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2開始的趕山生涯 第457節
陳秀清聞言,趕忙把都已經塞到嘴里的參籽又給吐了出來,順便又朝旁邊吐了幾口唾沫,這才用手將參籽上的果rou用兩個手巴掌合在一起,使勁搓揉掉,然后選了周圍幾個陰涼的地方,扒開土壤,將參籽撒了進去。 這些果rou不搓揉掉,參籽想要發芽,需要花費的時間更多,甚至還沒來得及發芽就先壞掉了,傳播變得困難。 做完這一切,四人繼續排棍拉了三遍趟子,把剩下的區域搜完,再沒有任何發現,眼見天色也已經晚了,也就不再逗留,招呼著一起返回宿營地。 張韶峰臉上的腫,經過昨晚和今天白天的休息,已經消了大半。 這主要是他在蜜蜂落到臉上自己呼的那一巴掌太狠了,發現被蟄后,又是又擠又捏的拔毒刺,這下好了,把蜜蜂留下的毒囊里的毒全給擠到自己臉上的rou里去了。 但凡不要那么急躁,指甲反向對著蜜蜂毒針一刮,盡可能少地減少毒素進入身體,也不至于腫那么嚴重。 這些東西,都是在蜂場取蜜的時候,呂律給他們教過的,沒想到,沒被當回事兒,現在張韶峰可算是長教訓了。 他一雙眼睛瞇成縫,睡上一晚上,眼睛差點沒被眼屎給糊住,就連吃東西都不香,那叫一個難受。 不過,他忙得比陳秀清利索些,呂律等四人回來的時候,飯菜早已經準備妥當,就連喂給狗子的苞米面都已經熬好等著了。 見到呂律等人返回,他連忙拿出碗筷,給幾人添了飯,笑呵呵地問:“今天咋樣?”依舊微腫的臉,看上去喜慶無比。 “還行!”呂律說著,將自己的獵囊取下,把封包子一個接一個地取出來:“一個五品葉,比昨天那個還要好些,四個四品葉,這些燈臺子,二甲子,我帶回去栽種?!?/br> “又是一個五品葉,還有三個四品葉子……這厲害了呀!”張韶峰一愣之后,看著那些封包子,變得狂喜。 “律哥那雙眼睛,是真神了,放眼一瞟,就沒有棒槌能逃過!” 陳秀清夸夸其談:“他只是跑去拉屎,隨眼一瞟,幾下轉悠就找到那么多東西,你敢相信,這些地方還是我們三個找過一遍的沒看到的?!?/br> 梁康波卻是已經看出了端倪,覺得呂律肯定有自己的法子:“老五,跟我們說說,找棒槌的法子,你肯定有自己的技巧!” 呂律點點頭:“這也正是我要跟你們說的,咱們洗臉、洗手,邊吃邊說?!?/br> 他把東西放好,朝著小溪邊走了過去,先喝了些溪水,然后抓起河里的細沙,搓手洗臉。 幾人很快洗好,圍坐在火堆旁,開始吃飯。 “在林子里什么情況都能遇到,野獸踩了,掉下的樹枝砸到,被蟲子給咬了,或是生病了,種種原因改變了棒槌生長的地方的面貌,都給咱們放山人增加了找棒槌的難度,也正是因此,有的地方,被人走過無數遍,啥也沒找到,反倒是后來者發現了大貨?!?/br> 呂律邊吃,邊給幾人說著尋找棒槌的經驗,為了能找到更多的棒槌,提高效率,他自己也覺得,很有必要給幾人好好說道說道,不然遺漏太多,太容易錯過好東西了。 “眼神這東西,其實是可以練出來的,很多老把頭眼睛特別好使,隔著老遠就能看到棒槌,這叫殺草。意思就是,草妨礙不了他找到棒槌。 而初把郎(第一次或是沒經驗的放山人)的眼睛就不殺草,容易忽略很多東西,最大的好處,就是初把郎還不習慣這些規矩,比較跳脫,正因為不走尋常路,所以總能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棒槌,這是參幫不會拒絕初把郎要求一起去抬棒槌的原因。 昨天找到那棵五品葉,就有不少四哥的功勞,若不是他打蜜蜂被蟄,若不是看到鹿角招了地雷蜂,被追著一通亂跑,咱們就有可能還要花上不少時間或是干脆錯過了那五品葉大貨……” 呂律說到這兒的時候,看向張韶峰:“四哥,繼續發揚,給咱們弄個頂級大貨出來?!?/br> 頓了一下,他接著看向幾人:“這里,我提個要求,規矩要活學活用,集中精神排棍兒撥草弄葉仔細搜尋這是必須的,同時保持更多的好奇心,枯枝爛葉,雜木蓬子,草叢,包括枯樹、石縫啥的,多撥弄幾下,仔細看看,好奇心就是為了這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準備的。 因為這些地方,要么迷惑性太高,要么就是被本能地認為不會生長棒槌而被忽略。較真的時候會發現,可能棒槌就藏在某段枯枝或是滾落的石頭下,或是高處某個樹洞中也會有。 