先畢業再說?!?/br> 夏師兄拍拍顧熠的肩膀:“加把勁,等你的第二篇《nature》?!?/br> 對于成果,顧熠的心態相當樂觀,實在不行就多陪自家導師兩年,雖然朱教授時常嫌棄他,但顧熠相信,自家導師還是會手下留情的。 朱教授的年紀也一天比一天大了,顧熠還有幾個師弟,但再過一兩年,朱教授就不收學生了,夏師兄和顧熠都屬于他收得比較晚的學生。 顧熠在學校的生活平靜而淡定,三點一線,《星際覺醒2》所取得的榮耀的確讓他受益匪淺,但顧熠自己不會拿出來刻意宣揚。 回京大之后,顧熠一要好好做研究,化學科普片也提上了日程,顧熠自己不擅長拍這種題材,就找了業內最好的科普片導演,從化學的起步說起,再拍化學行業所取得的每一個成績,拍化學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 這片子拍起來沒那么難———顧熠負責出錢,請朱教授幫忙介紹專家,以朱教授在業界的威望,立刻叫來了國內各大高?;瘜W方面的專家。 科普片幾乎沒什么市場化收益,拍攝經費基本來自于撥款,不過顧熠剛從《星際覺醒2》大賺一筆,投資一部科普片只是灑灑水。 但朱教授依舊為他爭取到了經費:“你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何況科普是讓人獲益終身的事情,咱們今天拍了,就是把標準定在這里,以后其他學科想拍科普片,就得參照咱們的標準?!?/br> 朱教授一直想拍一部化學科普片,但他的人脈在化學界,和影視行業的從業者都不太熟悉,對他來說,啟動這個項目不難,難的是以最高標準把片子拍出來。 而顧熠恰好彌補了他的短板。 而除了這兩件事外,顧熠還考慮給化院建一座實驗室。 京大化院的實驗設施在國內算是很不錯的了,但顧熠之前去北美的時候也順路參觀過他們的高校,在實驗條件方面,對方的確稍勝一籌。 他想建實驗室并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考慮,問就是一個理由———有錢,任性。 “你知道自己有多么招人恨嗎?師弟?!?/br> “從你的語氣聽,我就能聽出你有多恨我?!?/br> 夏師兄咬牙切齒:“快畢業,也讓我占點便宜?!?/br> 據夏師兄說,京大化院那邊顧熠未必好進,但s大化院對他倒是相當歡迎,顧熠手握一篇《nature》,再來一篇頂刊一作的話,升副教授都不會太難。 “我沒有那種要求?!?/br> 顧熠上輩子倒是給自己規劃過晉升路線,畢竟高校非升即走的要求太過嚴苛,但這輩子,就算走了問題也不大。 他更喜歡安安靜靜地做實驗,去創造一些成果,而非只考慮到晉升。 但顧熠心里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夠這么做,是因為他在娛樂行業積累了足夠的資本,普通人是很難討價還價的。 科普片、建實驗室……在上輩子,這都是顧熠不敢想象的事情。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不管是做實驗還是寫論文,顧熠的內心都很平靜,能夠以最專注的狀態去做一件事情。 在京大的生活過得很慢,但看著一片空白的研究一點點被填滿,顧熠內心反而感覺到了強烈的充實感。 唯一不夠好的一點是,夏師兄已經去了s大,不會時不時來顧熠的實驗室溜達兩圈,雖然兩人還會經常討論最近完成的研究和實驗,但見面的次數比以前少太多了。 不過顧熠還是真心為夏師兄感到高興,s大給夏師兄提供的條件不錯,如果留在京大,他未必可以享受這么好的條件。 除此之外,夏師兄終于從被帶的學生成為了可以帶學生的老師,他一邊感慨著學術這條路沒有盡頭,一邊思考著如何把學生們帶成化學界的優秀青年。 “向我學習,師弟?!?/br> 顧熠:“其實我當初連高考都不打算參加的?!?/br> “哦,一邊連高考都不打算參加,一邊論文發《nature》是吧?你信不信,只要我把你的話發上s大論壇,你這輩子都別想邁進s大一步?!?/br> “真的嗎?我不信?!?/br> “你先來試試?!?/br> “你先發試試?!?/br> 顧熠又一次遺憾夏師兄不在京大,好歹兩人能線下battle一下。 第261章 261 學業 如果要顧熠總結自己的博士生涯,他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廢寢忘食。 朱教授倒是給了他足夠的時間,在各項事務上也給了他足夠的指導,不過顧熠自己一邊籌備科普片,一邊準備研究和論文,只覺得每一天都是沉甸甸的。 