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仙路 第216節
而這三天時間,徐默需要將之前明悟消化一下,順便休養生息,驅毒調理。 這會兒是正午,徐默就待在曲大夫家。 曲大夫全名叫曲仁和,這名字一聽就是杏林圣手,醫藥大家。 很氣派。 徐默還給建議,說您老將來若是開藥鋪,一定能賺的盆滿缽滿。 不過曲大夫對這個建議不怎么感冒,對他來說,賣藥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治病救人。 “是藥三分毒,雖說賣藥也是好事,但若是讓不懂的人亂買藥,或者庸醫亂開方子,那是要害人命的,這種事,我不做,我的子子孫孫,也不能做?!?/br> 徐默聽完,給曲大夫豎大拇指,直呼正派。 曲大夫家里有七口人。 一個兒子,一個媳婦,一個女兒。 兒子和媳婦成親較早,已育有子女三人,兩男一女,大的已上學堂,小的,還在院子里和泥巴玩。 女兒十六歲,也快到了成家的年紀,不過這個事兒曲大夫急,他女兒卻不急。 這一兒一女,都學了曲大夫治病救人的醫術。 兒子已經能獨當一面,平日里出門瞧病,都是兒子去,女兒在家幫忙,但要說醫術高明的程度,曲大夫悄悄和徐默說過。 女兒,要更強一些。 “無論什么行當,天資十分重要,我那女兒,勝在天資,可惜,可惜,是個女娃兒?!?/br> 徐默知道曲大夫說的‘可惜’是什么意思。 畢竟,這世道也是男尊女卑的,古代架構,基本上都是如此。 就說外面坐堂的大夫,在古代,你見有哪個是女人? 十里八鄉若是有一個,那都就算是稀罕事兒。 當然曲大夫說,他這十六歲的閨女天資好,是個當大夫的料,這件事徐默在吃飯的時候體會到了。 住在人家,自然是要和人家一起吃飯。 徐默這個人,山珍海味能吃,粗茶淡飯也不嫌棄,什么都能吃的很香。吃飯的時候,那女兒一直盯著徐默看。 就在想著莫非是因為自己太帥的緣故時,對方卻說了這么一句。 “你這傷,按理說活不了啊,怎么現在看你能吃能喝,你,究竟是不是人?” 曲大夫一聽,趕忙訓:“怎么說話呢?沒禮數!” 徐默趕忙勸,說不用訓,小孩子嘛,心直口快很正常,這種性情我喜歡。 “我聽人說,武者體魄強健,幾倍于常人,你是不是武者?”小曲大夫繼續問,徐默看她醫術也不錯,所以給取了外號。 她爹是曲大夫。 那她就是小曲大夫。 徐默點頭:“是,修煉過幾天?!?/br> 小曲大夫笑了:“村東頭喜樂家也是世代習武,那身子看上去比你壯實多了,不過,他們若是受了這種傷,肯定活不了?!?/br> 曲大夫又訓,說身為女子,莫要瞎打聽。 “食不言睡不語!”曲大夫板著臉。 “爹,我好奇嘛?!?/br> 徐默知道她的意思,道:“我武功比較高,所以,這傷還不礙事,就是這毒,有點棘手?!?/br> “武功高?有多高?”小曲大夫急忙問。 徐默看了看,指著曲家的小平房道:“這是你看到的武者,我,七八層樓那么高吧?!?/br> 小曲大夫眼睛一亮。 心里想著,那是夠高的,反正別說村子里,縣里也沒見過那種高樓。 于是小姑娘又開始瞎打聽。 徐默倒也是有問必答。 吃了飯,曲大夫讓出屋子,讓徐默休息,徐默沒有推辭,不過就算是曲大夫的屋子,也很簡樸。 按理說,治病救人的大夫,要大富大貴是有一點難,但要過得比尋常人家好,還是很容易的。 可曲大夫家不是這樣。 甚是貧苦。 應該是只為治病救人,別說看病的錢,遇到有難處的或許都不會收,可能有的時候,還得往外搭藥錢。 徐默獨自在屋,開始沉心靜氣。 思索之前所悟。 