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第171節
包拯將李妃帶回開封,幫助李妃和仁宗母子團聚,又設計讓郭槐供出真相。 已做了太后的劉妃知道陰謀敗露,自盡而死。 而包拯在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為丞相。 這就是最廣為人知的一版貍貓換太子。 其他版本有劉妃根本沒有懷孕,用貍貓換太子后,把李妃的兒子占為己有??; 劉妃懷孕生了個女兒,用貍貓換太子后,把太子占為己有等等,最后都被包拯查明真相,揭穿了劉太后的蛇蝎心腸。 劉太后的結局有抑郁而死、有病逝、有打入冷宮,反正結局都不太好。 當然也有結局好點的——貍貓換太子,李妃瘋了,太子并沒有被送到八賢王處,而是流落民間,劉妃兒子并沒有死,順利繼位,多年后包拯查明真相,仁宗覺得愧對李妃母子,便讓他們二人團聚。 劉妃因為是仁宗的生母,沒有受到懲罰。 還有一些版本劉妃和龐太師合謀,陷害李妃,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但是兒子死了,只能過繼八賢王的兒子之類的。 版本太多了,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了解,清清就不一一介紹了?!?/br> 公元1025年,宋仁宗時期 劉娥剛聽第一版時臉黑了,但聽到后面的諸多版本,她不怒反笑。 大臣們聽到劉娥大笑不止,以為她是怒極反笑,連忙勸道:“太后息怒,這都是后人瞎編的,當不得真?!?/br> 當然了,您要是從中得到女子臨朝稱制難以堵悠悠之口的教訓就更好了。 看看,這都被寫成什么樣了。 就一個貍貓換太子,都寫出花來了。 不料,劉娥竟道:“哀家沒生氣,哀家是高興。貍貓換太子乃子虛烏有之事,那些個酸儒也只能編造出這種謠言來污蔑哀家。 還來來回回就這一個謠言,連編點新鮮的都不會?!?/br> 這不就是在說她沒有別的黑點可以黑了嗎? 大臣們:“……太后明鑒?!?/br> 劉娥笑道:“這些話本既然如此受人喜歡,哀家就成立一個專門寫話本的文史院,就設在翰林院下,若是有話本寫得好都可以投文史院。 哀家會親自過目,若是覺得好就刊印成書,另外請人編排成戲曲,在民間排演?!?/br> 天幕說得對,筆掌握在男人手中,他們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這對女子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她就讓女子來掌握這支筆。 想怎么寫還不是看她的意思。 …… 宋仁宗時期 趙禎都傻眼了,雖然從字面意思上不難理解‘貍貓換太子’這五個字,但他萬萬沒想到五個字能寫出這么多版本。 而且幾乎每一個版本,他都是八賢王,呸八皇叔的養子。 后世到底是從哪里看來的?? 皇室絕嗣,從宗室選養子豈是這么隨便!就像他,他的養子就是精挑細選,最終選了堂兄濮安懿王的兒子。 不為別的,堂兄趙允讓能生,孩子多,趙宗實是他的第十三子。 這讓一個兒子都沒活下來的他非常羨慕,所以選了趙宗實當養子,希望他能招來個弟弟。 可惜好像沒什么用。 不過重點不是這個,重點是選養子一定要選擇好生養的! 八皇叔他生了十三個兒子,才活了四個,這存活率也沒比他父皇好到哪里去,父皇怎么可能選他的兒子當養子。 還有這么多版本都是養母劉后蛇蝎心腸,下場凄涼,這寫得也太缺德了些。 【劉娥被貍貓換太子黑得挺慘的,但從一個賣藝的孤女到皇后,再到臨朝稱制,且還是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太后,劉娥真的是一個妒忌心重,蛇蝎心腸的女人嗎? 當然不是。 劉娥是宋真宗的第三任皇后,宋真宗妃子不少,她前期在真宗的后宮中并不突出。但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劉娥憑借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陪伴真宗最久的女人。 在真宗身邊,她慢慢參與政事,因周謹恭密,深受宋真宗倚重和信任。 也是從這時候起,劉娥開始參與朝政。 