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第25節
反正照身貼也拿到了?!?/br> 雜交小麥沒有下一代?騾子似乎也沒有下一代。所以雜交得到的產物都沒有下一代? 秦始皇覺得自己好像明白了雜交的真諦。 “蘿卜是什么,也是糧食嗎?”陰嫚有些好奇,戳了戳離得近的扶蘇。 扶蘇不確定道:“蘿有野草的意思,許是一種蔬果?!?/br> 大秦各地的黔首們聽到畝產四石的麥子,都轟動了。畝產四石,即便是災年他們也能活下去了。 蒼天,誰能請賜予他們良種,他們會世世代代供奉帶來良種的人。 有些見識的老者安撫道,“鄉親們別慌,我們繼續聽天幕說,等天幕說完會把書放在那個小黃車里,到時候我們一起搶,無論誰搶到,都一起看,一起找出書里的良種?!?/br> 被送往咸陽的蕭何等人在路上看到這一幕。蕭何不禁道,“真不知道天幕還有多少利國利民的書?!比羰巧褊E一直在,大秦會發展成什么樣子? …… 洪武時期 朱元璋覺得心痛,“這么高產的小麥居然不能留種?”種一季就沒了,那高產的意義何在? 不能讓所有耕田都種上這樣的小麥,就跟沒有高產小麥一樣。 雜交沒有后代,騾子也是雜交,莫非雜交是這個意思? 那怎么才能讓它們雜交???牲畜可以雜交,植物怎么雜交? 朱元璋一臉恍惚,覺得自己懂了,又覺得過于離譜。 【趙霏帶著嬴政回到咸陽王宮的時候嬴政已經五歲了。五歲的娃不僅認得秦趙兩國的文字,還能對答如流。一下子就戳中了秦昭襄王的心。 迅速越過祖父嬴柱、父親子楚成為秦昭襄王的寶貝兒。趙霏都不用獻玉米就站穩了腳跟。 但也就開心了兩天,趙霏開始覺得秦王宮無聊了,于是她決定開辟一塊地種玉米。 她要讓始皇崽吃上煮玉米、烤玉米、玉米蝦仁、玉米餅、爆米花…… 讓他知道世上只有mama好,秦昭襄王這個大魔王休想和她搶兒子。 四級是胡蘿卜,五級是南瓜,胡蘿卜用處不大,等她升五級,就給始皇崽種植畝產四千斤的黃金瓜。有了南瓜,他滅六國的口糧都有了。 雖然讓將士們把南瓜當飯吃,有點喪心病狂,但好歹能吃飽。再說了南瓜全身上下都是寶,南瓜葉、南瓜子都能吃,味道還好。嗯,軍糧!就是你了?!?/br> 一時激起千層,各個時空上至君王,下至販夫走卒一片嘩然。 秦始皇抬手捂住怦怦直跳的心臟,黃金瓜,這世上真有這么高產的糧食? 所有文臣武將都齊齊盯著天幕右下角的小黃車,他們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哪里才能尋到這種瓜。 …… 漢武帝時期 劉徹迅速換算了一下,發現這種瓜的畝產是大漢糧食畝產的三十倍不止。如果能在大漢的土地上種上這種瓜…… 劉徹眼睛都紅了,“待會一定要給朕搶到這本書?!?/br> “陛下放心,臣會以此生最快的手速搶下這書?!奔嘲嫡f完,又猶豫道:“就是不知這本書后面,天幕還會推薦什么書?!?/br> 這本書都提到了這么多糧食的種植方法,會延伸出什么書呢? 這一刻,沉穩的汲黯也忍不住和漢武帝一樣大吼:為什么不讓他們在框框里發言?他們也想表達自己的需求。 唐朝 李世民瞪大眼睛,不敢置信道:“多…多少斤?我沒聽錯吧?” 程知節也覺得太幻滅了,“畝產四千斤的瓜,”掰手指算了算,頓時嚇得捂住嘴,“三十三石??!” 程知節已經不愿叫它瓜了,這就是軍糧。 