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歸黃金年代 第186節
書迷正在閱讀:七零之炮灰首富早夭的小女兒回來了、人間喜劇、暗戀對象給我看病、穿成反派男配的小跟班、漂亮受氣包嫁入豪門后、春日顛倒、游戲失敗后淪為boss們的性奴(粗口羞辱)、拯救綠帽男影帝(出軌 1v1)、兼職(1v1 sc)、掌門要力挽狂瀾(重生NPH)
雖然騰飛廠因為發展太過迅猛之后被上級要求進行改制,李大琪丟掉了廠長的職務,可李大琪離開騰飛廠從實際上來說卻是主動要求的,而去了鵬城的李大琪現在已經是一家香江企業的總經理了,手里管的廠子比騰飛廠規模還大,人也比騰飛廠還多,至于工資收入就更不用說了。 這一切李叔一家心里很清楚,都是因為宋援朝的原因,如果不是宋援朝也沒有今天的李大琪。 看著自己的兒子事業有成,雖然遠在鵬城不在身邊,可這又怎么樣呢?好男兒志在四方,只要他過的好李叔就心滿意足了,何況現在的李大琪哪里只是過得好這么簡單的? “瞧您這話說的,您是我叔,您和董阿姨可是從小看著我長大的叔叔阿姨,大琪和我的親兄弟沒什么兩樣,曉蕓就是我的meimei,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哪里有說兩家話的道理?” “援朝呀,你這話讓我實在是……”看著宋援朝真摯的面容,李叔心中百般感慨,伸手在宋援朝的手背上輕輕拍了兩下。 宋援朝不想再在這個話題上多說,自己人沒必要一直提這些,所以他問道:“李叔,聽說您回科室了?” “回去了,房子拿回來不久廠里就調整了我的崗位,讓我返回科室繼續負責技術方面的工作?!?/br> “恭喜您了?!彼卧呛堑卣f道。 “有什么可喜的,要我看還不如呆車間呢?!币慌远⒁掏蝗徊辶艘痪湓?,這話一出李叔的表情有些尷尬。 宋援朝有些不解,這是什么情況?李叔是老牌的工程師,回科室重新返回之前的技術崗位不是一件好事么?怎么董阿姨反而有些不樂意似的。 第374章 中繼器 “你問他,讓他自己說!”董阿姨似乎對李叔有些不滿,神色中帶著埋怨。 李叔張了張嘴,這才道:“沒什么,都是一些小事……” “這還是小事?老李,你是不是苦頭沒吃夠?下車間這么多年腦子里的一根筋到今天也沒別過來?你不說是吧?援朝也不是外人,你不說我來說!” 董阿姨張嘴叭叭叭地就說了起來,邊說著還邊瞪了李叔一眼,李叔神情尷尬,耷拉著腦袋也不分辨。 聽完董阿姨的講述宋援朝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原來因為騰飛廠的改制問題,宋援朝給李大琪出了主意,就是利用這個改制讓上級部門解決李家的問題。 李家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老房子的問題,第二個就是李叔的工作崗位情況。 老房子本來就是分配給李家的,當初被人用卑鄙的手段弄走本就不符合政策,歸還是理所當然的。 至于李叔的工作崗位就更不用提了,李叔可是老牌的大學生,高級知識分子,職稱早就是工程師了。其實按照李叔的資格如果不是那些年的耽擱,評一個高級工程師都不為過。 這樣一個難得的人才,居然從科室技術崗位直接下放到了車間一干就是這么多年,簡直就是浪費人才。 得知此事后,上級領導直接指出了這個問題,就這樣李叔終于從車間回到了他已經闊別許久的技術崗位。 雖然離開原本的崗位這么多年,可這些年來李叔并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工人。在車間工作的時候,李叔依舊在琢磨技術方面的問題,平日里在家也經常在搞一些私下的研究工作。 回到技術崗位后不久,李叔很快就向廠里提出一項技術革新的建議,為了這份建議他其實準備了很長的時間,可以說從這個技術革新的念頭起到提出,其中經歷了好幾年的時間,包括了他在下放車間工作的那段日子。 