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歸黃金年代 第112節
書迷正在閱讀:七零之炮灰首富早夭的小女兒回來了、人間喜劇、暗戀對象給我看病、穿成反派男配的小跟班、漂亮受氣包嫁入豪門后、春日顛倒、游戲失敗后淪為boss們的性奴(粗口羞辱)、拯救綠帽男影帝(出軌 1v1)、兼職(1v1 sc)、掌門要力挽狂瀾(重生NPH)
李大琪越說越順,繼續道:“關于銷售也就是客戶群體之前我談到了,目前我已從供銷內部專門劃分了銷售部,以專人負責銷售工作。從這幾天的反饋情況來看,華東地區的市場擴展效果不錯,而且因為現款現結的條例,也沒給廠子帶來資金上的壓力,接下來會向華北和內地省份擴張,但這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廠子的生產能力進一步的增長……” 李大琪談了一會兒銷售,就又提到了車隊方面的問題。根據之前宋援朝向李大琪建議的車隊建立,現在騰飛廠已經撥款進行了車隊注冊,車隊作為騰飛廠下屬的單位存在,但在財務和管理上卻是獨立的。 尤其是在車隊經營方面,基本由車隊自主經營,騰飛廠只是派駐財務和協助管理人員對車隊的人事、勞資和資金運作進行監督管理,其他的日常管理包括業務方面除去騰飛廠自身需要的業務支持外,其余都有車隊自行解決。 “這個倒不錯,有了這么一家車隊等于多了個抱金蛋的母雞,現在搞運輸賺錢不少,而且又解決了自己運輸需求,大琪,你怎么想到這點的?”秦正國有些意外地說了一句,相比落后的內地香江那邊要先進許多,在內地還沒有正規物流的情況下,香江早就誕生了專門的物流公司,秦正國在香江的業務沒少和這些物流公司打交道,當然知道物流是供應鏈不可缺的環節,再加上他自己原本就是從內地去的香江,也清楚運輸的利益有多大。 “呵呵,我哪里來這腦子,這個車隊還是援朝建議成立的呢,我只是讓廠子出了錢并且成立了這個車隊而已,說白了我也是撿了個大便宜?!崩畲箸餍α似饋?,伸手朝著宋援朝那邊一指。 見眾人向自己望來,宋援朝也笑了,他當即就把張建國的事和大家說了說,當大家得知這個車隊的車隊長和負責人居然是張建國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在場的所有人對于張建國都不陌生,當然知道張建國不僅是一個老司機,更是宋援朝的舅舅,而且張建國做人做事大家也都放心,有這么一個自己人管著車隊還能有什么擔憂的呢? “我說援朝,你這個做法不對呀,是不是有點以公謀私的意思?”秦正國開玩笑地問宋援朝。 宋援朝一翻白眼,大大咧咧道:“怎么?覺得我以公謀私沒關系呀,大不了這個車隊算我個人的投入?以后不管虧了還是賺了都和公司無關怎么樣?” “這怎么行!”秦正國頓時板起面孔義正言辭道:“宋援朝同志,你也是受過革命教育的人,怎么能連分辨是非的基本道理都不懂呢?老人家說過,犯了錯誤沒關系,改正了依舊還是好同志,作為革命戰友總不能看著你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種事,你想都別想!” 說完,秦正國突然一指林燕:“我說燕子,剛才的話就別記錄了,給某人留點面子,免得他心眼小以后翻老賬給我穿小鞋?!?/br> 話音剛落,眾人哄堂大笑,氣氛一下子就變的輕松了許多。 第229章 內外 笑了好一陣,笑聲才漸漸停息,李大琪繼續匯報工作。 他談到了供銷的采購一塊,雖然目前市場逐漸開放,但是采購一塊還是限制廠子發展的最大因素。 現在國家實施的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一切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從這點來說,占據主導地位的依舊是計劃經濟而不是市場經濟,這樣的改變要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才會徹底產生轉變,從而市場經濟逐步占據主導,計劃經濟慢慢退出。 