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2開始的趕山生涯 第644節
原本,這也是還沒有禁止開采,誰見了都可以去弄上些帶回去的年頭。 呂律也不打算平白出一大筆錢去弄啥開采許可之類,因為去弄了,反倒可能成了別人的嫁衣,得不償失,作為特產型的東西,一向受到重視。 當天傍晚,三輛車子就抵達松花石老坑礦脈所在地。 車子沒法進入那樣的密林溝谷,只能在林區廢棄的路上停下。 眾人將車上的東西卸下來,被呂律領著,帶到那條小河邊,就在老坑對面的林間平地,砍了木頭,搭建窩棚,在接下來一段日子,他們吃喝拉撒都在這窩棚了。 在一幫子人忙碌著搭建窩棚的時候,張順安卻是有些迫不及待地靠了過來:“小呂啊,先領我去看看老坑……” 呂律知道他急切,當即拿了手電,領著他到發現松花石的那段河流看了下。 冰雪早已經融化,小河流水變得有些湍急。 還沒到礦坑呢,兩人就已經在河里看到了不少品相不錯的江撈石,這就先給了張順安一個驚喜:“把這些江撈石好好找找,還有就是坡上這些,只要兩三天,就能先弄上幾車運回去……” 他說著,立刻朝著山坡上的密林爬了上去。 很顯然,他已經猜出老坑的位置了。 呂律也跟著上去,很快來到那個坑洞。 沿著那片陡峭的林間石層轉了一陣,除了大的坑洞,還找到幾個小的。 張順安指著那些小洞說:“這就是以前老輩人尋找松花石留下的探洞,用來查看內部松花石品質的?!?/br> 穿著一身中山裝的張順安也顧不得臟不臟的問題,打著手電筒朝著里邊照射一下,跟著就爬了進去,不多時,就從里面拖出兩塊被泥殼包裹著的石頭,像是瘋了一樣,跑到下邊河流里,拿著工具就開始進行簡單的泥殼剝洗。 倒也沒用多大功夫,兩塊石頭的內里呈現出來。 “看看,質地細膩,堅硬溫潤,深綠色,還有這些黃、白色像松針一樣的絲紋,都刷絲了,隨便弄出兩塊掉落下來的,跟孔雀石似的,難得的精品啊,這還只是探洞里的,那主坑里邊,怕是更不得了……走,快去看看!” 張順安說著放下兩塊松花石,又往林間陡峭的山坡上爬,那激動興奮的樣子,難以言表。 呂律卻是趕忙將他拉?。骸皬埓鬆?,要進主坑,可得有點心理準備?!?/br> “咋啦?”張順安有些發愣。 “這里以前可能發生過戰斗,坑里有些散碎的尸骨……” 呂律小心地提醒一句:“里面應該被炸過,其實,開采這些松花石,我別的都不擔心,唯一擔心的就是人身安全,就怕坍塌之類的事情,造成大的事故?!?/br> “我還以為你要說啥,這些都不是事兒……這幾年,松花石有老坑重新被找到,我為了弄幾塊松花石,專門去老坑里干過兩年多的礦工?!?/br> 張順安說著,伸出自己那雙長滿厚厚老繭,裂紋縱橫的一雙手:“看看我這雙手,就是當礦工的時候弄成這樣的,可惜忙活了兩年多,也沒弄出啥好材料,被管得太嚴了。 說了你可能不信,祖上曾經是宮廷造辦處的匠人,擺弄的就是這行當,我爹傳給我的雕刻和制硯手藝,這么些年下來,也只敢平日里到河里找隨便找幾塊石頭練練手,就生怕被扣上一頂帽子沒了小命……唉,放心,采礦我也很有些經驗,放心讓他們跟著我,我保證不會有事兒!” 呂律倒是不覺得奇怪,好多有手藝的工匠,哪怕四處有人招攬,但依然選擇隱藏,經歷了前些年的事情,都怕了。 “你們這么一直藏著,那又是怎么跟孔大爺認識的???” “孔思仁啊,他祖上也是造辦處的,那些年動亂,小的時候,隨著老輩人一起從京城出來的。這些年輾轉,流落各處,但也在私底下,還有些聯系……孔思仁沒跟你說過?” “沒有……” “這老家伙,藏得還真深?!?/br> “你們幾個,不會都是祖上從造辦處出來的吧?” “幾個都是啊……原本還有一些,這些年失去聯絡了,已經有不少過世了,還活著的,手藝也有沒傳下來了?!?