其實劉娥和武則天有一點像,都是靠著皇帝老公獲得權力,同時也被皇帝忌憚,且無論是唐高宗還是宋真宗,他們當時最好的選擇都是武則天和劉娥。 這何嘗不是時也命也呢? 劉娥雖然沒有像武則天一樣稱帝,但掌權期間頗有作為,在大宋一眾不是平庸就是短命的皇帝里,劉娥可太突出了。 她終結“天書”運動、結束黨爭、發行交子、興修水利、創設諫院、興辦州學,為仁宗親政后的“清平盛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 劉娥真的走出了一條小說都不敢這么編的路,因為太瑪麗蘇了。一個賣藝的孤女,嫁過人,被前夫賣給了當時還是韓王的趙恒。 開局拿到這種牌,還能逆襲成為臨朝稱制的太后,這難道不是傳奇之路嗎? 然而這么一位有作為有建樹的女性政治家,就因為是女的,就要被后世的文人抹黑,黑無可黑就造謠,生生把人家黑成了一代jian妃。 真夠損的?!?/br> 公元1025年,宋仁宗時期 劉娥心中一動,不知不覺中眼角有些濕潤,已經很多年沒有人提起她的從前。 原來時隔多年再聽到這些,竟然是這樣的心情。 趙恒,劉娥想起這個名字嘴角輕勾,因為他,她才擁有了這一切。 多年前,她又何曾想過會有今日呢。 此刻的劉娥心中感慨萬千,聽到天幕對她的評價一顆心更是怦怦直跳。 她并不比那些名正言順的皇帝差不是嗎? 宋仁宗時期 趙禎臉色漲得通紅,什么叫大宋一眾不是平庸就是短命的皇帝? 大宋這么多皇帝,就算后世之君沒什么作為,也不至于……去掉那幾個惹出靖康之變的皇帝,剩下的皇帝就算沒什么作為,但守成還是可以的吧! 太.祖、太宗兩位皇帝更是定下了大宋江山,難道還不算有為之君? 趙禎心中忿忿不平。 連聽到自己的“清平盛世”都高興不起來。 倒是經歷過劉娥時期和仁宗時期的大臣們感觸頗深,從前太后在時,他們光顧著防女主干政,怕她不還政官家,怕她想做第二個武則天,沒少反對太后的政策。 如今想來,倒是他們誤國了。 盛世也有太后的一份功勞。 宋太.祖時期 趙匡胤:“……” 夸劉娥就夸劉娥,為什么要拉踩大宋所有的皇帝? 就算后世那些皇帝不咋地,但沒有他,哪里來的大宋? 拉踩到把他這個開國之君也算進去是不是過分了? 元朝末年 寫下《金水橋陳琳抱妝盒》戲曲的落榜秀才臉色漲得通紅,他寫的劇本也是從說書人哪里聽到的,再加上自己潤筆,就成了一出戲。 家貧,書都買不起,他哪里知道什么事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秀才看著身旁的人義憤填膺,咒罵缺德的文人,他本能地往后縮了縮。 還好沒有署名。 以后還是不要寫前朝的真實存在的人物,免得又踩了雷,被天幕大肆批評。 **** 大秦 秦始皇一直記著那句“皇帝平庸就是原罪”,天幕后來說的內容都不大聽得進去。 扶蘇平庸嗎?不,扶蘇并不平庸,可并未達到他的標準。 他死后,扶蘇真能坐穩這個位置嗎? 秦始皇扶額,他也想要一個能力出眾的兒子,女兒也行啊,再不濟厲害的兒媳也可以,就像呂雉、武則天、劉娥這樣的。 可是這么多兒女都找不出一個。 難道真的像天幕說的,他基因不行?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嘴角抽了抽,“不敢編?這還叫不敢編?之前那些書比起劉娥的事跡來,好像也沒差多少吧?” 至少人家劉娥沒稱帝,書中那些人都不知道稱帝多少回了。 劉徹對劉娥并不感冒,雖然他們都姓劉。 從賣唱的孤女到太后有什么稀奇?他的子夫不也差點成為太后? 唐太宗時期 聽到天幕提起自己的兒子,尤其是以這種方式提起,李世民就郁悶。 可不是嘛,武氏就是靠著他兒子才能掌權。 他的兒子們好像身體都不太好,承乾將來會患腿疾,青雀將來肥胖過度,上回那本大明的小說里說過明仁宗就是胖死的,不行不行,而且青雀心性有問題。 李世民扒拉來扒拉去,又扒拉回李治身上。 難道這就是時也命也嗎? 可怎么這么不得勁呢? 李世民如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但下一瞬又支棱了起來,因為他聽到天幕說: 【被黑的何止包青天里的反派呢,哪本同人不創人?不管是被黑的,還是被嚴重ooc的,都是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