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第33節
【玩家二號:奪門之變副本,守關boss是朱祁鎮還是孫太后啊,第一個boss應該是太監曹吉祥吧,第二個boss石亨,第三個boss徐有貞。 歷史上的曹吉祥曾經隸屬王振門下,幫助朱祁鎮奪門復位后升司設監掌印,后來見石亨慘死,生了謀反之心。還登月碰瓷曹cao,可惜他的嗣子不是曹cao,曹欽剛舉兵,他就被朱祁鎮磔刑處死。 沒什么難度,應該是送的。 石亨這個人有勇有謀,頗有戰功,以武將之身做到太子太師在明朝也是少見。但他為人驕傲自大、忘恩負義,私德不行,可能會有不少陰招。不過他是個武將,大招應該是陣型、大錘憾地之類的技能。 徐有貞這人絕對是老陰比,心胸狹隘到不行。 瓦剌打來的時候他建議南遷,被于謙罵了一頓后就開始記恨于謙,后面北京保衛戰打贏了,他被嘲笑也怪在于謙頭上。連不被朱祁鈺重用也覺得是于謙沒有推薦他,懷恨在心。 于謙真是好慘一背鍋俠。徐有貞也真是個小人,奪門之變公報私仇,于謙冤死,他和石亨要負一部分責任。 總結,徐有貞老陰比,技能會比較變.態。 守關boss還不知道是誰,技能不好推測,但肯定是這母子兩中的一個。 玩家三號:不負責任猜一個金身防御,畢竟臉皮辣么厚。 玩家二號:有可能,所以如果想首通,得先練好陣容,技能也要熟練。 小怪升級太慢了,而且一刀一個根本練不出技術。不如我們去打一些小boss,練練手感? 玩家三號:我也正有此意,不如我們去刷那些被當成豬養的宗室吧,他們血條肯定很厚,夠我們練手了。而且按照他們每年可享受的年俸來看,經驗肯定賊多。 親王一萬石,郡王兩千石,鎮國將軍一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宋朝人家優待宗室還知道止步五服,就這每年養宗室都要花好大一筆銀子; 老朱倒好,凡是他的后代,不管關系多遠,都有祿米可以拿,最低都有一個兩百石呢。一戶五口之家的百姓,每年也就吃個二三十石,不能再多了。結果老朱八世孫以下都能拿二百石糧食。 玩家六號:我贊同!明朝的宗室不僅有封地有高俸祿,老朱還讓他們凌駕在官員之上。他們在封地不知道做出了多少傷天害理的事,我們要替天行道!讓正道的光照在大地上?!?/br> 朱祁鈺終于聽到了自己想知道的內容,厲聲吩咐道:“來人,傳曹吉祥、石亨、徐有貞覲見?!焙冒?,虧他還重用他們,他們就是這么報答他的知遇之恩? 呵呵。 “于卿?!?/br> “臣在,” 朱祁鈺:“于卿倒是泰然自若,知道自己死訊竟還如此鎮定?!?/br> 于謙心里也不平靜,他猜到了奪門之變是太上皇復辟,卻沒想到他會死在奪門之變中。 他自嘲一笑:“老臣不過年紀大了,經歷的事多了比年輕時沉穩了而已?!?/br> 朱祁鈺聞言,氣消些了,“待天幕說完,朕定不會放過戕害于卿之人?!?/br> 洪武年間 朱元璋覺得喉嚨有些腥甜,一口氣沒喘上來向后倒去。 大臣們被嚇得連忙呼喚太醫,還好知道天幕要說大明的后就傳了太醫候著,果然用上了。 一場人仰馬翻后,朱元璋被太醫扎醒了。 朱元璋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破口大罵,“我老朱白手起家打下的江山,留給子孫后代礙著誰了?……;amp;*;amp;” 離得近的太醫和大臣被噴了一臉口水,連聲都不敢吱。 大秦 雖然有很多聽不明白,但秦始皇聽到這里,嘴角微微上揚,“朕是對的,分封制不可行!” 這后世怎么回事,他廢了那么大勁才廢掉分封制,后世又給復辟了。 藩王之亂,始于分封。 