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第55節
而且她把從趙光義那里拿到的錢拿去建了實驗室,做出了幾個小東西,雖然很簡陋,但是在古代還是很好用的。 第一個就是軍用無人機,當然以現有的材料做不出星際的無人機,連地球的無人機都做不出,只能算是個指哪飛哪的定時炸.彈。 這對于古代來說已經是了不得的高科技了。 在滿城一戰中,帶領全軍大敗遼軍。 趙蓁瑜能這么快取得勝利,還得多虧了趙光義對武將的壓制和掌控。 他命令定州、鎮州、安南的將領備戰,但是又沒有指定總指揮,這三個州的將領都是平級誰也不服誰,連改陣圖這樣大事都被幾人的爭吵耽擱了。 趙蓁瑜就是這時候來到滿城的,一國公主,太.祖嫡女,備受當今皇上寵愛,身份夠高,一來就壓制住了七位將軍。 她一聽趙光義幾個月前就留下了陣圖,讓照著陣圖布陣,當即就把陣圖撕了。鬧呢,敵軍出動十萬兵馬,我方八萬,這陣圖是一萬一個坑,分了八個陣。 擺這種陣是怕自己輸得太慢嗎?嫌自己兵力太多,分開給敵軍送菜?】 北宋 備受陣圖殘害的邊境將領們長吁短嘆,欲言又止,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第53章 五十三章 燕云十六州 他們難道不知道按陣圖打仗敗多勝少嗎?難道不知道戰場上應該隨機應變的道理嗎? 不, 他們比誰都清楚,能坐上將領位置的誰沒帶過兵,沒打過仗? 當年滿城之戰, 太宗第一次留下陣圖, 李繼隆、趙延進、劉廷翰、崔翰等奉命按陣圖分為八陣, 然當時敵騎東西兩路來勢洶洶, 連成一片,見頭不見尾。 這么危急的情況下, 崔翰等將領還在按陣圖布陣,每陣相去百步,把宋軍的兵力分散, 被分散的士兵眼見著敵眾我寡,心里很害怕, 斗志全無。 于是趙延進、李繼隆提出改變陣勢, 但劉廷翰害怕違背太宗的旨意, 事后被追究,更怕變換陣圖后打敗仗, 要承擔的責任更大, 并沒有同意。 是趙延進、李繼隆拍著胸脯保證, 無論勝敗都由他們承擔,才得以重新布陣, 最后三戰大破敵軍。 滿城之戰后太宗并無嘉獎。 趙挺進、李繼隆都是皇親國戚, 有底氣敢違抗太宗的旨意,他們沒有這樣的底氣,不敢擅自做主。 按部就班執行皇帝所發的陣圖,雖然打不了勝戰,但至少不會被治罪, 牽連家人。 如果真有人能廢除靠陣圖打仗的旨意,是個女人他們也認了。 總好過這樣窩囊的打法。 ** 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劉娥身穿帝王龍袍,參加宋廷冊封大典。 時人多有議論,尤以士人(讀書人)為最,但又不敢指名道姓的議論。 自從天幕出現后,他們就指指點點,指桑罵槐。 這次聽到講的小說以大宋為背景,士人更是口誅筆伐,聚在露天茶館、酒館里大放厥詞。 “荒唐!身為一國公主,代表的是皇家臉面,怎可拋頭露面?去的還是軍營重地,這成何體統! 況且我朝公主貞靜柔美,從不議論朝政,無漢朝公主之張揚,無唐朝公主之跋扈。天幕這是抹黑我們大宋!” “太宗皇帝乃千古名君,在位期間門擴大科舉取士,下令編撰《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等書籍,造福于天下學子。 先后收復漳泉、吳越、北漢,鼓勵墾荒,發展農業;廣納言路,懲治貪官污吏,乃明君也。竟被后世如此詆毀……” “女子短見,哪里知道太宗的功績,看過幾本書就妄加評論,實屬愚昧?!?/br> “天幕為何要說這些不安于室的女子?不知道會帶壞別人嗎?”說罷,壓低聲音,“先前丁相幾位大人都制止了上頭那位著帝王袞服入太廟,但自從天幕出來后,那位行事越發強勢,竟不再聽丁相幾位大人的諫言?!?