但在現在,因為計劃經濟的緣故導致廠子采購配額的極大不足,由于廠子的飛快發展和市場的巨大空缺導致生產商品供不應求,使得對各種面料、輔料的需求比最初增長了許多,在這種情況下采購就成了難題。 目前廠子的采購除部分輔料是從香江發過來的外,其余的基本都是在滬海當地進行采購的,尤其是各種面料更是大頭。 廠子里每天需要的各式面料數量極大,但配額中能滿足的僅僅只是其中部分而已,其他大部分面料都要通過計劃外的價格進行采購,這種計劃內和計劃外就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價格雙規制”。 別小看這個計劃內外,在采購成本上卻有著巨大的不同。按照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吧,如果計劃內是一元的采購價,那么在計劃外的價格通常會達到三元甚至四元的高價,其中的成本差足足上升了三到四倍甚至更多。 就算這樣,計劃外的貨源穩定性也無法百分之百確保,這還得看同紡織廠的關系好壞,甚至還需要一定的“公關”手段才能滿足。 由于李大琪在紡織廠有些關系,所以直到現在還能勉強維持采購和生產的需求,可這樣長久下去終究不是辦法,在目前市場急劇擴大的情況下,原料需求已經成了制約工廠發展的關鍵了。 李大琪的這個問題拋出后,大家一時間沉默了下來,顧杰絞盡腦汁想了想建議道:“羊城這邊也有不少紡織廠,要不我通過羊城的關系問問,看看有沒有可能采購到同樣的面料?!?/br> “價格多少?能確保多少量的供應?”李大琪追問道。 顧杰苦笑道:“這個我現在可說不準,你得先把需求面料具體數據給我,最好有樣品,然后我找人去談,可不管怎么說,貨源是肯定有的,但究竟能解決多少我現在可沒辦法回答你?!?/br> “這……行吧,有總比沒有的好,我晚點就給廠里打電話,讓他們先發樣品過來,如果可以的話再讓采購員親自來一趟?!崩畲箸魅绱苏f道。 這時候,在一旁記錄的林燕似乎欲言又止,最終卻又沒說話。 眾人一時間都向林燕看來,大家帶著微笑鼓勵林燕。 宋援朝留意到了林燕的表情,不過她不說宋援朝也沒問,隨后把目光轉到了秦正國那邊開口問道:“正國,香江那邊的出口貿易我上次讓你打聽的你打聽了怎么樣?” “已經有眉目了,我前些天聯系了幾家貿易行,他們手上有不少出口訂單,產品需求什么我已經讓人傳真給大琪了,大琪你那邊樣品大概什么時候可以出來?” 李大琪想了想道:“來羊城前我已經安排下去了,因為樣品制作需要重排樣板再加上面料的需求和目前我們使用的有些差別,所以沒這么快,算算時間還需要幾天吧?!?/br> 聽他們這么說,宋援朝把話接了過去:“滬海的廠子除了國內的生意外我和大琪討論過出口的可行性,所以接下來出口環節也是一個重要方向?!?/br> “目前以滬海工廠的體制和規模,自行出口不切實際,就連羊城每年春秋兩季的商品交易會大門都進不去,所以這件事還得正國那邊多想想辦法,正國在香江有著先天便利,香江是自由貿易港,進出口方便的很,除去香江本地的老貿易行外,正國你必須盡量尋找合適的海外客商,如果能直接從香江公司拿到訂單再交給內地的話,那么從整個環節來看都在自己手中了?!?/br> “明白了,這件事我回去就辦,先讓香江的貿易行吃點rou,等自己有了直接客商就能跳開他們了?!鼻卣龂斆鞯暮?,幾句話就徹底明白了宋援朝的意思。 接著,宋援朝把目光回轉到李大琪身上:“出口不僅是新的市場方向,更是未來的主要方向。此外,重要的還有兩點。第一點當然是出口創匯,如果我們廠子有穩定的出口創匯能力,對于廠子自身發展和政府方面的扶持政策是極為有利的?!?/br> “至于第二,這件事也和原料采購也有極大關聯,如果能拿到出口訂單,那么原料需求就不會像現在這么困難了,畢竟出口創匯是國家的大事,國家在政策上是有傾斜的,有出口訂單在手,地方上自然會保證廠子的原料供應,這點是關鍵!” 