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讀者,追文爆紅 第69節
“你知道曝光你的那個“職業讀者”剛成功幫自己簽的作者賣了百萬影視版權嗎?人缺你這點小錢?知道程云珂洗白黑料后發的第一條微博推廣費都到三百萬了嗎?知道撤熱搜,而且是撤兩條熱搜要多少錢嗎?知道綠江那邊換了領導,是龍騰那個賀枕玉接手,他最軟硬不吃,只按自己原則做事嗎?” “…………” 好一陣斥罵,聽得竇客鵬垂在身側的手都握成了拳,額角青筋直爆,偏又礙于仍有求于出版社和需要這份工作而不得不忍下。 感覺電話那頭的語速稍稍放緩,他才試著插話,明知道對面看不到自己現在的模樣,嘴角被職場鍛煉出的討好弧度也已經下意識掛上。 “對,是我錯了,沒能處理好這些問題。您看能不能再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 然而他話還沒說完就被直接打斷。 “不能!就這一次夠讓公司虧的了,我工作都可能出問題,還給你機會,想你.他.媽.的好事!” “行了行了!不說了!一切按流程來!你是編輯,負責跟進所有流程,現在這些書出了問題自然也都是你的責任。除了賠錢,你還得在各平臺發表正式道歉信,務必取得網友的理解。我記得你出的那些書里好幾篇作文還是自己寫的?記得把道歉信寫得煽情點,要知道,回頭公司因此虧的錢都算你頭上!” 話說到這兒,出版社方面的態度已經了然。 沒有任何轉圜的余地,就是要推他出去背鍋,完全沒考慮他能否支付得起那么多賠償金,以后的職業生涯又當如何。 竇客鵬的心態立刻炸了。 “草!你們憑什么辭退我?當初這個作文書系列策劃明明是你們讓的,說家長和孩子的錢最好賺……預算給得那么低,打發要飯的?真以為找校閱、下廠子、搞宣傳不要錢?真他.媽好笑。之前看到盈利額的時候還說給我升職加薪,現在鬧出問題了就又把鍋推到我頭上,感情好事都是你們得的唄!” 他理智全失地謾罵,電話那頭卻是理都懶得理地直接掛斷電話。 聽著忙音“嘟——嘟——”,竇客鵬拿著電話的手無力垂下。 牙齒無意識地咬緊下唇,拉開椅子,他坐回電腦前,打開程云珂的微博界面,果然被她分享的鏈接就是掛了他書里錯字的文。 下面評論區無數謾罵。 孩子說自己小時候也看過這種垃圾作文書,還因此懷疑過是不是自己記錯,導致考試扣分。 家長說自己辛辛苦苦賺錢,就是為了讓孩子能過得好、受到好的教育,怎么都沒想到買本作文書還能遇到賺這種黑心錢的出版社,后悔自己買書不認真查相關評價了。 看著這些話,竇客鵬仿佛回想起自己當初選擇讀“編輯出版”這個專業的初心。 編輯這行不賺錢,他一直知道的,所為不過是紙質書的墨香與親手制作的成就感。 是什么讓他變成現在的模樣? 后悔嗎?應該是有的。 后悔放棄夢想,后悔放棄原則…… 但更多的,應該還是后悔沒有明知道出版總署有相關規定,還抱著許久沒人查的僥幸心理在這種細節問題上較真。當時他洋洋得意自己把校閱的錢省了下來,使得年末總結“投入——回報”時的表格可以好看,讓領導記住自己,升職加薪,現在就有多悔不當初。 即便罵公司不做人,利用了自己又推自己背鍋,形式擺在這兒,小胳膊擰不過大腿,這份道歉信他還是得寫。 沒多久,網友們就看到這幾家被“職業讀者”點名了的出版社在各平臺發表了相關道歉信。 所以說搞文學這行的筆桿子都挺潤,別的不多說,起碼這封道歉信寫得是真的一看就叫人覺得推心置腹、潸然淚下,好似隔著屏幕都能看到他們的后悔,相應賠償更是該給給,也對責任編輯給出了最嚴厲的處罰。 程云珂只是吃了頓晚飯順便追了會文的功夫,再點開熱搜,就見話題熱度降下去不少。 最離譜的是居然有很多營銷號在帶節奏,說什么都是編輯的責任,出版社不可能每本書都去盯……關鍵是網友們還真的信了,直將冒頭對準那幾個已經被辭退了的編輯,當場就把她氣笑了。 要她也只是普通網友,沒接觸娛樂圈和看過鄭梅那篇“經紀人入行注意事項”,可能并不能察覺到哪里不對勁。 但現在的她還真不是剛穿書時那個傻白甜女大學生了。 是—— 程·鈕鈷祿·云珂 坐到電腦前,在腦子里構思了下要說的話,列出先后重點,她便“噼里啪啦”地敲擊起鍵盤。 得益于身為“職業讀者”時的“碼字經驗”,程云珂寫這種表態長文起來,腦速、手速和語言組織能力都要比在原先的世界快許多。 于是,很快,網友們就發現程云珂又更新了條微博。 【看到各出版社的道歉信,言辭誠懇,我既高興,又不高興。