屋子外面,院子當中。 “爹,這個人感覺不對勁,像個壞人?!毙∏蠓蛞贿厯v藥,一邊小聲說。 搗藥的動靜可以掩蓋聲音。 看得出,小曲大夫也是個機靈鬼。 “醫者不分善惡,只要是病人就可?!鼻蠓虮砬樘┤?。 此事,顯然他也早有懷疑,只是還是那句話,醫者仁心,人家尋上門求幫助,沒法子拒之門外。 “而且很奇怪,即便是武者,那么重的傷,也不可能像他這樣,而且那毒血,村口的阿旺舔了一口,就死了。而且是蝕尸消骨,霸道的很!” “阿旺死了?” “死了,我親眼看見的?!?/br> “哎,雖說這是一條惡犬,但畢竟是條命……等一下,我讓你扔東西,怎么會讓阿旺給吃了,你,是不是故意的?” “我哪有!”小曲大夫嘴上這么說,表情卻是出賣了她。 “惡犬也是生靈,你做的不對?!?/br> “爹,我知錯了,當時,沒想到毒性那么強,簡直,是恐怖。這種毒,那人居然也沒死,我懷疑,他不是人……” “噓!” 曲大夫搖頭:“是不是人,此事不好定論,待他病好,便會自行離去了,何必執著于此?再說,若真是惡人,且不是人,若不治,也是一樁禍事?!?/br> 父女二人交談,聲音小,但哪里能逃過徐默的耳朵。 那是一個字不落的聽下。 徐默不奇怪,有這種反應才對,這也更添一份真實。 善人,也是普通人,有他們自己的小算盤。 但善就是善,沒有理由,不講道理不講規則的善,那根本不是善,是‘圣母心’,那種偽善,比惡人還惡心,該殺! 徐默所悟‘人道乾坤’,乃是一種無形的境界,一種念頭,可通達疑惑。 好處之一,是對修煉有益處。 另外,仿佛在腦海中,筑起了一道靈臺。 靈臺之上,觀物有別。 說的更直白一點,同樣的一件事,一個理念,一段話,一篇文章,或者一段功法,已經有了定論,有了理解;但此刻,置于靈臺之上,觀之,可得另外一種感悟,一種收獲。 這種念頭玄之又玄,乃妙門。 契合《道德經》中所講,眾妙之門! 同樣是《道德經》,徐默是仔細研究過,也看過諸多大佬的解析,算是很了解,但此刻再看,竟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仿佛之前看的,和現在看的,是兩部經典著作。 而這種不同角度的所得,對修行,對境界,提升是非常大的。 《萬物化靈》中,賜名聚靈是基礎。 徐默早就學會。 但此刻,同樣的術法,徐默取了屋中一本醫書,低語賜名。 下一刻,醫書竟化作一只靈雀飛起,先在屋子里盤旋一周,然后從屋頂通風口飛走。 跑了! 徐默笑了笑。 “人道乾坤,眾妙之門,果然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能悟法,這件事徐默一開始是沒想到的。 更沒想到的是,他只是因為受了傷,想找個大夫隨便給看看,居然就能從對方身上參悟到《人道乾坤》。 這屬于意外之喜,像是不小心你摔了一跤,然后感覺什么東西硌屁股,拿起來一看,好家伙,一塊狗頭金。 差不過就是這種感覺。 當然,徐默這也算是初次悟法。 需要鞏固,需要完善。 這幾日,做此事便可。 于是心無旁騖,跟隨曲家生活,到了第二日,法門已然完善,徐默看待萬事萬物,也和過去有了極大的不同。 可能在過去,一件事可以影響徐默心境,現在最多是看到,知道,依舊是心如止水。 這心如止水,也很重要。 心如止水,不代表一片死水,只是學會了分辨,有些石頭落下,可以忽略,有些,可濺起波瀾。 一個被動,一個主動。 境界卻既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