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你的執念[快穿] 第169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反派他長兄(穿書)、重生道祖的偏執日常、被迫尚公主后、我男朋友是神級哨兵?、朱門寵妾、職業讀者,追文爆紅、穿書前他已在大潤發殺了十三年的魚[快穿]、海棠壓枝、萬人嫌死后他們都后悔了、炮灰真少爺修仙回來了
只有某個人,還在想盡辦法一封一封地送來平安信。 只是隨著伍正言漸漸有了戰功往上升職,開始隨著軍隊不斷轉移戰地,信件間隔的時間越來越長。 平洲王給予蕭柳足夠的信任和自由,蕭柳用一年時間,回報給他源源不斷的財富和最先進的兵器庫。 外面戰事紛飛,平洲王府卻財富越累積越多,多得即便朝廷斷掉了西北的軍餉糧草,平洲王府憑借一己之力也穩穩撐了下來。 以一個王府的力量,養了整個西北軍。 所謂吃誰的飯,便是誰家的人。 朝廷本想讓西北軍乖順聽從京城指揮,卡住軍餉的脖子逼西北軍服軟,沒想到最后成了拱手相送,把整個西北軍都送給了平洲王府。 西北徹底脫離京城掌控。 這是伍正言從軍后第二年發生的事。 蕭柳的兵器賣得更好了,也開始參與平洲王府的議事。 但不論怎么賣,最新最好的兵器,她都會單獨留出一批,以自己的名義捐獻給西北某一只隊伍。 那個隊伍的首領姓伍。 每次兵器運過去的時候,伍參領總會收到一疊厚厚的信封,也會交出去攢了好幾個月的信。明明都是一個地方來的,伍參領和蕭佐領這送家書的次數卻是兩個極端,一個一送就是厚厚一疊,一個從來沒寫過家書。 問就是伍參領幫忙寫了。 但伍參領這寫信的架勢,一看就是寫給女人的,一起幫忙寫了?寫給同一個人? 這件事一度成為他們隊伍的八卦話題,未解之謎。 伍正言從軍第三年。 京城被攻破,新帝稱帝不到三周年,自縊正陽宮,從此大遼覆滅,中原陷入各家稱王的群雄割據局面。 蕭柳借著販賣兵器,和各家勢力都友好接觸,打□□道,也慢慢摸清了各個當權者的為人處世。 她又問了一次平洲王:“您想稱帝嗎?” 平洲王說:“若要我來選,千年綿延好過百年輝煌,但若于天下有利,便不得不謀?!?/br> 蕭柳明白了。 既然平洲王暫時無心,她便也不做選擇,只憑借著道義做事,到最后誰勝出,那便是誰罷。 為了能讓平洲王府、西北軍更有底氣,她把更多精力再次投入兵器的研發上。 西北人口有限,但戰事持續了三年多,沒有整個國家的招兵補充,西北軍雖然撐住了卻撐得很難,魏軍也已經得知了這一點,所以三年來,無論勝負,無論國庫后繼無力,從沒有撤兵言和的打算。兩軍如今就是耗著,看誰能耗得過誰。 西北軍不能退,退了就是國土喪失;魏軍也不能退,退了就是多年血本無歸。 而中原,群雄逐鹿,打得如火如荼。 伍正言從軍第四年。 曾經諸王首富的東林王被縉云軍攻破都城,徹底潰敗。 東林王全家上下或被殲滅或自縊而亡,唯留下世子妃一人,平靜地坐在她的公主府里,迎接滿身煞氣的縉云軍。 縉云軍為表示仁義,對世子妃以禮相待,沒有沒收公主府,甚至還派兵護住了公主府,不允許亂軍沖撞。 去掉了世子妃稱號恢復前朝公主身份的四公主便當真繼續過起了自己的日子。 外面說什么的都有。 縉云軍得到了善待戰敗者的好名聲,四公主被指指點點,指責她背棄夫家、皇室,貪生怕死。 蕭柳堂而皇之地派人送去了一份大賀禮,慶賀四jiejie重生自由。不止如此,還給縉云軍遞了謝禮,感謝他們善待四公主。 蕭柳如今地位特殊,她這舉動一出,四公主一下子有了底氣。 四公主給她寫了一封信,除了感謝她的仗義相助,還說,她一直記得蕭柳當年送嫁時告訴她的話。 活著,為自己好好活著。 蕭柳看著這封信很是高興,溫婉的四公主也有了為自己活著的勇氣,并且真正付出了行動,不畏人言。 這是她來這一遭,最好的成就。 伍正言從軍第五年。 兩人五年未見了。 由于情報機密泄露是難免,加上中原亂成一團,多得是內外勾結者,魏軍后面幾年也開始武器改進,經過五年的對峙,他們仿佛漸漸恢復了元氣,這一年,軍隊力量比往年強了不少。 平洲王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西北,精神緊繃。 中原原本五家分立,這兩年逐漸只剩下兩家,一南一北相互對峙,加上西北平洲王,正好三足鼎立。 這年夏末,源源不斷的糧餉和兵器從懷東運往西北各個前線。秋天,是魏國國庫最豐盈的時候,一貫是他們進攻西北的最佳時機,西北軍必須早做準備。 最新一批糧餉剛到目的地,敵軍來犯的號子緊急吹響…… 這一次進攻來得猝不及防。 懷東與前線離得不近,并沒有立刻收到敵襲的消息,但懷東城也拉響了警報。 北邊梁王的軍隊兵臨城下。 平洲王大怒,去信問梁王所為何來。西北戰事膠著,不動西北是所有人的共識,平洲王府的態度也一直擺得很明顯,他無心帝位,誰也不幫。 