這段時間他完全脫離了娛樂圈,不過袁承和孫有明都沒來催他,兩人都不是周扒皮式的經紀人,何況顧熠已經登上了自己在娛樂圈的最巔峰。 當然,這段時間里,邀請顧熠的影視合作和商業合作一直沒有斷過,甚至還有電視劇劇組出一個億請顧熠拍戲。 想到建實驗室的開銷,顧熠難免有些心動,但他心里明白天價片酬的套路,真收了這筆錢,他只會良心不安。 但客觀來說,建一座實驗室是真的貴,熟悉行情之后,顧熠膨脹的內心立刻如氣球一般憋了回去。 他本以為自己很rich,但在真正的rich面前,他的rich實在不值一提。 不過該建的還是要建,他的存款暫時還是夠用的。 “顧師兄,求救求救!” 顧熠人在實驗室待著,求救電話直接打了過來。 “你不會又被導師罵了吧?” 夏師兄畢業后不久,顧熠自動成了朱門大師兄,朱教授專門把麻煩的學生交給他帶,原先在朱教授眼里很不靠譜的顧熠也逐漸變得靠譜起來。 顧熠:“……” 其實他也不想的。 事實是,在朱教授的學生里,他年紀最大,資歷最老,還是傳說中的化院十狂里唯一一位仍在校的。 「化院吉祥物」也就罷了,還有人說他「飽經風霜,透著歷史的滄?!?。 針對這一理論,顧熠唯獨想強調一點:他還活著。 果然,師弟的研究被朱教授批得一無是處,嫌他文獻不看實驗不做,顧熠不由回憶起了自己被朱教授嫌棄的時光,感慨人生果然是個循環。 顧熠翻了翻就瞧出問題了:“老師和你說過了吧,這項研究已經有結論了,在……” 顧熠思考了片刻就抽出一本刊物:“在這?!?/br> 其實朱教授罵得有點沒理了,師弟只能說是比較倒霉,他的研究和旁人已經發過的論文重疊了,他啟動的時候,人家那篇論文還沒發。 “我怎么這么慘?”師弟一邊感嘆,一邊默默看向顧熠,“顧師兄,你這邊還缺人嗎?我可以幫你整理整理數據跑跑腿?!?/br> 找顧熠求救只是向顧熠哭訴的途徑,他的目的是讓顧熠的新論文掛個名,幾作都行,因為據院內傳聞,顧師兄這篇論文又打算投《nature》。 今年各高?;和冻龅牡谝黄秐ature》屬于s大的團隊———朱教授學生之一的夏師兄主導的。 而顧熠這邊,專心致志在京大搞研究之后,他出成果的速度雖然不快,論文質量卻相當有保障。 之前那篇《nature》在化院引發了一陣轟動,顧熠給幫過忙的師弟師妹們都加上了名,雖然產生的效果微乎其微,但《nature》畢竟是《nature》,要他自己寫一篇《nature》,那簡直比登天還難。 顧熠現在在做的這項研究也打算投《nature》,就算不能登刊,那也意味著,在他心目中,這是一篇夠資格登上《nature》的文章。 化院博士生私下里都會討論,顧熠究竟點亮了哪棵智慧樹。 比他晚入校的化院生,幾乎沒人沒聽說過顧熠的傳說。 和其他人相比,顧熠只是海外留學的履歷略差了些,但這并不是因為他不能去,只是副業太忙碌罷了。 他在國內高校要比出國更自由些。 不管是當演員的成就,首次觸電導演就拿下的高票房,還是目前以一作發表的論文,都會讓其他人產生和他在的是不是同一所化院的錯覺。 就算這兩年顧熠很少在娛樂圈露面,關于他的報道卻始終沒有停過。 …… 顧熠手頭這個研究快結束了,確實沒有什么需要師弟幫忙的地方,但他和對方承諾,如果下一篇論文需要對方幫忙的話,他會第一個找對方。 顧熠估計,他博士畢業之前,最多也就再寫一篇論文罷了。 “老師,我現在有點后悔在學校的時間太短了?!?/br> 當顧熠這么說的時候,朱教授靜靜瞥了他一眼:“不在學校也好,不然科普片哪里來的?” 顧熠:“我的價值就只有這些嗎?” 他發現了,科普片拍完之后,朱教授衡量他的數量單位立刻變成了科普片。 雖然顧熠自己對科普片的最終效果很滿意,但他個人認為,他在化學領域創造的成績絕對不止于此。 “論文寫好了嗎?”朱教授問他。 “寫完了?!?/br> 寫完之后,顧熠先發上了arxiv,他如今在化學學界也不算默默無聞,論文一經發出,立刻有專家來評審了。 顧熠本人不算高調,雖然業內大多清楚他演員的身份,但在學術上,他很少有驚人之舉,不過顧熠每次都能提供一些新東西,進而為其他人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這是業內看好他的原因。 朱教授沒問顧熠有沒有信心,論文能不能發不在于信心,甚至不在于論文本身的質量———不久前,國內量子領域頗有名聲的兩位大佬甚至沒有通過arxiv的審核,這在學界引發了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