第33章 三十三章 裹小腳 不過想到帝國興亡啟示錄中說的分封制不會消失, 秦始皇嘴角的笑意又轉瞬即逝,那書他看了許久終于在前些日子吃透了。 坦白說書中內容和他想象的差別有點大,他還以為書中會詳細指出大秦滅國的原因, 沒想到竟是以考古的方式, 不斷引用各類出土的秦律、漢書來推測大秦的制度、律法、經濟等等。 雖然也收獲匪淺, 但對于秦法一清二楚的他并不是很想看到后世東拼西湊他的秦法,從而過度理解秦法。 為此,他還特意頒發了一條官吏死后, 陪葬品中一定要帶完整的秦律以及為官時處理政務的備案記錄。 分封制不會消失, 那天幕所在的朝代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秦始皇已經從地圖集中知曉了朝代順序, 也從帝國興亡啟示錄中知曉了秦之后, 百代皆行秦政制。 這個距離大秦一千五百多年的大明也不例外, 就是不知秦制在大明又被縫縫改改成什么樣。 秦始皇悠閑地坐在按照天幕中所顯示的“懶人沙發”上,悠哉悠哉地聽著天幕所講述的故事。 還別說, 這懶人沙發,怪不得書中的趙霏百般嫌棄秦朝的跪坐…… ** 漢武帝時期 劉徹聽得心花怒放,打壓諸侯王這個他愛聽,多說點。 高祖分封諸侯王為后代埋下了隱患,先帝在時就有七國之亂,付出了不小代價才平定了七國叛亂。 先帝對此耿耿于懷, 卻也不敢再提削藩之事。如今諸王勢大,其封地百姓只知王而不知天子,他想限制諸王勢力,卻無從下手, 生怕一動手就會再次引發七國之亂那樣的禍事。 若是能從天幕中學到打壓諸王又不會引起反叛的方法就好了。 【刷宗室=打地主,反正遲早都要打的,杭玥覺得玩家們的想法沒啥毛病, 就沒有阻止。 結果,還是她想當然,打地主是沒毛病,但打地主的玩家有毛病??! 正常來說刷boss都會先易后難,這群玩家不,他們先挑名氣大的。然后他們仔細想了想,明朝的藩王自從朱棣靖難上位后,就被一削再削,已經失去了大量的政治軍事權力。 不能出仕,連人身自由都被限制了,相當于被圈養的豬,沒幾個出名的。最出名的好像是正德年間被釣魚執法的寧王。 而且第一代寧王,也頗有名氣,一生著作不少,是個文學家。還被后人評價,“燕王善戰,寧王善謀”,能和朱棣并論肯定不簡單,于是玩家們決定先刷寧王。 眾人直奔南昌。 寧王好詩詞,與當地文人雅士交情甚好,頗有先祖之風。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文人雅士聚會要么青樓要么茶樓,這寧王也不例外,常常流連于花樓之中。 玩家們就想出了去寧王常去的青樓埋伏的辦法,這一去可了不得了。前面說了女角色都是男玩家選的,所以由他們去扮演青樓女子,剩下的男角色去當嫖.客。 然而事情進展并不順利,明朝盛行裹腳,青樓女子也不例外。 這幫大腳男玩家被老鴇嫌棄了,但由于他們長相實在美麗,老鴇還是答應了讓他們進青樓,并勸說他們賣藝不賣身,這樣就不用在人前顯示腳。 大腳男玩家們怒了:*;amp;;amp;*;amp; 尤其看到被纏得畸形的腳,差點沒嚇得尖叫。玩家:啊啊啊,太可怕了??!怎么會有人喜歡這種腳,不會被嚇得不行嗎?】 洪武時期 對纏足不覺得有什么不對的朱元璋再次發出靈魂催促,“老四??!讓他趕緊滾進宮,否則就再也不別進宮了?!?/br> 正在觀看天幕的諸王,得知將來不僅失去了大半權力還沒了自由,紛紛打馬進宮找朱元璋哭訴。 太過分了??!爹你給我們封的王,被老四狠削,他不把你放在眼里?。?! 【這一波惹怒的不止男玩家,還有所有女玩家。女玩家們看到這種畸形的腳,沒忍住破口大罵:喜歡小腳你們自己纏啊,誰攔著你們了,為什么讓別人纏?;amp;**;amp;(臟話) 然后玩家們把來的目的忘得一干二凈,他們把青樓買下,當天晚上,將所有青樓來客都捆了起來。 