在李叔看來,電子廠曾經有著它的輝煌,過去的幾十年里,電子廠的產品是滬海的有名品牌,所生產的許多工業或民用的電子產品深受相關企業和廣大群眾的歡迎。 其中一些產品暢銷許多年了,市場一直銷路不錯,可在李叔眼里技術是日新月異的,科技不會一成不變,尤其是像電子產品這種東西,新的技術取代舊的技術非???,一旦停滯不前,很快就會淘汰。 如果是在以前的話,國內市場相對封閉,計劃經濟的時代中生產都是依靠計劃進行。工廠生產的產品銷路當然不用犯愁,哪怕在其他行業有所影響,可對于電子廠來說卻影響很小。 可現在不同了,兩年的時間里改革開放已經開始影響了各行各業,電子廠目前看來起來似乎經營沒有問題,可實際上已經有了諸多隱患,尤其是技術的落后和產品的老舊,這更是電子廠最大問題的所在。 李叔是高級知識分子,是工程師,是了解科學是怎么回事的專業人士。 所以他覺得如果電子廠不盡快做出改變,一旦新的技術和新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那么依舊憑借老技術老產品打天下的電子廠就會迎來沉重打擊。 如今看起來依舊輝煌的電子廠,其實就是建立在沙礫上的大樓,根基極其不穩,只要有外力作用輕輕一推,大樓就會轟然倒塌。 這一輩子都在電子廠工作的李叔心知肚明,他對電子廠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不想看著電子廠未來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其位必謀其政,既然李叔已經回到了技術崗位,那么他是想做點事的,也想防患于未然,趁著目前電子廠還效益不錯的時候盡快進行技術革新,完成產品更替,迎頭趕上世界先進的技術,不要等到危機來臨再臨時抱佛腳,等到那時就晚了。 就這樣李叔向廠領導提出了自己的革新建議,還洋洋灑灑寫了厚厚一疊的資料遞交了上去。 可他怎么都沒想到,自己費盡心血整理出來的資料和建議卻在領導眼里狗屁都不是,尤其是當李叔在建議書里寫道,希望廠子能拿出一筆錢直接用于技術革新的需求,并且每年長期穩定提供一筆資金以維持技術方面的研究時,廠領導更是嗤之以鼻。 建議石沉大海,李叔等了一個月都沒回復,忍不住的他直接就去找了領導詢問。 可到了領導那邊卻被領導冷言嘲諷了幾句,領導告訴他這些根本不是他一個小小工程師考慮的問題,這樣的企業經營大局領導自然有領導們的看法,他的本職工作只是負責工廠生產技術方面,做好這些就行了,至于其他的東西簡直就是不務正業,更是亂彈琴。 此外,什么研究經費,還定期撥款什么的,這就連廠領導都沒這個權利。國家的錢,企業的錢哪里是隨隨便便個人能決定怎么用的?如果都這么干了這成什么了? 如果不是看在李叔是個書呆子,不懂人情世故的份上,就憑著李叔那份東西完全可以給他腦袋上扣一頂帽子,異想天開是小的,嚴重的就是借機否定之前的科技成果,再有意圖用這種方式給自己獲取好處的想法。這種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如果真追究起來別說繼續留在技術崗位了,恐怕再次下放車間當工人也算輕了。 滿懷著熱忱而去,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而回。 李叔拿著被丟回來的那份嘔心瀝血寫出來的技術革新建議書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坐在辦公桌前悶頭抽著煙,徐徐都沒說話。 他的多年心血,他的熱忱,就被領導這么幾句話全給否定了,這讓李叔心里難受的不行。 