高興是因為你們總算知道錯,又不高興你們明明知道錯,卻這么久都沒改,甚至試圖通過營銷號帶節奏,把所有責任都單獨推給編輯。 理智分析,這種質量不佳的書混在教育市場,前期或許還能魚目混珠地賺些,但很快就會被認真為孩子教育做準備的家長們篩排出去。 剩下賣不出去的滯銷存貨怎么辦?出版社自然不會讓書留在倉庫生灰。那么,極大的可能就是低價出售給其他并不正規的書商,讓他們轉手批量賣給缺書的人。 錄《鋤禾》回來后,我在網上給大丫他們買了很多書和試卷,加起來大約小幾千塊。這個不重要,我沒有算。但我這種屬于好意,都是仔細查過其他人評價才會下單。 那如果是低價從小商販手里批量買書的支教老師呢? 特別那種深山老林,去一次鎮上就跟發生什么特別大的事般隆重,很少有人來往。小商販故意往山里一去,再稍微催一催,老師或不識字的村里人怕商販走了,下次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給孩子買到書,立馬把錢付了,回頭發現問題,后悔,也沒處說。 這是大丫親口告訴過我的,發生在他們村里的真人真事。 的確,村民不識字容易受騙是原因,家長看到書就買而不去搜評價也是原因,商販明知道這些書質量不佳還去賣給村里人更是原因…… 但歸根結底,出版社在教育行業這種培養祖國花朵的領域,卻發生連基本校閱工作都沒做好,才是一切錯誤的根源。 如果他們認真做書,怎么會被從市場排篩? 如果他們認真做書,即使書銷售量沒有那么好,怎么知道人們口口相傳后不會厚積薄發地成為暢銷? 確實,書做得不好有編輯的責任。但像黃金屋出版社竇客鵬竇先生那樣,在出版社工作那么久,出了這么多“系列叢書”,為出版社賺了那么多錢……說出版社一點都不知道,可能嗎? 你們可以說我心理陰暗,反正我是不信的,并傾向于他們知道,但因為能賺錢,所以選擇裝不知道地視而不見甚至是暗中鼓勵。 道歉有什么用?讓編輯賠償有什么用?回收賣出去的那些書有什么用? 這種不認真做書的出版社在這個行業存在就是“毒瘤”本身?!?/br> 配圖是幾個出版社的公開道歉信,以及部分營銷號明擺著在帶節奏壓輿論的文章。 以防萬一有網友意志不堅定,看不懂其中二三,程云珂還特意拜托鄭梅幫忙聯系“星悅”公關部某個關系不錯的工作人員,以有償匿名的方式幫忙寫了幾百字短文,將其中產業鏈瓜葛寫清楚。 第六十八章 可以說, 程云珂完全把里面的利害關系給網友們給掰扯清楚了,生怕他們稍微心軟了下,就被有心之人當“理中客”地利用。 而網友們也不是傻,只是人在面對陌生領域時往往很難避開陷阱和花招, 一旦被人告訴清那些彎彎繞繞, 自是清醒得很快, 登時對這些只想著甩鍋的出版社反感至極。 【還真的是。之前營銷號都在罵編輯, 說出版社也是被拉下水的,我還想著他們挺倒霉的,招到這種員工……原來倒霉的是我:)相信了他們的水軍洗白,我真是個傻子?!?/br> 【其實現在什么不能在網上看?只是我小時候沒有手機, 下意識覺得紙質書比網絡靠譜,也愿意花幾十塊去買一本書。但現在看來, 盲目相信紙質行業對我來說或許是個錯誤的決定,以后還是在app上看吧, 方便又便宜?!?/br> 【把責任推給編輯, 搞得自己好像很無辜一樣,原來出版社也會有“白蓮花”的說法?大無語?!?/br> 眼見在程云珂的引導下,網友們追究根源, 將矛頭指向那些“毒瘤”出版社,那些始終堅守本心、認真做書的編輯都覺得很爽。 就是要這樣啊。 憑什么只想糊弄讀者的人可以賺快錢, 他們卻幾乎付不起房租? 但慢慢的,發現網友們有“連坐整個紙質出版業”的趨勢, 他們急了,趕忙出來發聲。 【程云珂的發言很有道理, 作為編輯人,更是深有感慨一些出版社的不講良心。你們可能不知道, 被程云珂朋友列出來的這六本書都是業內出了名的黑心出版社,仗著總署這兩年很少下來檢查,也比較流于形式,他們就干脆賺這種不用心做書的快錢,偏偏每次出新書都有家長踩雷,我們又作為同行不太好說什么……借著這次順便把其他毒瘤出版社也發出來,大家記得有針對性地避雷,不要一竿子打死orz[毒瘤出版社名單]】 【雖然我們公司也不是專門做社科啥的那么高大上,比較屈服市場,做網文出版多點,但我也有認真和作者交流劇情、增改內容,校閱更是至少三次,還有約稿、找美工設計封面……太多要忙的??梢哉f,每本書都是我的心血,我能問心無愧說我對得起自己的編輯身份。