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第164節
龐籍快被氣死了,就聽到包拯對趙禎說: “陛下,任人唯親不可??!” 龐籍一下子來了勁,他緊跟著道:“包中丞說得對,任人唯親乃小人途徑?!彼隙ㄊ潜粡垐蜃魻窟B了,那家伙才是太師,他可不是。 他要為自己正名。 趙禎:“……” 唐太宗時期 正吃瓜呢,突然吃到了自家頭上。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劉黑闥兵敗被殺,麾下的蘇定方歸隱,不肯為唐效力。 他登基后,才任命蘇定方為匡道府折沖。 李世民不悅道:“這又是誰造的謠?怎么宋朝總黑我大唐?大唐也沒黑隋朝??!這宋朝一點氣度也沒有?!?/br> 他可沒忘記宋朝造謠他“跪而吮上乳”,盡亂編! “陛下息怒,”長孫無忌勸道,“這未必是壞事啊,天幕說蘇定方是我大唐的忠臣良將,這不就是再說蘇定方是歸順大唐之后,作為大唐將領才名留青史的嗎?” “連蘇定方這等后來才歸順大唐的降將都有寫到,想來我大唐的事跡在后世定廣為流傳?!?/br> 程義貞拍手道:“這我同意,連蘇定方都有,肯定不會少了我們?!?/br> “俺就說嘛,有《三國演義》怎么可能沒有隋唐演義?!敝八麄冇X得《三國演義》講的東漢末年的事,沒什么好看的就沒買。 后來在街上聽到說書的說起時,他們才知道錯過了什么。 《三國演義》雖然有點假,但是把三國時期的人物寫得一個賽一個的英雄。 把諸葛亮寫得神機妙算,把關羽寫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里面的各種計謀更是聽得人熱血沸騰,拍板叫絕。 越聽越覺得《三國演義》精彩。 但別人的故事始終是別人的,怎么能比得上自己的呢。 如果有《隋唐演義》,他的形象怎么著也不會差吧? 真想看看隋唐演義里怎么寫他的。而且既然蘇定方已經是反派了,他肯定是正派! 李世民聞言,也想起了《三國演義》,書里的周瑜妒賢嫉能,小心眼,一點也不像史書上記載的意氣風發。 這也許就是抹黑吧。 李世民有些好奇道:“蘇定方被黑成什么樣了?難不成也是個大jian臣?” 程知節:“肯定是的!他先后投靠了竇建德、劉黑闥,劉黑闥死后不投大唐,話里話外多為嫌棄,要不是陛下您登基,愛才招他為官,他估計還在隱居呢。書上肯定寫他懷念舊主,對陛下您不滿蕓蕓?!?/br> 他說完,又道:“蘇定方是反派,那我們都應該是正派吧?” 李世民:“你這么一說,朕也有些期待了?!?/br> 如果有隋唐演義,他肯定是主角吧? 嘿嘿,他的書。 大秦 秦始皇若有所思,戲曲小說竟有這么大的影響力。 居然能把白的說成黑的。 那是不是也能把黑的說成白的呢? 想到天幕這些小說造成的后果,秦始皇覺得這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把他要頒發的政令排演成戲曲流傳下去,應該會比直接頒發政令要有用吧? 戲曲小說通俗易通,劇情又引人入勝,看過一遍就能把大致內容記得七七八八,可比看文縐縐的篆文,考慮是什么意思方便得多。 “李斯?!?/br> 被點到名的李斯連忙出列,“陛下有何吩咐?” 秦始皇把自己的想法和李斯說了說,然后就不管了。 徒留李斯面露難色,劇本?排演?寫劇本他可以,可是排演?他上哪里找人去????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無語得不行,“這宋朝到底有多重文抑武?一個連八大軍神都沒進的狄青也能被稱做武曲星下凡?” 他擁有帝國雙璧說什么了嗎? ** 【關于原著中龐太師原型的解說就說到這里,我們繼續看書里的內容。 剛才說到包拯來公主府找趙凌舒幫忙,想幫狄青洗刷冤屈。 趙凌舒提出夜探太師府。 包拯猶豫了一下同意了,畢竟現在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夜探的人選不用說肯定武功高強的展昭。 