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2開始的趕山生涯 第36節
馬金蘭性子弱,但,她那些謹小慎微的擔憂,細細想來,也沒錯,都是該考慮的問題。 所以,在閑聊的時候,陳秀清問了呂律一個問題:“律哥,你以前當知青的時候,具體是那個農場???” “我以前呆在完達山那邊的燕窩島分場的副業隊!”呂律沒作多想,就隨口說了出來。 “完達山啊,距離咱們這里還挺遠,我只是聽過,都沒到過!” 陳秀清嘴上說著,心里卻是暗暗將這農場的名字念叨好幾遍,牢牢記在心里。 事情若是真發展到那么一天,跑一趟農場,找人問問,不就知道呂律的來龍去脈了。 “那可是個好地方,我剛到伊春的時候,還碰到了我以前的農場領導雷蒙,過來接人到農場工作的,想讓我繼續回農場干,但我沒答應,等我安定下來,找個時間,我得回去看看他,他也是對我有恩的人啊?!?/br> 提起這些,最讓呂律忘不掉的還是在農場的時候,對他照顧有加的雷蒙。 于是,陳秀清心里再次暗暗記下了一個名字:雷蒙。 兩人的話題,更多的時候就圍繞在呂律在農場那些年的過往上。 就連呂律現在養成這種整潔有序的生活習慣,也是跟雷蒙學的,他是一個轉業軍人,跟呂律又是走得比較近的,對他影響不小。 “別急著回去,你這第一次過來,怎么也得留下來吃頓飯?!?/br> 一整個下午,呂律也就勉強掏出兩個蜂桶,眼看時間差不多了,他準備回地窨子做飯,提前跟陳秀清打招呼。 “好!” 陳秀清想了想,沒有推辭,早從陳秀玉那里聽說了呂律做的東西很好吃,也準備留下來嘗嘗。 見陳秀清答應,呂律顯得很高興,回到地窨子后,專門剔了不少袍子rou,混合棕熊的新鮮脊rou,細細剁成臊子,焯水去了浮沫,撈出后加了各種調料,又放了豬板油,炒得噴香,再加入采挖來的新鮮薺菜做成餡。 然后呂律和面,用自制的搟面杖搟了面皮,在陳秀清幫忙下,開始包餃子。 陳秀玉背著滿滿一背簍刺嫩芽,領著元寶娘四個回到地窨子,鉆進地窨子一看到兩個大老爺們湊在一起,認真包著餃子的樣子,頓時忍不住笑了起來。 但她也驚訝于呂律的手巧,竟能包出很多有細細褶皺,像花一樣的餃子,不同于傳統的包法,很是漂亮。反倒是也跟著學的陳秀清,這個土生土長的東北爺們,笨拙得不得了。 一時間,她也來了興趣,洗了手,湊到呂律旁邊,嚷著要學。 陳秀玉想學,呂律自然很樂意教。 只是,看到陳秀玉身上滿是補丁的單薄棉衣,在山上摘刺嫩芽,弄得潮潮的,頭發上還沾了幾片枯葉,呂律自然而然地伸手,想要幫她拿掉。 陳秀玉被嚇了一跳,小聲問:“你……干哈?” 呂律微微愣了下,知道自己的舉動確實有些突兀,但手已經伸出,只能訕訕一笑:“你頭發上有枯葉,我幫你拿掉?!?/br> 陳秀玉猶豫了一下,低著頭紅著臉不說話。 在陳秀清有些詫異的目光中,呂律將陳秀玉頭上的枯葉拿掉,然后回身,將土灶的火燒旺,讓地窨子里的溫度更高一些。 事情再次回到包餃子上。 只是,身旁的姑娘,身上散發出淡淡的少女幽香,不時竄入鼻尖,讓呂律總有些恍惚,時間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前世和陳秀玉初識那會兒。 第53章 收蜂 餃子包好,土灶上架上鐵鍋,水燒開后,將餃子一個個放入鍋中。 水汽翻騰中,沉底的餃子,漸漸漂了起來,熟了。 