/br> “天幕誤我大宋!” 茶樓里跑堂的小二不動聲色地瞥了他們一眼,暗中搖了搖頭,這都第幾批了,次次都是這幾句,要是不想看天幕回家去啊,聚在這做什么? 還不是看別人能買天幕上的書,自己買不了,酸得唄。 【滿城之戰大獲全勝,也曝光了趙蓁瑜所在地點。趙光義對趙蓁瑜孤身跑到邊境的行為很不理解,瞬間門腦補了一系列陰謀,同時下令讓禁軍去將趙蓁瑜帶回來。 在趙光義派禁軍前往邊境的時候,趙蓁瑜正在慫恿邊關將領率兵和她去偷襲云、應、寰、朔、代五州。 她說:遼國十萬大軍折損了將近三分之二在滿城,這會肯定請罪的請罪,檢討的檢討,顧不上西面的云州,也猜不到我們會去打云州。 我們從東面繞過去打云州、應州和寰州,讓西面鎮守雁門關的將領率兵出關攻打代、朔兩州。 這樣云、應、寰、朔、應五州之地就能收回來了,再加上先前周世宗拿回的瀛、莫兩州,燕云十六州就回來了將近一半。 凡是看過以宋朝為背景的電視劇、小說的對燕云十六州都不陌生吧?這可是北宋皇帝們上至宋太.祖,下至宋徽宗都心心念念想收回卻至死都沒收回的地方。 趙匡胤統一荊湖地區后專門設置了“封樁庫”,說:“石敬瑭為一己私利,割讓燕、云諸州以賄賂契丹,使一方百姓獨陷境外,朕甚為憫惜。 等到此庫中滿五百萬緡,當向契丹贖燕、薊。如其不答應,則散此錢募集勇士,用武力攻取[1]?!?/br> 趙匡胤為了攢錢生活過得很十分樸素,他當皇帝之后穿的仍然是舊衣服,連轎子都是用后周留下的。 當時宋皇宮的宮女只有兩三百人,要知道以愛民如子著稱的唐太宗后宮也有三四萬宮女呢,更別提隋煬帝的后宮了,十萬宮女都是少的,這么對比,趙匡胤真的很簡樸。 就連不干人事的宋徽宗都有收復燕云十六州的心,不過辦法很蠢就對了。 為什么都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呢?因為燕云十六州是很重要的戰略地點,位于燕山山脈和太行山山脈集結處,是中原地區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天險,也是國門。 這么解釋地理不好的寶貝可能不太理解,那換一種說法,燕也稱幽州,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北京;云是指大同。這下知道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了吧? 自從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送給契丹后,在很漫長的一段時間門里,中原的北部天然防線丟失。 邊陲異族曾經不止一次的侵入華北平原,而且越過燕山山脈的這一大片華北平原根本沒有能夠抵抗異族騎兵的屏障,反而成為了異族騎兵的天然戰場[2]。 這就是為什么北宋皇帝們這么想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原因。什么,你們問南宋?南宋都自顧不暇了,哪里還能顧得上燕云十六州?!?/br> 大宋 到死也沒有收復燕云十六州的趙匡胤:“……” 辦法很蠢的宋徽宗:“……” 自顧不暇的南宋眾皇帝:“……” 如何用一句話創死大宋皇帝們——告訴他們燕云十六州從始至終都沒有并入大宋疆域。 大秦 秦始皇邊看地圖邊聽很快就知道了天幕說的燕云十六州位于哪里,燕國和趙國的地方,是在他手里才正式連成一片的! 是屬于他的地盤! 這么重要的地方居然送給了異族,秦始皇眉頭擰緊,后晉開國帝王石敬瑭,就這見識也能當開國皇帝? 