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你的執念[快穿] 第442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反派他長兄(穿書)、重生道祖的偏執日常、被迫尚公主后、我男朋友是神級哨兵?、朱門寵妾、職業讀者,追文爆紅、穿書前他已在大潤發殺了十三年的魚[快穿]、海棠壓枝、萬人嫌死后他們都后悔了、炮灰真少爺修仙回來了
聊得開心時,大郡主文秀來了。 她這次是從夫家過來的,和丈夫一塊。 她一進門就看到了人群里的楊玉姍,本是滿臉笑容地大步過去找表姐,才走出去幾步,就見那堆人中有個人影走開,露出了后頭的阿蠻。 大郡主頓時停下腳步,臉上的笑容也僵住了。 她想到幾天前那場敗仗,想起自己過去就要喊阿蠻大嫂,立刻收起笑容和腳步,硬生生轉了方向,遠遠躲開了這群人。 大郡主是京城里的熱門人物。她雖然和大家認可的閨秀淑女不同,但是她深受帝后、二皇子一家的寵愛,地位堪比皇孫,從小就是天之嬌女,京城里的夫人小姐都愿意和她交好。 如今大郡主這一幕如此突兀,自她進門后就關注她的許多人立刻領會了其中意思,想起傳言說認親宴兩人便爭執不和,頓時個個覺得自己明白了。 大郡主為了躲開阿蠻單獨去了偏遠一點的石亭,但她去哪,焦點就在哪,不一會兒,那石亭里便聚滿了人。 楊玉姍也以為表妹是不喜阿蠻,她知道表妹性子,又不能讓阿蠻受委屈,便沒有過去和大郡主打招呼,繼續坐在原位和相熟的姐妹們一起說笑,兩邊可謂進水不犯河水,相對和諧。 說著笑著,突然傳來幾聲喧鬧。 原來是船來了,邀請女客們上船賞荷。 許多未婚姑娘都蠢蠢欲動,想要進池塘看荷花,也想要離對岸更近一些,好看清那邊的情況,也讓對岸看清自己。 楊玉姍對阿蠻說:“先讓小姑娘們去吧,我們再坐會兒,下午日頭小了人少了,再去也是可以的?!?/br> 阿蠻點點頭:“嗯嗯,沒事,我從小在荷塘里玩,不急著去?!?/br> 有人好奇地看過來:“阿蠻家中也有荷塘嗎?” 阿蠻哈哈一笑:“我哪有這么大的家,我們鎮上的員外家有。趙員外人好,和我阿爹關系好,到了夏天允我們去荷塘玩?!?/br> 大家恍然,但也沒露出什么不合適的神色,畢竟阿蠻的情況眾人都知曉。 阿蠻也不在意說自己曾經的事,笑呵呵地說:“夏天日頭長,阿彥放學了天還亮著,我們會一起去荷塘,阿彥撐竹筏,我摘荷花荷葉,回家做荷花糕荷葉蒸rou,又香又好吃。到了荷花敗了,那就更好了,能摘好多蓮蓬回來,阿娘給我們做蓮子羹?!?/br> 照理清貧的生活,在她笑呵呵充滿興致的描述下,竟然變得悠閑自在起來,仿佛古人詩中的田園農家,引人向往。 楊玉姍順著她的話笑問:“那蓮蓬摘完了,不會還能去挖藕吧?” 阿蠻一副你真聰明的模樣:“那當然了,不過阿彥太笨了,每次挖藕都要摔跤,后來我只讓他在塘邊抓魚?!?/br> 聽到蔣彥的故事,聽得人更感興趣了:“大皇孫抓到了嗎?” 阿蠻表情勉勉強強:“偶爾吧,去年他說在書中看到一種捕魚的籠子,特別好用,本來想今年夏天試一試呢?!?/br> 大家都捂嘴笑,幾乎能想象到大皇孫文弱書生,四肢不發達但是頭腦聰明的形象了。 這邊聊著阿蠻和蔣彥的事,大郡主那邊,因為年輕姑娘走了,聊的話題就廣了。 有人說起側室。 大郡主的亭子在岸上小道邊,阿蠻這邊的亭子在池塘水上,兩邊距離很近,說話聲都能聽到一二,如果有人提高聲音說,那就能聽得一清二楚。 