為啥?小動物或是鳥吃了棒槌的籽,就有可能拉在一些樹洞里,結果就長成了棒槌……高處也不能放過,多抬頭看看,還能防著吊死鬼,避免被上邊的枯枝掉落砸到。 這是棒槌子孫后代的傳播方式,除了自然脫落生長的,更多的是各種動物幫忙傳播,事實上,這東西并沒有定數,哪里都可能有?!?/br> 呂律說這個,是有根據的。 就比如,一貫認為,棒槌生長在北緯四十到四十五度之間,所以在長白山、小興安嶺,完達山等地方多,通常認為大興安嶺就沒有。 但實際上,在后世就有專家考察中在大興安嶺不可能生長棒槌的緯度發現過百多年的大貨,研究認為是動物帶過去的參籽。山林面積那么大,總有適合棒槌生長的地方。 就包括呂律這次所選的地方,向南,不是東南向,陽光普照的地方,但茂密的林子,依舊能提供足夠的陰涼和潮濕的土壤環境支持棒槌生長。 想到這個,呂律不由開始在想,啥時候到大興安嶺的時候,也去探訪下那兩棵在大興安嶺的大棒槌。 幾人聽著呂律說的這些,默默地點點頭,他們對這一點算是有個明確地認知了。 “殺草……也是有訣竅的吧?”張韶峰好奇地問。 呂律笑道:“那是當然!” 第547章 一步之財 “說起殺草,特別有講究,老放山人的眼睛能看三層,一看遠,二看近,三看腳底!” 說到重點,呂律放下了碗筷,認真說道:“這三點,你們可得記住了,接下來再去抬棒槌,多練多看?!?/br> 四人見狀,也紛紛放下手頭的碗筷,凝神靜聽。 呂律接著說道:“所謂看遠,也就是先大眼看雜草、小樹間的紅榔頭,這顏色鮮艷,比較容易發現。 看近,就是看‘平頭冠’,這樣的,就是棒槌的紅榔頭脫落了,或是被鳥或是其它動物破壞了的,雖然說有不少東西跟棒槌相似,但終究有特別之處,棒槌的幾個枝杈是平整的,不像刺五加那樣葉片高低錯落。 接下來就是看腳底了,也就是看草根,那些莖葉倒了的,或是小棒槌這樣的是最難發現的,眼睛一定得靈活?!?/br> 四人細細想了下,趙永柯卻是先一步說了出來:“這就相當于每走過一片地方,都被搜上三遍了。我之前可是索撥棍到哪兒看到哪兒……難怪會有那么大的遺漏,學到了!” “沒想到,找個東西,還有這么大的講究!”梁康波也是感嘆不已。 張韶峰也說道:“事情說著簡單,做起來難??!” 而陳秀清又開始撓頭了。 “其實這也不難,咱們都是打過獵的,打獵的人,玩的就是眼睛,你們槍法都不錯,眼神比一般人都要好得多,還是那句話,多練多適應,總會越來越好的!” 呂律不無鼓勵地說:“林子里,還有的時候有風,有的時候沒風,動靜之間也得好好琢磨,動靜結合起來,這就得是眼睛和索撥棍的配合了。我專門練過打活動靶子,又經常用彈弓打灰狗子、跳貓子之類的小動物,這眼神也就練出來一些了,沒啥好奇怪的。經驗得自己體會,一點點積累?!?/br> 聽呂律這么一說,陳秀清立馬說道:“等我回去了,我得好好練練!” “啥時候,給我們幾個,一人做把彈弓,這玩意兒,練眼神肯定好,還不費子彈!”張韶峰笑道。 呂律也跟著笑了起來:“這個可以,回去就給你們做。多打打小的東西,搖晃的東西,沒啥壞處?!?/br> 頓了一下,他又接著說道:“放山人還有句老話叫做:有錢難買回頭看。這一點也得注意?!?/br> “這又有什么說道!” 現如今,問問題最多的,不再是陳秀清,反倒是張韶峰了。 看得出,他在努力地從呂律這里吸取放山常識,學習技巧,受益的當然也不只是他,還有陳秀清、梁康波和趙永柯。 三人也聽得仔細,打獵是好手,卻未必是放山好手。 雖說隔行如隔山,打獵抬棒槌,看似是兩個不同的行當,但是,都是在山上跑,有很多東西,經呂律提點,他們發現,其實很多地方是共通的,都在快速地將這些技巧性的東西,進行吸收融合。 “經常上山的人都知道,棒槌或是其它東西隱藏在草里的時候,很多時候,只有一個角度可以看到,其它角度是看不到的,前一腳看不到,后一腳也看不到,所以,把發現棒槌,又叫做一步之財?!?/br> 呂律鄭重地說道:“往往你走過去看不到,卻在一回頭之間就發現了,這就是角度不同。所以啊,在排棍找棒槌的時候,多換換看的角度,也多回頭看看。 就像今天你們找過的地方,若是回頭了,可能就看到了。我不也是回頭了才發現的嗎?” 都是打獵好手,呂律把這事情一點明,幾人都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瞬間明白其中的道理。 