呂律取了木碗,舀了滿滿的三大碗餃子放木桌上,招呼兩人開吃。 兄妹兩人,對視一眼,紛紛動筷,他們早在炒制餃餡,香氣四溢的時候,就已經暗暗吞過好幾次口水了。 陳秀清先吃了一個,神情立馬變得驚喜:“這餃子好吃!” 陳秀玉也是連連點頭,小口吃著,一邊吃一邊偷瞄著坐在自己對面的呂律,眼中異彩閃爍。 狍子的瘦rou,混合棕熊的脊rou,肥瘦均勻,用豬油炒香,油汪汪的,再加上薺菜特有的鮮香,在這缺油缺rou的年代,能不好吃才怪。 呂律這也算是下了本了,白面、細rou、豬板油,換作一般人家,平常怎舍得這樣吃。 只是簡單的一碗餃子,但餡大皮薄,rou油分量十足,就是最大的奢侈。 “喜歡吃就多吃點,包的餃子可不少,你們要不多幫幫忙,我怕是得吃到后天?!?/br> 三人一時起了玩性,不小心就包了幾十個餃子。 呂律熱情地招呼,見陳秀清一大碗下肚,還意猶未盡,又趕忙再煮上一些。 做得好不好另說,關鍵要讓人吃飽。 這向來是山里人待客最樸素的觀念,講究的,就是一個實在。 和呂律已經算是熟識,兩人吃的時候也就放開了。 這一頓餃子吃下來,陳秀清干了兩大碗還多,陳秀玉也吃了一大碗多些,兄妹倆回去的時候,看著彼此不時揉肚子的樣,都覺得好笑。 又吃撐了。 關鍵是,陳秀清還端著個木盆,里面裝的是包好還未煮的餃子。 呂律在讓他們帶走這些餃子的時候可是說了:“你們倒是吃飽了,家里大娘還沒吃呢,省得她一個人麻煩,帶回去讓她嘗嘗?!?/br> 這心細得,讓兄妹兩都有些汗顏。 而送走兩兄妹,折返回地窨子的呂律,看到了地窨子旁邊,用樺樹皮蓋著的一捆捆鮮嫩的刺嫩芽,數量不少。 他知道,這是陳秀玉知道他喜歡吃,又怕他不收,故意留下的,都是頂好的刺嫩芽。 呂律微微一笑,將刺嫩芽收回地窨子,做簡單的焯水處理,瀝干水分后,撒了大鹽進行腌制。 這是保存刺嫩芽的另外一個方法:干腌。 等到缺菜拿出來吃的時候,味道比起晾干保存的刺嫩芽要好得多。 但是,在這年頭,鹽也不便宜,很少有人家舍得這么做。 一通忙碌,在給元寶娘四個喂過熊rou后,天已經早早地黑了。 接下來幾天,一直天陰著,呂律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制作蜂桶上。 全手工制作,速度真的很慢。 他有想過去找周方敬,借他的油鋸,可一想到他家里的媳婦兒,還是立馬打消了這個念頭。 一直到了第五天,天總算放晴了。 地窨子前面,做好的蜂桶,已經有二十五個。 短時間內,夠用了。 早上的時候,呂律去草甸子里,收集了不少烏拉草,這種扁圓的長七八十公分的草,有韌性拉力強,適合用來苫房頂和在冬天絮在棉鞋里保暖外,還是一種很不錯的編織材料。 呂律現在做的,就是用烏拉草縫制一個草鍋蓋,用來收鋒用。 他今天準備去將那群害得陳秀清狗亡人傷的東北黑蜂給收回來養著。 他做的草鍋蓋,方法很簡單,先用烏拉草交錯擰成草繩打結,做成提手,然后找了個麻袋抽出些麻線,用四五根烏拉草添補繩結末端的草稍,繞著繩結一圈圈縫制捆扎。 這是他在南方看來的制作草鍋蓋法子,通常用來蓋甄子蒸飯使用。 小小的一個草鍋蓋,看似簡單,但是硬生生花了呂律差不多一早上的時間才縫制完成。 外形像個斗笠,談不上精細,不過,這無所謂,只是用來收蜂的工具,輕便、結實、實用,才是最關鍵的。 吃過早飯后,留下元寶看家,呂律提了斧頭、繩子和彈弓,直奔那群熊瞎子沒能掏成功的東北黑蜂。 