比如此時,阿蠻她們剛結束一個話題,中間空白安靜時,就聽到那邊有人說:“農家有錢還要納個妾,但凡是個像模像樣的人家,怎么能不納妾室,說出去豈不是遭人笑話?” 阿蠻微微瞪圓了眼睛,頭一次聽到這樣的論調,還是一個女子說出來的。 她想起大郡主相公,那位有納妾嗎?大郡主脾氣這么爆,這種疑似陰陽的話,她不當場撕? 第407章 娘子的殺豬刀29 阿蠻伸長脖子往那邊看了一眼,居然沒看到大郡主的身影,那就怪不得了。 這邊的人都是一樣的想法,收回脖子后彼此對視一眼,發現在座各位都一樣反應,頓時心領神會地一笑,仿佛關系都親近了一些。 楊玉姍這個表姐,面上冷淡了幾分,喝著茶不說話,繼續聽那邊的對話。 有人附和:“咱們這樣的人家,房里人少不了,這就跟買田買宅一個道理。但是人還是要好好挑,進了門就是伺候我們的,若是反而添了堵,倒不如沒有?!?/br> 阿蠻嘖嘖,低聲問身邊的人:“小妾怎么伺候正妻???” 其他人面色微妙不說話,楊玉姍咳了一聲,說:“就是端茶倒水唄?!?/br> 阿蠻小聲說:“她們這種人家,正妻難道沒有一大群丫頭?要小妾伺候干嘛?” 有人忍不住,出聲:“小戶人家才把妾室當丫頭使,又做丫頭又……” 一人開頭,就有人跟上:“那位真是個賢惠人,聽說還親自上門做說客,求妾?!辟t惠人聽著是褒義詞,語氣卻微妙。 “說得好聽,伺候兩個主子,實際不就是伺候男人嘛?!?/br> 楊玉姍盯了對方一眼:“瑯兒?!?/br> 那位口出直言的瑯兒吐吐舌頭,不說話了。 阿蠻看明白了,這兩邊就仿佛這古代的女子一觀。面上眾女子都像對面一樣賢惠大方,也的確有人是這樣。但人性本為己,情愛更是自私的,普世觀念下,依舊會有不滿壓迫的女子心中不認可,甚至跳出來反對,就如這邊忍不住低聲譏諷的瑯兒等人。 但即便是這邊的人,阿蠻往周圍人臉上看了一圈――也不是個個都將不滿寫在臉上。 正想著,許是那邊見大郡主久久不來?有人起身朝著臨水亭子走來。 三三倆倆的,于是岸上的人都來了這邊賞荷。 兩處人匯合成一處。 人太多,亭子里就有些擠擠挨挨,阿蠻太懂一群女人湊在一起會是多大的是非,就如以前在鎮上,幾個姑婆湊在一起,能從長街東家說到長街西家,把所有是非八卦都嘮一遍,嘮著嘮著,一言不合就開始爭執,再鬧得大些,就掐著腰開始罵街…… 小鎮上如此,這貴婦們剛才那陰陽怪氣樣,指不定一樣如此,她還是躲開一些才好。 阿蠻起身,楊玉姍跟著起身,和楊玉姍交好的那個瑯兒見狀,趕緊起來。 三人這么一動,眾人的目光就被吸引過來了。 許多人對著阿蠻好奇打量,其中一位被好幾人圍著的,年紀大概三十左右,在這年代,算是年紀較長的了,阿蠻等人若還能和小姑娘們湊一塊說笑,這位卻是快要做婆婆了,和她們不再是一班人。 此時,只見她端莊站在亭子邊,笑吟吟望過來:“這位便是皇長孫妃嗎?” 阿蠻停下腳步,直直站在那,同樣好奇地望過去。 望了一眼,似乎是不認識,扭頭去看身邊的楊玉姍:“玉姍姐,這位夫人是誰?”聲音不高不低,沒任何遮掩。 楊玉姍給她介紹:“這位是李國公夫人,娘家姓吳,乃禮部尚書吳大人胞妹?!?/br> 阿蠻微微意外,國公夫人居然如此年輕?想起十一的公爹就是不降級襲爵,她低聲問:“是新一任的李國公嗎?” 楊玉姍點頭:“當今圣上厚待開國功臣,承諾公侯之家,三代世襲爵位不降等?!?/br> 阿蠻“哦”了一聲,腦子里卻開始想起這人娘家是禮部尚書。 聽到尚書這兩個字,她這可就敏感起來了。 當初打算賜婚給蔣彥,頂替她這個正妻位置的,是哪位尚書嫡女? 