當天夜里,展昭穿上夜行服潛入太師府,果然找到了蛛絲馬跡。 羊皮上遇水不化的墨汁太師府也有。 而且展昭在太師府的花園里發現了兩個看起來有異樣的花壇。 一個花壇里的花木長勢特別好,另一個花壇近期被翻開過。 原本展昭也沒往花壇藏尸那方面想的,可是跟著趙凌舒記錄了一天,他滿腦子都是尸體。 看到花壇就會忍不住想起趙凌舒說過的,腐爛的尸體是一種很好的養分,所以埋尸的地方植物長得會特別好。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花園里就這一個花壇的花木長勢最好。按照太師府的財力,不可能會單獨養精心照料一個花壇,而不管其他的花壇。 被翻開的花壇也是,花木稀稀落落,如果那個長勢格外好的花壇突出,那這個剛被翻過的花壇更是鶴立雞群。 展昭想挖開這兩個花壇一看究竟,奈何太師府人多耳雜,他要是動手要不了多久就會發現。 展昭糾結了一會,帶著從太師府找到的證據離開了。 回到開封府后,立即向包拯稟報了在太師府中發現的一切。 包拯看著刺青工具和墨汁,再一聽展昭的見聞,決定明日一早前去太師府查案?!?/br> 第128章 一百二十八 習武 【第二天, 包拯帶著開封府眾人來到太師府。 不顧太師的阻攔,挖開了花園里有異樣的兩個花壇。 果真從里面搜查出兩具尸體,其中一具尸體已有年頭, 骨頭上的rou都化得差不多了;另一具尸體似乎剛下葬沒多久。 包拯看向太師:太師可還有話說? 龐太師看著被挖出的兩具尸體, 整個人都愣住了, 他眸底滿是不可置信。 包拯見他不像是裝的,便知其中另有隱情,剛要開口, 就聽到龐太師說:包拯!你擅闖太師府, 老夫就不與你計較了,可你為了誣陷老夫, 居然在老夫的院子里埋尸。 包拯:??太師休要血口噴人。 龐太師:老夫日日在府中都不知道花壇中埋有尸體, 包拯你又是如何知曉此事?一進太師府就直奔后院, 準確無誤挖出兩具尸體。你若不解釋清楚,老夫就算告到御前也要治你的罪。 龐太師搶先發難,不過這可難不倒包拯。 包拯道:本府已和圣上請旨,由本府和大理寺同審狄青通敵叛國一案。本府查到死者曾在太師府上出現過,且數月前, 太師也曾出使西夏,便前來太師府追查線索。 敢問太師和死者是什么關系?為何死者會在太師府上出現? 龐太師:包大人說話可要講究證據,老夫可不認識什么死者。 兩人經過一番唇槍舌戰, 最后包拯在太師府中找到了遇水不化的墨汁, 并且讓仵作當場檢查挖出來的兩具尸體。 仵作告知那具化得差不多只剩白骨的尸體是一具女尸,死了至少有三年, 死因不明;另一具女尸死了有半個月左右,是被掐死的,而且死前還遭到了非人的jian.yin。 聽完仵作的話, 眾人看向龐太師的眼神變了。 就連龐太師本人也是如此,不過相對于眾人的錯愕,龐太師眼神復雜得多。 包拯注意到龐太師陰沉的臉色,問道:看來太師知道兇手是何人? 龐太師怒瞪包拯:包大人不要血口噴人,老夫連花壇里埋了尸體都不知道,怎么會知道兇手是誰? 而且此案和狄青通敵叛國一案無關,包大人還是分清輕重為好。 此案既然發生在老夫府中,老夫自會查明真相,不用包大人cao心。 包拯:此案發生在開封,自然歸本府管。若此事與太師無關,本府定會還太師一個公道。 龐太師氣得直指包拯:你…你…… 包拯:若查明后與太師有關,包拯也會秉公處理?!?/br> 宋仁宗時期 趙禎皺眉:“通敵叛國案還沒查出來,怎么又出現了一樁命案?” 趙禎早就沒了想知道兇手是誰的心,他現在就想知道到底有沒有通敵賣國之人。 有沒有給個準話?。?!別老是這么吊著他??!心臟受不住。 命案什么的能有通敵叛國案重要嗎?扯這么多做什么,快去查通敵叛國案??!趙禎內心瘋狂道。 不同于趙禎對通敵叛國案的執著,大臣們對新出現的命案更感興趣,畢竟他們確信自己不會通敵叛國。 新出現的命案就不一樣了,吸引眼球,而且還是發生在太師府。 書里的太師到底干了多少壞事??嘖嘖,年紀不小了吧,居然還做出這樣的事,真是為老不尊。 這個太師不會真是張堯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