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的短命鬼長命百歲了 第848節
長話短說,也得有頭有尾。 事情得追溯到永和五年的夏天,這年夏天,先帝派使節去北地的韃靼,商討邊境事宜。 韃靼是一個生活在馬背上的游牧民族。 北地一年十二個月,有一半的時間是冬天,什么麥子、稻子都長不活的。 北地缺吃少喝,韃靼的人為了能活命,常常來華國邊境搶東西。 他們通常是一陣風來,搶完,又一陣風去,別說抓了,就是防都難防。 北地百姓被他們折騰的苦不堪言,只有求助朝延。 當年的使節叫蔣傅。 蔣傅進士出身,后進了禮部做官,此人文章了得,口才更是了得,常常出口成章。 為人也是八面玲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所以蔣傅在官場上一路順風順水,年紀輕輕就官至侍郎。 先帝派他出使韃靼,就是看中了他那張三寸不爛之舌,想游說韃靼開通貿易,互通往來,不再sao擾華國百姓。 和談本來很順利,蔣傅也不負眾望,和韃靼王達成基本協議。 問題出現在一次酒宴時。 蔣傅去帳外撒尿,偏巧韃靼王也尿急,站在了他的邊上。 兩個男人撒尿,自然就會比一比誰的尿呲得遠。 蔣傅是個文弱書生,身體肯定比不上長年習武的韃靼王。 韃靼王一泡尿呲得老遠,就嘲笑華國男人個個都像蔣傅那樣,連女人都沒辦法滿足。 蔣傅冷冷回了他四個字:焚琴煮鶴。 意思是你們北地的蠻人除了會糟蹋好東西以外,還會什么?蠻人而已。 他以為韃靼王聽不懂,不曾想,這人不僅聽懂了,還聽出了他言語中的傲氣和不屑,借著酒勁,拔刀就把蔣傅給殺了。 古往今來,兩國交戰,還不斬來使呢。 消息傳到華國,先帝大怒,立刻派大將軍宋知聿出征。 “慢著?!?/br> 晏三合出聲打斷:“先帝派出宋知聿是出于什么考量?” “宋知聿出生武將世家,從小習武,熟讀兵法,也跟著先帝在北地打過幾次仗,對北地很熟悉?!?/br> 步六:“先帝用他,一是因為他對北地熟悉,二是因為他是當時的太子舉薦的,也就是當今陛下?!?/br> 晏三合:“那么,當今陛下為什么要舉薦他?” 步六:“宋知聿和太子打小一起長大,兩人算是至交?!?/br> 晏三合:“先帝和太子素來不和,為什么會聽太子的,啟用宋知聿?” 步六:“先帝用人從來是大局為重,江山社稷為重,宋知聿這人,的的確確是有幾分真本事的?!?/br> 晏三合:“既然有真本事,那又為何會輸?” 步六被她一句一句逼問得,連氣都喘不過來。 他長長勻出一口氣,“晏姑娘,行軍打仗不僅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有時候還要碰碰運氣?!?/br> 蔣傅死得突然,先帝咽不下這口氣,命宋知聿立刻奔赴北地。 立刻就意味著倉促。 大軍九月出發,經過一個月的長途跋涉,十月匆匆趕到北地,已經是人疲馬乏,只能休整一個月。 一個月后的北地已經是漫天風雪,天寒地凍,大軍只能繼續休整,等待來年開春后再戰。 偏偏北地的春天,遲遲不來,都四月了,天上還飄著雪呢。 漫長的冬季,把將士們的一腔雄心都給耗沒了。 而韃靼則恰恰相反,漫長的冬季正是他們養精蓄銳的時間。 所以大軍才敗了,十萬只剩下兩萬。 晏三合:“宋知聿最后的下場是什么?” 步六重重嘆口氣,“回京后就交出帥印,辭官歸隱,郁郁了幾年,早早離逝?!?/br> 晏三合:“比起那些戰死沙場的將士來說,他的下場已經算是好的?!?/br> “晏姑娘,話不能這么說,宋將軍其實挺慘的?!?/br> 兔死狐悲,步六忍不住道: “他爹娘白發人送黑發人,沒幾年也走了;膝下兩個兒子,因為沒人管教,都成了碌碌之輩。 整個宋家受他牽連,在京城混不下去,只能搬回祖宅,聽說一府人中,沒幾個得志的。 