/br> 呂律心里卻是樂開了花。 宮廷造辦處是什么地方?哪里出來的匠人,哪怕沒啥名頭,那手藝都是頂尖的。 這些人可都是真正的大寶貝??! 原本只是想著弄點創匯的東西賣賣,這下好了,有這么一幫子高明的匠人,小小工藝品加工廠,也有了做大做強的潛力。怎能不叫人心花怒放。 創匯時期,顧名思義,就是出口到海外創收外匯的時期。 主要有兩個時段,一個是四九年到六零年,另一個就是七十到八十年代,也就現在所處的這個時期,中間因為歷史原因,一切停擺了,沒有生產。 前面的時段也叫創匯早期,到后來世面上流傳比較多創匯產品主要是七八十年代的,在這個時期,各地紛紛涌現出為出口而生產的工藝品。 出口換回來的外匯,又投入到國家生產建設當中,尤其是改革開放,需要大量外匯儲備,工藝品這些年開始越來越盛行。 出口的大頭主要是瓷器、其次包括景泰藍、手雕、漆器、織錦和刺繡等東西。 呂律主打的就是手雕了,這里面飽含的東西也多,木雕、玉雕等都是,松花石也叫松花玉,那也是高端產品,只要精美好看,別說是這些好東西,就連木頭,也能變得很有價值。 而這也是呂律到區上一找,立馬就得到支持的原因,甚至主動聯系外貿公司,提供銷路的原因。 因為急需,也是業績。 對于呂律和區政府而言,也是雙贏的局面,自然一拍而就。 張順安迫不及待地打著手電筒,從主坑洞口爬了進去,呂律也趕忙跟上,小心護著。 他在洞里打著手電也走得小心,四處觀望,對于那些骨骸,只是一掃而過,并沒有啥波瀾,注意力全在石頭上了。 “這礦坑算不上大,但里面的松花石品質卻是相當不錯,保存得也很好,感覺像是剛開出來沒多久,正想大力采挖的時候就突然停止了一樣……寶地??!小呂啊,你能不能把這兒給盤下來?”張順安有些期盼地問道。 呂律搖了搖頭:“你也知道這東西稀缺,而咱們又是從伊春過來的,這要是公之于眾,怕是就輪不到咱們了,江源的人可不是憨憨,這樣的事情他們自然也會爭搶著去做,而且,一旦暴露出去,本就是國家礦藏,很大幾率是被接手管控,你去當過礦工,干了兩年多,應該知道里面的彎彎繞繞。咱們爭取現在多弄些原材料就行?!?/br> 呂律想著創匯賺錢,別人也想,主要是呂律并不打算局限于此,能用來加工工藝品的材料很多。趁著沒啥人管的時候,能先撈點就先撈點吧,以后的事兒,以后再說。 賺不完的錢,他只是想積多攢些財富,以后老婆孩子熱炕頭就行。 商海,他是再也不想涉足了。 工藝品加工廠,對呂律來說,本就是個趕山見到好材料時誕生的念頭而已,往后日子還長,看情況適時改變經營策略就行。 現如今能免費得的東西,何必再去花上大筆不討好的冤枉錢。 就看誰快了。 張順安想了想,有些遺憾地說:“這倒也是!放心吧,我們會抓緊時間,多積攢一些?!?/br> “那這事兒,就交給你了……如果沒人阻撓,就繼續開采,如果有人干涉,那就撤,咱們能做的東西還有很多。在這種深山里,很少有人來,只要做得隱蔽,也能開采很長時間,能賺不少了!” 隨后,兩人又在洞里轉了一會兒,各自帶著兩方松花石出來,回到河對岸的營地。 采挖的松花石,得從這河溝里所在的山里,搬上近三里地才能進行裝車,接下來這一幫子人,有得忙了。 在搭好的窩棚里跟眾人一起吃了頓飯,呂律也趁機跟他們講了各種注意事項,把采礦的事情交給張順安,運輸的事情則是交給孟兆華,尤其叮囑注意安全和不要到干飯盆里亂走動。 第二天早上,呂律則是叫上張韶峰等人,就以這窩棚為中心,開始各處打拐子和砍樹皮。 目的很簡單,告訴那些可能深入到這些地方的人,這里已經有人提前到過了,盡量減小外人闖入的幾率。 