宋援朝的話讓李大琪眼睛頓時一亮,他倒沒想到這點,現在宋援朝這么一提醒他猛然記起似乎的確有這么一回事,如果廠子里有長期穩定的出口訂單,不用廠子自己去申請,恐怕相關部門就主動幫他們搞定原料問題了,要知道眼下國家急缺的就是外匯,相比普通需求哪里有出口創匯來得重要? 說完了李大琪的事,接下來由顧杰和應彩霞進行匯報。 他們匯報的主要是羊城這邊的情況,相比滬海的廠子,羊城這邊連集體性質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一個個體戶性質。 但這個個體戶僅僅只是對外的,實際上羊城這邊用準確的名詞來形容,其實是盛華公司在羊城的分公司或者貿易公司的性質。 顧杰和應彩霞主要負責香江、滬海、燕京三地的聯系,負責代理香江至內地的一些產品的渠道暢通,負責一些輔料和其他產品的采購和流通,此外還負責以羊城為中心向附近省市的產品批發和銷售等等。 這些工作極其繁瑣,并且起到中間鏈接的作用,從這點來說顧杰和應彩霞的工作并不輕松,甚至很是辛苦。 但他們在秦正國去了香江后很快就挑起了這個膽子,并把工作做的井井有條??梢哉f目前滬海工廠的順利運轉,滬海和燕京市場乃至全國其他市場的產品銷售都和他們的努力分不開。 顧杰作為主要匯報人,應彩霞在一旁進行補充,兩人匯報了足足近一個小時才把基本的情況說完,接著又說到了一些他們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和想法。 對此,大家仔細聽完后針對性地進行討論,群策群力給出了一些解決方案,同時也為羊城這邊的工作給兩人提出了表彰和贊賞。 “大致就是這些了,我們的匯報完了?!弊詈?,顧杰以這句話結束了匯報,眾人熱情地鼓掌為他們贊嘆。 “好了,最后輪到我了,香江大老板嘛,總是最后一個出場,壓軸嘛?!币姶蠹叶颊f完了,秦正國嬉皮笑臉地站了起來,還故意給大伙作了個揖。 這家伙耍寶的樣子讓大家樂個不行,就連做記錄的林燕也情不自禁捂嘴笑了出聲。 開了一句玩笑,秦正國坐下后收斂起了笑容,一本正經匯報起香江公司的情況。 香江公司在注冊后依托內地的變化這半年里發展的極快,從一家根本不起眼的小公司已經發展到了稍有規模的公司狀態。最初秦正國租的辦公室已經退租了,就和他當初和徐慧、張家明、周俊豪等人承諾的那樣,在上個月他的辦公室已經從那幢有些年頭的破樓搬到了離原本位置不遠的一幢正規辦公樓里。 相比之前的辦公條件,新的辦公室要好了許多,秦正國的辦公室也不再是最初那樣又小又窄還得當宿舍睡人的那樣,足足二十多個平米的辦公室窗明幾凈,大班臺后面就是落地的玻璃幕墻,站在幕墻前放眼望去就能把香江的繁華盡收眼底。 至于徐慧等人的辦公條件也改善了許多,尤其是徐慧,作為秦正國招聘的第一個員工,工作認真能力極強,在公司身兼多職協助秦正國打理的井井有條。 現在,徐慧已經被秦正國正式任命為公司的副總,主要負責人事、財務和行政工作,這些崗位都是公司關鍵崗位,把徐慧放在這個位置上足以表現出對她的信任。 此外,張家明和周俊豪兩人也因為工作突出被提拔成了主管,各自擁有了自己的小隔間,手下也有了兩三個普通員工。 眼下整公司擁有員工(除去秦正國外)九人,業務部六人,財務部一人,行政和人事一人,再加上徐慧一人。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香江盛華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有了正規公司的模樣,隨著業務擴展生意也越來越好,這一次回來秦正國不僅是和大家見面開會那么簡單,關于鵬城特區成立的事他也聽說了,打算借此機會來看看有沒有好的商機。 “香江公司目前專做的還是貿易方面,不過說句實話這個貿易是有水分的,如果沒有大家在國內的支持,也沒香江公司的今天?!鼻卣龂t虛地說著,但不可否認他說的是事實。 第230章 成本 “前面援朝的話提醒我了,香江有著先天便利,做出口或者轉口貿易應該大有所為。另外我昨天來時一路上自己琢磨了下,覺得或許可以在鵬城建個廠子,就像大琪那樣的廠子……” “可是正國哥,鵬城現在什么情況你不是不知道,這樣破爛的地方建廠子,你不是開玩笑么?”