張韶峰感嘆道:“這下子,眼睛有得忙了,都說打獵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找棒槌啊,是眼觀六路還得看著八方,不忙都顧不過來?!?/br> 呂律順勢接過話茬:“正是因此,才要更注意集中精神,無論是打獵還是抬棒槌,都有一個基本要求,那就是盡量不說話,目的就是為了不分散注意力,在這一點上,在山林里呆的時間最久的三哥是做得最好的,從進山到現在,他的話怕是都沒超過十句?!?/br> 趙永柯點點頭:“山里危險,話多了,注意力分散,不容易發現,也容易驚走獵物,這是從小就開始養成的習慣,就為更好地活著?!?/br> 呂律伸手拍了拍趙永柯的肩膀,微微嘆了口氣:“還是山外好??!” 趙永柯微微點點頭:“至少不用那么的擔驚受怕!” “哎喲……說了那么半天,飯菜都涼了,重新熱一熱,還有啊,清子,把地雷蜂拿出來,大伙把蜂蛹摘出來,炸了,當下酒菜,咱們稍稍喝一點,解解乏,明天啊,得另外換一個地方了,也預祝咱們接下來,天天抬大貨!” 呂律這話,得到了轟然響應。 張韶峰忙著熱菜,其余四人則忙著將陳秀清從獵囊里取出來的地雷蜂蜂脾里一個個肥大的蜂蛹取了出來,裝到碗里邊。 在菜熱下來的時候,呂律親自上手,用在鐵鍋里放了油,將蜂蛹炸得金黃后撈出,稍稍撒上些鹽巴,一股子噴香,引得元寶它們都紛紛抬起頭來看著。 呂律抓了幾個蜂蛹,一只只喂給它們,卻是生生被它們吃出了啃骨頭的艱難感覺,引得呂律忍不住伸手揉了揉幾條狗子的腦袋。 沒有帶那么多的碗,帶來的酒干脆就著瓶子傳著喝,沒啥好嫌棄的。 但都知道在山里,清楚不能多喝,都在小心克制著,一個也就喝了兩三口而已就將酒瓶子放下了。 吃喝的時候,張韶峰說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就在你們回來之前半小時左右,那幫子朝鮮人又順著山溝出去了?!?/br> “這么快?”呂律有些意外。 “對啊,往這里過的時候,一瞅一瞅的……”張韶峰很是不爽地說道。 “他們沒多余的動作吧?”呂律有些不放心地問。 哪有這樣放山的,根據今天早上聽來的聲音,他們選中的是呂律本打算去的下一個地方,那里面積不小,不是一天功夫就能搜遍的。 這么草草了事兒,不正常! 呂律擔心他們是不是在打什么鬼主意。 卻聽張韶峰說道:“倒是沒發現啥動作,要是敢亂來,我崩了他們!” 呂律稍稍放下心中疑惑,想了想,說道:“咱們明天就去他們找過的地方去排棍兒拉趟子?!?/br> “都被找過了,還去干啥?”梁康波有些不解地問。 “他們去的那片地兒,我觀景的時候,也覺得是個好地方,他們隊伍里有懂行的把頭,可這樣走馬觀花的做法,也不是能找到棒槌的,說不定,有咱們的份兒!一步之財,有緣者得之!” 呂律微笑道:“咱們明天端熗子,換過去,然后由二哥端鍋,其余人跟我一起排棍拉趟!” “好!”梁康波毫不猶豫地點頭。 什么叫把頭? 把頭是對經驗最豐富的人的尊稱,呂律的實力已經彰顯無疑,完全配得上把頭兩字,那他就是絕對的權威,進了山里,一切吃住行都必須聽他的。 把頭把頭,就是把握一切的頭兒! 梁康波現在忽然發現,別說是抬棒槌,就連在打獵上,呂律都早已經站在了他有些難以企及的高度上。 還有興辦家庭農場這事兒上,呂律展現出的能耐,很多更是聞所未聞。 短短一年的時間,過上了讓人羨慕的日子,做出了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兒,他是打心里佩服。 吃飽喝足,幾人誰都沒有懈怠,在呂律喂狗的時候,爭搶著把碗筷收拾了,馬料喂了,然后帳篷里,也早早用煙霧熏過,把里面的蚊蟲驅趕出來,相互幫忙檢查身上的草爬子后,早早躺下,閑聊中,突然發現前一秒還說著話,后一秒就沒啥反應已經熟睡的呂律,都有些發愣。 “他比我們都要cao心得多得多,找棒槌,也比咱們更專注,咱們這一幫子人,兩天下來,棒槌可大都是他發現的,他比誰都累,接下來的日子,咱們也盡可能地把事情做好,該分擔的要分擔了,讓他多休息!” 梁康波小聲地說了一句。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