可他沒想到這個事沒算完,幾天后廠子里居然傳出了李叔向廠里提建議的小道消息,小道消息里內容傳的很是邪乎,說什么李叔這樣干分明就是嘩眾取寵用心不良,想借著所謂的技術革新增加他在廠子里的地位,同時利用這個手段搞一筆數額不小的經費來供他揮霍什么的。 當消息傳出后,有些人相信李叔的為人,覺得他不會這么做,可有更多的人卻是信了的,看見李叔就是指指點點,嘲笑他癩蛤蟆打哈哈口氣大,不自量力妄圖借這個事為自己撈好處簡直就不是個東西。 甚至工廠紀委的同志也來找李叔談話,直接讓他暫時停職,并派人審核了他手上工作的情況,查下來雖然沒問題,卻也嚴厲訓斥他以后安心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不要妄圖動歪腦筋什么的。 這一切讓李叔心灰意冷,委屈和憤怒交織在一起,回到家后就發起了高燒,虧得那天董阿姨回來的早,趕緊把李叔送去醫院住了兩天這才漸漸好了。 “你說,他這傻瓜圖的什么?吃了這么多年的虧還這么幼稚,電子廠里有好人么?如果有好人當年怎么會把我們從老房子趕出去?怎么會把我們老李丟到車間里這么多年?” 董阿姨很是氣憤道,在她看來李叔這完全是自找的。他都多大年紀了?都五十歲的人了還這么幼稚,老話說吃一虧長一智,這么多年的苦頭難道白吃了?怎么就不知道吸取教訓呢。 “阿姨,你也別怪李叔,李叔這事從道理上來說并沒做錯什么,就算有錯也是否定他的廠領導和那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彼卧闹幸矡o比感慨,李叔是個好人,也是一個優秀的工程師,是一個有良心也有遠見的高級知識分子和技術人才。 從李叔所做的一切來看,他的確沒做錯什么,而且他居安思危的觀點和遠見讓人敬佩。在這個時代,有這樣思想的人并不多,李叔恰恰就是其中之一。只可惜他的想法和建議得不到領導的認同,因為否定他的領導恰恰才是鼠目寸光的那個。 宋援朝的安慰讓李叔心情好受了些,他略有感激地看了宋援朝一眼,同時輕嘆了一聲。 “對了李叔,您提的是什么技術方面的建議?還有所謂的資金撥款是怎么回事?”宋援朝好奇地問道。 李叔說道:“現在我們廠生產的是一些基本的電子元件,還有一些半導體民用和工業設備,這些需求量都不小,但是技術已經落后了,根據我所知,我們廠里的技術和產品相比國際上的已經落后了整整兩代半,如果不改變的話一旦市場繼續開放,新技術新產品進來后,會對我們廠得知這些產品帶來極大沖擊?!?/br> 宋援朝微微點頭,對于這個技術細節方面他不是很了解,但他覺得李叔說的沒錯,電子產品的更替是很快的,這點他知道。 “我認為,繼續在原有產品上深挖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如果要追上先進技術不是簡單地更替設備那么容易,而且這樣做的話時間太長,精力也太分散,電子技術是一個大課題,依靠我們一家廠是做不到的?!?/br> “那么李叔您的想法是……?” “我打算是依托目前的設備和現有產品為基礎,研制一款有廣闊市場的新產品,用這款產品拉近在成品上和國際產品的距離差距。如果這款產品研制成功的話,那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電子廠不會為市場而犯愁,也會有足夠實力和資金慢慢去解決其他問題?!?/br> “您這款產品是……?” “中續器,出入中繼器?!崩钍逵檬持竿屏送票橇荷系难劬Φ?。 “出入中續器?李叔,你不會是打著程控交換機的主意吧?”宋援朝很是驚訝地問道。 “你怎么知道?”沒想李叔更是驚訝,他怎么都沒想到宋援朝居然會知道這玩意。 第375章 一個市場 宋援朝之前是干嘛的,回滬海又干了些什么,現在又是在做什么,這些李叔很清楚。 