仙人柱里放著熊皮,地窨子里有熊膽,都是值錢的東西,人和狗都不在的話,不放心。 花了大半個小時,呂律來到河灘邊上那棵粗大的椴樹下,抬頭看著樹干上離地三米處的樹洞,外出采集的黑蜂和采集返回的黑蜂,往來交織,嗡嗡聲不斷,很是熱鬧。 那頭已經被擊斃的熊瞎子,當時沒能吃到蜂蜜,但在樹上的一番折騰,強有力且鋒利的熊爪倒是將黑蜂在樹干上進出的洞口擴大了不少。 呂律抱著樹干,輕緩地爬上去,發現這椴樹內部糟心腐爛后形成的空間不小,被熊瞎子扒拉過的洞口能直接看到里面一大團的黑蜂護著的蜂脾,手伸進去夠到蜂脾更是不成問題。 初步查看,想要將這群黑蜂收出來非常簡單。 只需將草鍋蓋在洞口側上方的位置掛好掛穩,對蜂群進行簡單煙熏,驅趕出來進入草鍋蓋中就行。 對于火煙煙霧,蜜蜂向來非常懼怕。 在前世,呂律見過有人煙熏驅趕蜜蜂離巢,直接用供奉用的香或是香煙,弄得煙熏火燎的,全然不顧蜜蜂被熏死,燒死。 事實上,制造出煙霧并不需要多大,而且,呂律還知道一種更好的煙熏材料——艾草。 這種有陽草之稱常用來揉成艾絨制成艾條進行艾灸的藥材,燃燒時發出的氣味比較濃烈,同樣是煙氣,但艾草燃燒散發出的煙氣,對蜜蜂卻有不錯的驅蟲防病的作用,用來煙熏驅趕蜜蜂,最是合適。 艾草,和東北的野菜柳蒿芽很像,在東北的山野中,也是非常常見的東西,很容易就能找到。 呂律取了隨身帶著的繩子,拴著草鍋蓋的提手,繩子另一端從洞口上方的枝椏上甩過去落到地上,稍微調整好草鍋蓋,讓它緊貼著樹干,下樹后,將繩子另一端在下邊的小樹上系好固定,防止黑蜂進入草帽后,隨著重量加大下墜。 做好準備后,呂律在山坡上搜尋了一會兒,很快找到一些去年干枯的艾蒿,收集一些葉子用手直接揉成一團艾絨并搓成細條。 再一次爬到蜂巢處,呂律伸手進入樹洞,輕輕地扒拉一下黑蜂,露出一塊蜜脾,他輕輕掰下一小塊,在草鍋蓋中擦了下,點然艾絨,投入樹洞中,然后趕忙下樹。 就在那一刻,受艾草煙熏的黑蜂,一下子被驚動,不斷地從樹洞中飛出,繞著洞xue慌亂地飛舞,隨著越來越多的黑蜂飛出,聲勢漸大。 第54章 水狗子 盡管艾絨燃燒的氣味濃烈,但蜜蜂天性護巢,不是立馬就能完全驅趕出來的,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熬過漫長的冬季,好不容易到了有花草的春季,正是蜂蜜存儲不足,又是大力繁殖的時候,加上煙熏刺激,這個時候的蜜蜂非常容易被激怒。 眼看著出口處有絲絲青煙冒出,外出亂飛的黑蜂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大,呂律識趣地退到更遠的地方觀察。 這種時候還呆在蜂群飛舞的范圍,很容易就會被蟄到。 它們這種受到強烈刺激的應激反應,需要稍稍冷靜。 黑蜂亂飛數分鐘后,漸漸地,受到草鍋蓋中呂律涂抹的蜜汁吸引,開始有黑蜂飛落草鍋蓋中,努力的吸食著上面的蜂蜜。 蜂巢受到侵擾,它們會本能地吸飽蜂蜜,做好搬遷的準備。 隨著不少黑蜂落入草鍋蓋中,最善于呼朋引伴的它們,會很快招引更多的蜜蜂聚集在一起進行抱團。 等了十數分鐘眼看著有黑蜂不斷地從樹洞中爬出,順著樹干進入到草鍋蓋中,呂律知道,要不了多久,受越來越多的黑蜂招引,蜂王也會跟著爬出巢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