他開創的皇帝制度在后世這么廉價的嗎?是個人就能當皇帝? 漢武時期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點道理都不懂,也配當開國皇帝?”劉徹無語地搖了搖頭,等等,后晉? 三國歸晉的那個晉嗎? 以晉為國號的果然不是什么好東西。 三國時期 曹cao聽到后晉第一時間門想到了竊國的司馬氏,“石敬瑭和司馬氏有什么關系,為何以晉作為國號?” 程昱吐槽:“……后晉是北宋之前,唐朝之后的朝代,至少得是四五百年之后,就算有關系那這關系也太遙遠了?!?/br>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聽得眼睛都紅了,“五百萬緡,按照一緡錢即為一貫錢的算法,那就是五百萬貫??!大唐一年的賦稅都沒有五百萬緡?!?/br> 貞觀初年國庫窮得能跑馬,別說五百萬緡,他十萬緡都拿不出來。 李世民嫉妒了,“大宋這么有錢嗎?區區燕云十六州要用這么多錢買?”這錢還不如給他呢,他分分鐘就把燕云十六州打下,順帶還能去那什么契丹人的老家逛一逛。 五百萬緡,做什么不好?為什么要送給契丹人,養肥他們? 雖然不是自己的錢,李世民還是覺得心好痛。 “觀音婢……” 【趙蓁瑜的想法很美好,但沒用,幾個將軍根本不聽她的。私自調兵可是死罪,他們又不是吃飽了撐著。 而且這些將軍里還有兩個皇親國戚——李繼隆、趙延進。李繼隆是趙光義的李皇后的兄弟;趙延進娶的是趙光義原配尹皇后的meimei,兩人都是趙光義的天然盟友,忠于趙光義。 趙蓁瑜這個太.祖的公主,背后還站著王皇后和趙德芳,他們明顯不是一個陣營。先前合作是借趙蓁瑜的公主身份,現在仗都打贏了,合作關系自然也就結束了。 趙蓁瑜又氣又急,十分不理解為什么明明優勢在我方,卻非要等遠在十萬八千里的皇帝下令才能進攻。 這要擱星際戰爭,蟲族都死好幾回了。 最可惡的是古代信息傳遞落后,傳個信息動輒就要十天半月,傳個來回黃花菜都涼了。 趙蓁瑜覺得機會難得,不想錯過,高層將領勸不動,她去游說中層將領和底層士兵還不行嘛! 在大餅的誘惑下,趙蓁瑜還真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軍隊。 她帶著這支軍隊一路直奔雁門關。 但如何讓雁門關守將出關和她兩面夾擊遼軍也是一個問題,想到之前在滿城的事,趙蓁瑜決定打趙光義的旗幟,讓雁門關守帶兵出關攻打代、朔兩州。 她偽造了一封圣旨,就算趙光義來了都分不出來那種,成功騙到了雁門關守將。 此時的趙蓁瑜還不知道這個被她騙的雁門關守將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楊令公楊業。 她只知道這一仗打得很順,比在滿城還順。雁門關的守將配合得超好,簡直如有神助。僅僅半個月,兩支軍隊就拿下了云、應、寰、朔、應五州。 楊家將流傳千年不是沒有道理的,楊業是一名悍將,領兵作戰的能力十分強。從北漢是五代十國最后一個被滅掉的政權就能看出來了。 是的,你們沒有聽錯。楊業是北漢的將軍,是降將。我們印象中的楊業是抗遼英雄,但其實他一生中最好的年紀都在抗擊北宋?!?/br> 第54章 五十四章 楊業 【楊業原名楊重貴, 被北漢世祖劉崇賜名劉繼業。在北宋和北漢戰爭中拼死守城,導致趙光義圍困太原城四個月都攻不下來。 后來是北漢皇帝劉繼元眼看大勢已去投降了,趙光義才拿下太原城。君主劉繼元都投降, 劉繼業還不肯投降, 還在抵抗北宋軍隊。是趙光義派劉繼元去招降, 劉繼業才解甲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