太子也因為舉薦他,被罰了整整半年的俸祿,太子之位都差點沒保住?!?/br> “所以,他還不如戰死?!?/br> 晏三合忽的冷冷一笑,“像鄭老將軍一樣?!?/br> 步六壓根沒料到她會這樣說,頓時啞口無言。 第838章 君臣 是啊。 宋知聿如果戰死沙場,性質和境遇完全不同。 前者是英雄,受世人敬仰,悼念,兒孫后代能得蔭庇。 后者是敗將,被萬人唾棄,是兒孫后代甩都甩不開的恥辱。 步六驚詫地看著面前的晏三合,突然發現自己還小瞧了她。 這姑娘看問題的角度,不僅毒,而且老辣。 “宋知聿說完,我們說回鄭玉老將軍?!?/br> 晏三合無視步六投來的目光。 “據我所知,永和七年春,先帝任命漢王為主帥,老將軍是副帥,如果我沒有猜,老將軍這次出征,是為輔佐漢王吧?” 一個字都沒有猜錯。 步六連忙穩住自己翻涌的情緒。 “漢王是主動上書請求出征的,一連上了三封奏章,先帝才點頭同意的?!?/br> 但漢王是先帝最寵的兒子,為了確保兒子能打勝仗,這才挑選了鄭玉老將軍。 漢王年輕氣盛,勇字當頭,老將軍身經百戰,以穩為主,兩人的配合,是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晏三合思忖片刻:“老將軍呢,先帝欽點,他就欣然出征了嗎?” 步六一聽這話,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 問得可真細??! “晏姑娘有所不知,老將軍對韃靼人恨之入骨,他腿上的傷,就是在和韃靼打仗的時候,傷到的。 除此之外,鄭家軍中好幾個都尉,也都死在韃靼人手上,這些人追隨老將軍好多年?!?/br> 步六的眼睛一下暴突起來。 他們行軍打仗之人都有執念,都想為昔日死去的弟兄們報仇雪恨。 “老將軍親口對我們說的,這一仗,他一定要披甲上陣,親手殺幾個韃子解解恨?!?/br> “所以,老將軍出征前,情緒正常,斗志昂揚,并沒有半分不妥?” “是!將軍很清楚,這是他最后一次掛帥打仗,我們下面的人也很清楚,這是最后一次隨將軍出征?!?/br> 晏三合略一蹙眉,“這是他欣然出征的所有理由?還是其中之一?” “其中之一?!?/br> 步六一口氣嘆得深沉,像是在嘆老將軍,又像是在嘆他自己。 “就像女人總懷念年輕時的俊俏模樣,男人也總懷念年輕時一口氣能干七八碗飯,一泡尿能呲老遠,誰愿意承認自己老了,提不起槍,殺不了敵,是個吃閑飯的老廢物呢?” 晏三合細細品了品這話里的意思。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將軍對先帝欽點他出征,是懷感恩之心的?畢竟他老了?!?/br> 步六恍惚了。 他有種錯覺,眼前和他面對面坐著的,不是一個年輕的,涉世未深的小姑娘,而是一個在官場浸yin了很多年的謀士。 “晏姑娘,將軍和先帝之間的情分并不尋常?!?/br> “不尋常在什么地方?” “元封年間,當初先帝還是趙王時,將軍就輔佐他出兵蒙古,當時趙王為主帥,將軍是副帥……” 不用步六再講下去,晏三合也知道事情后來的走向——謝知非曾和她詳細說過。 趙王和鄭玉在戰場上脾氣相投,結下深厚情誼,趙王繼位后,鄭家門第一路水漲船高。 那么也就是說,永和七年攻打韃靼,永和帝趙霽讓鄭玉輔佐漢王,不光光是因為鄭玉性子沉穩,身經百戰。 還有一個藏在深處的原因,他們君臣之間,是彼此信任的。 所以,永和帝趙霽才會把兒子托付給他,他相信鄭玉一定會盡心盡責,就像當年輔佐他一樣。 “老將軍可有說過會好好輔佐漢王的話?” “說過,而且不止一次,練兵的時候,對我們也是異常的狠?!?/br> 那便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