相信他們看到那些穿山溝的人留下的標記,也不會再往這里闖入,能讓事情隱蔽更長時間。 這事兒就忙活了幾人整整一天的時間,晚上再回到窩棚,已經看到張順安領著十多個青壯,從河里和山坡上,翻找出了一車的松花石原石和江撈石,小的用籮筐挑,大的直接用人抬,已經裝了一車。 照這樣下去,三天時間,這三輛車子,就能運回去第一趟松花石。 也就在之后的一天,呂律給張順安留了一筆生活開銷費用,然后看著他們有序地進行采挖翻找,也放心將事情交給他們,跟張順安和孟兆華打過招呼后,領著張韶峰等人,一頭扎入了現在枝葉初綠,野菜雜草剛剛萌發的干飯盆,開始抬棒槌。 第756章 白山青蟒 “嘶……” 索撥棍輕輕撥開草葉,一條蜷縮成團藏在石縫中的土球子蛇,閃電般襲擊過來,狠狠咬在索撥棍尖端上。 大概是辨識出這不是rou體,所以它又很快松開,縮了回去。 呂律收回索撥棍看了看尖端,發現上面留下細小如針的痕跡,有著小片濕色浸染,那是土球子蛇咬過后留下的毒液。 土球子蛇兇猛,幾乎每一次試探,都會毫不客氣地咬來,接連兩三次以后,才游走著鉆進草叢或是石縫中躲避。 地上的雜草和小灌木還沒有長高,在厚厚的腐葉上,處處新綠。 其實每到一個地方,索撥棍現在的作用,更多的不再是撥弄草葉尋找棒槌,而是驚動潛藏在隱秘處的蛇類,每一次波動,棍子上鐵線拴著的銅錢叮當作響。 和冬季皚皚白雪覆蓋不一樣,此時的干飯盆里,明顯危險了很多。 之前在干飯盆看到的無底洞,沒了積雪的覆蓋,現在顯現出來,有的直接就裸露出了洞口,還有的被干枯的樹枝和枯葉遮擋。 冬季的時候,張韶峰掉過一次無底洞,那時候一幫子人就已經長記性了,現在春夏交接之際,也不敢有絲毫大意,這讓索撥棍有了另外一個作用,到處戳戳,防著這些一個不小心陷落進去就可能再也出不來的洞xue。 這事兒,幾人沒少叮囑充當腰棍跟著壓山的林玉龍。 呂律甚至在發現一個隱秘洞xue的時候,還特意將幾人召集起來,當著他們的面撥開洞口掩藏的枯枝腐葉,洞口不大,也就瓦崗大小,朝著下邊看去,深不見底,冒著一股子涼氣。 他讓幾人拿出隨身帶的繩子,拴了塊石頭放進去,一直往下放了三十多米,依舊沒到底。 這樣的洞xue,人若是掉下去,叫的機會都沒有,直接就去見了閻王。 這也讓張韶峰感嘆不已,直說自己上一次掉入洞里,得虧洞不深,要是碰到這樣的,活不了,真的是命大。 其他幾人見狀,也是不寒而栗。 而在眼下所處的這片區域,呂律懷疑自己這些人進了所謂的蛇山了。 林子茂密不說,其間還夾雜著不少奇形怪狀的石砬子。 而也就是在這些石砬子縫隙或是石塊中間,蛇越來越多了。 最開始遭遇蛇的,就是林玉龍,走著走著,面前的草叢一動,一條土球子蛇直接就一口咬了過來,幸好是咬在解放鞋前端的膠皮上。 這也把林玉龍狠狠嚇了一跳,這些蜷縮成一團被稱為土球子蛇(烏蘇里蝮)的蛇類,身上的顏色本就類似土球、石塊,藏得相當隱蔽,不仔細分辨的話,實在是防不勝防。 天氣轉暖,蟄伏了一冬的蛇類,紛紛出來活動。 但活動這么頻繁的地方,還真是少見。 也正是因此,明知道這些區域危險,幾人卻是一點放過的想法都沒有。 對于抬棒槌的人來說,蛇類活動的地方,向來是棒槌喜歡生長的地兒。 不說這樣的地方,就即使在別的地兒,呂律等人的收獲,也相當不錯。 整個干飯盆周邊,在獸皮書上都有老兆的記錄,唯獨在這片上百平方公里的干飯盆里,是空的。 蔣澤偉的話也應該是真的。 因為呂律等人進來,還沒有刻意去尋找,就已經碰到了棒槌。 雖然最大的只是棵四品葉,其余找到三棵燈臺子和兩棵二甲子,收獲算不上大,卻是一個很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