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第211節
李淵也是一臉痛心疾首的模樣,扭頭看向李世民:“二郎打算如何解決李隆基這個禍害?” 李淵言語憤怒中帶著急切,就差把“這樣的禍害可不能讓他有登基的可能”寫在臉上。 李世民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道:“阿耶,這我得好好想想?!?/br> 老實說,聽天幕說了大唐的將來,他還是屬意李治上位的,換個人未必有李治做得好。 可選李治,不僅會出現武氏竊國,還有李隆基惹出的安史之亂。 若不選李治,承乾和青雀又能否擔得起大任? 唉……選繼承人比他打天下還難。 武周時期 武則天面無表情,但周身的氣壓卻越來越冷,“婉兒,傳朕旨意,明日起讓所有皇孫郡主縣主都去太學聽課?!?/br> 上官婉兒有些意外,怔怔地看著武則天,機械地回應道:“是?!?/br> 自天幕透漏神龍政變、唐隆政變、安史之亂后,武則天一直沒有處置太子李顯,也沒對李隆基做什么,上官婉兒以為武則天是在考驗二人,沒想到是放棄了二人。 上官婉兒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氣,沒有李隆基,她是不是就不會死于唐隆政變? “朕可以還政李唐皇室,但太子李顯平庸,相王李旦懦弱,都擔不起大任,朕決定在眾多皇孫中擇一位聰慧靈敏之人立為皇太孫,待朕百年之后接任李唐江山?!?/br> 大臣們剛到就聽見這話,一時間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反應。 ——李唐皇室、李唐江山,陛下這話的意思是打算把國號改回來? ——不是,陛下這話不是在說要廢太子嗎?太子要被廢,這才是大事?。?! 還是狄仁杰率先道:“陛下圣明?!?/br> 擇孫不擇子,陛下又為自己爭取到了不少時間,可真——圣明。 況且太子確實平庸,相王最出色的兒子楚王李隆基,唉,知道安史之亂后,實在無法以平常心看他。 ** 相王府 十四歲,正意氣風發的李隆基怒瞪天幕,他不能接受將來的自己會變成這樣,而且將來是將來,現在是現在,為何要因將來未發生的事責備他? 他現在又沒做這些事。 一次次被天幕提起,還全是負面評價,自負如李隆基也坐不住了,“四哥(唐朝會管爹叫哥),皇祖母會廢了我嗎?姑姑看我的眼神越來越嚇人了?!?/br> 李旦正在逗鳥,聞言頭也不抬道:“兒啊,你干的那些事,你姑姑沒有直接提劍上門砍你,已經夠給你爹我面子了?!?/br> 李隆基:“……那不是我干的?!蔽椰F在還沒干??!你還是不是我爹??? 李旦:“三郎,史書白紙黑字上寫著呢,你還是自求多福吧,父王可幫不了你?!?/br> 李隆基急道:“那史書上還白紙黑字寫著您將來是皇帝,若是按現在的形勢發展下去,您將來可坐不上那個位置?!?/br> “三郎你怎么還看不清局勢呢,自從天幕說出安史之亂后,你就沒有問鼎大位的可能了,你爹我就更沒可能了?!崩畹┮贿叾壶B,一邊悠悠道。 李隆基:“……” 李隆基不服,太子李顯的四個兒子資質平平,史書上都說最后是安樂和太子妃韋氏立李重茂為皇帝,韋氏有嫡子卻立最年幼的李重茂,說明嫡子已死,甚至那兩個年紀大的庶子也沒了,才輪到李重茂。 李重茂在位不足一個月,就被他和姑姑聯手發動唐隆政變拉了下來,若是這輩子還和史書上一樣,就算姑姑不幫他,他也可以把李重茂從龍椅上拉下來。 可是……為什么要有天幕這個變數。 一切都變了。 史書上寫的很可能會化作泡影。 李隆基心情低落,他明明可以是大唐在位最長的皇帝,也是締造開元盛世的皇帝,卻因為天幕的出現,成了軟禁在相王府的籠中鳥,前途無望。 若下任皇帝不是他爹,那他必死無疑。 更可惡的是,他爹毫無奪儲之心。 【劉徹順利平定安史之亂后,開始磨刀霍霍向周邊的突厥、吐蕃,不管過了多久,劉徹還是看長安頭頂那塊草原不爽,看那些時不時入侵的中原的游牧民族不順眼。 發兵的借口也很好找——突厥、吐蕃趁著唐朝內亂趁火打劫,尤其是吐蕃,居然趁著安史之亂,渾水摸魚,比突厥還可惡,突厥只是犯犯邊境,吐蕃居然占領大唐的國土。 劉徹: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嗎?】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干得漂亮!”不愧是我。 唐太宗時期 聽了安史之亂早已憋屈得不行的武將紛紛道:“居然連吐蕃都敢犯境,陛下,應該將吐蕃也納入大唐的疆域才是,臣請戰?!?/br> 全都打下來,看他們還怎么入侵大唐。 民部尚書裴矩弱弱道:“可是……國庫沒錢啊?!?/br> 尉遲恭瞪大眼睛:“怎么會沒錢,朝廷不是建了好多作坊嗎?