挨個詢問喜不喜歡小腳,只要答喜歡,就幫他們裹腳。如果答不喜歡,別急這就上你家看看,如果家里有妻女裹小腳,不喜歡還讓妻女受罪,更應該裹了。 那天夜里,青樓傳出了殺豬般的慘叫。青樓里的女子躲在一旁瑟瑟發抖,卻又忍不住偷看男人們的慘狀。 第二天驚動了官府,玩家們并不打算硬碰硬,于是決定死遁,死之前還集體跑到了集市口大喊:“纏足是陋習,腳骨都纏畸形了對身體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千萬不要聽臭男人的話,讓臭男人自己纏去?!?/br> 五十個玩家齊齊死在集市口,給當地百姓造成的沖擊可不小。 然而這只是開始,玩家們可是可以復活的。于是第二天他們又去給人裹腳了,這回他們決定先給達官貴人裹。 沒有這幫人上行下效,哪會有那么多人裹腳。再說了裹不到提倡裹腳的老朱,可以裹他的子孫??!看看誰喜歡小腳,一個都別放過,全給裹上。四舍五入也算裹了罪魁禍首?!?/br> 朱元璋快被氣吐血了,想到天下人都能看到天幕,他恨不得把天幕砸了,可又砸不到。 文武百官看著朱元璋被氣得出氣多進氣少,都不敢說話。 武將集團:纏足這種事和他們沒關系,裝死比較重要。 文官集團把禮部左侍郎張衡推了出去,兄弟,這是禮部的事,你上! 張衡有什么辦法,被上峰推出來的他只好道:“圣上,天下人都能看到天幕,知道后世之人視纏足為陋習,恐日后不會再纏足。且天幕的意思,纏足對身體有害。 圣上不如就此廢——”除纏足。 剩下的話,張衡沒敢說完,因為看到朱元璋越發陰沉的目光。 唉,罷了,民間從天幕口中得知纏足不好,應該不會再纏了吧?圣上不下旨應該也沒問題的吧? 其實按照他的意思,圣上下個罪己詔承認自己不知纏足危害云云,就此廢掉纏足是最好的辦法??墒ド?,還是算了吧…… 景泰年間 朱祁鈺心思全在奪門之變上,一心想從天幕的故事中得到更多有關奪門之變的消息,可惜天幕的故事走向不由他做主。 聽到書中對纏足的痛恨,朱祁鈺眸光微動,前面天幕似乎有提過玩家們想刷他的好感度,讓書中的他廢除纏足和殉葬。 天幕此舉,天下人都知道了纏足是陋習,他不如趁勢而為,下令禁止纏足和殉葬,理由都是現成的——天幕所示。 如此一來,功績有了,廢除太.祖定下的祖制也不會遭非議。 甚好! 才剛剛有了紙張的秦漢兩朝百姓,對書籍一類的東西還很陌生,要不是能看到天幕,他們根本不知道書是什么,更不會知道詩詞歌賦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 對于天幕的出現,他們是喜聞樂見的,哪怕買不了天幕小黃車里的書籍,也能從天幕上學到不少字。天幕上的字是他們唯一能不用學就能看懂的字。 多記一些,等將來書籍普及了,他們也能看上書了。 原本聽到天幕說纏足是將腳骨折斷,用布帛纏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沒見過這種世面的秦漢百姓有些驚訝,但沒多震驚,比這多的酷刑多得是,這也不算什么。 直到聽到纏足起源于達官貴族,是上層貴人才有的習慣,百姓們才露出震驚的表情,這不是一種刑罰嗎?貴人愛好這么獨特嗎? 再聽到上行下效,民間女子也開始纏足時,百姓們吃瓜的心情瞬間沒了。上行下效多么可怕的一種習慣,不管好壞,只要是貴族興起的愛好,平民總是習慣追捧。 唐太宗時期 后宮,天幕出現時,長孫皇后正宴請命婦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