秦正國剛說完,顧杰在一旁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破爛,那也要看在什么地方?!鼻卣龂鴽_著顧杰一笑:“政策已經下來了,雖然特區的成立就在這幾天,可消息早就傳到了香江,香江不少商人都在討論這個事呢,有不少人對鵬城很有興趣?!?/br> “至于鵬城的條件我當然知道,你可別忘了當初我就是從鵬城去的香江,這次回來也是從那邊回來的。我覺得既然國家把鵬城作為特區,那就絕對不會眼睜睜看著鵬城永遠就是現在這個樣子,如果我判斷的沒錯,隨著特區的成立,鵬城那邊很快就會迎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現在鵬城的條件差,設施不完善只是暫時的,這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br> 聽著秦正國的話,宋援朝心里不由得感慨,這家伙的眼光的確毒辣,看得實在是太準了。 在場的人有一個說一個,只有宋援朝才真正知道未來的鵬城是什么樣子,可相比現在的鵬城,其他人根本無法判斷鵬城的未來會如何。 秦正國是一個例外,他眼光敏銳在這時候就察覺到了商機,或許這也是當年在誰都對邊境貿易有著顧慮的時候秦正國就敢冒險去做邊貿,從中發了大財的原因吧。 如今的秦正國早就不是當年的秦正國了,在香江這半年多來,秦正國自身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現在早就今非昔比。 “有件事你們不是很清楚,我在香江知道了不少?!鼻卣龂^續道:“香江以前是以制造業為主,早在六十年代時期,香江的制造業在東南亞是屈指可數的,各類輕工業產品制造,比如服裝、玩具、電子產品和百貨之類很是興旺。但進入七十年代后,東南亞許多地方開始發展,再加上香江這些年房地產行業的興起,許多生意人轉變了投資方向,從而使得制造業不斷蕭條?!?/br> “這半年來我和不少香江的工廠主打過交道,他們都在感慨香江制造行業的輝煌一去不返,如今香江制造業的生存越來越困難,尤其是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導致產品出口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br> 說到這,秦正國突然問大家是否知道香江的平均工資水平,眾人同時茫然搖頭,宋援朝心里清楚卻和大家一樣裝著不知。 “普通的白領,就是坐辦公樓的,目前平均工資是二千左右,主管級別的可以達到三千上下,經理和副總級別在四千到五千左右,比如我們公司現在的副總徐慧,她的工資就是四千五百,在行業里雖然不算高卻也不算低?!?/br> “普通的藍領,就是工廠的工人,平均工資在一千八百到二千五百左右……” “不對呀,這工人怎么反而比坐辦公室的工資還高?”應彩霞忍不住插問了一句,剛才秦正國不是說坐辦公室的二千左右工資么,怎么突然工人高的居然拿到二千五百了? “呵呵,這點和我們國內不一樣,香江那邊藍領工資高的不少,主要看技術和能力,有些技術好的老師傅拿到三四千的都有,一點都不比一些經理副總什么的差。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我們國內一些高級技工工資級別比廠長還高的也不是沒有,是不是這個道理?” 聽了秦正國的解釋,眾人微微點頭,這話的確有道理。同時也為香江人的高收入而由衷的羨慕和感慨。 目前港幣對人民幣的匯率大概是5:1,一就是五元港幣兌換一元人民幣,一千港幣就是二百人民幣,普通工人以二千元的月收入來計算就是足足四百元人民幣。 這幾乎是一個香江人月收入頂得上內地十個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了。而且別忘了這個可是官方匯率,如按照黑市匯率來計算的話是4:1甚至更高,這樣算下來普通工人的收入折算人民幣起碼達到五百元左右。 