北邊梁王,南邊縉王,目前來看,梁王優勢更加明顯,縉王內部兄弟不和,縉云軍換了統領后,幾次敗仗,屢次失了守土。 梁王不乘勝追擊,卻來攻打西北,誰都覺得莫名其妙。 梁軍使節送來信件,話語十分冠冕堂皇:迎五公主回朝。 笑話,蕭家都倒了,京城被梁王占了,如今哪里來的五公主?難不成縉云軍善待四公主,認可了她前朝的稱號,梁王也想效仿一個? 大家心里都清楚,梁王是知道蕭柳真正的本事,想要搶人了。 等到魏國突襲的消息傳來,這個猜測就徹底得到了驗證。 西北陷入戰事,懷東軍隊數量稀少,縉云軍自顧不暇,如今可不就是梁王突襲懷東的最佳時機? 至于魏國為什么這么巧這個時候突襲邊境? 平洲王府咬牙:梁王…… 對守著西北的所有人來說,最可恨的不是爭來打去陰謀詭計的內斗,而是勾結外敵背后捅刀的jian佞。 梁王既然能做出這種沒有底線的事,就不配一統天下稱帝。 平洲王知道蕭柳的性子,她若是去了梁王陣營,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以梁王的卑鄙,她恐怕兇多吉少,所以哪怕為了蕭柳本人,他也不會把人交出去。 更何況,西北需要蕭柳,還在前線的伍正言還等著回來見人。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蕭柳都不能走。 然而,平洲王府一日不答應梁王的要求,梁王的軍隊就困住懷東一日不走。 圍城之初,平洲王給南邊晉王去信,但晉王也不是完全可信的伙伴,對方未嘗不是抱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心思,并沒有立刻響應。 梁軍圍困了懷東半月,日日在城外叫喊,迎五公主回朝,城內開始人心惶惶。 老百姓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五公主到底多重要,只以為一個前朝公主,送出去就送出去了,蕭家皇帝都是昏君,有什么好護著的? 半月后,梁軍開始攻城。 懷東守衛軍人數遠遠少于梁軍,只能倚靠蕭柳最新的武器以及地理優勢艱難守城。平洲王為了以防萬一,開始全城招兵。 多年來,懷東在平洲王治理下對王府十分推崇,平洲王的號召得到了極大的回應,但是百姓間對于蕭柳的意見越來越大,前些年到處流傳的蕭柳與平洲王府風流事跡,通過梁軍有心傳播又開始在街頭巷尾散布。 世子把蕭柳接回了王府,叮囑她莫要單獨出門。 蕭柳明白眼前的局勢,聽從安排沒有添亂,只專心琢磨如何解開眼前的困局。 晉王如今幾個兒子內斗不停,縉云軍原本是晉王四兒子統領,不僅所向披靡而且民間聲譽極好。但占據半壁江山后,幾個兒子開始爭權奪勢,四子丟了縉云軍,長子上位,但這位長子庸碌無能,縉云軍從一把利劍變成了鈍刀。 蕭柳在白紙上一一寫著這些人名,琢磨再三,給四公主寫了一封信。 信是寫好了,然而懷東被圍,形勢不似最初,整整三日,想盡辦法,也沒有成功送出去。 城里的氣氛越發焦灼。 梁軍切斷了懷東的水源。 城里糧食足夠大家堅持至少兩個月,可是水源被斷,恐怕半個月都撐不住了。 平洲王一直是文人做派,縱然他這五年指揮著西北軍坐鎮西北,也一直都是文人打扮。斷水第五天,他第一次穿上鎧甲,帶著兩個兒子上了城樓。 水源被斷,信件送不出去,不能坐以待斃,平洲王選擇了開城門主動出擊。 蕭柳換下綢緞穿上了仆人的布衣,和所有王府的丫鬟們一樣,去傷兵所照顧傷員,也在這個世界,第一次親眼目睹了戰爭的血腥和慘烈。 或者說,借著她的眼睛,讓原主看到了這份慘烈。 曾經,原主被送來送去,是人人為了躲避一場場本該堅持的反擊戰,而如今,這整座城,為了守住她而沖鋒陷陣。 城外的廝殺聲、戰鼓聲隱隱約約傳來,傷兵所里,輕傷員草草包扎完又沖了出去…… 開戰第七天,懷東城已經是強弩之末,平洲王府一片沉寂。 蕭柳主動找上了平洲王府,遞上了所有的設計稿件。 “多謝王爺護佑我多時,這些是我所有的兵器設計、改良稿,這封,是我給阿正接下來一年的書信,勞煩王爺按時替我送出,能瞞他一時是一時,免得他在前線出問題?!?/br> 她平靜地說:“明日,由我去吧?!?/br> 平洲王握著厚厚一疊信紙指尖顫抖,聲音粗啞了幾分:“正兒回來,你讓我如何交代?” 蕭柳笑笑:“不會,他都明白的?!?/br> 平洲王看著她:“去了那,你如何打算?” 蕭柳說:“活著,盡量好好活著,不負內心地活著?!?/br> 平洲王長嘆。 他肩頭有整個懷東城百姓,縱然心疼憐惜蕭柳,卻不得不承認,一個蕭柳和整個城,他只能選擇整座城。 這天夜里,蕭柳翻出了當時在和親隊伍常穿的公主常服,讓絮兒幫她打理熨平。 絮兒嗚嗚咽咽地哭著,一邊哭一邊收拾,問她為什么不帶上她一起走,就算死也想和蕭柳死一塊。 蕭柳摸摸她的頭,說:“帶上你麻煩,拖后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