第26章 二十六章 人參兄弟 李世民已經顧不上唐朝畝產和天幕所說畝產的區別了, 反正不管怎么換算這黃金瓜都是能畝產幾千斤的糧食。 他現在就想知道這黃金瓜怎么獲得,有了這黃金瓜往后災年再也不用怕了。 仿佛已經能看到一望無垠的金燦燦瓜果在向他招手,李世民激動道, “輔機、克明, 上次我們猜到天幕并不止存在于大唐,其他朝代也能看到天幕。如此, 這本書搶的人一定很多?!?/br> 長孫無忌和杜如晦秒懂,兩人相視一眼, “殿下放心, 屬下這就通知民(兵)部官員, 讓他們動員百姓和士兵一起搶書?!?/br> 洪武時期 朱元璋屏住呼吸, 愣愣地望著天幕,心里快速算著畝產四千斤, 若是按照戰國時期的畝產,那換到明朝豈不是一萬二千斤? 想到這個龐大的數字,朱元璋甩了甩頭,太離譜不可能,應該是按照天幕所在時代的畝產來算, 換算大明畝產應該是三千六百斤! 大明一石是一百四十斤, 也就是將近二十六石糧食。而北地的小麥畝產也就一石出頭,南方水稻畝產兩石左右。 一個大人一年需要吃三到四石糧食, 小孩兩石左右, 一戶五口之家每年需要十二石到二十石糧食,也就是一戶五口之家最少需要二十畝上等田地才能在交稅后養活一家人。 這還不算其他開銷,若是加上其他開銷,怎么也得三五十畝??赡挠心敲炊嗌系人锬?,貧瘠的土地三五十畝太平年間尚可養活一家子, 災年可就苦了。 若是能有天幕說的黃金瓜,只需每戶種上幾畝,天下將再無災年。 這黃金瓜要怎樣才能得到呢?想要!前有畝產千斤的土豆、紅薯、玉米,現在又來一個畝產四千斤的黃金瓜,后世的人一定過得很好吧? 朱元璋有些悵然,他當年起事的時候也不過想著能吃飽飯,不再餓肚子,后來手里權利越來越大,想法也跟著變了。 他前半生吃盡了苦頭,就想留一個太平盛世、一份千古家業給兒孫,想讓他們提起祖宗的時候能感念祖宗之德,能自豪的對人提起祖宗。 而不是埋怨祖上無能,讓他們后代世世代代都窮得吃不上飯。 他做到了。但也沒覺得多開心,天下間有太多人吃不飽、穿不暖,在天地間苦苦求生了。就和當年那個一窮二白、掙扎求生的自己一樣。 想保住大明這份基業,必須讓百姓能過下去。 這黃金瓜,就算在天涯海角,他也要找到! …… 【其實相對于南瓜,玉米更適合當軍糧。 玉米雖然畝產只有一千六百斤左右,不如南瓜,但相對于南瓜的不易儲存,玉米就好儲存得多。曬干后磨成玉米淀粉,可以儲存一年左右。 玉米淀粉可以做成各種面食,比如玉米饅頭、玉米面、玉米糊糊等。當然口感肯定不如小麥磨成的面粉,畢竟一個粗糧,一個細糧?!?/br> 雖然只有一千六百斤左右??? 各個時空的古人:聽聽你說的是人話嗎? 就算再不通農事的帝王也不會覺得畝產一千六百斤是一個小數字啊,后世的人怎么回事??? 就算有畝產四千斤的黃金瓜珠玉在前,也不能看不起一千六百斤的主食??! 在古人心中,黃金瓜雖然產量高,但瓜果水分多,和純糧食還是有差距的。 【趙霏之所以沒想著用玉米用作軍糧,主要是因為系統給的玉米種子也是雜交種子。雜交種子它不適合留種啊,想培育出適合留種的玉米種子要花的時間可不是一年兩年。 而且常規留種的玉米產量遠遠低于雜交種。常規種畝產也就一千左右,想種出千斤之上得注意土質、堆肥、后期管理。不像雜交種,輕輕松松就能畝產一千。 趙霏覺得自己沒有十年如一日的耐心去培育良種,所以才選擇了不挑土質、留種方便的南瓜?!?