希望大家可以買書時多看一下編輯和出版社,就知道買誰的不容易踩雷了,不要直接轉電子書嘛,我還想繼續做出版這行t-t】 【真就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要是出版社真的不想做,編輯可能一次逃過檢查,兩次逃過檢查,還能一逃就是兩年共幾十次?說得我這個做編輯的都想笑了。程云珂說得對,開除一個涉事編輯沒有用,只要“毒瘤”出版社還在,這種情況就會繼續發生。所以,比起罵編輯不負責任,我覺得更應該去地抵制和排雷出版社和背后的公司,重還出版行業一片凈土。我們認真做書的人高興,你們買書也不虧?!?/br> 【朋友們,出版社并不意味著文雅人啊,尤其是領導,沒皮沒臉起來都很牛的。就比如被程云珂朋友指出來的那家黃金屋出版社,不就是無事升職加薪,有事直接辭退?這幾個編輯有錯,拿了收入大頭的出版社難道就一身清白?】 ………… 可惜,“編輯”這個行業并不熱門,他們的發聲很快被淹沒在一秒幾十條的網友評論中,還是程云珂在后臺看評論,發現架勢不對,才意識到網友們可能有點情緒上頭,導致決定過激。 鄭梅有點同情那些被“毒瘤”連累的無辜出版社,和程云珂打語音電話時幾番嘖嘖:“網上信息傳遞速度很快,估計情況會發酵。本來紙媒在這個時代就不好做,何況連最后的一點情懷都被垃圾同行拖累……慘?!?/br> 程云珂若有所思。 “毒瘤”出版社無形中禍害了多少孩子,不倒閉難泄心頭恨,可其他認真做書和出版社和編輯又做錯了什么?真就禍從天降。 電話那頭,鄭梅還在咋舌:“主要也是他們倒霉。幾家‘毒瘤’把大家惹火了,又沒辦法確定具體到底哪幾家出版社黑心,怕踩雷,就干脆一刀切整個行業……” 沒辦法確定具體哪幾家出版社黑心…… 宛若傳音入耳,這句話在程云珂腦中不斷回轉。 驀的,她眼前一亮。 “我知道要怎么做了!” 信息時代,過多繁雜的無關信息在人們生活中充斥。 比如臘加斯沙漠發現了一株稀有綠植、上舟某企業成功進入世界一千強并表示會努力進發五百強……看起來都很重要且和同樣生活在這顆地球上的人息息相關,實則“信息——行動”的轉化率極低。 試問沙漠發現綠植,難道你買菜的超市會因此降價活動需下班后急搶? 別的企業進入世界一千強,和你今天工作內容是什么有關系? 所以,當人們在繁雜眾多信息中遇到其中利害當真與自己貼切捆綁的事時,才會反應格外激烈。 “毒瘤”出版社在業內橫行,買到他們出版的書,不僅大人可能難得趁休息時間想“充個電”卻意外“白充”,最危險的還是尚不能辨明書中所寫正誤的孩子們,分分鐘就因此扣分,能把買書出發點就是給孩子提高成績的家長嘔得吐一口老血。 而人又是群居動物。即使原本還算理智,在親朋好友都煽動的情況下亦難以維持,逐漸情緒上頭地對這種“惡劣行為”表示抵觸并盲目贊同“一刀切”的行為。 程云珂便是在這個群情激憤的時候發了第二條微博。 不過,這次她發的不是什么理智分析的長文,也并非高高在上地勸說什么,而是搞了個非常另類的活動。 即:“捉蟲大賽” 她表示,全國十多億人,總有那么幾個還沒學會怎么做人,任何行業都不可能完全光明,存在惡劣情況很正常,也應該抵制,但因此否定一個行業的價值和其他從業者的努力是非常不合理的。 因此,她思慮再三,決定做一個“捉蟲”大賽,全國人民,不限年齡、不限性別、不限所在地區……都可以參與,還麻煩鄭梅幫忙在“星悅”總部找愿意接私下有償單的相熟程序員,做了個具有“多人在線填表”和“1小時1更新排行”功能的微信小程序。 對非網文愛好者來說,“捉蟲”這個詞多少可能還是有些陌生。 薛恒御便是如此。 他今年32歲,妻子難產去世,便一個人將寶貝女兒撫養長大,那叫個“捧在手心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真真是自己可以任意省吃儉用,女兒卻必須過得和小公主一樣,什么都得是好的,不能受一點委屈。 衣服鞋帽這種基本的外在表現就不用說了,還有個單獨的書房,從幼兒園開始就培養她閱讀的興趣,希望以后可以成為個文靜、有內涵的優秀女士。 但他怎么都沒想到,自己拳拳父愛竟會被黑心出版社利用! 看到熱搜,他匆忙趿著拖鞋跑到女兒的書房,將書柜上的作文書扒拉出來,一一對照出版社,見好幾本都與那個叫“職業讀者”的網友揭露的錯誤率極高輔導用書一致,登時心就寒了。 他印象很深,好幾次,女兒在考試犯了低級錯誤,比如“渾水摸魚”寫成“葷水摸魚”,回來后就特別垂頭喪氣,覺得都是自己沒認真聽講才會分不清成語的正確寫法,卻沒想其實都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