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上億,滿朝文武跪求我別死 第255節
書迷正在閱讀:嬌軟美人年代文甜寵日常、穿進二百人男團中、我在古代寫狗血文火了、重生后丞相喜當貓爹、公主明天要登基、豪門逆子,在線養媽、命運之輪(二戰)、被宿敵錯認后、和竹馬協議閃婚后、華夏導演,星際爆紅
容昭立刻道:“皇上放心,臣進來之前,已經著手寫明日的稿件,會闡述炸藥之事,也會講明這是大雁掌握的一種武器?!?/br> 永明帝點點頭,又道:“還有銀錢……” 容昭:“皇上放心,且只管取用,臣不會讓國庫缺錢?!?/br> 永明帝當即舒了口氣,嘆道:“若是都像阿昭一樣讓朕省心就好了?!?/br> 說完,他便讓容昭離開。 如今事情太多,他甚至都顧不上容昭。 - 永明二十六年悄無聲息就過度到了永明二十七年。 這個年都過得很安靜,甚至整個京城都安靜了下來,安王生死不知,還沒找到,許多人都覺得安王已經死了。 便是連皇上如今都顧不得安王的生死,因著是新年,邊關戰事暫時停滯。 但停滯在這個階段,實在是讓永明帝十分憋屈。 今年連宮宴都沒有,各府更是不敢慶祝,明明是新年,卻風聲鶴唳。 除夕前夜。 容昭和張長行、張長言、關夢生等世家公子悄悄聚在一起。 張長行疑惑:“怎么少了這么多人?” 關夢生嘆口氣,搖搖頭,“別看現在還沒大動作,但朝中重臣每日進宮,個個都神情肅穆,暴雪將至啊……” 看似沒有回答,卻每個字都在回答。 此次邊關之事很明顯有人通敵,還在過年,也還在查,這可是真的大罪,是要抄家滅族的,等到年一過,京城就要籠罩在血霧當中。 那些皇子身后勢力,如今誰不是忙得團團轉? 連裴承訣今日都沒來。 往日只要容昭在,他可是必來。 今日到場的只有中立派,人數一下子少了一大半。 張長行忍不住感嘆:“去年過年多熱鬧啊,元宵節,我們游湖斗樂,今年怕是不成了……” “是肯定不成?!标P夢生篤定地回答。 今年這個年,恐怕都要夾著尾巴,小心翼翼,避免被掃到臺風尾。 張長言烤了根紅薯,掰成兩半,遞了一半給容昭,眉頭緊鎖,“你別不高興,就是今年而已,明年就又能一起過,我們大雁朝國力更強,肯定會贏?!?/br> 容昭接下紅薯,小口啃著,沒說話。 明年能一起嗎? 也未必了。 - 這個年過得很安靜,正月初八,永明帝又派了兩個將軍帶著士兵趕往邊關,給邊關增兵。 同時,一道又一道撫恤的圣旨下去,安北將軍追封安北侯,爵位落在了他的嫡長子身上,一再給他們施恩。 國庫抽出無數銀兩,發給那些犧牲的士兵家里。 這事是謹王和容昭負責,兩人辦得又快又好。 安穩了后方,前線也就安穩了。 正月十五一過。 正月十六,刑部和大理寺開始抓人,查案。 同時,朝廷博弈,勢力之間來回斗爭、陷害、喊冤,一片混亂。 鹿王府。 “這真是安王戴在身上的?”裴錚皺眉,緊緊盯著面前托盤里面的東西。 一黑衣人恭敬回道:“是,安王跌落雪山時掉下的,他一直貼身放著,撿到的人說還帶著溫度?!?/br> 裴錚看著這塊玉佩,總覺得有些眼熟。 這不是他那五弟的東西。 但上戰場都還貼身放著,一定是十分重要的物件。 他伸出手,緩緩拿起,手指摩挲著玉佩,越發覺得自己一定見過。 片刻后,裴錚的手微微一頓。 第115章 女子 裴錚將玉佩舉起來, 借著外面的光,玉佩之上一個“容”字,若隱若現。 “容昭?!迸徨P緩緩念出這個名字。 而后, 他也想了起來,這是容昭當初不離身的玉佩。 怪不得他覺得眼熟。 “殿下?”黑衣人疑惑。 裴錚放下玉佩,吩咐:“查,查安王和容昭的接觸?!?/br> 頓了頓, 他又道:“再順道查一下安慶王府?!?/br> “是?!?/br> 手下離開后, 裴錚還看著玉佩,陷入思考。 他那個五弟之前好色, 也確實有過男女不忌的時期,但旁人不知道,他卻是知道,那是他裴欽故意為之。 他們這樣的身份, 這樣處境, 他五弟年紀又小, 當年要是沒點偽裝, 根本活不下來。 當初便是他都被騙過了。 不過,裴欽好色也不是假的。 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他那個五弟再也不近女色? 是認識容昭之后嗎? 裴錚知道裴欽對容昭有些心思, 當初容昭投靠他的時候就主動提過。 可是,裴欽不該是色令智昏之人。 容昭一個男兒,他便是喜歡,也不至于這般,甚至將容昭的玉佩貼身放著, 上戰場也不忘帶著。 再者,去年裴欽就該聯姻。 去年裴欽出戰之前情況很是不利, 他們都覺得五皇子要定下皇子妃了。 可是并沒有。 甚至都要出戰了,還是沒有。 鄭妃提過,據說裴欽沒有答應。 戰場上瞬息萬變,隨時可能喪命,這種情況下,他竟然都不愿先定下五皇子妃。 這又是為什么? 是他已經定下了合適的人,還是他真的喜歡容昭到不愿成親的程度? 容昭可不是那種愿意被人折辱之人…… 裴錚心中念頭百轉,卻總覺得哪里不對。 好像有一個關鍵點他還沒發現。 裴錚微微瞇起眼睛,手指把玩著玉佩。 - 現下是寒冬,前線在對峙階段,暫時安穩。 但朝堂之上卻波濤洶涌。 涉及到通敵,永明帝是下了決心要將罪魁禍首找出來,而各個勢力之間的博弈和掐架,幾乎都是擺在明面上的。 每一次上朝,都宛如打仗。 大理寺和刑部抓了些人,審出來一些莫名其妙的線索也能引發一場互相指責與掐架。 有人懷疑謹王,謹王掌管工部,最有可能泄密。 自然有人覺得是無稽之談,吵吵嚷嚷。 有人指責是寧王,覺得是寧王手下的一些世家作祟。 還有人指責是鹿王,直指鹿王黨。 這種情況下,涉及到性命,又涉及到遺臭萬年的通敵之罪,這些官員恨不得擼袖子干上去,唾沫橫飛。 掐得太狠,經常都有人被抓起來。 而各黨派之間又需要拉人支持,這時候,一個被皇上信任的、張皇后的哥哥張丞相,一個被皇帝重視、被百姓信任的容昭,就成了他們重點拉攏對象。 都想讓他們出來贊同自己。 第一次在張丞相看容昭時,眼中有同病相憐的憐憫。 但他們對這件事反應不同。 張丞相作為丞相,每次被人拉出來,他就公事公辦,說點公道話,再說點場面話:“通敵并非小事,需得有確切的證據,一時的口頭爭論沒有任何意義……” 而容昭被人拉出來…… 她一臉恍惚:“???臣剛剛在走神,沒聽到說什么?這位大人,你們說什么呢?” 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