/br> 各個朝代種田經驗頗深的農人聞言若有所思,他們留種也是留顆粒飽滿的,從翻地開始就盡心伺候,不敢有馬虎,收成確實一年比一年好,但遠遠達不到天幕說的那樣。 這是為何?天幕所在的朝代農人到底是如何育種的呢?為何能達到這么高的產量? 若是能看看天幕手上的書就好了,老人渾濁的雙眼中迸發出渴望的亮光。 若能育出這樣高產的種子,花費十年算什么,便是賠上余生老夫也愿意嘗試。 【趙霏在宮中種地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大魔王嬴稷耳中,秦昭襄王本來就對趙霏能從趙國逃回來感興趣,很快召見了趙霏。 嬴稷問她為什么在宮中種地,是住食上短缺了嗎? 趙霏拿出一根足有四五斤重的白蘿卜,說這是人參的兄弟,有下氣、消食、潤肺去痰、解毒生津的功效,而且沒有人參那么補,老人孩子都能吃。 藥味也沒人參重,做成食物后非??煽?。這是她在趙地時,從一位神秘高人那里買的,那位高人還送了她一些種子,說能種出一種神奇的糧食。 她很好奇是什么,所以才種在了宮中。 嬴政在一旁都呆滯了,那不是畝產五千斤的蘿卜嗎?因為種的太多,他們在趙地賣了好些天都沒賣完。 太便宜了,只有黔首們會買。但買的人也不多,大概是不相信有這么好吃還那么便宜的蔬果吧。 那段時間他天天吃蘿卜,從蘿卜丸子、紅燒蘿卜、蘿卜包子/煎餅……蘿卜排骨湯都吃了個遍,盡管好吃,但他短時間內真的不想再看見蘿卜了?!?/br> 秦始皇聽到“解毒生津”時眼皮子動了動,然后聽到畝產五千斤,書中的自己天天吃后表情變得相當怪異。 有一種我想吃給我啊,然后被喂了飽但實際什么也沒有的感覺。 離譜。 再說了,他五歲的時候在趙國當階下囚,吃的是糟糠之食,穿的是葛衣麻布,才不是書中那樣錦衣玉食,富貴榮華。 不僅離譜還胡編亂造! 朝臣們倒抽一口涼氣,“五…五千斤,有這么高產的人參兄弟嗎?” 扶蘇從第二次直播后一直在看醫書,至今都沒看完,聽到“人參的兄弟”本能地回憶腦海中有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本草綱目》中確實有提到蘿卜,書上記載蘿卜有消積滯、清熱、化痰、理氣、寬中、解毒之功效。其根、葉皆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1]。 如此看來,也不是不能稱之為‘人參兄弟’?!?/br> 就是沒想到這人參兄弟產量竟如此之高,五千斤,比那黃金瓜還高產。 這四五千斤的聽下來,扶蘇都快懷疑是不是他們太過愚昧,只會盯著眼前能看得到的利益,所以才不知這世間有那么多高產糧食? *** 同樣聽麻了的還有漢武帝,“這后世到底還有多少高產糧食?”要不一次性說完吧,他受得住的,真的! 這么多高產糧食,那后世得有多少人?他要是有這幾種糧食,三十年之內他能讓漢朝的人口翻倍。 人口多了,可以占的地就多了,待他打下匈奴、南越等地,將一部分人口遷過去,用不了多少年那些地區就會牢牢的并入漢朝的疆域,以漢人而居。 劉徹嘴角瘋狂上揚,他要做一番比史書上的漢武帝更偉大的成就。 還得給漢人定一條規矩——尊漢祖,以漢人為榮,將漢人的歷史烙刻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