光玻璃廠就有七八個??!每天供不應求,玻璃都賣到大食國去了,這還叫沒錢?” “你當打仗的軍費說來就來呢,大唐如今百廢待興,所有建設都需要錢,那些作坊是賺錢,可賺到的錢都投到別的地方去了。陛下還說要多做一些惠民的農具免費借給百姓開荒,還有預防蝗災、旱災的費用……” 裴矩一樣樣數著,數到最后,他都不想干這個民部尚書了,個個都找他要錢,哪里來的這么多錢??? 李靖在心里算了算,“那要何時才有錢?按照這個投入,用不了兩三年大唐的情況就能好轉,而且還有盈利吧?” “是這樣沒錯,至少也要兩年后,國庫才能充盈?!钡侥菚r還要留出賑災的費用、賞賜的費用等等,扣掉這些其他的才能撥出去。 打仗太燒錢了。 【另一邊,在大明順風順水的武則天也遇上了阻礙——祖訓不可違。 武則天大發雷霆:要廢除酷刑的時候你們怎么不說祖訓不可違?要廢海禁的時候你們也不說祖訓不可違,怎么她要提拔自己人就開始說后宮不得干政? 合著對你們有益的才能廢除,對你們不利的就不能廢除? 武則天: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hellokitty嗎? 武則天強硬的態度,以及熟練運用東廠和錦衣衛迅速罷免了朝堂上的反對之心。 一切都非常順利,沒有世家門閥跳出來阻止她,沒有宗室發動政變,大臣的權力全部來源于皇帝,這種感覺,就一個“爽”字。 為此,武則天還特意@朱元璋。 [武則天]:@[朱元璋],老朱,你的大明國策是把各朝代的補丁都打上去了啊,大權在握的感覺真不錯。就連藩王問題都被你兒子解決了。 還有你兒子可真有遠見,自他之后,皇子公主嫁娶都選小官或者平民,加上你定下的皇帝死后讓無子妃嬪殉葬。 連外戚的煩惱都沒有。 朱元璋聽了前半句還有些自得,聽完后心里頗不是滋味,仰天長嘆一聲。 [朱元璋]:可惜算無遺策卻沒想到后代個個是奇葩。 [李世民]:老朱,這我懂你。后代不行,地基打得再好也沒有用,反而是給他人做嫁衣。 朱元璋看到這句話,就跟被踩了尾巴一樣瞬間跳腳。 [朱元璋]:說給誰做嫁衣呢? [武則天]:他說的當然是我了,不然你以為是誰? [朱元璋]:…… 朱元璋關閉群聊后,覺得渾身不得勁,他建立錦衣衛監察百官,后面想廢卻出現了比錦衣衛權力更大的東廠、西廠、內行廠; 廢丞相集權,卻誕生了比丞相權力還大的內閣; 嚴防貪官污吏,明亡時官吏個個貪得珠圓玉潤,只有朱家天子瘦成皮包骨,連軍費都湊不齊。 防外戚、宦官、文臣武將,最后把自己防成了孤家寡人…… 土木堡之變后,大明朝的文官徹底壓制住了武將,此后黨爭不斷,還有宦官專權,連著幾個皇帝死因不明。 他所期待的千秋萬代沒有見著,只見到了一代不如一代,代代出奇葩,最終徹底斷送了大明基業。 百萬正規軍卻不如5萬金兵。 何其可悲?!?/br> 洪武時期 朱元璋瞪圓眼睛,整個人僵住了,不可置信地扭頭問一眾兒子和百官:“剛才天幕說什么?” 向來愛拍馬屁的朱樉縮了縮脖子,努力把自己變成透明人。 朱棡也不敢吭聲,自從大哥和娘死后,老爺子的逆鱗就是大明江山,誰敢拿大明江山說事,是不想活了是吧。 朱棣也怔住了,他從未想過明朝會以這種姿態亡國,連軍費都湊不齊?百萬正規軍不如五萬金兵? 大明到底經歷了什么?居然會落到這個地步。 藩王不敢吭聲,百官就更不敢了,尤其是聽到國之將亡,軍費都湊不齊,官吏卻珠圓玉潤,呸,貪污受賄。 空印案和郭桓案還歷歷在目,這誰能不害怕?百官們嚇得臉都白了,內心不斷祈禱:可千萬別牽連他們,這錢不是他們貪的啊。 朱元璋臉一拉,冷聲道:“都不說是吧?” 朱棣見狀,出列道:“父皇息怒,天幕說這些是好事,知道這些咱們才能提前防備。之前天幕就說過,大明軍備松弛,那會距離現在也不過三四十年?!?/br> 開國還沒到百年就軍備松弛,往后的情況可想而知。 因此朱棣雖然驚訝,但卻沒有多少怒火。 朱元璋就不一樣了,他為了鞏固大明的江山,為了將大明江山世代傳下去,可謂絞盡腦汁想出了種種政策,現在卻告訴他,他想的政策沒幾件是可靠的。 他想利用藩王鎮守邊境,一則舊元勢力還未清肅,二則也能讓軍權從大臣手中轉移到自己兒子身上,讓天下之要塞掌握在朱家人手中,永保大明江山。 可惜他剛走好孫子就削藩,兒子起兵反孫子,成功后直接把他的藩王制度給改了。 他閱遍史書,編撰《祖訓錄》,為的還不是大明的江山,防外戚、防宦官,防功臣,他把能做的都做了,到頭來竟是為他人做嫁衣。 …… 大明各個時空的皇帝們:死因不明?誰?你說清楚?。。?! 太.祖爺爺話別只說一半,快給你的兒孫后代透漏透漏。 武周時期 “hellokitty?這是什么?”前面漢武帝不還是病貓嗎?怎么到她這里就變成hellokitt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