從宋援朝的生活軌跡來看,他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雖然社會上有不少年輕人有電子方面的愛好,民間電子類書籍訂閱量很大,普通電子愛好者經常會去滬海專賣電子元件(舊電子市場)的地方采購些二級管三級管、電阻等零件,回家后按照書籍中教的內容自己組裝收音機什么的。 這些愛好在八十年代初風靡一時,也培養出了諸多民間高手??蓡栴}在于根本就沒見過宋援朝折騰過這些,再說了,中續器這玩意聽起來普通,可許多不是內行的一聽第一反應會想到繼電器,從而把中續器當成繼電器的一種,可實際上這完全是兩種東西。 宋援朝不僅知道什么是出入中續器,更讓李叔驚訝的是宋援朝還提到了程控交換器,這絕對不是普通電子愛好者能懂的,這不能不讓李叔極為意外。 “哦,之前在學校聽教授說過,具體的什么也記不清了,只記得出入中續器是程控交換機上的重要部件?!彼卧S便找了個看似合理的理由,李叔倒也沒繼續追問,宋援朝是京師大學的大學生,大學里藏龍臥虎,也許有那位教授專門研究這方面吧。 宋援朝見李叔沒繼續追問,他的心里緩了下來。自己剛才完全是下意識地脫口而出,等話說出口宋援朝才發現自己說漏了嘴。 宋援朝的確不是電子愛好者,更沒這方面的研究,至于什么教授說過這更是扯淡,根本就是宋援朝隨便找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宋援朝前世的時候工作上的原因,所以他才懂得這些。 前世的時候,宋援朝回到滬海是在電話局工作的,雖然一開始只是線務方面的臨時工,每天干的都是爬電線桿的活兒??呻S著宋援朝之后慢慢由臨時工轉為了正式工,并且成為施工隊的小頭頭時候,宋援朝開始接觸到了部分技術方面的工作。 再后來,宋援朝去讀了夜大,拿到了夜大的文憑,在電話局的職務也漸漸提升,先是由線務轉為現場管理方面的工作,隨后又轉為行政管理,等到宋援朝臨近退休的時候,他已經是滬海電信部門的中層領導了。 整個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十幾年里,是中國電信(電話)飛躍發展的一個時代,尤其是電話線路的急劇擴張,使得以前電話既難裝又貴的情況發生了改變。這個改變的由來是因為技術的提升,其中包括硬件技術的更新。 對于電話方面,在隨著新一代程控交換機取代了之前的老設備后,電話線路得到了擴張,使得之前制約的線路不足和半人工交換模式得到了極大改善,從而加速了國內電信的發展。 宋援朝是經歷過這個時代的,同時從線務崗調到機務崗管理職位后作為基礎干部直接負責過設備的安裝、調試等工作。 雖然宋援朝不懂得這些產品的技術原理,但他卻知道這些產品的使用方式和安裝要求,甚至還會一些簡單的維護。 從這方面來說,宋援朝知道什么叫出入中繼器,更明白這玩意是干嘛的也就不稀奇了。 可宋援朝怎么都沒想到李叔提出的新產品居然是出入中繼器,這實在讓他太過意外了。 根據他的記憶,國內第一個進口大型程控交換器的是榕城。 1980年12月,榕城方面與富士通簽訂了引進f-150程控交換機系統的合同,1982年11月也就是今年年底,中國第一部 萬門程控交換機將在榕城開通,從而揭開了全國電話普及的序幕。 之后的幾年里,其他城市開始了學習榕城方面對程控交換器進行引進安裝,短短幾年里大量的進口程控交換器被各地電信部門購入。 進口的程控交換器雖然好用,可價格高昂,所以這就導致了國家寶貴的外匯大量流失。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的發生,相關部委做出了自力更生的指示,要求研發自己的程控交換機設備以取代進口產品。 1986年,相關部門從長安的619廠抽調了一批精兵強將前往鵬城,在鵬城剛成立不久的中興半導體公司進行程控交換機的研制。 1987年,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研制組成功研發出了程控空分交換機。