五百元,這個收入是不折不扣的高收入,內地沒有一個企業職工哪怕是廠長、總工程師這樣高級別的人都拿不到,卻僅僅只是香江普通工人和白領的收入標準而已。 假如按照主管經理甚至副總、總經理級別的,這個收入就更嚇人了,怪不得有那么多人拼了老命想往香江跑,要知道在香江干三四年的收入等于在內地干一輩子的收入啊,這樣的差距誰不眼紅? “可是你們知道六十年代香江的工人收入是多少么?”這時候,秦正國又拋出了一個問題,見眾人搖頭表示不知,秦正國這才揭開了謎底:“那時候香江普通文員的月工資收入最多不超過三百,一般的新人再一百左右,工人月收入差不多也這個程度,而到七十年代開始,隨著香江的不斷發展,這個標準也不斷上漲,直到現在就成了目前的這種水平?!?/br> “收入多了,對于普通人來說當然好,因為錢多了嘛,有了錢也富裕了,是不是?”秦正國笑著說道,大家同時都笑了起來,當然了,誰都希望自己收入高,都不喜歡低收入嘛,這是人之常情。 就像現在,每個單位每年為了調半級一級工資為名額鬧得不可開交,甚至為了這一個月兩三元的工資拿著農藥,懷揣菜刀登門威脅領導,嚷嚷著如果名單沒有自己就喝農藥或者砍人的人常有之。 等到調工資的正式通知下來后,更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這場面就和封建時代科舉考試差不多,看見榜上有名者當即興高采烈手舞足蹈,呼朋喚友今晚不醉不歸。至于落榜者失魂落魄甚至當場嚎啕大哭者有之,拖著垂頭喪氣的身軀如行尸走rou般離開…… 等大家笑了會,秦正國又道:“這聽起來是件好事,可同樣是一件壞事。因為人們收入的增長導致了生產成本的不斷上升,這樣一來同樣生產一件衣服如果原來的成本是五元的話,那么現在的成本就會從五元上升到二十元、三十元、甚至四十元……” 說到這,秦正國向李大琪看去,他們這些人中只有李大琪是主管工廠的,對于這個問題他最有發言權。 李大琪默默點頭,秦正國說的沒錯,就像滬海工廠那邊,目前一件衣服的成本中面料和輔料所占據的比例是最大的,反而人工成本的比例反而是最小的,其他部分就是倉儲、運輸和流通環節的各項支出了。 如果滬海的廠子和香江的廠子那樣,當工人的工資從目前的每月幾十元一下子增加到了每月上千元甚至更多,那么在原材料維持原價成本的情況下,產品成本中人工所占據的比例一下子就超過了其他所有成本,從而拉升了成品服裝的整體成本。 至此,服裝的價格必須不可能再維持原來的價格基礎,漲價是一定的,要不然生產的越多虧損越多,這樣下去就算家里有金山銀海都不夠填的。 秦正國繼續介紹香江目前的產業情況,隨著地產經濟的興起和人力成本的上升,香江制造業已經是夕陽西下,許多商人不是轉型地產就是苦苦支撐,守著廠子看不到什么未來。 如今國內的改革開放興起,倒使得香江許多工廠打了一劑強心針,比如在國內流行的那些服裝、小電子產品和百貨類產品等等,但從長遠來看,這只不過是回光返照罷了。 看出這點的人不少,許多香江工廠主趁此機會加大生產,以在香江制造業徹底結束之前撈足好處,也有些工廠主在這種情況下提前急流勇退,借著這股春風出售工廠,把工廠變現后轉而投到其他行業中去。 秦正國看得很明白,他今天提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想在這時候直接收購一家合適的廠子,然后把設備從香江搬到鵬城重新設廠。 畢竟香江許多工廠的設備還是很不錯,大多都是東瀛進口的設備,無論從設備本身還是生產效率各方面來看遠優于國內的設備。何況這些設備在國內根本就買不到,但在香江收購卻又能以很便宜的價格購入。 收購工廠后,把工廠轉移到內地,尤其是離香江最近的鵬城,不僅能夠保留原本工廠的生產能力,從人力成本方面來說也能最大利益化。 這點,從兩地的收入差距就能明顯看出,而且勞動密集型企業最關鍵的就在于人力成本,人力成本的下降就能使得產品重新具有競爭力,這樣一來無論從那方面來看都是劃算的。 “聽起來不錯,可如果收購一家香江的廠子的話得花多少錢?”聽完了秦正國的講述,眾人一時間都沒說話,似乎在消化秦正國所說的內容。