想歸想,阿蠻也沒忘了打招呼,來之前她熟背了夫人們的誥命品級,尤其熟背了哪些人品級比她高,需要她禮貌說話甚至問好的。 這里頭并沒有包括國公夫人。 所以此時,阿蠻依舊站得直直的,望著對面的人,笑語:“原來是李國公夫人,你找我有什么事嗎?” 李國公夫人笑笑:“我等第一次見到皇長孫妃,久聞不如見面,倒沒有什么大事?!?/br> 阿蠻不理會這些彎彎繞繞分不清情緒的話,一力降十會:“沒什么事那我走啦,我們去塘邊走走?!?/br> 李國公夫人臉上一閃而過錯愕。 大概,她們的圈子里說話不像阿蠻這樣直來直去,根本不在乎潛臺詞吧? 一句久聞不如見面,周圍人不知品出多少意思,只有阿蠻仿佛根本沒聽到。 阿蠻轉身要走,腳步還沒跨出去,又有人叫住了她。 這回是個年輕夫人了,和阿蠻差不多年紀。 “聽說皇長孫妃因為慶遠侯世子納妾之事,上個月在街頭抽打他為柔秀縣主出氣?這是真的嗎?” 這位夫人娃娃臉,大眼睛,一臉好奇地問著,看上去只是單純好奇。 阿蠻看了看她身體站位傾向李國公夫人那邊,心中就有防備了,臉上則繼續若無其事:“我是打他了,但原因可不是這個,當時所有食客都在場,怎么還會有這些亂七八糟的傳言?” 那位夫人眨眨眼:“那是什么原因呀?聽說縣主要和世子和離,大家都說是皇長孫妃為縣主出頭撐腰,助她離開慶遠侯府呢?!?/br> 阿蠻莫名其妙地看她一眼:“人家夫妻的事情,我去插什么手?” 李國公夫人笑著調動氣氛:“皇長孫妃說得對,咱們也別討論旁人家事了,剛才一來我就向王妃討了點新茶,我們一起嘗嘗這茶如何?!?/br> “清漣園制的茶,蓮香清雅,必然是極好的?!庇腥烁胶头Q贊。 李國公夫人友善地笑著邀請阿蠻一起品茶,其他人跟著附和拉她們坐下。 阿蠻不好走開,只好和楊玉姍等人再次坐了回去。 李國公夫人身邊的侍女是個精通茶藝的,在眾位夫人的目光注視下,手平穩,動作流暢,一舉一動皆為優美,即便如阿蠻這樣不懂茶藝的,都看得賞心悅目。 看著看著,那侍女遞了第一杯茶過來,先給的阿蠻。 阿蠻低頭看看,又看向其他人。每人一杯茶,但沒人有動作,而是看著阿蠻。 阿蠻大概知道這杯茶必然不是喝的,如從前某世,茶道中有個流程便是,第一杯茶乃清洗杯盞,第二道茶才開始品。 就是不知,這個世界,茶道又有什么講究。 楊玉姍怕她不懂這些出丑,顧不得尊卑禮儀,抬手端起了茶杯。 李國公夫人看過來,輕聲提醒她不要逾矩:“楊夫人……” 楊玉姍手一頓,維持著握住茶杯的動作僵住,心中大急,后悔自己動作不夠快,恐怕給了阿蠻誤導。 阿蠻莫名地看了她們一圈:“我不懂你們喝茶的流程,怎么不繼續了,等我嗎?” 有人掩唇輕笑,有人微微詫異。 楊玉姍松了一口氣,輕聲說:“按規矩,應該從席上尊者開始洗茶,您不動,我們不好動?!?/br> 阿蠻恍然,端起茶杯看向楊玉姍:“你是師傅的外甥女,也就是我的師姐,咱們就不用論尊卑啦,我們一起啊,正好教教我?!?/br> 楊玉姍心頭一松,突然理解了姑母為何喜歡這位長孫妃,坦蕩蕩,氣正浩,縱然出身低了些,卻也壓得在場眾人蠅營狗茍上不得臺面。 “好?!?/br> 自己瞧不起自己,才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瞧不起;自己自信坦蕩,他人偏見眼光傷不了她分毫。 阿蠻和楊玉姍動了,其他人跟著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