程控空分交換機的成功讓所有人興奮不已,大家繼續再接再厲,1989年底,國內自主設計研發的首臺zx-500數字程控交換機問世,并于1991年榮獲航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 這就是中國的程控交換機發展史,作為曾是行業人士的宋援朝很清楚這個過程,也親自目睹和經歷了這個發展的時代。 突然,宋援朝想起一件事來,在前世的時候宋援朝回到滬海后并沒遇見李大琪,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李大琪一家被趕出小洋樓后去了哪里??扇缃癫煌?,他回來后很快就碰到了李大琪,兩個少年時代就一起長大的好友就此重逢,沒有再留下前世的遺憾。 如果按照原本的發展,李大琪沒碰上宋援朝的話,作為回城的知青李大琪在滬海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正好因為當知青的戰友邀請就去了羊城,再之后又從羊城去了鵬城,從而在南邊定居下來,白手起家成為了一個頗有成就的企業家。 在李大琪去了南方后不久,李叔一家也跟著去了,李曉蕓那時候肯定也沒和現在一樣考的是京師大學,估計是去上了羊城大學。至于李叔,在失去老房子的同時一直被下放到車間工作,這么多年下來讓李叔心灰意冷,而董阿姨馬上也就要到退休年齡了,隨著李大琪在南方的生意漸漸起色,一家商量后索性就全部離開了滬海,宋援朝也就再也沒見著他們。 李大琪一家當時去了南方,算算時間差不多應該就是現在這個時候吧,雖然現在的李叔不再年輕了,可50出頭的他也還沒到退休的時候呢。到了南方,以李叔的性格肯定是在家呆不住的,那時候也正是南方尤其是鵬城發展正是迅猛的時候,以李叔的專業和職稱,作為難得的人才很容易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好工作。 這樣想來,說不定那時候李叔就在鵬城或者羊城的電子廠上班,接著又去了中興半導體公司任職。而當年中興半導體公司承擔國內程控交換機的研制工作,能夠在開始的半年時間里就搞出了程控空分交換機,隨后又在兩年時間內設計研發的首臺zx-500數字程控交換機問世,其中說不定就有李叔的功勞。 想到這,宋援朝心頭不由得有些火熱,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話,那么這簡直就太不可思議了。 程控交換機的利潤有多少,宋援朝比任何人都清楚,當年榕城引進的富士通f-150程控交換機價格大概在300萬美元不到,之所以選擇富士通是因為富士通的報價是最便宜的。 相比其他公司的報價,富士通僅僅只是其他幾家公司報價的一半不到,要知道報價最高的同樣萬門程控交換機價格高達600萬美元,在巨大價格優勢之下,富士通的如此“低廉”的價格自然是首選。 雖然價格相對低廉,可這也是相對而已,富士通的價格上已經賺了不少了,真正的成本更低。此外,就是引進設備的合同陷阱了,東瀛人設備賣得便宜,可后續的服務、維護等等非常高,這樣幾年后總賬一算居然比當初報價最高的西方企業付出去的錢更多,總賬算下來得不償失。 zx-500數字程控交換機在1987年的售價達到了6萬元左右,要知道這只是一款小型的500門數字程控交換機,從這點來說這個售價已經算得上很高了。 1991年04機,也就是國內自主的第一臺萬門程控交換機誕生,隨著這款程控交換機的出現,國外品牌大幅度跌價,從而大大降低的設備采購成本。 此外,當時由于這個市場廣闊,利潤巨大,在九十年代前,國內大型程控交換機市場被國外產品壟斷,當初一共有七個國家的產品,而這七個國家的產品又分為八個制式,所以被行業內部人員戲稱為“七國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